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研究

    作者:洪勇;蒋梅;罗娜;顾丹;罗峥岩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60例,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CVA和CMT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显著.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金玉子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患者2340例,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2340例中,男1094例,女1246例;年龄12~80岁,平均43岁.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80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2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560例,黄斑部病变48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21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110例,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105例,其他(包括FFA未见异常者)64例.

  • 维替泊芬光动力治疗病理性近视中央凹旁脉络膜新生血管:长期随访研究结果

    作者:范思均

    背景与目的病理性近视所致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58%位于中央凹下,32%位于中央凹旁.CNV常发生于30~49岁的成年人且预后不良常可导致严重的视力减退.以前的研究表明,激光光凝中央凹旁CNV可以保持视力稳定,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e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PM)继发的中央凹下CNV可以减少视力下降,估计也有提高视力的可能性.而中央凹旁和中央凹无血管区附近的CNV未曾进行过试验.本文目的旨在评估维替泊芬PDT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的中央凹旁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 青少年近视眼相关因素的调查报告

    作者:柏茂仁;柏选枝;成晋之;马玲;平杰;张兆年;王穆兰

    近视眼是当今全世界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医学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眼睛明亮、反应灵敏"列为健康概念的内容之一.提出"2000年人人享受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其中良好的视力便是一项主要的健康内容与功能标准.我国近视眼呈增多趋势,病理性近视是当前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近视眼既具普遍性更具严重性,不少国家已建立了相应的机构进行研究及防治,但因近视眼的病因目前还相对模糊,致其防治收效甚微.我们对232856名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近视眼原因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了一系列相关性因素,报告如下.

  • 病理性近视的基因研究

    作者:孟砾;魏文斌

    病理性近视是引起亚洲人群视力损害的常见原因之一,它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高度相关.目前,已发现多个病理性近视的候选基因位点,包括胶原类基因、基膜类基因、生长因子类基因、转录因子类基因等,它们作用于巩膜、角膜、视网膜等不同部位从而影响眼生长发育并引起病理性近视.

  • 病理性近视视盘及其相关结构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楚艳华;郭海霞;韩泉洪

    病理性近视眼的视盘及其相关结构的形态学改变,包括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变、视盘形态改变等,由此可引起相应的视功能改变.病理性近视眼因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成及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可能导致视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这其中一些变化可能与青光眼的发生密切相关,或者对青光眼诊断造成困扰.

  • 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治疗策略及进展

    作者:李轻宸;汪浩

    随着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技术的发展,对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认识与探讨逐渐深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巩膜加固术等手段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部分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的视功能状况,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目前各种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治疗策略、存在的争议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以利于更好地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治疗时机.

  • 黄斑转位术后的旋转性斜视与复视

    作者:焦永红;卢炜;吴晓;魏文斌;张方华

    黄斑转位术是近年来一种创新性手术,主要治疗湿性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组织胞浆菌病等引起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造成的中心视力不可逆性下降.本文对黄斑转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旋转性斜视和复视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 病理性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黄斑形态和功能的观察

    作者:屠颖;魏文斌;周丹;刘研;汪东生

    目的 了解病理性近视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黄斑的形态和功能.设计 前瞻性、非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20例屈光度≥-6D、眼轴≥26mm、一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理性近视患者的对侧眼.方法 对上述患者的对侧眼行显然验光、眼底检查、黄斑区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及神经上皮厚度分析、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mERG),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眼轴、近视度数、眼底的临床体征、OCT及mERG检查结果.结果 20眼平均眼轴29.64mm;平均近视度数-15.87D;眼底检查有1项病理性近视样改变的9眼,2项的4眼;OCT检查中17眼有不同程度的改变;mERG检查显示黄斑区P1波高峰峰尖消失的4眼,P1波高峰峰尖消失伴高峰明显降低者7眼,P1波高峰基本缺如者8眼;只有1例无视物模糊、变形主诉,同时OCT及mERG检查均正常.结论 病理性近视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往往有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综合应用眼底检查、OCT扫描、mERG检查能较早发现病变.

  • 宁夏银川市322例视力损伤患者特点及康复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李嘉;王军;赵志清;马占秀

    目的 了解在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视力残疾康复的银川市视力损伤人群的人口学和临床特点及助视器使用情况.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收集在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视力残疾康复的银川市患者资料共322例.方法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视力、视力损伤的病因,视力损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适配的助视器类型.主要指标年龄、性别、视力损伤程度、视力损伤病因、助视器适配类型的构成比.结果 资料完整者322例,男性占56.2%,平均年龄(50.9±16.2)岁,40~69岁年龄段人数多(65.2%).其中中度视力损伤126例(39.1%),重度视力损伤50例(15.5%),盲146例(45.3%).引起视力损伤主要原因为病理性近视(16.5%).助视器中非视觉性辅具应用多(54.2%).近用助视器使用(45.1%)多于远用助视器(0.7%).常用的近用助视器为手持式放大镜(35.9%)和眼镜式放大镜(32.3%).结论 视力损伤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主要病因为病理性近视.非视觉性辅具对患者日常生活有较大帮助.近用助视器的使用多于远用助视器.

  • 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OCT和FFA表现

    作者:赵婕;陆豪;严良;秦洁

    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PM)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设计临床病例研究.研究对象23例(25眼)伴有黄斑部CNV的PM患者.方法对上述患眼行OCT和FFA检查,对比分析结果.主要指标黄斑部CNV的OCT和FFA图像.结果OCT检查,18眼(72%)CNV呈纺锤形或类圆形团块状,呈强或中等强度反射,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向上突出,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7眼(28%)CNV呈不规则增强紊乱的反射信号,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平面.9眼伴视网膜色素上皮出血性脱离,6眼伴视网膜前膜形成,2眼伴黄斑裂孔形成,15眼伴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增厚和水肿.FFA检查中有19眼显示造影早期黄斑部的盘状或不规则荧光渗漏,6眼仅显示病灶处荧光遮蔽和/或透见荧光.结论PM黄斑部CNV的OCT图像以在色素上皮层增生的类圆形和纺锤形纤维血管膜为特征,其范围较局限,常伴有色素上皮层出血性脱离.

  •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诊治

    作者:王文吉

    随着新检查技术与治疗方法的进步,一些熟知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如黄斑新生血管膜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有了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新技术帮助我们发现了一些过去不曾认识的病变,如无黄斑裂孔的后极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劈裂.丰富了我们对高度近视黄斑疾病的认识,提高了治疗这些病变的能力.

  • 病理性近视眼眼底萎缩弧和眼轴之间的联系

    作者:胡彦芳;李刚;傅智伏

    目的研究病理性近视眼的眼底近视萎缩弧和眼轴之间的联系.方法眼底出现近视萎缩弧的近视眼病人52人,96眼,男28人,女24人.近视萎缩弧形态分级方法:(1)直接眼底镜检查将不同眼底近视萎缩弧发展形态分为1~3级:近视弧仅限于视盘颞侧为1级,近视弧达视盘颞侧及上下象限为2级,近视弧达到视盘鼻侧为3级;(2)以Heideberg视盘地形图分析仪(HRT-2)采集眼底后极部图像,应用仪器所带的软件勾画出近视弧的轮廓,仪器自动计算出近视弧的面积;(3)近视弧宽度指数:眼底照相,根据眼底照片测量近视萎缩弧颞侧的宽度(W1)以及视盘颞侧缘到黄斑中心凹的距离(W2);W1除以W2即得近视萎缩弧宽度占视盘黄斑距离的比值,记录该比值即近视弧宽度指数.A超(Nedik co,Japan)测量眼轴长度.直线相关回归分析近视弧形态指标与眼轴之间的联系.结果近视弧由颞侧向鼻侧发展(1级到3级)其相应的眼轴长分别为25.82±0.59mm,27.02±1.30mm,28.91±1.67mm;眼轴长与近视弧面积、近视弧宽度指数存在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9,0.772,P均<0.01.结论眼轴增长伴随近视弧由颞侧向鼻侧发展,眼轴增长伴随着近视弧面积和近视弧宽度指数的增大;近视弧的各个形态学指标中近视弧宽度指数与眼轴之间的联系为密切,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观察.

  • 后巩膜加固术联合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病理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申笛;杨晓岗;郅瑛;龙潭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联合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病理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至2012年病理性近视患者38例(76眼)。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后巩膜加固术联合角膜塑形镜及低度数框架镜)及B组(后巩膜加固术联合框架镜),终纳入研究31例(62眼)。以术后3个月作为研究基线数据,观察此基线后6个月、1年及2年两组患者屈光度及眼轴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戴镜2年屈光度为3.25±1.42D,不同时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B组患者戴镜2年者屈光度为9.45±1.61D,不同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A组戴镜2年眼轴长度较前增加为0.24±0.13mm,平均每年增加0.12±0.07mm;B组戴镜2年眼轴较前增加0.42±0.23mm,平均每年增加0.21±0.12mm,两组同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后巩膜加固术联合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病理性近视较单纯后巩膜加固术可以更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

  • 病理性近视的眼底损害与屈光度分析

    作者:聂孝敏;冯萍

    高度近视是一种严重进行性视功损害的多发病,它是以巩膜延伸,眼视轴增长,近视度数增高而引发的眼底视网膜组织损害为特征的眼底病.本文通过病理性近视的屈光度与眼底病变观察,了解近视程度与眼底损害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和了解高度近视早期治疗及早期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病理性近视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初步探析

    作者:莫亚;殷庆瑞;段俊国;肖西立;曹斌

    目的 分析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病理性近视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病理性近视患者的易感或倾向性体质.方法 调查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住院的确诊为病理性近视的患者共200例,正常人600例.通过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表》中的所有问题,计算体质分型积分并判断体质类型,并通过统计分析与正常人比较得出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体质特征.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病理性近视组中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明显高于正常组,其中阳虚体质多;阳虚体质、阴虚体质和气郁体质人数与平和体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24,P<0.01).(2)不同性别病理性近视患者中医体质比较,女性以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男性以阴虚质和气虚质者为多见(x2=25.09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年龄段病理性近视患者中医体质的比较(x2=25.9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理性近视患者视力不能矫正者气郁体质明显高于视力能矫正者(x2=15.7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性近视与中医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理性近视患者体质分型以阳虚、阴虚及气郁体质为主.

  • 病理性近视的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作者:许艺民;雷嘉启;张惠蓉;鹿欣荣

    目的研究病理性近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21只眼的高度近视患者作视力、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病例中病理性近视黄斑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发生的构成比为30.6%。病理性近视黄斑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与近视度数、漆样裂纹形成、黄斑区缺血等因素有关。结论发生于中心凹的新生血管出血是严重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

  •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与年龄和近视度数变化相关性分析

    作者:石一宁;方严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的豹纹状眼底改变及其与近视度数和年龄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近10年354例不同年龄、不同近视度数的高度近视眼患者按年龄、近视度数、超声及眼底形态进行观察,并分组记录.结果 ①眼底变化:13.6%无眼底变化,8.8%局部改变,33.3%和44.4%分别为豹纹改变和弥漫性病理改变;不同年龄组分析,20岁组眼底无改变占44.8%,20~40岁组豹纹状眼底占46.1%.40岁以上的弥漫性病理改变超出50%;不同近视度数组分析,-6~-10D组眼底改变呈多样化,阴性改变占28.1%,弥漫性病理改变占33.3%,-10~-15D组眼底主要为豹纹状眼底39.1%和弥漫性病理改变48.3%,-15D以上组混合改变占70.8%.②从A超结果分析,眼轴在25mm时眼底无改变40.5%和豹纹状眼底18.9%,弥漫性病理改变27%,27mm时豹纹状眼底占51.9%,>27mm时弥漫性病理改变比例逐渐增加从53.4%到73.9%;从B超结果分析,阴性改变(61.10%)与25mm组基本相同,均匀扩张改变(58.90%)与25~27mm组对应,葡萄肿改变(70.20%)与27mm以上眼轴组对应.结论 高度近视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早期(20岁后青春期、眼球扩张初期、豹纹状眼底改变)阶段介入医源性干预可能作为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预防策略.

  • 巩膜胶原交联防治病理性近视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寅聪;赵亚芳;王超英;宋宏鲁

    病理性近视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威胁视力健康的重要问题,目前只能通过配镜矫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imer 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巩膜加固术来姑息矫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眼轴逐年延长、度数逐年增加以及各种并发症的问题.受到紫外线A-核黄素角膜交联技术应用于角膜疾病的启发,目前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巩膜胶原交联方法,并希望将其用于病理性近视的治疗.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核黄素-紫外线诱导巩膜胶原交联和化学交联剂结膜下注射进行巩膜胶原交联防治病理性近视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三例

    作者:沈洁;王竞

    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 PM)通常是指近视度数在-8.00 D以上合并后极部视网膜一系列变性性改变,并引起视功能损害的一类高度近视.在亚洲成年人中多见,约占近视人群9%,也是导致青年人盲目的主要原因[1].近期我们在临床上诊治了3例伴有黄斑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的病理性近视患者现报告如下.

164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