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mad4介导 Activin A 信号在 PC12细胞 OGD 损伤中作用研究

    作者:尤如芹;王姣琦;刘洪雨;崔杨;何金婷;纪秋野;刘永峰;莽靖;徐忠信

    目的:明确 OGD 损伤诱导的 PC12细胞激活素 A(Activin A,ActA)信号在细胞内基于 Smad4的转导模式及作用。方法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50 ng/ml)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 PC12细胞向神经元样转化,利用无糖DMEM 培养液联合连二亚硫酸钠(1 mmol/L)构建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体外模拟神经元缺血性损伤。OGD 0、3 h、6 h、12 h 后 Realtime-PCR 检测 ActA mRNA 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后的 Smad4质核分布情况。结果NGF 诱导后 PC12细胞贴壁并伸出较长的突触,向神经元样转化。细胞 OGD处理3 h 后 ActA mRNA 表达水平较0 h 显著升高,6 h 开始下降;OGD3 h 后 Smad4在细胞核内的分布较 OGD 0 h明显增加,6小时开始下降。结论OGD 损伤可诱导神经元样 PC12细胞 ActA 信号激活,Smad4可通过质核移位介导 ActA 信号在受体水平下游的信号转导,且随时间延长呈动态变化。

  • TIA 预后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双苓;李战永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TIA)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随着研究人员对 TIA 认识的逐渐深入,其概念也在不断演变更新,新定义(2009)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发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鉴于脊髓缺血的诊断临床操作性差,目前国内专家共识暂推荐采用以下定义:“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2]。TIA 与脑梗死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组织学损伤。从本质上看,TIA 和脑梗死均属于缺血性脑损伤,二者为脑缺血损伤动态过程的不同阶段,部分 TIA 患者可因病情进展转化为脑梗死,致病情加重。TIA 患者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很高,2天内的卒中风险为3%-10%,7天内为5%,90天为9%-17%[3,4]。因此,准确、及时的评估 TIA 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导致 TIA 的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只有找到病因,才有可能做出适宜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综合目前国内外对 TIA 预后的评估,主要有以下方法。

  • 脑缺血损伤中Notch信号通路活性的非配体依赖性改变及其作用

    作者:莽靖;王姣琦;刘洪雨;李宗树;杨乐;胥桂华;何金婷;徐忠信

    目的:观察脑缺血损伤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非配体依赖性活性变化及其对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神经元样 PC12细胞氧糖剥夺(OGD)模型模拟脑缺血损伤。 OGD 12 h行Notch1-siRNA,实时PCR技术检测Notch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Notch1、Notch1胞内段NICD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Notch1-siRNA对缺血损伤细胞凋亡率。结果 OGD组Notch1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OGD+Notch1-siRNA组较OGD组显著降低(P<0.05);OGD组Notch1及NICD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OGD+Notch1-siRNA 组较 OGD组显著降低(P<0.05);OGD+Notch1-siRNA组细胞凋亡率较OGD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可诱导非配体依赖性的Notch1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其可能在脑缺血特定时程发挥抗凋亡脑保护作用。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和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蔡志友;晏勇;余昌胤;张峻;黄良国;周妮;赵宇;王凤英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和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动态变化,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炎症因子和糖代谢物质的关系,研究应激性高血糖在急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N组) 、杏丁治疗脑梗死组(X组)、杏丁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组(XA组)、杏丁阿司匹林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脑梗死组(XY组)、糖尿病对照组(D组),每组15个样品.ELISA法测定IL-6、TNF-α,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IGF-1、INS,化学法测定血糖.结果 X组、XA组、XY组、D组与N组IL-6、TNF-α浓度比较明显增高(P<0.01);2、24、48 h X组、XA组、XY组、D组与N组血糖浓度比较明显增高(P<0.01);2、24 h X组、XA组、XY组、D组与N组INS浓度比较明显增高(P<0.05);D组和X组、XA组、XY组2 w比较IGF-1浓度明显增高(P<0.01).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和脑缺血患者血清IL-6、TNF-α浓度水平无相关性,在急性缺血性脑损伤中应激性高血糖不会通过炎症途径增强脑损伤.

  • 下调miRNA-155对糖尿病加重脑缺血损伤的影响

    作者:韩江全;卢俊江;向灿辉;刘承灵;王正远;刘玲;陈玲

    目的 观察下调miRNA-155表达是否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损伤,探讨miRNA-155在糖尿病加重脑缺血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首先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继而应用栓线法建立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6组:(1)假手术组;(2)脑缺血组;(3)糖尿病脑缺血组;(4)糖尿病脑缺血+ miRNA-155抑制物组(inhibitors组);(5)糖尿病脑缺血+阴性对照组(scramble组);(6)糖尿病脑缺血+生理盐水组(NS组).于缺血后24 h分别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NA-155表达水平,参照Zea-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梗死体积,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 糖尿病脑缺血+miRNA-155抑制物组大鼠脑缺血侧皮质区miRNA-15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脑缺血组(P<0.05).下调miRNA-155表达水平可显著减少糖尿病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6±0.52) vs (4.25±0.54)(P <0.05);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28.55±3.51)vs(51.69±2.26)P <0.05;并显著减少TNF-α表达水平TNF-α免疫组化灰度值(131.31 ±2.54) vs(101.06±3.27);TNF-α蛋白定量(1.67 ±0.43) vs (3.85±0.52)P<0.05.结论 miRNA-155对糖尿病加重脑缺血损伤过程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下调miRNA-155表达水平可显著减轻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损伤.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小鼠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脑组织8-OHdG和3-NT含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王路娜;沙杜鹃;韩勇;顾双双;李启明;李瑾;张均

    目的 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 and am-phetamine regulated transcript peptides,CART)对脑缺血小鼠脑组织8-羟基-2’-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和3-硝基酪氨酸(3-nitrtyrosine,3-NT)水平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昆明白小鼠随机分为4组:脑缺血组(每时间点n=15),CART组(每时间点n=15),生理盐水(NS)对照组(每时间点n=15),假手术组(每时间点n=12).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CART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缺血2h即刻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给予CART55-102(0.5μg)或同体积NS.在脑缺血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8-OHdG及3-NT水平检测.结果 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8-OHdG及3-NT含量均被上调,CART可下调缺血后脑内8-OHdG及3-NT水平的升高,缩小梗死体积.结论 CART能通过下调8-OHdG及3-NT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有效保护小鼠缺血性脑损伤.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皖君;于长申;王雅静;管雅琳;吕凤琼;刘首峰;王博;王新平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 )治疗MCAO大鼠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拴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6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 A组)、磷酸盐缓冲液溶液组( B组)与假手术组( C组)。在模型建立后7 d,通过立体定向方式将1×106个BMSCs移植入A组大鼠损伤侧纹状体,B组大鼠以同样方式在同样部位移植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C组完成立体定向过程,但无液体注入。应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NSS评分)、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A组mNSS评分优于B组、C组(P<0.05);A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 A组大鼠在脑损伤中心及周围区,可见Brdu单染阳性细胞及Brdu+BDNF、Brdu +GFAP、Br-du+vWF、Brdu+VEGF双染阳性细胞。结论立体定向移植BMSCs可以显著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贺维亚;李保平;黄晓哲

    实验证明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改善脑缺血损伤,本文观察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骨髓干细胞动员抑制脑缺血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玉收;李建生;刘敬霞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带濒死亡的神经元和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神经细胞凋亡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的重要途径,也是造成中枢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的重要原因.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与脑缺血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李青芸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机体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它既存在于循环系统中,也存在于血管壁、肾脏等组织中,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组成,在血压调节、维持水电解质稳定、调控生殖激素周期及脑垂体激素分泌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学作用.近来研究证实脑内也存在独立的RAS,并发现几乎所有的RAS组份对于神经可塑性、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同样存在重要作用[1,2].RAS主要是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与其特异性的受体-AngⅡ1型受体(AT1R)和AngⅡ2型受体(AT2R)相结合来发挥其生物学作用.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除了能降低血压外,还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减少脑缺血损伤、保护认知功能.本文就AngⅡ及其受体与脑缺血、认知功能障碍等相关性综述如下,为将来疾病的治疗开辟新方向.

  • 脑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抗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作者:邱小鹰;王何;全玉凤;梅元武;胡波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起主要作用.脑温是脑缺血损伤后果的重要决定因素.预高温减轻脑损伤,缺血后高温则加重脑损伤,早期亚低温可保护缺血脑组织,亚低温实施过晚则无保护作用.本实验观察了预高温、缺血后高温和亚低温实施早晚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织抗氧化酶和丙二醛(MDA)的影响.

  • 井穴刺血疗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8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秀花;孙世晓;徐博佳

    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炎性反应参与脑缺血损伤,缺血诱导的炎症反应是脑缺血继发性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1-3],诱导中性粒细胞减少可缩小脑梗塞体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4].用除去白细胞的血液进行再灌注,可以防止水肿产生和减轻再灌注损伤,白细胞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引发水肿,水肿组织的含水量与白细胞的密度呈正相关,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可通过氧自由基或释放溶酶体酶,而损伤、破坏组织[5].IL-8作为一种急性炎症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在脑缺血疾病时升高,第3、4d达到高峰,第7d基本恢复正常,提示脑缺血炎症期或再灌注损伤的存在,可作为脑缺血炎症期或再灌注损伤观察指标之一[6].本文采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并对其血清IL-8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探讨其抗炎机制,为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提供科学依据.

  • 补肾活血方对PMCAO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作者:张雨薇;刘宏;张博;刘学伟;李炎;黄树明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Bu Shen Huo Xue Fang BSHXF)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PMCAO)模型大鼠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补肾活血方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G)、模型组(MG)、补肾活血组(BSHXG)、脑复康组(PG)四组;采用线栓法制作PMCAO大鼠模型;采用神经功能评分、跳台实验、HE、TTC染色,分别检测大鼠的运动、学习记忆能力、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出现明显梗死灶,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学习记忆能力显著减低,脑梗死体积比明显增加;补肾活血方及脑复康均可改善缺血大鼠的运动、学习记忆能力、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病理形态学,且补肾活血方的作用优于脑复康.结论:补肾活血方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与降低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密切相关.

  •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后大鼠NF-κB/p50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乐;周赛男;蔺晓源;易健;郭纯;刘柏炎;蔡光先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NF-κB/p5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PDTC(呲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组和米诺环素组,各30只,每组按给药后7天、14天、21天3个时间点再各分为3个亚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检测缺血脑组织NF-κB/p5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补阳还五汤组、米诺环素组、PDTC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评分和脑组织NF-κB/p50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用药7天、14天后,补阳还五汤组NF-κB/p50阳性细胞数与米诺环素组,PDTC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1天后,补阳还五汤组与PDTC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调控缺血脑组织炎症因子NF-κB/p50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 骨髓干细胞动员及其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刘轲;鲁红伟;刘敬霞

    查阅近年来有关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临床研究文献,从骨髓干细胞的分类、动员剂的选用以及动员剂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临床研究三个方面,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

  • SYN-38和PSD-95表达在脑缺血损伤中的意义

    作者:鲁红伟

    突触素-38(SYN-38)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是突触重建的标志性蛋白,能较好地反映神经元和轴突的代偿再生情况,在脑缺血损伤后的突触重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SYN-38和PSD-95的概述、SYN-38和PSD-95的表达与突触可塑性及突触可塑性在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修复中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 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

    作者:余术宜;方云祥

    目前许多研究均支持免疫性炎症反应参与了缺血性中风后的脑损伤.脑缺血后数小时,受损脑区域的炎症反应开始启动,持续数天,使脑缺血所致的迟发性脑损伤加重、神经细胞的生物学功能预后更差[1],而中枢神经系统(CNS)主要的免疫效应细胞小胶质细胞则是免疫性炎症反应的重要角色,尤其在半月带,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异常活跃,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与白细胞一样,会释放和分泌大量的前炎症因子、酶和神经营养因子,因此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2].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将为临床治疗脑缺血提供新的途径.现将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病理过程中的功能、来源及免疫反应综述如下.

  • 西药对脑缺血损伤炎症机制的干预作用

    作者:玉耀珠

    现阶段,脑缺血疾病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率的临床疾病,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导致脑缺血损伤的各类因素中,脑缺血后患者脑组织局部出现过度炎性反应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患者发生脑缺血后及时控制炎性反应进展,对缺血半暗带加以保护,成为临床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关键所在[1]。现阶段脑缺血疾病的治疗方案相对较多,其中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是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用药中唯一经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有效药物,但是超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往往较短(不超过3h),同时在溶栓治疗时有较大几率发生脑出血等相关并发症[2]。所以观察并研究西药对脑缺血损伤炎症机制的干预作用在此情况下体现出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 脑缺血性损伤与细胞凋亡

    作者: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omed cell death ,PCD),是由美国病理学家Kerr等[1]于1972年首先提出的,它是在细胞内外各种信号刺激下,激活细胞本身自杀程序而引起的.细胞凋亡在神经系统发育和可塑性中起重要作用,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约50%以上的细胞凋亡途径发生自然死亡,从而保证了神经元数量的动态平衡.在病理状态下,如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或者其他代谢紊乱,也可出现病理性神经元凋亡,从而引起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目前已证实在脑缺血损伤中有细胞凋亡的存在,尤其在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可以减轻脑缺血损伤的程序.

  • 补肾方药诱导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NGF、BDNF、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永琦;窦娟娟;吴晓晶;董介正;颜春鲁;孙少伯;蔡玲

    目的 观察补肾方药m清诱导大鼠BMSCs移植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BMSCs移植组,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维甲酸诱导BMSCs移植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尾静脉移植用不同药物血清孵育BMSCs,移植后3 d和7 d处死大鼠,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NGF、BDNF、VEGF的含量.结果 第3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BDNF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MSCs移植各组VEGF明显升高(P<0.01),且药物孵育BMSCs移植各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5,P<0.01);第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BMSCs移植各组NGF、BDNF、VEGF明显升高(P<0.01);与右归丸组比较,左归丸、地黄饮子组NGF、BDNF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不同补肾法方药血清孵育BMSCs均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NGF、BDNF、VEGF的表达,且补阴和阴阳双补方药诱导BMSCs组中表达的NGF、BDNF作用优于补阳类方药.

179 条记录 5/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