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气补肾颗粒对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许勇钢;麻柔;杨晓红;唐旭东;孙淑贞

    目的:通过分析益气补肾颗粒治疗前后微小残留白血病(MRL)患者树突状细胞(DC)亚群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该药治疗后MRL患者DC亚群和T细胞亚群变化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流式技术分析36例MRL患者应用益气补肾颗粒前后外周血DC亚群(mDC、pDC)和T细胞亚群(T、Th、Tc)改变,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与健康人比较,MRL患者pDC和Th百分比和绝对值及mDC绝对值和Th/Tc降低,Tc百分比增高.益气补肾颗粒治疗后MRL患者pDC、mDC、Th百分比和绝对值均显著提高,Tc百分比降低,Th/Tc升高.结论:益气补肾颗粒可能通过增加MRL者外周血DC和Th数量,改善MRL患者免疫失衡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抑制体内残存白血病细胞,延长ML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 平喘方及拆方对哮喘模型小鼠pDC/cDC免疫失衡的影响

    作者:刘亚尊;虞坚尔;薛征;徐万超;张新光;明溪

    目的:研究平喘方及拆方对哮喘模型小鼠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与传统树突样细胞(cDC)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地米组、平喘方组、拆方1组、拆方2组,复制哮喘模型,分别给药干预7d、28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测定小鼠肺组织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OX40配体(OX40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7d和28d,各给药组较模型组BALF中TSLP因子水平、OX40L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IDO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P<0.05),在给药7d,拆方1组较平喘方组TSLP因子水平升高(P<0.05),IDO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给药28d,拆方2组较平喘方组OX40L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平喘方及其拆方均具有调节哮喘模型小鼠pDC/cDC免疫失衡,治疗哮喘的作用.给药7d时平喘方及拆方2(平喘化痰方)作用更强;给药28d时平喘方及拆方1(平喘祛瘀方)作用更强.

  • 细菌活化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白血病自发缓解中的作用

    作者:李莉娟;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吴重阳;岳玲玲;白俊;郝正栋;胡婉丽

    白血病自发缓解(spontaneous remission,SR)临床罕见,多认为与严重感染等因素有关,确切机制不详.浆样树突状细胞(pDC)和髓样树突状细胞(mDC)是机体调节免疫的重要细胞,分别发挥调节初始免疫和继发免疫的关键作用.在感染诱发的白血病SR患者中观察到pDC数量明显增多并伴有IFN-α水平升高,推测细菌感染激活了pDC,在SR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菌能否活化pDC并观察其功能.选择健康献血员及白血病SR患者,以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应用免疫磁珠阴性选择及流式细胞阳性分选法,得到纯化的人pDC和mDC.将所得pDC分别与不同细菌共培育,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共培育后细胞表面标志(CD40、CD86和HLA-DR)及细胞因子(IFN-α、IL-12、IFN-γ IL-2、IL-4、IL-10)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能激活pDC分泌大量IFN-α并促使初始CD4+T细胞向Th1分化.经细菌激活的pDC表面分子CD40、CD86表达明显增高,具有较强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细菌具有活化pDC的能力,活化的pDC能够产生大量干扰素,发挥初始免疫效应,提示细菌活化的pDC在感染诱导的白血病SR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菌活化pDC的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活化状态的研究

    作者:周振海;李小银;潘倩影;周燕英;苏畅;李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树突状细胞(DC)存在异常.本研究旨在分析ITP患者DC的分布特点及其活化状态,以进一步明确ITP患者DC异常的机制.将ITP患者分为初诊组、难治组、有效组(完全反应+有效),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骨髓和/或脾脏中髓系树突状细胞(m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分布比例,各部位mDC、pDC细胞分化程度、成熟mDC和pDC抗原CD80、CD86的表达.结果表明,各组患者各部位mDC比例均较pDC高,难治组各部位mDC、pDC比例较初诊组、有效组高,且难治组中脾脏mDC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各组pDC比例各部位差别不明显;各组患者各部位mDC、pDC的CD86的表达较CD80高,各组mDC、pDC的CD80的表达比例均较低,各部位差别不明显;难治组各部位mDC、pDC的CD86表达较初诊组、有效组高,且难治组中脾脏mDC的CD86表达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ITP患者mDC、pDC的分布存在异常,脾脏mDC分布比例较高,分化较成熟,脾脏mDC可能与ITP发病较为密切.

  •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Toll样受体9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莉;张连生;柴晔;曾鹏云;吴重阳

    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15例初诊的ITP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体外分离15例正常对照及13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pDC;用CpG-ODN 2216刺激外周血pDC并与之共培养24h,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IFN-α、IL-6、TNF-α的含量;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DC的TLR9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①治疗前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960.83±164.65)pg/ml,(156.15±39.89)pg/ml,(137.31±35.44)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6.67±105.98) pg/ml,(89.13±21.48) pg/ml,(88.53±25.81) pg/ml,P<0.05];治疗后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分别降至(678.46±128.88) pg/ml,(97.77±26.31) pg/ml,(103.08±26.42) 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pDC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表达的TLR9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下调TLR9的表达,抑制pD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而对ITP起到治疗作用.

  • 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辅助性CD4+T细胞的功能研究

    作者:曹卫华;冉崇平;齐天林;王星月;屈晓晶;张丹;张璐;路遥;吴淑玲;郝红晓;常敏;胡蕾苹;刘如玉;吴云忠;杨民;华文浩;刘顺爱;李明慧;谢尧

    目的 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辅助性CD4+T细胞(CD4+T helper cells,CD4+ Th cells)在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免疫活动期(Immune active phase,IA)中的差异.方法 该研究入组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动期两组患者,分别在慢乙肝免疫活动期、急乙肝肝炎期和急乙肝恢复期检测其外周血pDC、CD86+pDC细胞群和pDC表面刺激性功能分子的表达情况,以及外周血CD4+T细胞频数,Th1、Th2亚群细胞频数及Th2/Th1比值;并分析它们与HBV DNA、HBV markers以及ALT的相关性.结果 AHB组ALT水平显著高于IA组,急性乙型肝炎时炎症更明显;在IA和AHB两组间,IA组CD86+pDC频数和功能分子CD86的平均荧光强度(CD86MFI)比AHB组更高,但AHB组CD4+T细胞频数高于IA组.对于急乙肝恢复的患者,恢复期CD86+ pDC频数升高,并且Th1频数呈上升趋势,而CD4+T、Th2频数在急乙肝恢复后有下降趋势,Th2/Th1比值降低.在AHB组,HBV DNA分别与ALT、Th2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活动期,具有刺激功能的CD86+pDC发挥重要作用,但CD4+T细胞的细胞免疫应答作用减弱.而在急乙肝炎症期CD4+T细胞中的Th2型细胞调节占主导地位,参与炎症反应,而急乙肝恢复期Th1型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占主导地位,发挥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终使得病毒被清除.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变化

    作者:李晓玲;汪国生;赵小娟;马斌;金莉;厉小梅;李向培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 Lin-CD123+HLA-DR+)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疾病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39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C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15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浆IFN-α、IL-6和TNF-α水平。结果 pSS疾病组外周血pDC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体阳性pSS患者pDC水平显著高于抗SSA抗体阴性pSS患者(P<0.05);pSS疾病组血浆TNF-α(P<0.05)和IL-6(P<0.05)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SS疾病组血浆IFN-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SS疾病组外周血pDC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与血浆TNF-α、IL-6和IFN-α水平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pSS患者外周血pDC占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外周血TNF-α、IL-6水平增高,可能参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周晶晶;汪国生;李向培;厉小梅;钱龙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的变化,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DC水平,并分析pDC表面CD32、CD40、CD86、CD62L、CXC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FN-α浓度.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pD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SLE活动组pDC水平明显低于稳定组,治疗组明显高于初发组.SLE患者中有关节炎、蛋白尿或白细胞减低者外周血pDC水平显著低于无上述临床表现者,且pDC水平与蛋白尿呈明显负相关.SLE患者外周血pDC表面CD32、CD86、CD62L、CXCR4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pDC水平与CD32、CXCR4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SLE患者血清IFN-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pDC水平与IFN-α浓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pDC水平显著降低,其表面活化、趋化相关分子表达明显异常,大量IFN-α产生,从而促进SLE的发病及疾病进展.

  • 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数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于艳;陈惠;杨祖福;张念;王文竹;赵立希;白帆;荆瀛黎;李鹏锟

    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s)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014年6~9月在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30例和脑出血患者26例,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标准评价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组外周血中DCs各亚型的比例.结果 三组间外周血中DCs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但其亚型的比例具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骨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减少(P<0.001).脑出血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的比例下降(P<0.05),脑梗死患者pDCs比例降低更加显著(P<0.001).根据NIHSS评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分别分成NIHSS≤7组和NIHSS>7组.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NIHSS>7组pDCs的比例均低于NIHSS≤7组(P<0.05),但NIHSS>7组mDCs比例与NIHSS≤7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DCs亚型的分布比例发生变化,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体外诱导的CD+4CD+25Treg明显高于健康人

    作者:《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洪俊博士等在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慢性乙肝患者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能够比乙肝恢复者和健康正常人的PDCs诱导出更多的CD+4CD+25Treg细胞.

  • 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平衡相关性

    作者:王悦舒;许馨予;王星;秦瑶;顾愹;徐湘婷;杨涛;张梅

    目的 探索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与其他免疫细胞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DCs在T1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2例T1DM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招募74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记录受试者年龄、性别、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1DM患者外周血pDCs和其他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干扰素(IFN)-γ+、CD4+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4+白细胞介素(IL)-4+、CD4+IL-17+和CD4+CD25+叉头框蛋白3(Foxp3)+T细胞及CD19+和CD19+CD24hiCD38hiB细胞]的比例.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1DM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DCs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21±0.13)%比(0.28±0.14)%,t=-0.28,P=0.006].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T1DM患者外周血pDCs数量与分泌IFN-γ及TNF-α的CD4+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r=-0.260、-0.473,均P<0.05),与CD4+CD25+Foxp3+T细胞及CD19+CD24hiCD38hiB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417、0.523,均P<0.05),与HbA1c水平呈负相关(r=-0.316,P<0.05).结论 T1DM患者外周血pDCs存在数量水平的缺陷,可能与T1DM免疫失衡有关,参与了T1DM的发病.

  •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糖尿病相关干眼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姚盼盼;李冰;盛敏杰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眼病,糖尿病是其高危因素之一.近年来,糖尿病相关干眼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两种疾病状态均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研究已证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是机体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连接者,并具有启动作用,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异常会导致免疫紊乱,引发一系列的免疫炎症级联反应.因此,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糖尿病相关干眼症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免疫治疗进展

    作者:段丽芳;张晓芹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随着对其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治疗已成为治疗白血病尤其是清除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方面的研究热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通过分泌IFN-α及其他细胞因子连接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是体内产生IFN-α的主要的细胞,且IFN-α对CML疗效确切.目前研究证实了pDCs的潜在应用价值,提出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免疫佐剂.因此,本文就pDCs的特征、pDCs与白血病相关的发病机制及其免疫治疗前景做一综述.

  • HIV-1病毒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相互作用

    作者:彭卓颖;薛婧;魏强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m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是一类可以产生大量I型干扰素(interferon α,IFN-α)的固有免疫细胞.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急性感染期,pDCs通过分泌IFN-α抑制病毒复制并激活适应性免疫应答.在HIV慢性感染期,pDCs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发挥免疫抑制的作用,不断破坏淋巴细胞,从而造成免疫系统崩溃,促进疾病进程.本文将就HIV-1与pDCs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一综述.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低甲基化DNA活化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作者:周晶晶;汪国生;李向培;厉小梅;钱龙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低甲基化DNA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活化作用.方法 提取SLE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抽提基因组DNA,检测DNA甲基化水平;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NMT1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pDC表面CD32分子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FN-α浓度.结果 SLE患者DNA甲基化水平为(1.4±0.6)%,正常对照组为(1.8±0.7)%,两者比较P<0.01.SLE患者DNMT1mRNA相对表达量为0.06±0.03,正常对照为0.09±0.02,两者比较P<0.01.SLE患者pDC表面CD32表达为(29±19)%,正常对照组(18±8)%,两者比较P<0.01.SLE患者血清IFN-α浓度(4.5±6.7)ng/L,正常对照(2.1±2.0) ng/L,两者比较P<0.01.SLE患者DNA甲基化水平与DNMT1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257,P<0.05),而与CD32表达(r=-0.358,P<0.01)、血清IFN-α浓度(r=-0.280,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SLE患者基因组DNA呈低甲基化状态,可能与DNMT1基因表达下调有关;低甲基化DNA可能由pDC表面内吞受体(CD32)转运至胞内,诱导pDC活化产生大量IFN-α,从而参与SLE的发病.

  • 重症肌无力患者增生胸腺中树突状细胞亚型分布和数量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黄浩;陈裴;欧昶毅;邱力;林中强;黄志东;刘卫彬

    目的 探讨胸腺中树突状细胞(DC)的不同亚型分布和数量的特点及其与重症肌无力(MG)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脏手术需行胸腺切除的32例患者的胸腺标本,并选取其中14例病人胸腺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收集合并胸腺增生并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61例MG患者胸腺标本,并选取其中8例作为MG组.利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方式标记DC的两种亚型: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和经典树突状细胞(cDC);观察两种DC亚型在胸腺中的分布情况;通过使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DC亚型在不同胸腺结构中的数量,并计算其相应的密度;通过与同年龄段正常胸腺的比较,阐明MG患者增生胸腺中DC亚型的分布和密度特点.结果 (1)通过CD123和CD11c染色可分别标记pDC和cDC这两种DC的亚型;对照组两种DC亚型在皮质和髓质均有分布,但大多数分布于髓质区[胸腺皮质中pDC的密度为(34±6)/mm2(n=14),髓质中pDC的密度为(247±35)/mm2 (n=14);皮质中cDC的密度为(21 ±4)/mm2(n=14),髓质中cDC密度为(123±16)/mm2(n=14)].(2)MG患者胸腺皮髓质中pDC的密度较正常组低[皮质pDC:(39±10) /mm2比(29±5)/mm2;髓质pDC:(279±48)/mm2比(236±49)/mm2];MG患者胸腺皮质中cDC的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7 ±6)/mm2比(21±6)/mm2];但髓质中cDC升高[(110±18)/mm2比(194±28)/m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G患者胸腺髓质(除去生发中心)的cDC密度高于对照组胸腺髓质[(110±18)/mm2比(187±29)/mm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 9);MG患者胸腺生发中心的cDC密度较胸腺髓质平均cDC明显增高[(203±44)/mm2比439±69/mm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患者胸腺髓质中cDC密度明显增高,尤其集中于异位生发中心中及其周围,这提示cDC可能在MG“病灶”的形成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 树突状细胞分泌的IFN-λ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莫柱冰;项丹丹

    近年来在Ⅲ型干扰素(IFN-λ)基因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很好地预测自发性的或是经过药物治疗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愈后.至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体先天性免疫应答与IFN-λ基因型效应息息相关.树突状细胞(DCs)在宿主HCV感染的免疫应答中起到关键作用,并且这些至关重要的作用在IFN-λ基因型效应中也正逐渐体现.DCs可以分为很多个亚群,其中主要分泌IFN-λ的DCs,有骨髓样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基于DCs生物学的复杂性,本综述旨在总结目前已知的有关DCs在HCV感染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IFN-λ与DCs的关系.

  • 吸烟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明显增多

    作者:刘晓帆;胡苏萍;陈雪芹

    目的 探讨吸烟对人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s)及其亚型比例及数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5名吸烟者和21名不吸烟对照者,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计算外周血中DCs及其两种亚群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所占比例和数量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吸烟组外周血pDCs比例以及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mDCs无明显改变,mDCs/pDCs比值降低.结论 吸烟者外周血中起免疫耐受作用的pDCs数量增多,更容易患肿瘤和感染性疾病.

  •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

    作者:汪云敏;汪国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vtlaematosus,SLE)是一种以T细胞功能缺陷和B细胞过度活化及多种自身抗体产生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激素、免疫、环境等凶素均参与了SLE的发生.多数学者认为SLE主要是T、B细胞间相互作用异常而导致的B细胞疾病,如CD40配体表达异常、CD28/CTLA-4、CD80/CD86异常;也有研究认为其发生与Th 1/Th2失调有关.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学机制

    作者:王琳琳;陈同辛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累及多器官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SLE患儿体内发现一系列自身抗体,主要针对细胞核内的不同成分,包括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Ro抗体、抗La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等(目前已在SLE患者体内发现超过100种自身抗体),终造成皮肤黏膜、关节、肾脏、肺、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等多系统的功能损害.其发病和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个体基因背景、环境因素、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患儿免疫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和失衡,影响适应性免疫及固有免疫的不同成分和环节[1].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