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及椎旁肿瘤误诊6例分析

    作者:卢于

    脊柱及椎旁肿瘤常见的症状为,脊髓和神经根受肿瘤侵蚀或压迫而引起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颈肩、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病,当伴有椎体或椎旁肿瘤时,容易与椎间盘突出症(DH)相混淆,而延误治疗.我们收治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其中误诊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 胸腰椎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初步应用及手术方法改进

    作者:李建民;阎峻;杨志平;李昕;李振峰;杨强

    [目的] 探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clylectomy,TES)治疗脊椎肿瘤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伞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4例原发胸腰椎脊柱肿瘤,其中行单一后路全脊椎切除3例(包括:Tm单发浆细胞瘤1例,T8全脊椎血管瘤1例,和T12全脊椎血管瘤1例);行前后联合人路全脊椎切除1例(为L4神经母细胞瘤并椎旁肿块),并埘标准TTEs手术中的截骨器械和手术技巧进行改进.[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13~22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一改传统分块切除脊椎肿瘤的方式,将脊椎分为前后两部分予以完整切除,被认为是目前治疗脊椎肿瘤为积极有效地手术方法之一,而其手术方法和技巧尚待进一步改进.

  • 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原因诊断与治疗

    作者:马童;白跃宏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以腰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可为急性或慢性.有调查显示[1]大约70%~85%的人生活中有腰痛经历,在美国,腰痛在成人中年发病率为10%~15%,是造成45岁以下人口活动受限的第1位原因,看病求医的第2位原因.造成腰痛的原因很多,腰椎间盘突出、脊椎肿瘤、炎症,内脏病变等均可导致.

  • 脊柱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朱秋峰;袁红斌;徐振东;邹最;蒋京京;徐海涛;石学银

    [目的]总结脊柱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及需关注的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5 a来完成的546例脊柱肿瘤手术患者麻醉处理的资料,以及手术出血、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等.[结果]546例患者无1例术中死亡.手术平均出血1 997ml.3例发生急性肺水肿,3例怀疑有喉头水肿,带管送返病房.1例颈椎手术患者术后有暂时性的失明.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者有3例发生导管打折.无1例发生术中气管导管脱落.[结论]脊柱肿瘤手术的麻醉要注意预防和处理术中的大量失血,做好气道管理,避免各种体位的不良影响.

  • 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陈阳;韩相珍;吉立新;伏传升

    目的:探讨对于脊柱肿瘤一期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脊柱肿瘤行前、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Ⅰ期全脊椎切除、脊髓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术后11例获得随访,按照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有1级以上提高,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术后复查平均植骨融合时间3个月.1例脊索瘤术后1年复发,1例巨细胞瘤术后9个月复发.结论:针对脊柱肿瘤的性质、部位,通过不同的手术入路行一期全脊椎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彻底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并体现了个体化的治疗方向.

  •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俞海明;李毅中;吴文华

    近年来随着脊柱转移瘤治疗观点和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已成为脊柱转移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现就近年来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患者选择、术前评估、外科分期及外科治疗进展等作一综述.

  • 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脊柱肿瘤及稳定性重建

    作者:郑燕平;王韶进;李建民

    目的:探讨全脊椎切除、融合及稳定性重建术在治疗全脊椎肿瘤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1例全脊椎肿瘤的患者行后路或联合前、后路Ⅰ期全脊椎切除、脊髓减压,并进行椎间植骨融及后路植骨融合、固定的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7例神经功能丧失者,6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皆消失.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瘫痪加重.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3个月.1例神经鞘瘤患者1年后复发并恶变.结论:颈部全脊椎肿瘤,联合前、后路手术(肿瘤切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及稳定性重建;对胸、腰段脊椎肿瘤仅行后路手术便可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并通过植骨及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 CT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脊椎肿瘤穿刺活检

    作者:李建民;杨志平;马祥兴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行脊椎肿瘤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CT引导下选择佳穿刺点、穿刺角度及深度并随时调整,以确保整个穿刺过程在病变的椎弓根内及椎体内完成.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穿刺并发症.11例所取组织量可满足病理检查要求.1例取材量不足而未能得出满意诊断结果.结论:CT引导下经椎弓根行脊椎肿瘤穿刺活检取材准确,操作安全可靠.

  • Disc-FX系统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

    作者:张豪伟;刘帅;郭阿雷;韦学昌;虞鑫;董胜利

    目的:探讨Disc-FX系统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胸腰椎转移瘤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41~85岁,中位数62岁.肿瘤累及单节椎体30例、累及2节椎体10例、累及3节椎体2例.原发肿瘤为肺癌20例、乳腺癌13例、肝癌5例、肾癌2例、结肠癌2例.均先采用Disc-FX系统射频消融病椎内的肿瘤组织,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者腰背部疼痛情况.拍摄脊柱动力位X线片评估脊柱稳定性,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估脊髓功能,随访观察肿瘤复发转移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4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2例患者出现胸闷、气喘,经吸氧和给予小剂量激素处理后症状缓解.手术时间30~90 min,中位数45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胸椎单节段骨水泥注入量4~6 mL;腰椎单节段骨水泥注入量5~8 mL.椎体侧方出现骨水泥渗漏3例,均未发生神经损伤.42例患者中失访2例,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5个月,中位数10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8.1±0.4)分、术后1 d(2.9±0.3)分、术后1周(2.5±0.2)分、术后1个月(1.9±0.1)分.术后3个月,动力位X线片上未见脊柱不稳;ASIA分级术前E级,术后3个月E级.因并发其他脏器转移,术后4~6个月死亡18例,术后7~12个月死亡4例.结论:Disc-FX系统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和脊髓功能,安全性高.

  •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

    作者:陈洪安;张银刚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49~72岁,中位数63岁.13例累及单节椎体,2例累及2节椎体,1例累及3节椎体.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和脊柱功能损害,Frankel分级E级11例、D级2例、C级3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术中用椎板咬骨钳咬除病椎及其上下各两椎的全部椎板和黄韧带彻底减压,通过病椎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病椎椎体,于病椎上下各两椎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以钉棒系统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射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动力位X线片评估脊柱稳定性,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功能,随访观察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20 ~180 min,中位数140 min.术中出血800 ~ 1500 mL,中位数1200 mL.骨水泥注射量,胸椎25 ~36 mL,中位数29 mL;腰椎31 ~38 mL,中位数35 mL.1例1椎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患者无明显不适,未予特殊处理.术后1d,8例患者疼痛即消失,8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VAS评分由术前(8.1±0.7)分下降至(1.2±0.4)分.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9个月.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时发现另外1个椎体溶骨性转移灶,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9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其余14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椎体病变区骨水泥填充良好,未发生新的骨折及肿瘤转移,动力位X线片上未见脊柱不稳;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E级13例、D级1例.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可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控制局部肿瘤生长、恢复或保留神经功能、维持和重建脊柱稳定性,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

    作者:谢炜星;万超;晋大祥;丁金勇;徐继禧;马辉;张顺聪;梁德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采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患者17例45椎,男10例、女7例。年龄26~87岁,中位数60岁。脊柱转移瘤9例20椎,其中原发肺癌转移6例15椎,子宫颈癌转移1例2椎,脑膜恶性黑色素瘤转移1例2椎,原发病灶不明确1例1椎;多发性骨髓瘤8例25椎。按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态分级,4级6例、3级8例、2级1例、1级2例。所有患者均经 CT 检查确定椎体存在溶骨性破坏或成骨溶骨混合性破坏;均经非手术治疗后严重疼痛无法缓解。术后随访观察疼痛改善、体力状态改善情况。结果:15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注入量(5.12±1.85)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d 至30个月,中位数6个月。5例患者死亡,其中术后8 d 死亡1例、术后3个月死亡2例、术后6个月死亡1例、术后12个月死亡1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0±1.5)分降至术后(2.8±1.2)分、术后1个月(2.1±2.1)分、术后3个月(1.8±1.5)分。术后1个月患者 ECOG 体力状态分级,4级2例、3级4例、2级5例、1级5例。20个脊柱转移瘤椎体中有13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25个多发性骨髓瘤椎体中有10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未因骨水泥渗漏引起临床症状需进一步处理。结论:采用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可以缓解疼痛症状,改善体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效果欠佳原因分析

    作者:闵继康;袁永健;王丹;杨文龙;徐旭纯

    随着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临床上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与其相关的并发症逐渐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自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施行PVP和PKP手术31例,现报告如下.

  • 骶尾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MRI和CT影像特点比较

    作者:李先玉

    目的:分析、比较骶尾部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的MRI和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浙江省宁波市第六医院住院治疗的3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患者的MRI和CT影像资料.脊索瘤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53.5±9.8)岁;骨巨细胞瘤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2.1±10.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骶尾部包块、疼痛及双下肢麻木、排便障碍等.病程2个月至5年,中位数16个月.分析、比较2种肿瘤的MRI和CT影像特点.结果:34例患者均行CT、MRI平扫,行CT增强扫描25例,行MRI增强扫描18例.脊索瘤大小7.5 cmx6.3 cm至4.6 cmx3.9 cm,骨巨细胞瘤大小8.1 cm×4.5 cm至4.7 cm×3.8 cm;19例脊索瘤中侵入盆腔或臀部18例;骨巨细胞瘤主要位于骶骨内,15例骨巨细胞瘤侵入盆腔或臀部3例.脊索瘤主要位于S3椎体及以下的骶骨中线位置,骨巨细胞瘤多位于S2椎体及以上偏离中线位置;骨巨细胞瘤多累及单侧或双侧骶髂关节.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CT影像上脊索瘤多见不规则残留骨或钙化影,而骨巨细胞瘤多见不完整骨壳.MRI上脊索瘤病灶内可见低信号分隔或“反引号”征,而骨巨细胞瘤均无这2种征象.T2加权像上脊索瘤多见高信号影,骨巨细胞瘤多见等信号影;而T1加权像上,两者均多见等信号影.MRI增强扫描,脊索瘤多呈轻中度持续延迟强化,低信号分隔延迟强化会出现蜂窝征;而骨巨细胞瘤多呈显著快进快出强化.结论:除发病年龄有差异外,在MRI和CT影像上,脊索瘤多位于S3椎体及以下的骶骨中线位置,多有不规则残留骨或钙化,病灶内低信号分隔和“反引号”征是其特征表现;骨巨细胞瘤多位于S2椎体及以上偏离骶骨中线位置,骨破坏多表现为不完整骨壳,多累及骶髂关节.

  • 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误诊为椎管内肿瘤1例

    作者:李家福;张峰;姚先杰;梁发俊

    患者,男,59岁.因"腰痛伴下肢无力20d,加重1d"入院.患者腰痛5年,病情反复,未系统治疗.近20d腰痛加重伴下肢无力,生活不能自理,在当地诊所经推拿治疗后,病情未缓解,因而转入我院治疗.查体:腰椎生理曲度存在,L3-4棘突间隙及椎旁压痛、叩击痛阳性,下肢放射痛明显,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肌力III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仰卧挺腹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膝腱反射减弱.MRI平扫+增强示:L3-4椎体水平硬膜下见3.4cm x1.8cm x1.4cm的椭圆形混杂12长T1信号,边缘模糊,同水平椎管狭窄,双侧神经根受压.静脉注射Gd一DTPA15 mL后,L3-4水平椎管内占位呈环形强化(图1).诊断为1-3-4椎管内占位,行椎管探查术+病灶清除术,术中见L3-4椎管内后侧硬膜囊外有1cm×3cm×O.2cm肿块,质较软、色白、边界清晰,剥离后无渗血,为纤维样肿块(图2),硬膜囊无破损.据此术中诊断该患者为L3-4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取下的包块做病理检查,提示其为纤维环组织.

  •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误诊13例分析

    作者:田平;李玉伟;王海蛟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症状十分相似,鉴别有一定难度,容易发生误诊误治,而椎管内肿瘤如能早期发现,大多预后良好.现将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误诊13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脊椎肿瘤 误诊
  • 棘突椎板切开复位在成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海滨;陈军;颜士卫;李爱民;陈覃;司宪平;施辉;王富元;江伟;刘希光;孙维晔

    目的 探讨在成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棘突椎板切开复位术式特点、应用效果及术后椎管稳定性价值.方法 经后正中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18例,术中分开椎旁肌,将相应病变节段包括棘突椎板整体切割取下.切除肿瘤后,将取下的棘突椎板整体原位回植,钛片-钛钉固定.结果 18例病人肿瘤全切17例,全切率94.4%.所有病例术野显露满意,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均未加重,术后7~10 d摄X线片观察,棘突椎板恢复原位连续性,无1例移位.随访1~3年,复查MRI、X线片,回植的组织均无移位,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该术式能够显露充分,重建椎管结构,保持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MR不同序列诊断早期脊柱转移瘤的价值

    作者:王莉霞;孔祥泉;刘定西;史河水;于群

    目的:探讨MR不同序列在诊断早期脊椎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25例临床怀疑脊柱转移瘤患者行脊柱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2WI、快速翻转恢复序列(STIR)、梯度回波(GRE)序列二维多回波聚合(Me-2D).结果:25例均发现脊柱转移瘤病灶,共73个椎体和45个附件受累.椎体的异常在各序列图像显示情况不同,T1WI显示73个异常椎体,T2WI显示55个,STIR显示69个,Me-2D显示73个.在T1WI序列图像有24个椎体表现为弥漫性异常信号,49个椎体局部信号异常.Me-2D序列显示椎体局部受累病灶边缘及骨小梁结构清晰.结论:SE T1WI,TSE T2WI及GRE Me-2D序列结合能够更敏感地发现椎体受累早期改变.

  •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

    作者:谢小西;吕银祥;张胜初;章国东;王晓伟;杨利萍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患者共累及22节椎体,1~3节/倒,其中颈椎1节、胸椎11节,腰椎10节.所有病例均在CT 引导下采用粒子针直接穿刺或粒子针通过骨水泥针同轴技术进行125I粒子植入,并采用粒子针或联合骨水泥针完成PVP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成功完成治疗,植入粒子数目为6~30颗/节,骨水泥量注入量为l.5~6ml/节.本组中单独采用1~3根粒子针直接完成粒子植入和PVP两种治疗有20/22节椎体(91%),联合骨水泥针完成两种治疗有2/22节椎体(9%).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率为86.7%.出现骨水泥渗漏3例,无脊髓和神经压迫,脊髓放射损伤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本组病例中绝大多数椎体仅采用粒子针完成125I粒子植入和PVP两种治疗,技术简单、安全.穿刺器材费用低,值得推广应用.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椎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栋;倪才方;陈珑;刘一之;杨惠林;唐天驷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肿瘤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VP治疗32例44个椎体良恶性肿瘤病变.在C型臂X光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44个椎体皆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一月后疼痛缓解程度为:完全缓解(CR)者8例,部分缓解(PR)者21例,轻度缓解(MR)者2例,无效(NR)者1例,总有效率(CR+PR)为90.6%(29/32).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VAS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VP术后8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椎体肿瘤性病变成功率高,效果良好.

  • 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转移瘤晚期疼痛

    作者:唐承富;张雪林;郭友;潘长春;胡伟坚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椎转移瘤晚期疼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脊椎转移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镇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27例35个椎体CT下穿刺准确率100%.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1个月时疼痛完全缓解(CR)19例,部分缓解(PR)8例.结论: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操作简便、安全、镇痛效果好,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185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