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地区动物及蜱中新型布尼亚病毒携带状况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作者:吕燕宁;窦相峰;王小梅;田丽丽;杨育松;王化勇;李立琴;张秀春;孙玉兰;关增智;黎新宇;黄芳;王全意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鼠类、犬类以及蜱中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情况,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动物宿主及传播媒介,分析北京地区存在新型布尼亚病毒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以及该病毒的传播风险,为北京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治提供背景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2010年北京地区五个郊区县鼠类及犬类血清以及蜱中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核酸,调查其病毒携带情况.结果 所检测100份动物血清,其中犬类19份,鼠类81份样本以及97只蜱中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均为阴性.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动物宿主尚待进一步确定,2010年北京地区鼠类、犬类及蜱的监测中尚未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携带,因此北京地区是否存在该病毒的自然疫源地尚有待进一步的深入调查研究.由于北京地区鼠密度相对较低,即使鼠类为新型布尼亚病毒的宿主,它的传播风险也较小.

  • 徐州市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杨晋川;魏云凤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首先发现于美国的一种蜱传螺旋体疾病.我国已有26个省(市、区)查明存在感染,17个省(市、区)存在自然疫源地.为证实徐州市是否存在本病感染,作者于1999年9~12月对徐州市人群莱姆病感染情况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 鼠疫手册——流行病学,分布,监测和控制

    作者:赵惠敏

    鼠疫是早被人类识别的一种疾病,现在仍是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国家的较热地区许多自然疫源地的地方病.鼠疫实际上是野生啮齿动物的疾病,经体外寄生物蚤传播,并可由感染蚤的叮咬或接触感染宿主而传染到人.

  • 新疆口岸鼠疫控制与周边国家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重要关系

    作者:关尽忠

    [目的]研究新疆口岸鼠疫的流行、传播与自然疫源地的关系,为控制人间鼠疫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自然疫源性疾病与自然疫源地的关系;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病原体、宿主、媒介、自然疫源地划分空间、疾病流行中的作用;新疆口岸与自然疫源地分布的相关性;周边国家鼠疫流行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我国毗邻的有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多个国家发生鼠疫流行,其原因均与自然疫源地有关.[结论]新疆地区检验检疫部门作好周边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监测工作,对预防和控制鼠疫在口岸的流行意义重大.

    关键词: 鼠疫 自然疫源地
  • 霍尔果斯口岸啮齿动物种群及密度调查

    作者:杨屹;黎唯

    [目的]了解霍尔果斯口岸啮齿类动物的种群及密度,为科学地灭鼠和传染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诱饵采用新鲜的油炸花生米.[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45只,隶属于3目(啮齿日、兔形目、食虫目),6科(鼠科、睡鼠科、跳鼠科、仓鼠科、鼩鼱科、兔科),9种(柽柳沙土鼠、红尾沙土鼠、小林姬鼠、灰仓鼠、林睡鼠、小五趾跳鼠、小家鼠、草兔、臭鼩鼱),以柽柳沙土鼠为优势种,密度为6.00%.[结论]该口岸啮齿类动物种群繁盛,鼠密度较高.

  • 长爪沙鼠疫源地鼠疫流行情况及防制对策

    作者:王东胜;安格日格

    长爪沙鼠疫源地是我国10型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比较活跃的一块疫源地,鼠疫动物病常有发生,也有人间鼠疫的散发与流行.根据国内近年来有关资料,阐述了长爪沙鼠疫源地的分布、发现、宿主动物、媒介昆虫,以及该疫源地内人、鼠间鼠疫的流行情况,并提出了当前检验检疫对策.

  • 我国天津蓟县山林地区人群莱姆病调查

    作者:刘义;耿震;陈继永;侯学霞;宋春英;郝琴;丁健青;陈建;于凤泰;贾艳合;赵志武;万康林

    目的 了解天津蓟县山林地区莱姆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该县 3 个地区 10 个调查点的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 PCR 方法对临床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病原检测.结果 共收集人群血清标本 905 份,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阳性率 5.97%.经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莱姆病患者 25 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炎、慢性游走性红斑、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脑膜炎和心脏损害等.收集 25 例患者的尿液,进行 PCR 检测,1 例阳性.结论 天津蓟县林区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 新疆和硕地区荒漠景观中无形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桂林;孙响;赵焱;刘晓明;郑重;孙毅;刘然

    目的 明确无形体病在新疆南部和硕地区人群、山羊与媒介蜱种群中流行状况,探明该地区无形体种属多样性.方法 采集当地健康人和山羊的血液样本,捕捉蜱样本;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血清无形体特异性IgG抗体;通过巢式PCR方法检测无形体16S rDNA基因片段,通过序列比对分析确定无形体种属特征.结果 和硕地区农牧民、山羊血清中无形体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31%(55/127)和27.50%(55/200);采集获得蜱共367只,包括3属4种,其中主要为亚洲璃眼蜱(47.41%)和短小扇头蜱(37.60%);蜱、羊血样本无形体核酸阳性率分别为5.00%(18/360)和4.49%(7/156),人血中未检出无形体;序列测定与比对分析表明,阳性扩增序列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GU046565、GU064897、AB 196721)同源性高,分别为99.2%、99.5%和99.5%,与中央无形体16S rDNA(GU064903)序列一致,同源性为99.2%.结论 新疆和硕地区荒漠景观中存在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与中央无形体的流行,并可能通过亚洲璃眼蜱与短小扇头蜱传播.

  • 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迁徙与洪涝灾害关系的探讨

    作者:施京利;张晶;唐雅清

    1998年齐齐哈尔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受灾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为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迁徙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我们选择洪涝灾区、洪涝边缘地区和非灾区进行HFRS自然疫源地与洪涝灾害关系的观察,为制定灾后HFRS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 中国鼠疫菌核糖体型地理分布

    作者:魏建春;俞东征;海荣

    目的了解鼠疫菌核糖体型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情况.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对鼠疫菌染色体进行消化,电泳后,用16s-23s-5s rRNA基因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把分离自中国不同地区的鼠疫菌共分成了三个核糖体型,每种类型的杂交图谱大概一致,区别仅在于1~2个酶切片段的有无.核糖体A型及B型较常见,分布于中国较大范围的地理区域内,C型少,只见于某一特殊地区;核糖体型与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一种疫源地对应一种核糖体型常见.结论核糖体型在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比较稳定,不同核糖体型在中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A、B、C三种核糖体型具有不同的来源,而A型与C型的亲缘关系更近.

  • 华东地区三种类型恙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作者:吴光华;郭恒彬;于明明

    目的 为查明恙虫病的自然疫源地类型给预防工作提供依据,在福建、浙江、江苏三省进行了系列调查.方法 ①在三省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点;②收集地理景观及疫情资料;③现场调查及实验研究:主要是鼠类、恙螨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研究证明恙虫病在三省存在具有代表性的三型自然疫源地:①沿海岛屿型疫源地主要分布于福建.主要储存宿主为黄毛鼠;主要媒介恙螨为地里纤恙螨;流行季节在夏季;恙虫病立克次体(Rt)分型:Gilliam型.②内陆山林型疫源地分布于浙江.主要储存宿主为社鼠;主要媒介恙螨为高湖纤恙螨;流行季节在夏季;Rt分型:Gilliam型.③内陆平原丘陵型疫源地分布于江苏.主要储存宿主为黑线姬鼠、褐家鼠、社鼠、大麝;主要媒介恙螨为小盾纤恙螨;流行季节在秋冬季;Rt分型:Kawasaki型.结论 福建、浙江、江苏三省恙虫病的病原体型别、储存宿主、媒介恙螨与流行特征均有所不同,因此采取的预防措施亦应有所区别.

    关键词: 恙虫病 自然疫源地
  • 山东省秋冬型恙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作者:杨占清;刘运喜;于晓敏;吴钦永;邢瑞云

    目的 摸清驻地恙虫病的本底资料,指导军民做好本病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病原学、血清学技术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山东地区进行秋冬型恙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山东地区恙虫病流行高峰为10月份,约占发病数的80%,属秋冬型;以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为主要储存宿主,分别占82.87%、85.47%和13.04%;当地小盾纤恙螨、须纤恙螨、临淮岗纤恙螨、太平洋无前恙螨均存在自然感染或分离到恙虫病立克次体(Rt),证实以小盾纤恙螨为主要传播媒介;从恙虫病患者血液,鼠类和恙螨等分离到Rt 41株,属弱毒株;血清型以Gilliam型为主,占90%;病例呈散发分布,有聚集性,患者80%以上为青壮年农民;临床表现为轻型,不同地区有差异.结论 山东地区恙虫病自然疫源地类型可分为平原型与低山丘陵型.

  • 首次调查发现山东省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作者:王丽娟;万康林;刘士礼;陈志林;冯开军;侯学霞;史翠霞

    目的 调查山东省的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方法 于1992~1999年,在山东省的山林地区设点,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进行人群莱姆病感染调查,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莱姆病病例诊断;对主要媒介蜱进行调查,用布旗法采集蜱类,分类鉴定,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进行中肠带螺旋体率的调查,用BSK培养基分离病原;宿主动物调查,用鼠笼和鼠夹捕获鼠类,分类,解剖,取肾脏、膀胱等,用BSK培养基分离病原.结果 山东省的山林地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感染,平均感染率为6.25%,经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确诊典型病例19例;该地区的蜱类以长角血蜱为优势种,该蜱中肠携带莱姆病螺旋体率为12.0%,从86组长角血蜱培养物中获得2株莱姆病螺旋体;肾脏带菌率检查46只鼠类,发现6只鼠的肾脏内带有典型的莱姆病螺旋体,带菌率为13.04%.结论 首次调查证实山东省的山林地区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 云南玉溪地区首次发现斑点热

    作者:李雪梅;张德荣;陈存文;方桂琼;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卫生防疫站;张纯;郑毅;张远富;贺金荣;王仕明;常丙功;阮树祥;董国有;彭开荣;鲁春明

    玉溪市红塔区地处云贵高原西南、云南省中部,属中亚热带半湿润冷冬高原季风气候,辖2乡7镇30多万人口。1999年6~8月对7个镇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病例组)进行调查,以非发热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微量室温补体结合法,用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原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抗体效价≥1∶8为阳性;根据抗体滴度、排除其他立克次体感染后确诊16例北亚蜱传斑点热(北亚热)病例。  调查本地常住人口273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5.8%,GMT为13.8,其中病例组阳性率为18.0%(38/211),GMT为14.6,对照组阳性率为8.1%(5/62),GMT为9.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4.4%(19/132)、17.0%(24/141),差异无显著性(χ2=0.35,P>0.05);年龄组阳性率:<7岁27.3%(6/22),7~18岁10.2%(6/59),19~40岁12.6%(11/87),>40岁19.1%(20/105),经检验χ2=5.08,P<0.05。6个镇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高仓34.2%(14/41),大营街20.7%(17/82),州城10.0%(1/10),研和9.5%(2/21),春和9.4%(6/64),北城6.4%(3/47)。在高仓、大营街、春和三镇捕获的46只家鼠血清中检出阳性6份(褐家鼠4份、黄胸鼠2份),阳性率13.0%。鼠体表采到蜱8只,村外草丛中采到蜱6只,经初步鉴定为粒形硬蜱(12只)、血红扇头蜱(2只),鼠带蜱率、带蜱指数分别为:黄胸鼠16.7%(2/12)、1.5(3/2),褐家鼠14.7%(5/34)、1.0(5/5)。总带蜱率、带蜱指数分别为15.2%、1.1。确诊病例16例,平均潜伏期6 d,焦痂发生率43.8%(7/16),有中高度发热,呈弛张热型,持续2~15 d;多数出现头痛或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头晕、乏力、恶心、食欲减退、嗜睡等症,少数出现结膜充血、关节痛等;皮疹多不明显,6例在躯干、四肢或臀部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压之不退色,发热5~8 d出疹,持续3~4 d消退;2例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以上结果提示:①红塔区存在北亚蜱传斑点热,很可能存在斑点热自然疫源地,这在玉溪市乃至云南省都属首次报道;②由于IgG抗体产生较晚,因而本次调查病例组抗体阳性率可能低于实际感染率;③病例与抗体阳性者的比例为1∶2.4(16/38),且对照组检出阳性证据,说明北亚热除显性感染外还存在隐性感染;④结合从家鼠体表采集到媒介蜱、鼠血清中检出北亚热抗体,推测该区北亚热可能是以住宅型为主的自然疫源性感染,这也可能是儿童和老人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之一,由于未调查野鼠,因而尚不能肯定是否存在野外感染;⑤调查发现多数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焦痂和皮疹发生率较低,这将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⑥调查7镇中6镇发现阳性证据,从3镇捕获鼠类的血清中检出抗体,说明北亚热在该区分布可能较广,有必要进一步调查。

  • 四川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与研究

    作者:汪立茂;罗志丹巴;岳琦;段勇军;祝小平;毛素玲;刘伦光;王宏;刘谊;谢飞;陈德刚;陈开华;邓兵;康均行

    目的 调查四川地区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方法 应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方法,调查宿主动物及媒介蚤携带鼠疫菌的状况.结果 四川省德格县境内调查发现宿主动物10目30种(亚种);常见宿主动物为喜马拉雅旱獭和高原鼠兔,发现蚤类3科7属7种,喜马拉雅旱獭为鼠疫菌主要储存宿主,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为主要媒介,分离鼠疫菌13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8份,牧犬血清高滴度1:10 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19份,旱獭高滴度1:409 600.四川省德格县境内鼠疫疫源地面积约4545 km2.结论 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 准噶尔盆地鼠疫调查

    作者:张渝疆;戴翔;阿不力米提;蒋卫;阿不力克木;王信惠;布仁明德;热娜;李冰;雷刚;孟卫卫;木合塔尔;张晓兵;王启国;雒涛;郭荣;王忠;唐建国;刘成全;阿扎提;叶瑞玉;于心;曹汉礼

    目的 掌握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的分布、动物区系组成、宿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种群结构以及动物鼠疫的流行动态.方法 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验方法以及生物化学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准噶尔盆地共有小型哺乳动物7科11属17种,其中啮齿动物13种,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类8科10属19种;大沙鼠洞群平均覆盖率22.5%,洞群平均密度15.9个/hm2,洞群平均栖息率为70.2%;在大沙鼠洞群鼠类群落中,大沙鼠占总捕获数的72.9%,子午沙鼠占24.5%;夜行鼠类群落中,子午沙鼠占总捕获数的64.0%,三趾跳鼠占15.1%.准噶尔荒漠鼠类群落中大沙鼠的染蚤率高,为84.9%;染蚤种类有16种,总蚤指数为8.58,以簇鬃客蚤为优势种.准噶尔荒漠啮齿动物血清鼠疫F1抗体平均阳性率5.5%.其中,大沙鼠阳性率12.1%,占阳性总血清的94.3%,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7%和0.9%;自大沙鼠、子午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臀突客蚤、同形客蚤指名亚种、长吻角头蚤和簇鬃客蚤共分离出鼠疫菌26株,其中自大沙鼠及其体外寄生蚤分离出鼠疫菌24株,占92.3%;该区域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是麦芽糖、阿胶糖、甘油阳性,鼠李糖和脱氮阴性,对小白鼠强毒.结论 准噶尔盆地鼠疫疫源地涉及整个准噶尔区域,有12个县(市)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确定克拉玛依、博乐、吉木萨尔和奇台4个县(市)为鼠疫疫源县(市).疫源地动物、媒介组成复杂,生态系统稳定,主要宿主动物为大沙鼠,鼠疫菌生化型属中世纪型,为中国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 迫切需要加强鼠源性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

    作者:俞东征

    一、为什么要单独提出鼠源性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问题在人类的传染病中,有一些病种并不依赖人类而存在.它们都是古老的疾病,有些甚至比人类本身的历史还要悠久,这样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这些疾病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于啮齿动物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由鼠类传播至人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鼠源性传染病,是自然疫源地疾病中为活跃,对人类危害大的部分.

  • 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库首地区钩端螺旋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刘文东;彭良斌;罗枝笋;运珞珈;樊莉蕊;张琦;张刚;胡继云;余小垓;朱桂宝;刘爱平;吴丽娜

    自1958年8月在黄陵庙发现首例钩端螺旋体病人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的自然疫源地.建坝前许多学者对库区钩体病的感染、发病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三峡工程开始蓄水投入使用,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鼠类种群密度重新分布,对钩体病的流行规律造成了潜在的影响.

  • 伊伯拉出血热

    作者:俞东征

    本文综述了关于伊伯拉出血热的近期文献,着重介绍这种高度危险疾病的发现、病原体、发病机理、自然疫源地调查以及治疗和控制措施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成为全球性蔓延疾病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 西部开发中的虫媒病传播问题

    作者:陆宝麟

    西部开发地区存在许多虫媒病,即昆虫和蜱螨传播的疾病,为了保障开发人群的健康,首先需要对这些疾病的传播,特别是有些疾病的自然疫源地或流行区有所了解.本文列述了13种虫媒病及其在这个地区的分布,对其中值得我们更重视的4类重要疾病,包括鼠疫、莱姆病、疟疾和登革热的病原体传播媒介或有的贮存宿主以及重要性等作了扼要的介绍.本文并提出了这类疾病在开发中和开发后可能产生的危害性,以及防止或减少它们危害的建议.作者认为从开发地区的长远利益出发,应该重视开发中自然环境改变对上述虫媒病传播影响的研究.

157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