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测系统的研制

    作者:张松;杨益民;罗志昌;乔晔;丛克家;李冰;邵晶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监测系统可通过无损作检测孕妇桡动脉脉搏波,实现妊高征预测,血液动力学分型及治疗监测. 尿的观点.

  • 装备

    作者:

    FDA批准首个用于心衰的植入式远程无线监测设备
      5月28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个用于心衰患者的无线、植入式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CardioMEMS,认为该系统的效果和安全性具有合理保证,能够用于目标心衰患者的管理并减少心衰相关的住院率。

  •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作者:洪志恒;倪大新;曹洋;孟玲;涂文校;李雷雷;李群;金连梅

    目的 探索建立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评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的特点,通过文献综述初步设计指标框架,采用Delphi法对效度与信度进行评价,进而遴选出指标体系.结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评价指标分为3级:一级指标4项(包括组织体系、网络平台、监测报告和分析利用),二级指标16项,三级指标70项.在一级指标中,组织体系14项,占20.00%;网络平台21项,占30.00%;监测报告24项,占34.29%;分析利用11项,占15.71%.各指标重要性平均得分为4.29 (3.77 ~ 4.94)分,平均变异系数为0.14(0.12~0.16).各指标α信度系数均数为0.84(0.81~0.89).不同指标适用的评估对象不同.结论 本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符合监测系统的特征及目的;二级指标明确了管理控制的核心内容;三级指标可获得性、操作性强.本指标专家认同率高,效度与信度良好,对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评估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策略分析

    作者:熊玮仪;倪大新;王子军

    目的 对比分析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及WHO的监测系统评价方案,探讨适合中国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策略.方法 系统收集美国CDC及WHO历年来提出的各版本监测系统评价方案,分析其主要思想和对中国的适用性;以现况分析和可行性分析探讨适合中国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策略.结果 美国CDC提出的评价方案适于评价专病监测系统,重在对系统特征进行分析.WHO提出的评价方案适于评价国家或区域的整体监测体系,重在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中国现阶段开展的监测系统评价多应用了特征评价的思想,也已初步具备功能评价的条件.结论 现阶段制定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策略时应参考美国CDC及WHO的各版本监测方案,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制定.

  • 海南省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

    作者:陈言;潘先海;孙莲英;符振旺;曾雪霞;何剑;陈海云;潘正帆

    目的 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系统建立运行情况和病例监测结果.方法 制定海南省麻疹监测方案,在全省建立麻疹监测系统,按照监测方案病例定义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及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2004-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3040例,比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高96.00%,监测系统建立当年(2004年)报告病例数少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2005年以来监测系统报告的敏感性逐年提高,2008年监测系统报告疑似病例数是法定传染病的19.12倍.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中确诊病例比例逐年下降,由90.34%下降到4.48%.标本采集率逐年提高,由22.73%上升到99.12%,麻疹确诊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比例逐年提高,由7.55%提高到86.97%.检测疑似病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1.57%,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34.52%.海南省除2006年为麻疹流行年出现多个暴发点外,其他年份均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高峰期在3-6月.发病年龄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6.68%,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5.67%.结论 海南省自建立麻疹监测系统后监测敏感性不断提高,发病率已降到历史低水平.

  • 西安市1995~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阳性株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宋立;金耀申;张青华;刘洪

    西安市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经逐步完善,15岁以下儿童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从1995年的0.94/10万上升至2001年1.01/10万.在保持高水平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已连续开展了8次17轮强化免疫活动.

  • 监测在公共卫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李竹

    李松、郑俊池和叶荣伟等发表的3篇有关出生缺陷、围产和儿童保健监测(简称"三项监测”)及生育健康监测电子化研究的论文较详细地阐述了在中美预防神经管畸形合作研究中所建立的"三项监测”的目的、方法和应用."三项监测”中的每一项监测既是独立的系统,自成体系;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整体.深入、仔细地分析、研究它们的内容和方法后,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设计严谨、质量上乘、内容丰富、作用广泛和可发展性强的完整的监测系统.它们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 福建省2004年传染病监测时效性分析

    作者:洪荣涛;欧剑鸣;章灿明;黄文龙;谢忠杭;江爱民;许龙善

    目的掌握福建省传染病监测时效性.方法利用福建省2004年网络直报系统的传染病个案库,分析网络直报各环节的时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医疗机构的"诊断→生成"总的P50为1天,比该省2001-2003年P50为7天提前了6天;0天及时率为46.46%,比2001-2003年的12.68%增加了2.7倍.推断分析提示,传染病监测的时效性与不同行政区、报告单位、病种有关,县及县级以上医院、中医院监测时效性为好,P50为0天,但0天及时率仅为50.76%,且病例来源占70 0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差,P50为3天,与其报告病例来源于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卫生院有关,卫生院较差,P50为2天;卫生院、CDC网络直报的病例占21.21%.CDC的"生成→确认"总的P50为4 h,24 h内及时率为63.65%.结论实行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监测时效性由过去的7天降至当今的1天,但0天及时率未过半,必须进一步加强系统全员培训、医院内部管理、CDC自身完善,优化网络直报系统,尽快解决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卫生院网络建设问题.

  • 生育健康监测的电子化研究

    作者:叶荣伟;郑俊池;呼和牧人;洪世新;关予北;王枚;李竹;廖传颉;李松;孙霞美

    目的建立一套电子化的生育健康监测系统,使数据的采集、运转、汇总分析、信息反馈及管理等完全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进一步提高生育保健服务和科学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已有的围产保健监测、儿童保健监测和出生缺陷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电子化研究,包括电子保健册、数据运转及信息反馈等系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网络实现设计.结果主要成果包括:(1)建立了电子数据采集系统;(2)建立了电子数据运转系统;(3)建立了电子信息反馈系统;(4)建立了相应的辅助系统.结论这是国内首次建立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生育健康电子监测系统,它具有许多优点和特性,解决了数据在采集、运转及反馈过程中的不准确性、不安全性和迟滞性等重大问题.目前,已在全国22个市(县)推广使用了这套电子监测系统,并收到很好效果.

  • 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监测系统的效果评价

    作者:田伟;尹桂华;初爱娟;王宪秀;董新娇

    目的 探讨提高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的方法.方法依据医院基于DRGs的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监测系统,导入2016年6月1日-12月31日和2017年6月1日-12月31日首次调取的共计107773份住院病案首页,从病案首页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逻辑性校验,汇总统计缺陷和错误次数,评估该系统的监控效果.结果病案首页完整性缺陷同比下降了3.93%,一致性缺陷下降了0.26%,逻辑性缺陷下降了0.54%,仅规范性因该医院疾病诊断库换库缺陷上升了0.04%,两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病案首页监测系统,促进某医院的病案首页数据质量在不断提高.

  • 基于HIS统计集成数据环境的医疗运营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作者:冯丹;姚远;刘建超

    基于HIS统计集成数据环境研究设计了医疗运营监测系统模型框架,构建了基于HIS统计集成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ODS资源库,医院统计指标监测模型库、监测准则构成的知识库和由历史数据估汁得到的模型参数库,旨在实现对医疗运营常规统计指标的实时监测,达到及时发现医疗问题的目的.并以住院日指标监测为例,测试系统应用,收到良好成效.

  • 珠海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调查分析

    作者:阮峰;谭爱军;叶中文;张雪宝;陈雪琴;萧松健

    近年来手足口病在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发生了暴发或流行[1-3],造成相当数量的重症或死亡病例,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暴发的重要场所,珠海市2009年以来建立完善了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监测系统.

  • 北京市成人代谢综合征流行水平及其危险因素

    作者:时颖;张普洪;焦淑芳;李刚;谢谨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年龄、种族、遗传、膳食、行为等因素与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有关[1].近年来日益重视MS发病的地区和文化的差异.因每项研究的人群不同,其危险因素也各有差异.为了解北京市成人MS患病水平,并探讨其危险因素,笔者利用北京市成人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

  • 宁夏首例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者连续性监测分析

    作者:陈慧;马江涛;马学旻;严冬梅;祝双利;张颖;李海军;周莉薇

    2011年2月,笔者从宁夏中宁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报告的1例AFP患者标本中分离到1株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Ⅲ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并对该患者进行了病原学的连续性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中国艾滋病病毒哨点监测系统的历史和现状

    作者:李东民;王璐;王丽艳;王岚;高省;秦倩倩;汪雁鹤;丁国伟;丁正伟;郭巍

    中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至今艾滋病的流行已经二十余年,目前处于全国低流行、局部高流行的状况,艾滋病疫情估计结果显示,截至2007年底,现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患者约70万(55万~85万),女性占30.8%,全人群感染率为0.05%(0.04%~0.07%)[1].

  • 死亡地点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周脉耕;杨功焕

    死亡地点研究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尊重患者有权选择适宜的死亡场所无论是对患者还是患者家属都非常重要,这对提高临终关怀的质量、制定卫生保健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死亡地点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场所死亡的特征,有利于加强死因登记报告,完善死因监测系统,提高死因数据报告的质量.

  • 青海省1994~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巴卓玛

    1994~1999年共报告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113例,其中年龄小的5个月,大的13岁,年龄不详者2例。4岁以下儿童 92例,占病例总数的82.9%;5~9岁12例,占病例数的10.8%;10~14岁7例,占病例数的6.3%。男性65例,女性48例,男女之比为1∶0.74。病例分布在全省30个县(区),占全省总县(区)数的63.83%。大通县14例,乐都县14例,平安县9例,互助县8例,湟中县7例,循化县6例。以地(市)为单位,病例相对集中在西宁市(26.55%)及海东地区(46.02%)。 1994~1999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4、21、21、22、22、23例,共113例,报告发病率(1/10万)分别为0.27、1.38、1.33、1.33、1.31、1.35,总报告发病率为1.17/10万。 除1994年外,1995~1999年共采集粪便标本109份,合格粪便采集率为74.3%。共分离出19株病毒,阳性率为17.43%,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6株,13株为其他肠道病毒。经国家实验室复核鉴定Ⅱ型、Ⅲ型为疫苗相关株,Ⅰ型为非本土野毒株。 我省虽然经过了4次强化免疫和常年的基础免疫,在这113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仍有14例从未进行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尽管我省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后的证实阶段出现了1名脊髓灰质炎野毒株(非本土)病例。这告诫我们,我省的计划免疫工作,在全面提高并维持高质量监测的同时,必须以高危地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 登记研究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石丽英

    联合国第64届大会关于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决议,明确了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等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威胁许多会员国的经济,增加了国家之间和人口之间的不平等,从而危及包括千年发展目标在内的国际商定发展目标的实现[3].因此,呼吁考虑将监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规模、趋势和社会经济影响的各项指标列入千年发展目标监测系统.我国卫生部也认为:"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未来30年将是中国慢性病井喷的年代"[2].由此看出,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何监测和管理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统计数据,将是今后迫切需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

  • 许昌市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评价

    作者:郑惠平;张丹

    目的:了解许昌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系统运转状况,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和监测质量,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方法:对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许昌市2010年共报告AFP病例30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95/10万,麻痹后14天内报告率为73.33%,14天内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66.67%,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结论:需进一步加强AFP监测技术培训,提高AFP病例首诊病例识别与报告率,粪便样本采集率和常规免疫接种率,确保我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和监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 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研制进展

    作者:史锋庆;高建宏;韩雪玲;曹健;洪贝;李改梅;胡淑芳

    随着医院感染学研究的深入,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工作的不断进步,以往医院感染监测控制手段及工作方式已十分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全面质量管理的需求.利用局域网和互联网技术,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医院感染专业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以便为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548 条记录 5/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