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经》肝阳虚例谈

    作者:任增良;胡树钊

    肝虚为病习以阴虚立论者殊多,而提及肝阳虚者鲜为少见.但有关肝阳虚的论述,自<内经>以来,历代皆有阐发,惟失于散在不成系统.近代有不少医家作过研究,有关专题研讨和治验报道,时有发表,对肝阳虚的证治进行了较深入阐析.笔者通过学习,受益匪浅.下面仅就肝阳虚证,略述管见,就正于同道.

  • 《金匮要略》不寐病证述要

    作者:孙洪生;严季澜

    不寐一类的病证,至东汉时期在临床上已备受重视,对于不寐病证的临床发病特点和辨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丰富了治法和治方.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对于不寐一类病证的论治,为后世不寐证的辨证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其创制的养血清热、宁心安神和滋养心肺、凉血清热等治疗方法,以及酸枣仁汤和百合地黄汤之类的治疗方剂,更为后世有效应用于临床.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

    作者:陈龙;胡锡元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是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西医无特效药,多采取对症治疗,而中医治疗FD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FD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伤寒论》痞证探析

    作者:葛铮;岳妍

    痞证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自觉胸膈、胃脘、腹部痞塞不舒、胀满不适,但压之不痛,其首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否”“否塞”“否隔”等[¨.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生活及饮食不规律,患有脾胃疾病人群越来越多,而痞证作为脾胃系疾病,更为常见.通过研读《伤寒论》痞证相关章节,现将痞证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等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 特发性震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作者:赵文博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核心症状表现为以上臂、手、头部和躯干等部位的4~12Hz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征.人群患病率为0.41%~3.92%[1].长期以来,ET被认为是一种良性震颤,但是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身体的不自主震颤会严重影响其进食、说话、书写等一些日常活动,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压力[2].本文就近10年来ET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从健脾论治胃癌研究进展

    作者:唐继云;李东芳

    从脾虚论治胃癌的立法依据、治法方药、临床观察、实验研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探索建立客观量化的胃癌脾虚论治理论体系提供思路.认为胃癌病因病机与脾虚相关,胃癌的治疗,当以“扶正培本”为治则,从健脾立法,在健脾基础上,常佐以化瘀、解毒、行气、消积等治法.

  • 不孕症证治源流探析

    作者:林浣妹

    不孕症,现代中医妇科定义为夫妇同居2年、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或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2年不孕者.前者为原发性不孕,后者为继发性不孕.夫妇任何一方有先天或后天解剖生理方面的缺陷,而无法纠正的不孕者,为绝对不孕;一旦得到纠正仍可受孕者,称为相对不孕.

  • 痴呆综合征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作者:白钰

    痴呆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全面性的精神功能紊乱,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等功能的减退和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一般没有意识障碍.主要包括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型痴呆.

  • 膀胱结石治验

    作者:周国章

    蓝某,女,29岁,1996年12月27日初诊. 主诉:下腹疼痛,伴尿频尿急1年多,屡治未效.诊见:下腹压痛(+),舌红、苔黄厚,脉滑数.B超提示:膀胱结石,约3.0cm×1.5cm.中医诊断:淋证(石淋),证属热蕴结下焦.治以清热祛湿,利水通淋排石.处方:金钱草35g,冬葵子、鸡内金、大黄、川牛膝、黄柏、穿破石各 25g,木香(后下)、乌药、黄芪各15g,琥珀、杜仲各10g.7剂,每天煎服1剂.守上治法方药治至翌年1月29日,排出1粒结石,约3.0cm×1.5cm,排石时下腹剧痛了约20小时,排石后症全消.

  • 对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儿科学》干疳治法方药的商榷

    作者:李伟伟;赵美莉;雍亚云

    疳证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饮食异常为特征,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临床一般将疳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类证候及其他兼证,其中干疳是疳证之重证,处于疾病后期,常见症状为极度消瘦,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皮包骨头,精神萎靡,目无光彩,啼哭无力,毛发干枯,腹凹如舟,杳不思食,大便干或清稀,时有低热,口唇干燥,舌红嫩,苔少,脉沉细[ 1].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本病越来越少见,但仍有散在发病,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及指导治疗,特撰写本文.

  • 叶大椿《痘学真传》诊治痘病特色浅析

    作者:宋秒;李如辉

    叶大椿,字子容,清代医学家,梁溪(今江苏无锡)人.精于痘科,著有《痘学真传》.刊于1732年,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1 痘疹与《痘学真传》论痘病范围在古代文献中,痘病多为烈性传染病,又名痘疹(痘疮).古医籍中关于痘疹的记载有东晋葛洪的《肘后救卒方》:“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仍呼为虏疮.”[1]此外,还有宋·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明·万全《痘疹心法》,明·汪著源《汪氏痘书》,明·孙一奎《痘疹心印》,清·刘影,何梦瑶《痘疹辑要》,清·许豫和《痘诀余议》等.

  • 徐灵胎《慎疾刍言》急难重症学术思想剖析

    作者:沈思钰;张永文;董晓蕾;赵凌杰;蔡辉

    <慎疾刍言>为清代名医徐灵胎晚年所著,计有论文十九篇.徐氏针对当时医界流弊,痛下针砭,以期医家谨慎治疗.本文在简介该书的基础上,剖析其有关中风等急难重症、因人制宜及治法方药等学术思想.

  • 浅议《金匮要略》之消渴病

    作者:郭秋敏;张景凤

    《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的四部经典著作之一,其中记载的消渴一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关系密切,但消渴病历史久远,历代医家对其见解各不相同,现仅对张仲景《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中所论之消渴初步剖析,以利临床应用.

  • 仲景治利浅析

    作者:顾思臻;窦丹波

    阅读《伤寒论》、《金匮要略》,集仲景于“下利”的论述和方药,以管窥其治“利”之法,并为临证提供思路.

    关键词: 仲景 下利 治法方药
  •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8例体会

    作者:杜培亮

    目的:观察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四川省阆中市卫校附属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近5年来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例88例,以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水煎服,15日为1疗程.结果:经过2~5个疗程的治疗,治愈53人,好转8人,未愈7人.总有率达90%以上.结论: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为显著.

  • 兰茂《医门擥要》治法与方药特点的初步探究

    作者:覃丝;李铭;王伟;秦竹

    云南地方医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兰茂是云南中医药的鼻祖,《医门擥要》里面记载着他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该书奠定了云南地区常见、多发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本文通过结合现代医家对《医门擥要》的论述,来探讨《医门擥要》方剂配伍特点,分析归纳兰茂组方思想和治疗原则,以期为现代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 刍议仲景从湿论治黄疸

    作者:朱丹;吕文良

    仲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对黄疸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专篇,确立了黄疸病证辨证论治的体系.特别是对于黄疸的治疗大法,提出了"但利其小便"、"当以汗解之"、"当下之"、"与寒湿中求之"等原则.笔者结合黄疸的致病因素,从"湿"入手,特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治疗大法.

  • 《张氏医通》 喉喑探析

    作者:吕楠楠;吉琳;申琪

    整理分析 《张氏医通》 中喉喑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张氏认为喉喑的病因病机有寒邪侵袭、 火邪侵袭、痰浊壅盛、 脏腑虚损、 大呼伤气等,辨证论治以疏风散寒,宣肺开音、 滋养肺胃,降火开音、 祛痰开窍,利喉开音、 补益气血,健喉开音为主,所记载方药主要有酥蜜膏、 麻黄附子细辛汤、 消风散、 生脉散、 六味丸、 紫菀散、 麻杏石甘汤、 二陈导痰汤、 桔梗汤、 异功散、 七味白术散、 四君子汤、 十全大补汤等.

  • 感染后咳嗽的中医分期论治探讨

    作者:潘怡;崔玉琴;王飞

    感染后咳嗽是亚急性咳嗽常见的病因,病程较长,临床上采取排他性诊断,误诊率高,失治误治常导致病情加重,缠绵难愈.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但辨证分型各家观点不一,临床观察发现,感染后咳嗽的病机演变有规律可循,初期风邪袭肺,表邪未尽;中期正虚邪恋,本虚标实;后期化燥津伤,变生他病;因此采取分期论治的辨证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认清各期病机特点,采取准确的治疗手段,既可未病先防,又可已病防变,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 中医顺势思维研究(续一)

    作者:邢玉瑞;张喜德;苗彦霞

    2.顺势思维与治则治法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在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邪正斗争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中医治疗疾病,受传统顺势思维的影响,强调要综合考虑诸种因素,顺应病势及阴阳消长、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把握佳时机,以小的成本达到佳之疗效.2.1顺应正气抗邪之势疾病的过程即正邪斗争、消长进展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同的病邪,性质和致病特点不同,其侵犯人体的途径及停留部位也不尽相同,而人体正气则具有抗御邪气入侵,祛邪外出,免于机体发病的功能.就某一具体病人而言,这种正邪斗争总是发生在某一病程阶段和具体部位,所表现出的自然趋势具有时间性和方向性,故治疗疾病应抓住佳时机和方向,顺应患者体内正气抗邪的趋向,采用切中病情的治法方药,从近的途径以祛邪外出,达到在短时间内治愈疾病的目的,诚所谓"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掘决冲,而经可通也”(<灵枢@逆顺肥瘦>).

65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