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作者:莒瑞红;何曼莎;侯金佟;李梦媛;张静琳;武哲明

    目的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前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诊治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4例14只眼.所有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本研究采用1+PRN的治疗方案.注射后每月复诊,根据复诊情况决定是否重复治疗.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l、3、6个月,记录佳矫正视力、mfERG各环的潜伏期和振幅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均接受雷珠单抗注射2.86±1.58次.治疗后1个月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7),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视力与治疗前视力相比较,逐渐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环的潜伏期均无明显下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环及2环的N1波、Pl波振幅密度的升高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fERG可以作为一种评价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后患者视功能变化情况的良好指标.

  •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昱;石安娜;刘淼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ulusion,RVO)所致的弥漫性黄斑水肿和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的视功能改变特征.方法:经临床确诊的并发黄斑水肿的RVO患者43例(43眼),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将患眼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组(28例28眼)和CME组(15例15眼);正常对照者27例38眼.对所有患者6个环状视网膜区域的N1、P1波潜伏期和平均反应密度进行检测.结果: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的N1、P1波潜伏期均较正常者明显延迟(P<0.05),平均反应密度明显降低(P<0.05).其中弥性黄斑水肿组与CME组之间比较,N1、P1波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弥漫性黄斑水肿的N1波平均反应密度在5环和6环较CME低(P<0.05),P1波平均反应密度在4~6环较CME组低(P<0.05).结论:mfERG可以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的弥漫性黄斑水肿和CME所致黄斑功能损伤及其之间的差异.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合并不同程度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分析

    作者:陶相宜;董志军;李玲;付笑笑;乔志燕;郭淑玲

    目的:分析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不同程度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差异.方法: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局限性黄斑水肿15例,弥漫性黄斑水肿19例,黄斑囊样水肿10例,检测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反应,分析其N1、P1波振幅密度值及潜伏期.结果:1环N1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在局限性黄斑水肿和黄斑囊样水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环P1波振幅密度,在局限性黄斑水肿(70.36±20.28)与弥漫性黄斑水肿(45.03±12.34)、黄斑囊样水肿组(38.71±13.89)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严重损伤视功能;黄斑水肿表现在多焦视网膜电图上以中心凹处的改变明显;P1波振幅密度可作为敏感评价指标.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周琳;卢彦

    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确诊的10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根据FFA分为神经上皮脱离组、色素上皮脱离组、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组;将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0例纳入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结果:(1)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观察组患者的Sfct、Nct、Sct、Tct、Ict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均P<0.05);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组的Sfct、Nct、Sct、Tct、Ict均高于神经上皮脱离组和色素上皮脱离组(均P<0.05);(2)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1环和2环P1波的反应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环、4环和5环P1波的反应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能够准确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脉络膜厚度,并且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多焦视网膜电图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恢复期病情评估的作用

    作者:叶君;程武波

    目的 通过对随访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恢复期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结果的分析,探讨mf-ERG检查对CSC恢复期患者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 选取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和观察组(CSC恢复期患者)各39例,对2组患者的mf-ERG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1环和2环的P1波平均振幅密度分别为(90.56士17.92)nV/degree2和(49.01±10.16) nV/degree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3环、4环及5环的P1波平均振幅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各环的P1波潜伏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f-ERG对CSC恢复期患者的病情评估起着重要的作用.

  • 光性视网膜变性猪视网膜移植术后视功能的综合评价

    作者:陈少军;阴正勤;李世迎

    目的 通过移植分化完成而发育不完全的新生猪全层视网膜组织,探讨此种供体改善光变性猪视功能的可能性.方法 选1~6 d新生小猪为供体,用准分子激光微切削脉络膜制备神经上皮-RPE联合移植片,并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将联合移植片移植进光变性猪视网膜下腔.在视网膜移植术后1周、1~5个月,通过检眼镜、眼底彩照、荧光造影,观察移植物的存活状况及宿主视网膜有无排斥反应迹象;用mfERG检测并比较不同时相间N1、P1波振幅和潜伏期,综合评价移植术后视网膜功能的变化.结果 对8只光变性猪15眼实施视网膜移植手术,移植物植入视网膜下腔11眼,手术成功率为84.6%.移植术后1~2个月可见与宿主视网膜有清楚界限的移植床及其内灰黑色移植物, FFA检查可见移植物有荧光渗漏.光变性猪视网膜移植术后1~5个月, mfERG检测N1波、P1波幅值和潜伏期并在不同时相点间比较,发现N1波、P1波幅值随存活时间延长而增高,反应活跃区在第2、3环;而各环N1波、P1波潜伏期较手术前均明显缩短,存活后期更显著.结论 功能检测结合活体形态的同步观察,综合评价视网膜移植术后光变性猪视网膜功能改善的效果,从而证实了分化成熟的新生猪视网膜移植确实改善了光变性猪的视网膜功能.

  • 补肾活血中药对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作者:李翔;毛欣;张富文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大鼠慢性高眼压(devated intraoeular pressure,EIOP)模型视功能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烙闭上巩膜静脉的方法诱导产生慢性EIOP大鼠模型,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补肾活血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空白组.连续灌胃8周,于8周末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测.结果:通过对大鼠mfERG-阶函数核(first order kernel,FOK)的观察发现,补肾活血中药有助于总波及1、2、3、4环P1波反应密度、总波P1波峰潜时、2环及3环Nl波反应密度,3环、4环N1波峰潜时的恢复.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以改善大鼠慢性EIOP模型的视功能.有助于mfERG反应密度和波峰潜时的恢复.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改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鑫;杭伟奇;李强;张富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发生于眼部终导致不可逆盲的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也逐年攀升.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视觉电生理检查方法,它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测量整个被测视野细小部位的视网膜电图,从而敏锐的检测到眼底局部的细微病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中药川芎提取物对急性高眼压家猫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影响

    作者:刘文舟;罗向霞;段俊国;路雪婧;张富文

    目的 研究中药川芎提取物对急性高眼压模型家猫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前房注入2%甲基纤维素复制家猫急性高眼压模型,以脑神经生长素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川芎提取物对家猫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影响.结果 造模眼压升高后mfERG一阶反应有明显变化:P1波总的反映密度减弱,同心环各环P1波反映密度均较术前减弱;第3环P1波峰潜时延长.川芎嗪静脉注射9天后mfERG有明显恢复:2、3环N1波振幅密度与模型组及用药前比较显著增加,各环峰潜时的变化均不明显;总环及同心环第2、3环P1波振幅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增加;同心环第1,2,3,4环P1波振幅密度与用药前比较比较显著增加;第3环P1波峰潜时与用药前比较显著缩短.结论 川芎提取物对急性高眼压模型家猫视功能保护作用明显,效果优于对照阳性药物脑神经生长素.

  • 芪明颗粒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作者:袁翔;苗壮;孙丹;段俊国

    目的 探讨芪明颗粒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糖尿病大鼠多焦视网膜电图(Mutil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影响,评价中药芪明颗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诱发SD大鼠高血糖模型,血糖升高3个月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芪明颗粒组、羟苯磺酸钙组以及正常组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治疗,治疗周期完成后,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技术检测STZ糖尿病大鼠的视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1波峰潜时延长,反应密度降低,P1波反应密度明显降低,羟苯磺酸钙组P1波反应密度降低,芪明颗粒组各波形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芪明颗粒组P1波反应密度明显升高.结论 芪明颗粒能提高STZ糖尿病大鼠N1波和P1波的反应密度,保护STZ糖尿病大鼠的视功能.

  •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SD大鼠模型血糖及多焦视网膜电图的观察

    作者:袁翔;苗壮;李强;段俊国

    目的 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在造模后3~5个月内的空腹血糖以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变化情况,评价STZ诱导SD大鼠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采用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SD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在第3到第5个月分别进行空腹血糖和MF-ERG的记录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经STZ诱导SD大鼠血糖明显升高,N1波峰潜时延长,P1波反应密度降低,且N1波反应密度及P1波峰潜时均随高血糖持续状态的持续呈降低和延长的趋势.结论 本次STZ腹腔注射的造模方法有效,其造模3个月的大鼠模型,是可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

  • 多焦视网膜电图技术及临床应用

    作者:余敏忠;吴德正

    多焦视网膜电图是视觉电生理学的一项重要新进展,它应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同时测量几十度视野范围内几十到几百个区域的局部视网膜电图,并计算各局部反应的一阶反应和二阶反应,根据各反应的参数分别了解视网膜内外层对应于视野各部位的功能,目前该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 第七届全国临床视觉生理会议在广州召开

    作者:黄时洲

    第七届全国临床视觉生理学术会议作为第12届亚非眼科大会的卫星会议,于2000年11月9~10日在广州市召开。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电生理学组组长吴乐正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国内北京、上海和广东等16个省、市、自治区的95位代表参加了学术会议。上届学组副组长黎晓新教授、吴德正研究员和委员段俊国教授、王超英主任等出席了会议并进行了学术演讲。 本次学术会议内容丰富,既有多焦ERG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又有常规ERG、VEP、EOG、电生理联合测试及其他视觉生理检查的应用。在多焦ERG方面,吴乐正教授首先作了“对于视觉电生理新技术——多焦ERG的评价”的学术报告,有关多焦ERG新技术的报告及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各项参数的变异性,多焦ERG在视网膜脱离、Stagardt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和后极部视网膜病变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常规视觉电生理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了在各种眼科疾病的运用。与前几届全国临床视觉生理会议比较,本次会议论文的质量和研究深度有明显提高,也有部分实验性基础研究的论文报道。此外,也有探讨小瞳孔下ERG测定等技术性问题和眼眶手术监测等其他领域的应用。 会议进行了半天的专题讲座,俄罗斯的Shamshinova教授和德国的Hoermann医生等分别进行了“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诊断中的电生理和心理物理学研究”和“罗兰多焦电生理仪”介绍,吴德正研究员、黄时洲副研究员、罗光伟博士和龙时先硕士分别作了多焦ERG/VEP的基本原理、多焦ERG的测定方法、多焦ERG的临床应用、多焦VEP的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的讲座,对促进掌握和应用多焦ERG技术起着有益的指导作用。

  • 持续高血糖对大鼠多焦视网膜电图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富文;段俊国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在造模后6个月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情况,研究持续高血糖对大鼠视功能的损害.方法:SD大鼠采用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20只大鼠,在造模前和造模后1周、2周、1~6月分别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记录评价.结果: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mfERG的N1波和P1波峰潜时有延长的趋势;而N1波和P1波的振幅随着高血糖状态持续而降低,其中P1波的反应密度变化明显.结论:STZ糖尿病大鼠在两周即可出现视功能的损害,并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而不断加重.

  • ETDRS视力及mfERG在评估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CNV疗效中的应用

    作者:阎静;严立;徐冲;胡丽平;赵燕;罗桂兰;吴建华

    目的:以ETDRS视力和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 ERG, mfERG)比较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光动力疗法(PDT)对病理性近视( PM)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临床上经FFA、ICGA及OCT确诊为PM合并黄斑CNV的43例45眼患者纳入观察.以ETDRS视力表记录佳矫正视力( BCVA) ,并进行mfERG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20 例22 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23例23眼行PDT.治疗后每月复查一次,随访12mo,根据复诊情况,按需行重复治疗.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记录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ETDRS视力和mfERG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ETDRS视力及中心凹1 环和2 环N1波潜伏期、P1 波潜伏期及P1 波反应密度值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2mo雷珠单抗组视力39. 23±20. 06字母,较治疗前明显提高5. 88 ± 9. 03 字母( P<0. 05 ) ; PDT 组视力37. 38±16. 95 字母,与治疗前比,未明显改善0. 33 ± 6. 94字母(P>0. 05).两组患者mfERG的N1波、P1波的潜伏期及P1波反应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PM并发CNV的治疗,抗VEGF疗法与PDT治疗具有相似的稳定黄斑功能的作用,在视力改善上,抗VEGF疗效优于PDT治疗.

  •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

    作者:龚铠;刘东伟;王炜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一阶(first order kernel,FOK)和二阶(second order kernel,SOK)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06/2015-05确诊为2型糖尿病,但眼底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58眼作为糖尿病组,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反应、二阶反应检查,并与同期门诊检查的正常组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FOK总和反应b波潜伏期无明显延迟,而b波的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12).糖尿病组SOK总和反应b波的峰时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3,P=0.025),且b波的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3,P<0.01).糖尿病组a波在FOK和SOK中的振幅和潜伏期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b波振幅、潜伏期分别与糖尿病病程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波振幅与病程呈负相关,而b波潜伏期与病程无相关性.结论: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FOK、SOK均有变化,主要反映在b波的振幅变化.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功能定量研究

    作者:孙瑞雪;唐广贤;邸平会;任骞;殷莉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评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功能.方法:选取2010-03/2014-03我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患者30例48眼为观察组(其中局限性水肿18眼,弥漫性水肿24眼,囊样水肿6眼),选取视力0.8以上,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全身情况无异常者15例30眼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组多焦视网膜电图中心凹、黄斑区、黄斑外区a、b波的振幅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中心凹处观察组和对照组a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25.2±10.48、37.93±7.19nv/deg2,b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77.16±27.97、113.42±11.79nv/deg2;黄斑区观察组和对照组a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14.27±4.99、27.42 ±2.86nv/deg2,b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43.14±14.77、69.99±10.07 nv/deg2;黄斑外区观察组和对照组a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7.82±2.79、11.46±1.54nv/deg2,b波的振幅密度分别为19.85±6.5、31.56±6.0nv/deg2.中心凹处、黄斑区及黄斑外区多焦视网膜电图a、b波振幅密度在局限性黄斑水肿组与弥漫性黄斑水肿组和囊样黄斑水肿组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表现为a、b波振幅密度下降,潜伏期延长,振幅密度比潜伏期敏感.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作者:杨乐;薛雨顺;石蕊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 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M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33例33眼纳入研究。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5mL(含雷珠单抗0.5mg)。治疗后每月复查,复查时发现视力下降和OCT检查发现黄斑水肿复发者再次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复查发现出血明显吸收及OCT复查发现黄斑水肿明显消退者,在原水肿部位进行视网膜光凝。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6 mo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多焦视网膜电生理检查P1波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BCVA经LogMAR转换后为0.68±0.35,治疗后6mo为0.34±0.2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1眼(64%)BCVA提高2行及以上者,9眼(27%)维持于就诊时水平,无视力下降者。治疗前平均CMT 为487.30±63.58μm,治疗后6mo CMT 降为238.84±52.66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6 mo患者1环、2环、3环的P1波振幅密度均有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6 mo患者1环、2环、3环的P1波潜伏期均有缩短,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玻璃体腔注射后2眼出现结膜下出血。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显著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功能。

  •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叶琴;郭健

    目的:通过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ERG)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治疗前后的观察,提高CSC诊断的准确性,并指导临床诊疗,评估预后.方法:设置有比较性的CSC观察组和双眼正常的对照组.观察组有31例CSC患者都是单眼发病,这些患者每只眼(包括患眼与对侧眼)在发病期与恢复期都经过眼科的系统检查,包括佳矫正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和mf-ERG,并记录这些检查的数据.对照组有30例,与观察组年龄范围相同,同样做上述检查并记录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CSC发病期,mf-ERG显示患眼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60.54±18.20nV/degree2,比对照组(110.94±31.20nV/degree2)低45.43%(P<0.01),在2环为38.12±10.81nV/degree2,比对照组(60.91±11.43nV/degree2)低37.42%(P<0.05).在恢复期,mf-ERG显示患眼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93.71±14.13nV/degree2,比对照组(110.94±31.20nV/degree2)低15.53%(P<0.05);在2环为51.16±10.34nV/degree2,比对照组(60.91±11.43nV/degree2)低16.01%(P<0.05).另外,我们还发现,观察组31例患者中有8例对侧眼也显示出异常,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62.41nV/degree2,其余23例患者对侧眼未发现异常.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有助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随访观察,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多焦视网膜电图及彩色多普勒在视网膜脱离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海侠;冯长生;曾光;胡东燕

    目的 通过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视网膜功能的了解,判断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6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CD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阻力指数(RI);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分别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检测,并以对侧正常眼作对照组.结果 CDI术前患眼与对照眼的CRA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wk视网膜脱离眼CRA的Vmax,Vmin均较术前降低,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脱离区mfERG的a波、b波振幅密度均明显高于术前,潜伏期比手术前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mfERG,CDI的联合检测能及时了解视网膜脱离术后的视网膜复位情况及硅胶海绵垫压后CRA的血流情况,从而避免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不良,巩膜因缺血引起局部坏死等情况发生.

244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