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型超声显像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中的价值

    作者:罗德新;吴强;兰练生

    我们试图运用B超测定肝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观察其与出血的关系,探讨B超显像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4年3月至1999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56例,经食管钡餐透视或纤维胃镜检查,证实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男114例,女42例,年龄24~65岁,平均47.6±23.4岁.按是否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分为出血组(48例)和非出血组(108例).采用B超显像探测门静脉主干直径和脾门处脾静脉直径.所用仪器为LOGIQ α200和TOSHIBA SSA-240A,探头频率为3.75MHz.统计学方法,各项测值以x±s表示,两均数间比较t检验,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用区域相关分析法.

  • 肝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胆囊结石1例报告

    作者:徐智猛;王玉文

    我院2007年1月收治肝门静脉海绵样变合并胆囊结石1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主因反复呕血黑便四十年入院.患者既往于年前因呕血黑便以门静脉高压行单纯脾切除术.

  • 磁共振THRIVE序列三维血管成像肝门静脉变异研究

    作者:周围;胡秋根;王卫东;欧阳裕锋;刘维松;刘清波;何威

    目的 应用肝"一站式"检查的THRIVE序列采集并重建肝门静脉图像,分析肝门静脉变异.方法 收集648例应用THRIVE序列采集并重建的肝门静脉三维图像,分析肝门静脉解剖变异,并分别测量肝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及肠系膜下静脉(IMV)的管径.结果 (1)肝门静脉的肝内变异:正常型79.2%(514/648)、Ⅰ型变异8.3%(54/648)、Ⅱ型变异9.0%(58/648)、Ⅲ型变异3.4%(22/648);(2)肝门静脉的肝外变异:Ⅰ型37.4%(167/447)、Ⅱ型20.4%(91/447)、Ⅲ型36.2%(162/447)、其他6.0%(27/447);(3)管径测量:MPV(14.03±2.44) mm、SV(9.51±2.40) mm、SMV(11.14±1.99) mm、IMV(6.01±0.78) mm.结论 肝"一站式"检查中,应用THRIVE序列采集、重建的血管图像,分析肝门静脉变异是可行的.

  • 对比剂不同参数选择对肝门静脉成像的影响

    作者:林森;柳澄;王丽君;闫欣;刘再涛;杨粉

    肝门静脉成像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肝门静脉的分支、分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肝门静脉正常解剖和变异,而且可清晰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侧枝循环的形成,因此,肝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好坏对肝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订及保证手术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对比剂的优化合理使用则是提高门静脉成像质量的重要条件.

  • 肝脏多管道系统3D可视化

    作者:曹天雄;林黎;钟育祥;高丹;张美辰;汪坤菊;石小田;陈敏

    目的:探讨肝内多管道灌注技术在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可视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聚乙烯醇水溶胶-氧化铋造影填充剂对肝静脉进行灌注,明胶-氧化铅造影剂对门静脉进行灌注。然后运用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采集二维图像数据,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肝内管道系统进行可视化重建。结果重建的肝内管道系统主干和分支显影均匀,边缘光滑,层次分明。该模型能同时对肝门静脉和肝静脉进行任意方位的旋转,能清晰地显示出全方位的解剖结构。结论以聚乙烯醇水溶胶-氧化铋造和明胶-氧化铅填充剂作为灌注材料,能够为标本管道三维可视化提新的技术支持。

  • 肝脏血管形态及管径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马清国;黄明玉

    目的探讨正常人体肝静脉、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管腔大小及相互间的对应关系,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血管内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结果肝右静脉为12.02±0.94mm,肝中静脉为7.83±0.95mm,肝左静脉为9.11±0.86mm,肝门静脉为11.54±0.90mm,肝固有动脉为3.09±0.30mm.结论肝门静脉横断面积是肝中静脉的两倍,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 73例维吾尔族青年肝门静脉的超声图像测量

    作者:徐虓;甘子明;王涛

    肝门静脉的宽度是临床医师所关注的一个指标,肝门静脉宽度过大,除了一些变异因素外,往往是因为病理变化所引起.对肝门静脉宽度的测量有助于提高一些疾病的诊断率,如海绵窦状血管瘤,肝包虫病及Budd-chiari综合征等。国外对肝门静脉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报道较多,国内也于1983年中华医学会超声诊断专题会议上提出了人体脏器超声显像探测方法和正常值标准([1])。……

  • 肝门静脉肝内分支的形态观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文国;初国良;何宏文;朱建刚

    目的测量肝门静脉入肝后的左干、右干的有关数据,为临床肝脏疾病导管介入治疗等应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取无肝病死亡后的人体肝脏标本,用游标卡尺和三角尺等进行有关数据的测量.结果肝门静脉左干横部的长度为23~33mm;横部的根部外径为6.2~10.8 mm;左干矢状部外径为6.5~9.9 mm;左干外上叶支外径为3.3~6.5 mm.肝门静脉右支主干长度为15~25.8 mm;根部的外径为8.4~12.0 mm;右后叶支外径为5.0~9.4 mm;右前叶支外径为4.6~9.2 mm.结论有关形态学测量数据在肝脏疾病的导管介入性治疗和诊断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肝总动脉起点及行程变异1例

    作者:郭玲宇;靖晓童;单涛

    在对一具66岁女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过程中,发现其腹腔干分支异常,并有肝总动脉起点、行程及与肝门静脉的毗邻关系异常.腹腔干走行、分支异常:腹腔干于第12胸椎高度发自腹主动脉(起始处内径为3.0 mm),先向右走行19.5 mm,再向前反折,继而向左走行6.4 mm后,分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两动脉之间呈83.3°夹角).胃左动脉内径为1.9 mm,沿胃小弯走行;脾动脉内径为3.2 mm,先沿胰体上缘走行,后走行于胰尾前方.肝总动脉起点及其与肝门静脉毗邻异常:肠系膜上动脉在距腹腔干起点下方13.2 mm,约于腰1高度起自腹主动脉(起始处内径为3.9 mm),向右偏下方走行,后转向下,至距该动脉根部25.0 mm处分出肝总动脉,本干继续向下走行.肝总动脉发出后向外上走行于肝门静脉的右后方,其起始处内径为3.4 mm,与肠系膜上动脉的夹角为103.7°.见图1.

  • 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丽

    肝性脑病过去称肝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若脑病的发生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广泛肝门静脉与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称为门体分流性脑病。对于有严重肝病尚无显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而用精细的智力试验或电生理检测可发现异常者,称之为轻微肝性脑病,它是肝性脑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阶段[1]。

  • 探究利用双源CT单能谱成像技术及ADMIRE全迭代重建算法对肝门静脉及肝实质观察的佳Kev进行评估

    作者:王刚;张皓程;张思瑾;王增

    目的 门静脉造影已经被证明在单能谱影像中更加明显,该种影像可以在低KEV下极大地增加肝门静脉对比噪声比.然而,尤其是使用先进的单能技术后,对于门静脉造影和肝实质观察而言,选择多少KEV设置是佳的仍然是不确定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佳的KEV设置可以同时平衡门静脉对比度和肝实质的信噪比.方法 我们连续筛选了126例在我院接受过多期肝脏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5人使用第三代双源CT(DSCT)扫描仪接受双能量门静脉造影.在40,50,60,70KEV图像和常规120 KV图像之间比较门静脉衰减,通过在相同的轴向切片中计算门静脉至肝实质的对比噪声(CNR)来评估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同时,通过计算肝实质的标准差(SD)和信噪比(SNR)来评估图像的噪声,并记录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所有40~70KEV的单色图像比单幅能量图像(552.5±101.0HU@40KEV与174.6±33.1HU@120KV,P<0.05)的CT值要高.同时也发现:门静脉显影的对比噪声比在40KEV时达到好,可以达到1.8±0.7.然而,当KEV设置上升时,肝实质的平均衰减SD和SNR更好.处在70KEV(10.1±1.00和9.6±2.0)的标准差SD和SNR好,与其他组的差异显著.结论 第三代DSCT在低KEV的单色图像中能够显著地改善门静脉的对比度,同时保持一个优异的低噪声水平.50KEV是观察门静脉和肝实质的佳频谱设置.

  • 外伤性肝破裂手术讨论

    作者:此里斯那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4例各种原因所致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14例.结果:14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1例(78.5%),死亡3例,其中因肝破裂累及肝门静脉不能控制死亡1例;因并发严重胸外伤死亡1例;因合并肾破裂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胰漏1例,经过适当治疗后均痊愈.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严重外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的关键,同时应注意合并伤的诊治,特别是胸腹联合伤的诊治.

  • B超测量肝门静脉及脾门静脉内径对肝硬化诊断的意义

    作者:梁建勋

    目的:探讨分析肝硬化患者采用B超测量肝门静脉及脾门静脉内径后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并且选取100例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B超测量肝门静脉及脾门静脉内径,并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纤维化程度.结果:经B超检测,实验组的肝门静脉及脾门静脉内径比对照组小,实验组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大于对照组,并且,纤维化程度越大,静脉内径越小,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B超测量肝门静脉及脾门静脉内径,可以明确患者的肝硬化程度,有利于患者及时治疗.

93 条记录 5/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