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549细胞系中自噬泡与线粒体形态的初步定量研究

    作者:任雅丽;李雪迎;王书合;柴立军;谢燕玲;程明

    目的 探讨发生自噬的细胞中自噬泡的特点及自噬泡与细胞中线粒体形态特征参数间的关系,分析自噬泡膜来源于线粒体膜的可能性.方法 将A549细胞培养后收集1~5×106个,常规固定、包埋及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由随机取样的原则选择细胞进行照相.应用CMIAS多功能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细胞、线粒体及自噬泡等结构的截面积和截面数目等参数,根据自动测量结果将细胞分为3组.结果 3组细胞内自噬泡总截面面积的平均值明显不同;3组间自噬泡体积密度的平均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3组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及线粒体总截面面积的平均值呈相应下降.结论 由于3组细胞内线粒体和自噬泡总截面面积的平均值变化趋势相反,推测部分自噬泡的膜可能来源于线粒体的膜.

  • 21~40岁人群正常肾小球基底膜厚度的定量研究

    作者:程明;李雪迎;任雅丽

    目的 了解21~40岁人群正常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的厚度.方法 选择年龄为21 ~40岁,经临床筛选无影响GBM厚度的疾病,且免疫荧光染色、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为正常肾小球的肾穿刺标本,常规固定、包埋及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根据等距离曲线移动原则对每个样本的一个肾小球拍照15张,随机设置测试系统,选择测试线与GBM足细胞侧相交的点作GBM的垂直线,与内皮细胞相交处的距离为GBM截面宽度,进而计算出GBM调和平均厚度.结果 29例样本,GBM调和平均厚度为324.26±47.87 (236.49~425.03) nm,男性为345.23±39.94( 259.96 ~ 394.66) nm,女性为307.23±48.07 (236.49~425.03) nm,男、女性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1);21~30岁和31 ~ 40岁的GBM厚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61).结论 正常人群中不同性别GBM厚度不同,需区别对待.

  • 脉冲射频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李多依;孙异临;曲宝清;罗芳

    目的: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CCI组)和治疗组(CCI+ PRF组).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可见髓鞘被严重损伤,轴索溶解或偶见残存的线粒体,雪旺氏细胞形成异染色质,同时可见大量新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治疗组,可见部分髓鞘外形不规则,板层结构节段性模糊、松散,并有髓鞘球形成.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神经纤维有明显的修复.结论:脉冲射频改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大鼠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

  • 脑外科手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的发病机制及超微病理基础

    作者:孙异临;张辉;曲宝清;王硕;赵继宗

    目的:探讨脑外科手术后部分患者病变邻近脑组织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其超微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对68例脑内血管畸形病变邻近的脑组织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病灶邻近脑组织内部分毛细血管外周的星形细胞足突缺失或出现血管基膜疏松、分层等发育不良的情况,甚至有些血管壁组织结构破损.结论:电子显微镜检查证实,在血管畸形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内可见病理性血管.该血管的基膜发生病变,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足突明显减少或破坏.当血液灌注压力突然变化时,这种病变的血管就可能发生液体外渗及破裂.这就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或手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并发症的超微病理基础.

  • 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犬脑辐照后镜下病理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延明;赵修义;吕晓彦;袁光辉

    目的 :探讨犬脑辐照后镜下病理改变及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选取健康杂种犬25条,使用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犬脑右颞部70Gy制作动物模型.分别对照射前和照射后第2,4,8,10,12周犬脑进行MRI T1WI、T2WI和DWI检查,分别测量犬脑脑白质、脑灰质ADC值,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其组织学改变.结果:犬脑正常白质的ADC值是(71.893±4.969)×10-5mm2/s,灰质是(69.767±4.327)×10-5mm2/s,全脑组织是(70.83±4.742)×10-5mm2/s.照射后各测量时间点犬脑组织的ADC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犬脑辐照后在解剖影像学尚未出现异常改变之前已存在微观的病理变化;DWI是一种极其敏感的探测水分子弥散能力变化的功能性成像技术,能够先于解剖影像学发现犬脑受照后的微观病理改变并通过测量受照组织的ADC值加以定量分析,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健;闵福援

    1965年Blumberg等在研究输血时首次发现澳大利亚抗原(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1970年Dane等在电镜下发现了完整HBV颗粒(即Dane′s颗粒),1980年Price等成功进行了HBV DNA全基因克隆、测序工作.这些工作为现今乙型肝炎免疫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敏感、特异、快速、定量的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为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 雌激素对SD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影响

    作者:张廷星;晋学庆;吴可贵;许昌声;陈小明

    目的探讨雌激素替代治疗对SD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影响.方法 18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去卵巢组(简称Ovx组);(2)去卵巢+雌激素组(简称Ovx+E2组);(3)假手术组(简称 Control组).自由取食与饮水.检测手术前,3月后再次测量血压后处死,检测血清雌二醇浓度、电镜下观察肾脏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去卵巢组的SD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雌激素替代治疗后血清雌激素浓度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2)卵巢切除前3组血压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3月后,SD大鼠去卵巢组血压明显高于手术前及假手术组,雌激素替代治疗后血压降低,与假手术组没有明显的差别;(3)电镜下肾脏超微结构的变化:假手术组大鼠肾脏皮质电镜检查未见异常;去卵巢组大鼠出现肾小球硬化的表现;雌激素替代治疗后与去卵巢组比较超微结构没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SD大鼠去卵巢后血压升高,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后可抑制血压升高;SD大鼠去卵巢后,肾脏出现纤维化的病理改变,雌激素替代治疗后不能抑制肾小球纤维化的进程.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不同病程粪便标本中SARS-CoV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田薇;邓亚军;吴清发;王绪敏;杨玲;张峰;刘晨辉;包其郁;汪建;杨焕明;刘明旭

    目的: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并鉴定SARS-CoV.方法:粪便浸出液接种Vero-E6细胞,盲传至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并能稳定传代.采用电镜法和RT-PCR技术鉴定细胞培养物中的SARS-CoV(本实验均在BSL-3实验室完成).结果:大部分样本用Vero-E6细胞盲传3代后发现明显的CPE,并能稳定传代.电镜负染检查,出现CPE的细胞可查见病毒颗粒;培养物上清RT-PCR扩增均为阳性.粪便样本直接用RT-PCR检测,阳性率仅为50%,细胞培养的检出率为73%.结论:采用细胞培养结合RT-PCR技术检测粪便标本SARS-CoV比粪便标本直接RT-PCR的阳性率高.

  • 鼠肝移植对胃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褚延魁;马庆久;鲁建国;刘维;何显力;杜锡林;乔庆;王胜智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后胃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二袖套法+肝动脉重建吻合法行鼠肝移植,经组织病理和电镜切片观察肝移植后胃黏膜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肝移植后胃黏膜组织结构表现为充血、水肿、溃疡、糜烂形成.结论:肝移植伴随胃黏膜的损伤,需要预防治疗.

  •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内皮损伤机理的实验研究

    作者:彭文鸿;毛宝龄;王萍;秦雪冰;张卫国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是缺氧引起的肺循环功能障碍.近年来,内皮细胞在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而循环内皮细胞(CEC)被确认为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特异性指标.本实验通过观察电镜下血管内皮的病理变化,血CEC数量、形态变化、血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血管内皮损伤的变化.

  • 糖尿病性肌病的超微病理结构及可能机理

    作者:张宏;白景文;于德民;谢云;田原;赵刚;王家弛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性肌病患者肌肉的超微结构.方法随机收集10例2型糖尿病性肌病患者的腓肠肌活检标本,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可见骨骼肌细胞通透性肿胀,肌膜下区水肿,肌纤维明显溶解,线粒体中有巨大的髓磷体及钙颗粒缺乏,异常蛋白质沉着于细胞内外,肌细胞萎缩及类凋亡.清晰可见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不良的形态标志,偶见坏死及"无细胞性微血管"形成,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神经纤维的明显受损.结论 2型糖尿病性肌病患者腓肠肌组织中的各类细胞及基质均是高血糖毒性所攻击的靶子,其中以肌细胞及微血管的病变为显著.

  • Cajal间质细胞与肠肌层炎症

    作者:包呈梅;武彦;胡森

    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于1893年在胃肠道内发现的一种特殊间质细胞.近年来,利用c-kit免疫组化、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人们对ICC的形态、分布和功能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ICC与各种原因所致的肠动力紊乱、肠肌层炎症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就ICC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肠肌层炎症发生中的作用和变化综述如下.

  • 异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的解剖形态学可行性研究

    作者:黄华扬;潘勇泉;王泽锦;李凭跃;郑小飞;张余;王庆;沈洪园

    目的 全面系统地观测正常成年人半月板与猪半月板的组织及解剖形态,分析其差异性及异种半月板移植形态学上的可行性.方法 对正常成人半月板与成年猪(体重90~120 kg)半月板进行大体解剖学测量,包括半月板前后角、体部的宽度和厚度,半月板的矢状径、横径及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光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 猪半月板与人半月板外形基本相似,内侧呈"C"形、外侧呈"O"形.人半月板前后角止于胫骨平台,而猪外侧半月板后角止于股骨后髁.人内侧半月板的大矢状径、大横径均比外侧半月板大,而猪外侧半月板大矢状径、大横径均比内侧半月板大.与人半月板比较,猪内侧半月板的前角、体部、后角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外侧半月板具有显著差异(P<0.05),内、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体部中点、后角各项指标的厚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内侧半月板的大矢状径、大横径具有显著差异(P<0.05),外侧半月板大矢状径、大横径无显著差异(P>0.05).猪半月板与人半月板组织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由于实验样本来源的限制,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并不能为成人半月板移植提供完全匹配,或许可以为青少年半月板移植提供匹配,对异种半月板移植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及参考价值.

  • 免疫组化技术结合透射电镜技术在肺低分化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崔元日;王玉国

    目的:探讨肺低分化癌组中的CK17,CK18及Sy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2年10月~2007年5月肺癌病理标本81例,分别用CK17,CK18及Syn标记,同时用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CK17与CK18及Syn在各类型肺低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在肺地分化癌的鉴别诊断中用CK17,CK18,及Syn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效果是非常明确的.超微病理上我们均可以找到十分确切的形态学依据来进一步验证免疫病理的结果.结论:将免疫病理与超微病理相结合能够将肺低分化癌的组织学类型鉴别开来.从而为临床的治疗与术后的预后判断提供正确的病理诊断.

    关键词: 免疫组化 电镜 肺癌
  • 大鼠截瘫平面上下骨细胞及基质纤维结构改变情况研究

    作者:李颖智;杨有赓;金海鸿;许德慧;崔丽

    目的研究大鼠截瘫平面上下骨细胞、基质纤维结构改变情况,为临床研究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动物为体重300~320 g,4~5月龄雄性Wistar大鼠30只.对照组仅行胸10椎板切除不破坏硬膜,不损伤脊髓,实验组大鼠于胸10椎体水平切除椎板不破坏硬膜,行Allen's(60 gcm)法损伤脊髓,造成截瘫模型,观察肱骨外科颈、胫骨平台部骨细胞、基质纤维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7周肱骨、胫骨骨细胞与骨陷窝均严重分离,异染色质趋边凝聚,细胞器肿胀空化.骨小管数目减少,形态不清晰,骨基质胶原蛋白分泌减少,纤维数目减少,排列连接紊乱.肱骨骨细胞结构11周实验组较7周实验组有所恢复,纤维排列分布、骨小管形态较7周时清晰.胫骨骨细胞结构11周实验组较7周实验组加重,仅个别细胞结构有恢复迹象,纤维排列分布、骨小管形态较7周紊乱.结论截瘫大鼠继发骨质疏松,损伤平面上下骨质超微结构改变显著,平面以上较以下有较早的恢复.

  • 5-氟胞嘧啶对CD基因修饰的胰腺癌细胞作用的电镜观察

    作者:潘雪;李兆申;许国铭;崔龙

    目的应用微观检查方法探讨5-氟胞嘧啶(5-flurocytosine,5-FC)对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修饰的胰腺癌细胞体外、体内杀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含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经包装、扩增后制备纯化高效的CD腺病毒液,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并建立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电镜下观察转染CD基因及加入前药5-FC后胰腺癌细胞的微观变化情况.结果含CD基因腺病毒载体经酶切鉴定正确,病毒滴度为2×1011pfu/ml,电镜观察到CD/5-FC系统对胰腺癌的体外杀伤是一种凋亡现象而非坏死,而体内实验观察到坏死与凋亡并存,同时亦观察到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CD/5-FC系统对胰腺癌的作用,有多种因素及旁观者效应参与其内.体外结果显示,凋亡小体的摄入和毒性代谢产物的直接作用可能起主要作用.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坏死与凋亡并存,免疫反应在抑制肿瘤生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 硫代乙酰胺诱导的门静脉高压大鼠肝脏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许浩;施宝民;杨镇;王秀艳;马宏岩;穆庆岭;吴泰璜

    目的 该研究以硫代乙酰胺复制门脉高压大鼠模型,对成模后的大鼠肝脏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探讨门脉高压大鼠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50只大鼠分为造模组(4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采取前5周使用0.03%的硫代乙酰胺,后5周使用0.04%硫代乙酰胺作为其饮用水,共诱导10周成模.对成模大鼠测定肠系膜上静脉压力,取硬化后肝脏标本,对收集后标本行HE染色,同时行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组内皮细胞窗孔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门静脉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肝窦毛细血管化在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少并减小,内皮细胞下基底膜形成使肝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减少,导致细胞缺氧、代谢产物聚集,肝细胞坏死,终导致门脉高压的发生.

  •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盛勤松;陈大志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tal cell angioma,LCA)是一种原发性脾脏血管性肿瘤,早是由Falk~([1])在1991年报道并命名的,因其同时表达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记,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电镜证实,被认为是起源于脾脏红髓的窦岸细胞(littoal cell),故称之为脾窦岸细胞血管瘤.

  • 胆固醇单水结晶的形成与胆囊上皮超微结构改变关系的研究

    作者:汲崇德;郑泽霖;李颖;栗振宝

    作者用电镜对胆固醇单水结晶(CMC)的形成和胆囊上皮进行了系统观察,旨在为探求胆固醇结石成石机理提供有益信息.

  •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细菌学和电镜观察研究

    作者:于宏;吴硕东;孙继梅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与胆道感染的关系.方法手术过程中,在无菌条件下收集35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胆管胆汁35份,结石30份,进行需氧菌培养,并对部分结石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4.2%,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6.7%.胆汁和胆石培养出的细菌种类相似,均以肠球菌属细菌占首位,其次为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属.对6例肝内胆管结石行扫描电镜观察,5例行透射电镜观察,均观察到结石内有细菌存在,这11例病人的胆汁、胆石细菌培养均呈阳性.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内有细菌存在,可能是引起胆道感染的重要感染源之一.

    关键词: 胆结石 细菌 电镜
760 条记录 6/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