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fERG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程中应用研究

    作者:丁琦;严良;陆豪;杨蕾;秦洁;赵婕;熊毅

    目的 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一阶反应(first kernel response,FOK)P1波中振幅和潜伏期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病程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应用mfERG分别对RP患者44眼及正常人28眼进行FOK检测,将各环P1波的振幅和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P患者各环P1波的振幅反应密度值均低于正常组(P<0.001);第1环(37.17±3.15)ms至第4环(38.25±4.53)ms 2组潜伏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5环(41.17±5.66)ms的潜伏期显著长于正常组(36.25±4.66)ms(P<0.001).结论 FOK主要反映的是视网膜外层的功能,具有立体、直观的特点,因而能客观评价和反映RP疾病对视网膜功能损害的程度.

  • mfERG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视野视盘的相关性

    作者:杨蕾;严良;陆豪;丁琦;秦小玲

    目的评价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ple-focus electroretinogram,mfERG)二阶kernel反应(second order kernel,SOK)对原发性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与视野视盘的相关性.方法检查原发性青光眼42眼.其中早期青光眼15眼,中期16眼,晚期11眼.高眼压症16眼.并检测33眼正常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各组SOK成分参数P1波振幅和峰时,N1波振幅和峰时;同时检测平均视野缺损(MD)和杯盘比(C/D).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ANOVE和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学处理.结果P1波振幅和峰时在正常对照组与中、晚期青光眼组间有显著性差异;N1波振幅在正常对照组与中、晚期和高眼压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1波振幅和峰时、N1波振幅在晚期青光眼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与早期青光眼组鼻上象限P1波峰时有显著性差异;与高眼压症组鼻上象限P1波振幅,鼻下、颞下象限N1波振幅有显著性差异.高眼压症组、早期、中期、晚期青光眼组P1波振幅的异常检出率为50.0%、66.7%、56.3%、100.0%;N1波振幅为:62.5%、53.3%、50.0%、81.8%;P1波峰时为:31.3%、60.0%、100.0%、90.9%;N1波峰时为:50.0%、53.3%、31.3%、45.5%.MD值的大小对P1波振幅、峰时和N1波振幅大小的影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03,P=0.018,P=0.002).结论mfERG提供了评价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一种敏感性的方法,但尚未发现具有典型特征性的mfERG改变.因而在临床上应该是多种指标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

  • 用m-ERG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初步观察

    作者:杨蕾;陆豪;严良;丁琦;秦小玲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一阶kernel反应(FOK)和二阶kernel反应(SOK)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初步观察.方法采用德国罗兰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RETIscan 3.15 version)和瑞士OCTOPUS101电脑视野分析仪.检测了33只正常眼和早期、中期、晚期青光眼共42眼和高眼压症(可疑青光眼)16眼.记录了m-ERG的FOK和SOK的P、N波的振幅和峰时4个参数.将原始数据转入SPSS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从可疑青光眼组到早、中、晚期青光眼组,FOK和SOK的P波、N波振幅逐渐下降,P波、N波峰时逐渐延长;(2)在总和反应中,FOK的P波振幅和SOK的N波振幅在早、中、晚期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FOK的N波峰时和SOK的P波峰时,在中、晚期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4)可疑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在象限反应中,SOK的鼻上象限的P波振幅,鼻下、颞下象限的N波振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FOK和SOK是检测青光眼的一种敏感方法,尤其是象限反应,在青光眼视野损害之前就能敏感地出现异常.

  • 单眼弱视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蕾;严良;陆豪

    目的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技术,同时记录分析视网膜的线性成分(一阶kernel反应)和非线性成分(二阶kernel反应),从而可以了解视网膜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功能及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共观察了18例单眼性弱视,按1987年全国斜弱视学组标准确诊.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用M系列刺激,检查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5个环61个六边形的一阶kernel反应(firt order kernel,FOK)和二阶kernel反应(second order kernel,SOK).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一阶kernel反应各环的振幅密度值与对侧眼无差异;(2)二阶kernel反应的第一环的振幅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侧眼;(3)二阶kernel反应的2~5环的振幅密度值与对侧眼无差异;(4)一阶kernel和二阶kernel反应的各环的峰潜时与对侧眼无差异.结论 (1)弱视眼视网膜感光细胞层无异常改变,不存在损害;(2)弱视眼黄斑部可能存在视网膜内层及x型神经节细胞的损害;(3)弱视眼神经信息的传递在视网膜层无延长.

  • 高眼压和青光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表现

    作者:刘瑞珏;严良;张茂英;陆豪

    目的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28例35眼正常对照者、7例7眼高眼压者和11例14眼开角型青光眼者的全视野ERG大反应及MERG.结果青光眼和高眼压组的MERG一阶kernel反应P1波反应密度低于正常组,P1波峰时无明显延长,全视野ERG大反应各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MERG的一阶kernel反应在高眼压和青光眼均有改变.

  •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叶河江;刘爱琴;廖品正;段俊国;罗向霞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改变,探讨运用mfERG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及其在药物开发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自制光照箱维持光照24 h以建立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光照后即刻),光照后3 d、7 d和14 d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按标准刺激和记录方法,分别记录各组大鼠mfERG波形的改变.结果 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fERG的N1及P1波各环反应密度均明显减弱,N1波(1~5环)反应密度为(6.23±3.77)nV·deg-2~(0.95±1.18)nV·deg-2,正常对照组为(47.87±12.78)nV·deg-1~(8.16±5.26)nV·deg-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1波(1~5环)反应密度为(28.25±15.18)nV·deg-2~(9.18±3.18)nV·deg-2,正常对照组为(118.43±20.58)nV·deg-2~(39.27±8.44)nV·deg-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光照后3 d、7 d和14 d后有不同程度恢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N1波各环峰潜时在光照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P1波各环峰潜时光照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显著延迟(P<0.05),但14 d后各环峰潜时已基本恢复正常(P>0.05).结论 mfERG能较好地反映光损伤大鼠视功能的损伤程度,为客观评价模型动物视功能损害提供了量化方法,可用于药物开发研究中的药效学评价.

  • 家猫多焦视网膜电图、图形视网膜电图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可重复性研究

    作者:刘文舟;罗向霞;段俊国;路雪婧;张富文

    目的 探讨家猫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测的可重复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健康成年家猫10只20眼,参照人类电生理记录的标准化方案及小鼠与大鼠标准化方案建议进行参数设置,以自行设计的定位装置进行了动物固定,共检测2次,每次检测均固定在相同的时间段,2次检测相隔1周,主要分析前后2次检测的可重复性及变异系数.结果 mfERG检测:N1波5环的2次检测潜伏期分别为(15.01±6.61)ms、(14.86±6.49)ms,振幅密度分别为(6.54±3.19)nV·deg-2、(4.05±3.15)nV·deg-2,2次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指标2次检测有良好的重复性,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变异性方面,P1波的潜伏期或振幅密度变异系数要较N1波小;振幅密度与潜伏期相比,潜伏期的变异系数小于振幅密度;N1波5个环的振幅密度与潜伏期随着离心度的增加,变异系数增大.家猫PERG之P50波、N95波,PVEP之P100波振幅和潜伏期稳定性及可重复性好,2次检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上波形潜伏期的变异系数较振幅小.可重复性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固视、瞳孔大小、记录电极的位置、2次记录的间隔时间.结论 家猫mfERG、PERG及PVEP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记录参数及刺激参数相对固定时,固视、瞳孔大小、记录电极的位置(PVEP的记录)、2次记录的间隔时间等因素对家猫mfERG、PERG及PVEP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具有明显的影响.

  • 慢性高眼压大鼠mfERG变化观察

    作者:杨新光;于敬妮;郭斌;潘爱珠;马千丽;李捍民;刘建荣;金丽英

    目的 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并观察高眼压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变化情况.方法 通过对巩膜表层静脉烧灼阻断方法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用笔式眼压计Tonopen分别测量模型眼和对照眼眼压.在暗适应5 h后,将视盘对准中心刺激点,采用RET scan 3.15系统检查双眼的mfERG.比较模型眼和对照眼mfERG特点,分别比较4个象限和5个环的P1波和N1波反应密度、潜伏期及幅值.结果 采取烧灼法建立模型的成功率为45%,模型眼眼压升高至22.6~30.0 mmHg(1kPa=7.5 mmHg),高于对侧眼70%~140%.高眼压会造成部分象限和R3~R5的波形参数变化(P<0.05),造成R1和R2 P1波和N1波反应密度和幅值降低(P<0.05),潜伏期延长(P<0.05).结论 烧灼法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是一种廉价实用的方法.高眼压会导致视盘及其周围视网膜功能损伤,采用视盘对准中心点位置检查,结合5环波形分析对于诊断高眼压造成视神经损伤有一定价值.

  • 小型猪多焦视网膜电图的记录方法及特点

    作者:翁传煌;李世迎;曾玉晓;陈中山;阴正勤

    目的 研究小型猪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记录方法及特点.方法 应用罗兰电生理系统中的RETI scan软件对5只小型猪正常眼行mfERG检查,记录波形成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对P1波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见第1~6环反应密度逐渐下降,波幅值逐渐升高;N1波幅值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波上半野反应密度和波幅值较下半野高,峰潜时值较短;N1波上半野波幅值较下半野高,峰潜时值较长.结论 应用mfERG对实验动物进行检查,可以客观评估动物视网膜后极部功能变化.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进展

    作者:吴文芳;张敏;吴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眼部并发症,可以导致视力的严重损害.多焦视网膜电图是一项新的视觉电生理测量方法 ,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测量整个测视野中许多细小部位的视网膜电图,可以反映局部视网膜的功能,对于DR的早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并且能够定量地监测DR的进展情况,判断疗效和预后.

  • 家猫视网膜不同刺激方法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的比较

    作者:刘文舟;罗向霞;段俊国;路雪婧;张富文

    目的 探讨记录家猫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方法,分析家猫mfERG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RT显示器及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SLO)2种刺激方式分别对10只家猫(20只眼)视网膜进行刺激,记录其mfERG特征.结果 CRT显示器刺激见mfERG一阶反应N1波、P1波振幅密度逐渐减小,N1波、P1波振幅密度及峰潜时各区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O显示中心区N1波、P1波振幅密度明显降低,随着离心度的增加,N1波、P1波振幅密度增加;刺激视盘鼻侧区域各环形振幅密度较为平均;刺激视盘颞侧视网膜,随离心度的增大,N1波、P1波振幅密度逐渐减小.结论 SLO刺激可提高家猫mfERG的可靠性,其一阶反应呈以视盘颞侧区域为中心的反应尖峰,与人中心凹反应尖峰非常类似.

  • 正常SD大鼠多焦闪光视网膜电图特性

    作者:顾永昊;张作明;龙潭;李莉;郭群热

    目的探讨SD大鼠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特性及记录方法的可靠性.方法正常SD大鼠10只,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在暗适应条件下记录mfERG,并比较注视点改变和重复记录对结果的影响.为避免记录时间和麻醉药物的可能影响,每次记录间隔3 d.结果注视点位于屏幕中心时,mfERG总和反应P1波的潜伏期为(45.44±2.77)ms,幅值为(144.16±6.19)μV,上半视野的P1波的潜伏期较下半视野显著延长(P<0.05),幅值随离心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重复记录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注视点偏离屏幕刺激中心点5 mm后,对检查结果有明显影响,与注视点位于刺激中心点时比较,旁中心注视的各象限以及第1环和第5环N1波的潜伏期在各位置间即有变化(P<0.05).结论正常SD大鼠mfERG幅值呈离心分布可能与光感受器在视网膜的密度有关,潜伏期呈上下分布与大鼠习性有关.实验室建立的mfERG记录方法能够可靠地记录SD大鼠视网膜的功能变化.

  •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Vogt-小柳原田病急性期及恢复期随访中的应用

    作者:罗光伟;江福钿;文峰;黄时洲;刘彩娇;关天芹;龙时先

    背景 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急性期Vogt-Koyanagi-Harada(VKH)病的视网膜功能已有研究和报道,但VKH病恢复期mfERG如何变化文献报道不多.目的 观察及随访VKH病急性期与恢复期视力及mfERG的变化特点.方法 为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设计,纳入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为VKH病急性期患者18例35眼,对患者的视力、mfERG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对VKH恢复期患者随访18个月,重复上述检查4次,对正常人、VKH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mfER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急性期VKH病患者视力在0.01~1.0之间,仅1眼(2.86%)视力为1.0,91.4%(32/35眼)视力<0.6,较正常对照组视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VKH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者mfERG 1~6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的总体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KH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者mfERG 1~6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环振幅降低的幅度不同,以1~3环降低为严重,1环P1波振幅仅有正常对照的22%,随离心度增加,振幅降低逐渐减轻.与VKH急性期组相比较,恢复期组(2个月)患者视力为0.1~1.2之间,50%视力≥1.0,mfERG N1、P1波反应密度的提高以1~2环显著,与急性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环mfERG N1、P1波反应密度仍与正常有很大差异,总体仅及正常振幅的44%.VKH恢复期患者4次随访结果显示,患眼各期视力稳定,mfERG各波振幅有轻度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环内N1、P1隐含时缩短,4次随访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KH对患者视力及后极部视网膜功能有严重影响,黄斑区是疾病影响为严重且治疗前后功能变化较大的部位.治疗后即使视力恢复较理想,但mfERG结果证实视网膜功能仍有较大程度损害.

  •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fERG的定量分析

    作者:杜蓓;徐延山;张红

    目的 研究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30例(40眼)重度NPDR患者为NPDR组和35例(35眼)正常人为对照组.以国际分期作为NPDR诊断纳入标准,mfERG记录过程遵循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的标准化方案,每个受试者在接受检查前均取得知情同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PDR组患者mfERG2~5环的P1波、N1波反应密度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mfERG第Ⅱ象限和第Ⅲ象限的P1波、N1波反应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NPDR患者mfERG3~5环P1波、N1波隐含时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第Ⅰ象限和第Ⅲ象限隐含时显著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NPDR可导致视网膜黄斑区视功能的损伤,mfERG能够客观、定量地反映黄斑区功能损害的程度.

  • Behcet病后葡萄膜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

    作者:罗光伟;文峰;江福钿;黄时洲;龙时先;刘彩娇;关天芹

    目的 观察Behcet病后葡萄膜炎对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39例(68眼)活动期Behcet病患者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测.受试眼根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分为Behcet病合并囊样黄斑水肿(CME)组和Behcet病合并弥漫黄斑水肿(DME)组,分析其mfERG特点.17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mfERG的检测遵循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标准化的要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ehcet病患者mfERG1~6环P1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5环N_1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ehcet病患者1~6环P_1波隐含时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hcet病合并DME组mfERG1~6环P1波、N1波振幅较Behcet病合并CME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Behcet病合并CME组患者视力与1环的N_1波隐含时及振幅均呈负相关(r=-0.36,r=-0.37,P<0.05),与1环的P1波振幅呈正相关(r=0.43,P<0.05).Behcet病合并DME组患者的视力与1环的N1波振幅、隐含时及P_1波振幅均呈负相关(r=-0.41,r=-0.35,r=-0.40;P<0.05),与1环P_1波振幅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 黄斑中心凹是Behcet病患者视网膜功能降低严重的部位.Behcet病患者mfERG的异常主要表现为视网膜电位的幅度改变,对视网膜电活动的时程无明显延迟作用.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mERG的观察研究

    作者:韩梅;赵堪兴;陈松;王兰惠;时冀川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对34例(68眼)糖尿病患者及mERG对23例(45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从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DR)患者到Ⅰ期、Ⅲ期DR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增加趋势,Ⅲ期DR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且与视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Ⅰ期DR患者的P1波及N2波反应密度较NDR患者减少(P<0.01或0.05),Ⅲ期DR患者的N1波、P1波、N2波潜伏期分别较NDR患者或Ⅰ期DR患者延长,各波反应密度分别较NDR或Ⅰ期DR患者减少(P<0.01或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P1波潜伏期及反应密度呈显著相关(P<0.05);黄斑区及旁中心凹区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与N2波反应密度及潜伏期呈显著相关(P<0.01或0.05).结论当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时,相应的视网膜功能出现损害,RTA结合mERG的检查,可更加全面地反映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

  • 正常儿童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作者:封利霞;赵堪兴;鞠宏

    目的研究正常儿童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波形特征,为相关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ERIS ScienceTM4.2多焦电生理系统对30例正常儿童双眼分别进行mfERG的一阶反应检查,对不同离心度及不同视网膜区域的波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mfERG反应振幅密度随离心度增加而减小,上下半侧视网膜反应无明显差异,与颞侧视网膜相比,鼻侧视网膜反应振幅密度降低,潜伏期延长.结论mfERG可用于研究不同离心度和不同视网膜区域的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表现

    作者:俞晓艺;周小玲;林碧娟;朱晓玲;杨安怀;邢怡桥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1例,妊高征组77例,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对所有对象行mfERG检查,分析其与妊高征程度、视网膜病变程度、母婴预后、产后随访结果的关系.结果不同程度的妊高征患者及不同程度视网膜病变的妊高征患者的mfERG表现均出现异常(P<0.05).轻度妊高征患者即出现1、2环的视网膜反应密度降低(P<0.05).mfERG出现异常早于视网膜出现病变(P<0.05).与mfERG正常的相比,mfERG异常的妊高征的母婴预后较差(P<0.05).妊高征患者产后mfERG恢复迟于视网膜病变的恢复.结论观察妊高征患者的mfERG表现有助于更好地监测病情、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 mfERG二阶Kernel反应对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价值

    作者:俞晓艺;林碧娟;朱晓玲;杨安怀;邢怡桥

    目的观察并评估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二阶Kernel反应(SOK)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诊断价值.方法POAG患者45例(78眼),分为早期、进展期、晚期.正常对照24例(48眼).对所有对象行mfERG检查,记录各环、象限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和潜伏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对照随着离心率的增加,5个环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明显下降,潜伏期无明显变化;4个象限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及潜伏期无明显变化.POAG早期1环、2环及4个象限SOK的P1波反应密度均比正常对照降低;进展期和晚期各环和各象限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均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OAG各期之间的各环及各象限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潜伏期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OAG各期的各环及各象限的SOK的P1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SOK在POAG早期、进展期、晚期的敏感性依次为74.19%、88.00%、10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总体敏感性为85.90%,特异性为79.17%.结论mfERG的SOK的P1波反应密度可以较敏感地检测出POAG各期视功能的损害,对POAG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特征

    作者:郑海华;董枫;李瑾;郑穗联;韩晓晖;杨顺海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SC)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特征.方法对18例(18眼)CSC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做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记录61个部位反应,比较分析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的a波(第1个负波)和b波(第1个正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结果CSC眼组1~3环a波和b波平均反应振幅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对CSC局部视功能进行定量定位测定,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提供重要手段.

244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