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膜蛋白机制研究

    作者:佘婷婷;沈继录;徐元宏;王中新;黄颖

    目的 研究膜蛋白在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及琼脂稀释法从84株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筛选出8株仅对多黏菌素敏感、1株全敏感临床株.采用PAβN外排泵抑制试验检测其外排泵表型.超声破碎法提取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双向电泳技术比较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株及敏感株膜蛋白表达谱,差异蛋白进行胶内酶切,肽混合物进行质谱分析,将肽质量指纹谱数据输入互联网上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和质谱鉴定分析.结果 PAβN抑制试验显示受试8株菌中4株亚胺培南MIC值下降≤原值的1/4,而美罗培南MIC值下降至1/4及以下.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差异膜蛋白组学鉴定出CarO、OmpA和推测分子量为41 ku外排泵膜蛋白.结论 本次试验中膜孔蛋白CarO表达缺失可能参与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抗生素耐药,外排泵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

  • 抗流感病毒药物--Oseltamivir研究进展

    作者:张隽;王辰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根据流感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的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A、B、C三型,A型常以流行的形式出现,B型常造成局部暴发,C型则多散发.

  • 寄生虫分泌/膜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研究策略

    作者:吕刚

    分泌/膜蛋白足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主要分子,由于其直接暴露于宿主免疫系统及体内药物,因此是寄生虫诊断试剂、疫苗及药物作用靶标主要的候选分子,对其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寄生虫与宿主相瓦作用的分子机制.该文概述了寄生虫分泌/膜蛋白的牛物信息学特征及研究策略,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部分寄生虫一些重婴的诊断及疫苗候选分子进行了分泌/膜篮白特征的分析.

  • Caveolin-1在大鼠肝脏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惠芳;刘富丹;崔风宫;崔玉颖;邹伟

    胞膜窖(Caveolae)是一种细瓶颈状的细胞膜内陷结构,由Palade等(1953)首次发现,后来由Yamada命名.Caveolin-1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1 000~24 000的整合膜蛋白,是胞膜窖的主要结构成分.至今已克隆到caveolin基因家族中的3个成员:CAV1、CAV2和CAV3.因组织分布和序列结构的不同,又可产生5种mRNA和6种基因产物,分别命名为窖蛋白1α、1β、2α、2β、2γ和3[2].

  • 高尔基体蛋白73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松;俞海英;杨永峰

    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又称为高尔基体磷酸化蛋白2(Golgi phosphoprotein 2,GOLPH 2)和高尔基体膜蛋白1(Golgi membrance protein,GOLM1),是近年发现的一种 II 型高尔基体膜蛋白(Type II Golgi membrance protein)。该蛋白在多种疾病及癌变组织中都有高表达,与肝脏疾病关系尤其密切;多项研究显示,GP73在肝癌的血清学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优于 AFP,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也有研究报道其在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也有高表达。现将 GP73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表面膜蛋白1 DBL α区不同区域与肝素的结合特性分析

    作者:张岩;孙喜东;杨春;张雅那;宋盟;陆慧君;姜宁;尹继刚;陈启军

    目的 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表面膜蛋白1 DBLα(PfEMP1-DBLα)及其3个分段区域编码基因,筛选出PfEMP1-DBLα区与红细胞表面受体-肝素/硫化肝素亲和力强的序列. 方法 根据大肠埃希菌密码子组成特点,重新优化并合成恶性疟原虫FCR3S1.2株PfEMP1-DBLα 1245基因序列,采用PCR方法,将优化后的基因序列分DBLαA、DBLαB和DBLαC等3段扩增.分别将全长基因和3个片段基因亚克隆至PGEX-4T-1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 (DE3),异丙基-β3-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标签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通过重组蛋白与肝素的亲和试验及糖胺聚糖(GAG)抑制试验,分析功能区与肝素的亲和力情况. 结果 含重组质粒的4个表达菌株(BL21-GEX-DBLα 1245、BL21-GEX-DBLαA、BL21-GEX-DBIαB和BL21GEX-DBLαC)经IPTG诱导,获得以可溶形式存在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73 600、Mr 41 600、Mr 42500和Mr41 500)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大小相符.重组蛋白与肝素的亲和试验及GAG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在PfEMP1-DBLα分段表达的3个功能区中,DBLcα1245、DBLαA(1~142 aa)、DBLαB (143~284 aa)和DBLαC (285~415 aa)等4个重组蛋白均可与肝素结合,阴性对照GST不与肝素结合,其中DBLαC对肝素的亲和力强. 结论 PfEMP1-DBLα区与肝素/硫化肝素亲和力强的序列为Q285~Y415(即DBLαC),该段序列在恶性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与周围红细胞的黏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Tetraspanin 2-A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作者:王阳阳;刘淼;朱绍春;任翠平;沈际佳

    目的 扩增并表达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sjTsp2-A)基因SjTsp2.方法 根据与曼氏血吸虫表膜蛋白SmTsp2基因同源的SjTsp2序列(编号为AY810722)设计引物,体外扩增目的 蛋白基因,并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至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株,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小鼠,EUSA检测其血清抗体效价,蛋白质印迹(Westem blottinK}分析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 PCR扩增获得SjTsp2基因大环核苷酸序列为228 bp,与曼氏血吸虫表膜蛋白(SmTsp2)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2%.SjTsp2基因亚克隆人pET28a并可溶性表达,免疫小鼠可产生高滴度(高1:32 000)特异性抗体.Westem bloning分析结果表明,纯化的SiTsp2.A蛋白能被疫区居民血吸虫抗体阳性者血清、急性及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与健康人血清无反应. 结论 日本血吸虫表膜蛋白基因SjTspp2在体外获得表达,其表达蛋白具有一定的抗原性.

  • 疟疾网络资源在疟原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林澄涛;王恒

    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疟疾.互联网上有非常丰富的与疟疾研究有关的信息资源,如能充分利用,对促进疟疾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了互联网络上与疟疾有关的主要网站资源,并以我实验室利用网络资源筛选恶性疟原虫膜蛋白新基因序列为例,介绍网络资源在疟原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 麻疹病毒受体信号淋巴细胞激活分子的研究近况

    作者:杨霞;高燕

    麻疹病毒(MV)为副黏液病毒科,出疹病毒属,直径100~150 nm,病毒核心为负链单股RNA和3种核衣壳蛋白(L、P、N蛋白)组成的核壳体,外层为一含脂质双层的包膜,表面有细小的糖蛋白突起.外膜中的蛋白成分主要有膜蛋白(M蛋白)、血凝素(H蛋白)和融合蛋白(F蛋白).

  • 不同分化潜能的真皮干细胞膜蛋白初步筛选研究

    作者:陈付国;毕丹;张小平;刘阳;程开祥;张文杰;刘伟;崔磊;曹谊林

    目的 寻找不同分化潜能的真皮干细胞的差异膜蛋白.方法 通过选择性地抽提三向分化克隆的细胞膜蛋白,与二向分化克隆进行对比分析,以筛选出与分化能力下降有关的细胞膜相关蛋白.三向克隆与双向克隆的膜蛋白经2-D电泳、质谱分析及Westem-Blot检测,初步确认二者之间的明显差异蛋白.结果 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显示,二者的差异蛋白主要有10种膜相关蛋白,其中膜表达差异较显著的蛋白质,如:Annexin A2 isoform 1(ANXA2)、Prohibitin(PHB)、Protein disulfide-isomerase A3(PDIA3),均与细胞分化有关.结论 ANXA2、PHB、PDIA3在不同分化潜能的人真皮干细胞膜上表达存在差异,提示了这几组蛋白质参与了该细胞的分化,为初步筛选多潜能真皮成纤维细胞,以及进一步研究其分化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深入探索的新方向.

  • 神经元膜NMDA受体蛋白免疫复合物单分子纳米结构及定位AFM比较研究

    作者:郁毅刚;徐如祥;姜晓丹;蔡颖谦;柯以铨;Qian-Ming Yao

    目的探讨NMDAr(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神经细胞膜表面定位,对比不同成像方法的特点,建立纳米尺度神经细胞膜表面蛋白单分子三维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新方法.方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分布在云母表面的抗NMDAR1亚单位IgG-葡萄球菌蛋白A-胶体金颗粒免疫标记复合物分子进行扫描,明确其特定的三维结构作为对照标准,然后扫描结合了免疫标记复合物分子的神经细胞膜表面,对表面形貌作出对比后确定目的抗原的定位和复合物三维结构.并与光镜、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在空白云母表面,免疫复合物分子在原子力显微镜下呈现出均匀分散粒径为49 nm的特征性球形结构.在神经元表面结合免疫标记物后可以发现有大量的粒径为53 nm的球形或双球形(短棒状)结构,颗粒均匀,截面为双峰或单峰.光镜下染色成片状结果,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荧光呈颗粒点状分布,扫描电镜结果为单个或结合颗粒,缺乏三维成像能力.结论原子力显微镜下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可以在纳米尺度对目的膜受体蛋白进行定位和表面三维结构测定.NM-DA受体蛋白可以结合一个或两个胶体金复合物,与传统成像手段相比,原子力显微镜下胶体金标记方法可以对单个膜NMDA受体蛋白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定量标记测定.

  • 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苏芳;吴兴福;吴建鸿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在血清中存在主要有三种形式,即42nm的Dane颗粒、22nm的小球形颗粒和管状颗粒.三种病毒颗粒均由三种膜蛋白即大蛋白、中蛋白(HBsAg+PreS2-Ag)、和小蛋白(HBsAg)以不同的比例组装而成.其中,乙肝病毒大蛋白由Pre-S1、Pre-S2、和S三部分组成.新近研究表明,HBV-LP的前S蛋白具有复杂跨膜构象拓扑结构,是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活性表位所依赖的,并可反式激活细胞内HBV的复制,与HBV 的感染、复制及其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含有此拓扑结构的HBV-LP对于判定体内HBV复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242例不同临床类型的HBV感染者的HBV-LP、PreS1-Ag、HBV DNA与HBV-M作了检测和分析并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噻氯匹定治疗急性脑梗死

    作者:林航;倪铭孔;杨渤生;洪一飞

    目的:观察噻氯匹定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及血小板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的影响.方法:2组(各30例)均给予一般性治疗(甘露醇、川芎嗪、卡托普利及格列齐特),噻氯匹定组另予噻氯匹定250 mg , po, qd×30 d.治疗前后做CD62P, CD63含量检测及疗效评定.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CD62P及CD63含量比正常对照明显增高(P<0.01), 治疗30 d后明显降低(P<0.01);噻氯匹定组总有效率(80%)高于对照组(53%).结论:噻氯匹定能抑制急性脑梗死病人血小板的激活,减少对脑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

  • 晶体膜蛋白2(MP19)的信号肽在蛋白成熟过程中未被切除

    作者:栗夏连;Chen Tong;Church RL

    关键词: 晶体 膜蛋白 信号肽
  • Rv1272和Rv1273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旭红;孙青;姚玉峰;周爱萍;赵英伟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v1272和Rv1273基因编码蛋白与药物外排的关系.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Rv1272和Rv127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采用PCR技术扩增该两个基因,并与pMF406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质粒,测序正确后,电穿孔法将重组质粒转化耻垢分枝杆菌mc2155.采用western blotting对两个目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试管法测定重组菌株对常用的9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以转化pMF406空质粒的耻垢分枝杆菌作为对照菌株.结果 经测序验证重组质粒构建成功,Westem blotting结果显示Rv1272和Rv1273为膜蛋白.试管法测定结果显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菌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MIC与对照菌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1272和Rv1273蛋白为膜蛋白,未发现其与结核菌耐药之间的直接关系.

  • 2型糖尿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爱平;蒋永威;钱少平;孙江容;李勤

    以毛细血管增殖、基底膜增厚、微血栓形成为特点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础病变,其发生机理涉及多种因素.研究认为,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微血栓形成的始动环节,而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在微血管病变的整个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组通过测定4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探讨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中的临床意义.

  • 人精子膜蛋白的二维电泳实验研究

    作者:王浩飞;向祖琼;王益鑫

    目的:利用二维电泳技术对人精子膜蛋白进行分离,为建立正常人精子膜蛋白的蛋白质图谱打下基础.方法:使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筛选精子,用等电聚焦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人精子膜蛋白进行二维电泳分析.结果:图像分析软件共可识别出约800个蛋白质斑点,绝大多数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100 000,等电点为3.0~7.0.结论:精子膜上至少有800种蛋白,二维电泳可以对精子膜蛋白进行较精确的分离.

  • 咬合蛋白在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中的作用

    作者:郭平;周其全

    作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中的重要跨膜蛋白,咬合蛋白(occludin)在血脑屏障通透性调节和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异常可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文章就咬合蛋白在血脑屏障紧密连接中的分子组成、功能维持以及在缺氧时脑微血管通透性改变中所起的作用做了综述,以便为深入研究咬合蛋白在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相关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治疗靶点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帮助.

  • 犬小孢子菌膜蛋白PQ-LRP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

    作者:庞娟;祝逸平;杨国玲

    目的 克隆犬小孢子菌膜蛋白PQ-LRP(PQ-loop repeat protein)基因全长cDNA,探讨在头癣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犬小孢子菌头癣株(A518)为实验株,采用cDNA快速末端扩增法(RACE),克隆PQ-LRP基因的全长序列.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初步功能分析.结果 获得犬小孢子菌PQ-LRP全长序列为1522 bp,拥有一个108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9个氨基酸,5 '非编码区为49 bp,3 '非编码区为393 bp;同源性比对与断发毛癣菌的PQ-LRP同源性达到81%,与红色毛癣菌PQ-LRP同源性达到79%.结论 克隆出犬小孢子菌膜蛋白PQ-LRP cDNA全长序列,为研究膜蛋白PQ-LRP基因在犬小孢子菌病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 膜蛋白数据库介绍

    作者:沈鸿铭;康勍;方慧生;高向东

    在整个蛋白质家族中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使得跨膜蛋白拓扑结构预测已成为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在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膜蛋白结构功能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种优秀的跨膜区计算方法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文章对比了几个现有的膜蛋白数据库,并选择其中较为优秀的数据库PDB_TM,对它和相关算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这不仅为我们自己构建跨膜区预测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启迪,而且对我们构建生物信息资源数据库提供很好的指导思想.

245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