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症状性癫痫患者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初步研究

    作者:矫毓娟;王维治

    症状性癫痫是由多种脑部病损和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组疾病和综合征,以病程中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CNS功能失常为特征,可由CNS炎症、肿瘤、代谢异常和外伤等引起,症状性癫痫与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有无关联迄今不明.

  • 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富集蛋白2在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中的表达

    作者:淳于秀杰;高雪;邱建华;乔莉;李旭;陈俊

    目的 观察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富集蛋白2(cysteine and glycine-rich protein 2,CRP2)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鼻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A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R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卵清蛋白作为变应原建立AR小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观察CRP2在各组小鼠鼻黏膜的表达情况.结果 CRP2主要表达于AR模型组小鼠鼻黏膜固有层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2可能在AR的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光学成像甘氨酸对蜗核和前庭核神经元兴奋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仕明;于宁;杨伟炎;顾瑞;韩东一;山下敏夫

    目的从神经细胞群的水平研究甘氨酸是否对蜗核(cochlear nucleus,CN)与前庭核(vestibular nucleus,VN)神经元核团的兴奋起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方式.方法从新生小鼠(1-3天)制备活体(in vitro)脑干组织切片,并用电压敏感染料(voltage-sensitive dye)进行染色,采用多位点光学记录系统(optical imaging)观察电刺激位听神经(第8颅神经,nⅧth)后传入兴奋的传导.结果光学成像显示电刺激nⅧth后兴奋传导至脑干的CN核团和VN核团,并且光学方法可同步记录256个记录单元(elements)中神经兴奋传导的二维动态过程(n=35).用甘氨酸受体拮抗剂-马钱子碱(50μM)浸泡组织切片后,在CN和VN中的光学信号与脑片在标准人工脑脊液中相比较有明显的增强(n=10).马钱子碱对峰样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的增强效应不同,在CN和VN的不同核团之间也有差异.在CN核团,快反应信号与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分别为154±34%(n=23,elements)和271±91%(n=23,elements),马钱子碱的增强效应与标准ACSF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在VN核团,慢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为149±56%(n=17,elements),也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VN核团,快反应信号增强幅度仅为102±14%(n=17,elements),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马钱子碱增强神经核团的兴奋效应不仅发生在CN和VN核团的中心区域,同时也出现于核团的边缘区域.结论从神经核团的水平上证实甘氨酸是新生鼠CN与VN神经元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不仅对CN和VN核团神经元兴奋起"侧抑制"作用,而且对神经元的兴奋强度也起抑制作用.

  • 甘氨酸对新型胶原基人工骨材料细胞毒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刘星纲;邓旭亮;梅芳;吕培军;王新知

    目的 研究甘氨酸对新型胶原基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提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传至第三代.在含或不含10g/L甘氨酸的培养液中与自行研发的胶原基人工骨材料共培养,定期计数存活细胞,另将胶原基人工骨材料经甘氨酸处理或直接与第三代兔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结果 人工骨材料组加入甘氨酸后的细胞贴壁数明显高于无甘氨酸组.扫描电镜观察甘氨酸处理后的人工骨表面有细胞黏附,未处理组则无细胞黏附.结论 甘氨酸可有效降低新型胶原基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

  • 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靖无迪;王宪娥;谢也斯;韩劼;徐莉

    目的 对比甘氨酸龈下喷砂与超声洁治联合氯己定冲洗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病患者后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22例无系统性疾病的早期种植体周围病患者的42颗种植体,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试验组采用甘氨酸颗粒龈下喷砂,对照组采用碳纤维头超声洁治+氯己定冲洗进行治疗.分别记录和对比基线和治疗后2个月的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附着丧失的变化.结果 天然牙方面,治疗后试验组(284颗,1704个位点)探诊深度改善(M)为0.48 mm,对照组(279颗,1674个位点)为0.22 mm;试验组出血指数改善(M)为1.00,对照组为-0.13;试验组菌斑指数改善(M)为0.38,对照组为0.50;试验组附着丧失治疗后改善(M)为0.48 mm,对照组为0.22 mm.治疗后2个月两组间各项指标的改善除附着丧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余指标的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方面,治疗前两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18颗,108个位点)和对照组(24颗,144个位点)探诊深度降低(M)分别为0.67和0.33 m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出血指数改善不明显,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出血指数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甘氨酸颗粒龈下喷砂对早期种植体周围病的治疗与超声洁治联合氯己定冲洗疗效相近,且在改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方面效果更佳.

  • 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对维护期牙周炎患者龈下微生物影响的初探

    作者:赵亦兵;靳东思奇;和璐;孟焕新

    目的 初步探讨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对维护期牙周炎患者龈下微生物的影响.方法 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复诊病例中纳入无系统性疾病、进入维护期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1例,采用自身左右侧分口对照设计,试验侧使用65 μm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试验组,共248颗牙,1 488个位点),对照侧采用超声洁治+抛光膏抛光进行维护治疗(对照组,共249颗牙,1 494个位点),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两组各项牙周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在每位患者的第一或第二磨牙近中颊侧位点取龈下菌斑,进行刚果红染色,分类计数球菌、杆菌和螺旋体,并比较各时间点两组各项临床牙周指标(探诊深度、出血指数、探诊出血阳性位点百分比、菌斑指数)及微生物百分含量.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间的各项临床牙周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试验组及对照组探诊深度[分别为(2.33±0.90)和(2.37±1.18) mm]、出血指数(分别为0.96±0.70和0.98±0.78)和菌斑指数[分别为0.00(1.00)和0.00(1.00)]均较治疗前[探诊深度分别为(2.48±1.17)和(2.46±0.99) mm、出血指数分别为(1.07±0.72)和(1.08±0.75)、菌斑指数分别为0.00(1.00)和0.00(1.00)]显著改善(P<0.05);探诊出血阳性位点百分比仅对照组治疗后12周[(17.25±2.21)%]较治疗前[(25.23±2.83)%]显著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及两组内不同时间点的球菌、杆菌和螺旋体的百分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进行牙周维护治疗与超声维护治疗效果类似,其龈下微生物构成比例无明显变化,螺旋体均维持在低水平.对维护期的牙周炎患者,使用65μm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与传统方法治疗效果相近,但其临床适应证应有选择.

  • 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对牙周炎患者维护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亦兵;和璐;孟焕新

    目的 评价65 μm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方法对牙周炎维护期患者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的维护方法比较,以便为进入牙周维护期的患者寻求一种有效、省时且舒适度较高的治疗方法.方法 纳入全身健康、进入牙周治疗维护期的患者23例,采用自身的分口对照设计,试验侧使用65 μm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试验组),对照侧采用超声洁治+抛光进行维护治疗(对照组),分别记录维护治疗前和12周后各项临床指标,以及两种方法操作中患者舒适度和所需操作时间,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种方法治疗后12周的各项临床指标(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等)均较基线有明显好转,但两种方法各项临床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舒适度评分和临床操作时间试验组[分别为(1.7±1.3)和(192.7±82.7)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3±1.8)和(345.4±116.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牙周维护期的患者使用65 μm甘氨酸颗粒喷砂抛光可以达到与传统维护治疗方法相近的临床效果,同时还具有省时、舒适度高的优点.

  • 家庭性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CACNL1A3基因新的突变点528精氨酸被甘氨酸替代

    作者:姚合斌;王晓英;尹义存;尚健;钟成福;郭启煜

    目的筛查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家系的骨骼肌二氢吡啶受体敏感的钙离子通道α1亚基和骨骼肌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α亚基基因突变.方法总结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家系Ⅵ代27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高液相变性技术筛查编码钙离子通道α1亚基的528位及1239位精氨酸和钠离子通道α亚基669位及672位精氨酸基因的突变点.结果钙离子通道α1亚基编码528位精氨酸的1582位碱基序列发生错义突变(C→G),编码的精氨酸变为甘氨酸,528位精氨酸被甘氨酸替代,而其他3个已知突变点的碱基序列完全正常.结论国人钙离子通道α1亚基存在528位精氨酸被甘氨酸替代突变,与国外报道的钙离子通道α1亚基528位精氨酸被组氨酸、1239精氨酸被组氨酸、1239精氨酸被甘氨酸和钠离子通道α亚基基因的669精氨酸被组氨酸替代,或672位的精氨酸被组氨酸、甘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替代的突变不同,是一个新的突变类型.

  • NMDA、甘氨酸、阿片受体与硫喷妥钠催眠作用的关系

    作者:李惠萍;吴钢;裴世成;戴体俊

    目的 探讨硫喷妥钠催眠作用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阿片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的关系.方法 12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NMDA组、纳络酮组和士的宁组.实验小鼠均于腹腔注射50mg/kg硫喷妥钠,待翻正反射消失1min后,NMDA组40只小鼠鞘内分别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和25、50、75ng NMDA(n=10);纳络酮组40只小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NS)和1.0、2.0、4.0mg/kg纳络酮(n=10);士的宁组40只小鼠腹腔分别注射NS和0.5、1.0、2.0mg/kg士的宁(n=10),记录小鼠睡眠时间.结果 NMDA对硫喷妥钠催眠小鼠的睡眠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而纳络酮或士的宁均能明显延长其睡眠时间(P<0.01).结论 NMDA受体与硫喷妥钠的催眠作用无明显关系,而甘氨酸受体和阿片受体均介导了硫喷妥钠的催眠作用.

  • 氯胺酮镇痛作用与3种受体的关系

    作者:李惠萍;吴钢;韦成全;莫玉兰;裴世成;戴体俊

    目的 探讨氯胺酮镇痛作用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阿片受体、甘氨酸受体的关系,阐明氯胺酮的镇痛作用靶点.方法 将480只小鼠随机分成3大组(NMDA组、纳络酮组和士的宁组),分别进行扭体法和热板法实验,每组1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氯胺酮组,每组再分为8小组(n=10).NMDA组:空白组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或2.5、5、10ng NMDA(NMDA用aCSF稀释),均10μl,注射时间为10s;氯胺酮组均腹腔注射氯胺酮20mg/kg,5min后分别鞘内注射acsF 10μl或2.5、5、10ng NMDA.纳络酮组和士的宁组:动物分组与用药(纳络酮或士的宁)方法同NMDA组.通过扭体法实验分别观察鞘内注射NMDA、腹腔注射纳络酮和士的宁对腹腔注射0.6%冰醋酸溶液(10ml/kg)的小鼠15min内扭体次数的影响.通过热板法观察小鼠用药前、用药后5、10、15、20、30min的热板法痛阈(HPPT).结果 NMDA对空白组小鼠HPPT及扭体次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增加氯胺酮组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缩短其HPPT(P<0.01).腹腔注射纳络酮(1、2、4mg/kg)或士的宁(0.25、0.5、0.75μg)对空白组小鼠HPPT、扭体次数和氯胺酮组小鼠的扭体次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缩短氯胺酮组小鼠的HPPT(P<0.05,P<0.01).结论 氯胺酮对热刺激的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阿片受体、甘氨酸受体有关,对化学刺激的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有关,而与阿片受体、甘氨酸受体关系不大.

  • 吗啡依赖和戒断对大鼠杏仁核神经甾体和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红海;王娜;侯艳宁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和戒断时大鼠杏仁核中神经甾体和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变化.方法连续7天给予大鼠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使用纳洛酮(2mg/kg)催促戒断,观察戒断症状并进行评分.将大鼠断头处死后,剥离大脑并分离出杏仁核,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法提取游离型和结合型神经甾体.神经甾体(包括脱氢表雄酮、孕烯醇酮、别孕烯醇酮、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和孕烯醇酮硫酸酯)的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甘氨酸、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采用柱前OPA衍生-电化学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吗啡依赖大鼠杏仁核中的脱氢表雄酮水平降低33% (P<0.01).与戒断对照组比较,吗啡戒断大鼠杏仁核中的孕烯醇酮和别孕烯醇酮水平分别升高45%和42% (P<0.05),γ-氨基丁酸水平降低18% (P<0.01).与吗啡依赖组比较,吗啡戒断组大鼠杏仁核中的孕烯醇酮和孕烯醇酮硫酸酯水平分别升高60%和40% (P<0.05),甘氨酸水平降低14% (P<0.05).结论吗啡依赖大鼠杏仁核中的脱氢表雄酮可能参与吗啡依赖的形成而与吗啡戒断症状的表达无关.其他神经甾体(包括孕烯醇酮、别孕烯醇酮和孕烯醇酮硫酸酯)则可能参与吗啡的戒断而与依赖的形成无关.纳洛酮催促戒断时,大鼠杏仁核中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受到抑制.表明大鼠杏仁核中的各种神经甾体和氨基酸递质在吗啡依赖和戒断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 次声作用后第Ⅱ类mGluRs在大鼠CA1区表达的改变及其激动剂DCG-Ⅳ的作用

    作者:李志刚;费舟;章翔;陈景藻;贾克勇;贺晓生;刘先珍

    目的观察次声作用后第Ⅱ类mGluRs在大鼠CA1区表达改变的规律和其激动剂二羧基环丙基甘氨酸(DCG-Ⅳ)的作用,探讨次声致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2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组和DCG-Ⅳ干预组,两组再分为对照组和次声作用1次、3次、7次及14次组,每组10只.用8 Hz、130 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每次作用2 h.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第Ⅱ类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的变化.病理学检测分组方法同上,每组10只,光镜下测计DCG-Ⅳ干预前后损伤神经元数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次声作用1次后第Ⅱ类mGluRs阳性细胞数和光密度即出现改变(P<0.05);在3次组改变显著(P<0.01);7、14次组恢复至正常水平.形态学研究证实,DCG-Ⅳ干预能明显减轻CA1区神经元的损伤程度. 结论次声作用后可导致第Ⅱ类mGluRs合成及活性减少, DCG-Ⅳ能有效降低次声对脑损伤的程度,提示第Ⅱ类mGluRs在次声脑损害过程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 080甘氨酸转运子:由基因敲除揭示的主要药理作用

    作者:

  • 甘氨酸对油酸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钱皓瑜;马希涛;刘超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油酸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急性肺损伤(ALI)组、甘氨酸(Gly)组和对照组.1h后测定各组动物血气分析,肺系数,血浆IL-10浓度和光镜观察肺病理改变.结果甘氨酸可显著抑制油酸致小鼠急性肺损伤时的肺系数增加,升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浆IL-10浓度,明显减轻肺组织学病变.结论甘氨酸对油酸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有防治作用.

  • 甘氨酸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琴;汪菁;张凯

    目的 探讨甘氨酸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急性胰腺炎组和甘氨酸组,每组6只.急性胰腺炎组和甘氨酸组给予胰胆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构建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甘氨酸组在牛黄胆酸钠注射前10 min给予甘氨酸静脉注射.观察血清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的变化;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形态;TUNEL检测胰腺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腺Caspase3,Cleaved-caspase3,Bax,BCL-2和细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结果 与急性胰腺炎组相比,甘氨酸组淀粉酶、脂肪酶、Cleaved-caspase3、Bax和TUNEL表达以及胰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和细胞色素C的迁徙均明显减少,而Caspase3和BCL-2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甘氨酸可减轻急性胰腺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

  • 新型降糖药用化合物甘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PPARs的作用研究

    作者:薛阳;刘兰祥;叶清泉;李俊明;丁国华;赵砚瑾;刘永学;李庶心

    目的 合成5个新型甘氨酸类降血糖药物,并对其对PPARs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以3-[(4-苯氧基)苯氧基]丙醇,2-[(4-苯氧基)苯氧基]乙醇,苯并眯唑的衍生物等为起始原料,先与对羟基苯甲醛反应,再经过醛氨缩合,接着与氯甲酸对甲氧苯酯反应,后水解四步反应得到终目标物,随后我们测定目标物对PPARs的激活作用.结果 合成了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并利用1HNMR确证了结构;目标物显示不同程度的激活PPARs的作用.结论 5个目标化合物(6a、6b、6c、6'a、6'b)均有激活PPARs的作用,其中6a,6b,6c对PPARα/γ的作用尤其明显,可做为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血糖的良好候选药物.

  • 柱前衍生化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中甘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

    作者:靳颖华;张卫东;齐平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中甘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4.6mm ×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1磷酸溶液(49:5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2nm.结果 甘氨酸、蛋氨酸浓度分别在10.6~106.0、10.4~104.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3%和100.66%,RSD分别为1.08%和1.13%(n=9).结论 本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中甘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中甘氨酸与盐酸半胱氨酸的含量

    作者:薛晓;王爱明;刘颖;张晓岭;闫笑笑;常晓慧;贺霞;王东凯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中甘氨酸与盐酸半胱氨酸的含量.方法:采用Dikma OD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 L-1磷酸二氢钾+0.05 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3.0,2∶98);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甘氨酸在120 ~280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87%,RSD为0.37%;盐酸半胱氨酸在6 ~ 14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30%,RSD为0.71%(n=9).结论:本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 穿山龙总皂苷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作者:林芳芳;刘树民;周琦;张娜

    目的:应用分光光度法和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山龙总皂苷(total saponins from rhizoma dioscorea nipponica,TSRDN)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尿酸、肌酐、乳酸、甘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TSRDN高剂量组(160 mg· kg-1)、中剂量组(80 mg·kg-1)、低剂量组(40 mg·kg-1),以及阳性药秋水仙碱组(0.3 mg·kg-1).连续灌胃(ig)给予TSRDN 7 d.d3 ig给予1h后,膝关节上方髌上韧带进针,注射0.2 mL浓度为25 mg· mL-尿酸钠晶体混悬液到关节腔,造成实验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甘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测定以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ebenzene,DNFB)为衍生试剂,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4∶6)为流动相A,0.03 mol·L-醋酸铵缓冲液(pH=6.8)作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 min-,检测波长360 nm;尿酸、肌酐和乳酸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在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组,甘氨酸与色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尿酸、肌酐和乳酸含量显著升高.TSRDN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甘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尿酸、肌酐和乳酸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能通过调控血清中尿酸、肌酐、乳酸、甘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发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

  • 柱前衍生化HPLC法同时测定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中盐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

    作者:曹玲;张云楚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中盐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Lun8 C18(2)色谱柱(4.6mm×25cm,5μm),流动相A:乙腈-水(50: 50);流动相B:0.014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磷酸调节pH值至8.2),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结果: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浓度分别在7.931~71.379μg·ml-1和0.1632~1.4684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和99.18%,RSD分别为0.64%和0.99%(n=9).结论:本法可用于同时测定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中盐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345 条记录 3/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