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SE和EVS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新元;张振福;宁更献;黄艳;彭霞;刘晓平;董正洪;刘恒军;王惠芳

    目的:研究PSE和EVS联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9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PSE+EVS组)和对照组(EVS组)各45例,观察静脉曲张和消化道出血以及门脉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静脉曲张复发率、1年内再出血率和2年内再出血率分别为91.11%和71.11%(P>0.05)、25%和51.35%、4.65%和20.51%、12.5%和35.14%(P<0.05).联合治疗组门脉血流量明显降低,BPC和WBC明显上升.结论:PSE和EVS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

  • 脾功能亢进部分脾栓塞术不同栓塞面积疗效观察

    作者:贺文德;王进卿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不同栓塞面积对脾功能亢进患者的疗效.方法:穿刺右股动脉,选择性插管至脾动脉,注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根据病情和脾脏大小选择合适栓塞面积.从术后1个月CT显示估计栓塞面积分为<50%组和≥50%组.结果:38例PSE均圆满完成.PSE后1个月根据CT判断栓塞面积,≥50%者18例,<50%者20例,分别比较术前和术后外周血象变化、术后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50%及<50%白细胞计数术组及≥50%血小板计数组后1个月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50%者的血小板计数组术前术后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栓塞面积>50%的效果更优,但其栓塞后反应及并发症较重.

  • 肝硬化脾亢患者部分脾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燕舞;石卫娟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因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的肝脏弥漫性损害[1].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伴发脾功能亢进,一直是医学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见效快、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用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此方法,它既能消除脾功能亢进、降低门脉高压,又保持了脾脏的正常功能,是临床上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首选方法,被称为内科性切脾术[2].为了更好进行介入术;提高治疗效果,护理的配合十分重要,现将PSE治疗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部分脾栓塞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作者:欧阳四新;彭田红;谭建国;杨爱华

    目的:探讨脾动脉分支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32例部分脾栓塞术临床病例资料,观察16例脾动脉铸型标本,探讨脾动脉分支在部分脾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结果:①栓塞程度为45%~70%,有3例出现急性胰腺炎.②脾内不小于1mm内径动脉支数为22(18~31)支,来自上、下脾叶动脉的分支支数大致相等.脾上、下叶之间存在无血管区.胰尾动脉1~2支,大多数发自脾动脉下叶支,起始内径为(1.14±0.10)mm,与其他动脉的吻合支细、少.结论:超选择性插管可将脾栓塞程度控制在50%左右.超选择性插管和选用2mm×2mm×2mm明胶颗粒,可避免误栓胰尾动脉.

  • 部分脾栓塞术后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赵新鲜;鞠莹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部分脾栓塞术后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实施部分脾栓塞术后肝硬化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手术后4周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与慢性肝病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自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部分脾栓塞术后肝硬化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治疗,在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

  • 部分脾栓塞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熙章;杨永岩;吴纪瑞;许有进;黄淑贞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伴门脉高压及脾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28例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平均值分别为2.6×109/L、56.8×109/L,食道胃底静脉曲张98例(76.6%),门静脉癌栓38例(29.7%),肝动脉-门静脉瘘25例(19.5%).全部患者在肝癌介入治疗的同时行PSE,其中32例行2次以上.结果:85.9%(110/128)患者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恢复正常,2个月复查白细胞、血小板平均值分别为5.7×109/L、169.2×109/L,6个月复查为4.8 × 109/L、110.5×109/L较术前明显增高,门脉高压症状减轻,肝功能改善,1、2、3年存活率分别为68.1%、38.2%、20.6%.结论: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伴门脉高压、脾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伴门静脉癌栓、肝动脉-门静脉瘘者同样有效.

  •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50例

    作者:朱晓玲;刘瑞雪;佟晗;李胜息;陈海鸥;张向红;李艳;杨立

    目的:进一步观察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脾亢)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观察其治疗作用.结果:白细胞在PSE后1-3d明显升高超过正常值,7d后降至正常.血小板1-3d后开始升高,4-14d继续升高,2wk后达到正常并趋于平稳.血红蛋白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2-6wk后门脉宽度有意义地缩小,6-12mo后继续缩小,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术后2-6wk脾脏大小变化不明显,6-12mo后显著性缩小.术前25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患者,术后仅1例复发出血.1例并发脾脓肿,其余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SE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

    作者:秦建平;蒋明德;汪庆华;李小安;曾维政;徐辉;顾明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的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方法:21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PSE.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术后定期复查血常规,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其脾脏长径,厚度及门脉主干及脾静脉内径,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后外周血细胞显著回升,WBC(×109/L-1)为治疗前2.257±0.556,治疗1mo后为5.371±0.678,(P<0.01);脾脏回缩(P<0.01)脾脏大长径(cm)及脾脏厚度(cm)分别为治疗前:17.852±2.705,6.995±1.099,治疗后13.395±2.483,4.786±0.657.门脉主干及脾静脉内径缩小(P<0.01),门脉主干内径(cm)、肝侧脾静脉内径(cm)、脾侧脾静脉内径(cm)分别为治疗前1.619±0.189,1.338±0.222,1.114±0.203,治疗后变为1.343±0.172,1.019±0.160,0.829±0.162.术后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8例栓塞面积在40-60%,2例出现并发症(11.1%);3例栓塞面积60-80%左右,均出现并发症(100%).并发症包括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左下肺炎、膈下脓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与栓塞面积密切相关(P<0.01).结论:PSE能有缓解患者的脾功能亢进及降低门脉高压,掌握合适的栓塞面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加强抗炎及对症处理可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 部分脾栓塞术国内应用现状

    作者:朱晓玲

    综述部分脾栓塞术(PSE)国内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根据国内相关资料,针对PSE的机制、临床疗效、并发症、栓塞面积、栓塞范围控制、栓塞物质、PSE的时机和条件、适应证、禁忌证、PSE与外科切脾比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较全面的综述.PSE的主要疗效为:(1)改善脾亢.(2)降低门脉压.(3)使脾脏缩小.(4)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治疗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缓解腹水.(7)改善肝功能.PSE与外科切脾比较,能保留脾脏的正常免疫功能和预防感染的能力,具有适应证广、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是替代外科脾切除的首选治疗方法.

  • 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癌伴脾亢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立辉;周健;史丽民;胡大为;王助新;崔亮

    目的:研究脾切除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癌伴脾亢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肝癌合并脾亢的患者69例,全部经过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为肝癌合并脾亢,随机分为两组,其中PSE组37例,脾切除组32例.PSE组实施肝癌介入治疗同时行PSE(双介入)治疗,脾切除组实施肝癌介入治疗同时行外科切脾.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的外周血象、免疫系统指标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在PSE组.术后测WBC、PLT,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测RBC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脾切除组,术后测WBC、PLT,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测RBC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测PSE组与脾切除组的CD4+、CD4+/CD8+,两组问无显著差异,术后7 d、术后28 d测CD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t=16.063,9.409、P<0.05).术后7 d、术后28 d测CD4+/CD8+,两组间有显著差异(t=2.060,2.228,P<0.05).在PSE组,术后测CD4+、CD4+/CD8+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脾切除组,术后测CD4+、CD4+/CD8+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热、腹痛、腹水、胸腔积液)发生率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E与传统脾切除术相比,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等优点,取得了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部分脾栓塞术降低肝硬化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的初步观察

    作者:吴蕾;黄春红;胡锦华;王广川;崔屹;张春清

    目的:观察研究肝硬化患者脾栓塞的栓塞面积与肝静脉压力梯度( HVPG )降低的关系,探讨脾脏介入栓塞面积对肝硬化患者HVPG的影响,同时观察脾栓塞前后的血细胞及肝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消化内科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肝硬化失代偿期进行部分脾栓塞术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栓塞面积、栓塞前后HVPG变化为主要研究指标,探讨脾脏栓塞面积与患者HVPG降低的线性关系。结果部分脾栓塞术对降低HVPG有显著意义( P<0.05)。脾栓塞的面积与HVPG降低程度具有线性正相关,可拟合Y=0.658X-0.180的直线方程式。根据此方程式,若使HVPG较术前下降20%,得出栓塞面积至少为55%。白细胞及血小板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部分脾栓塞可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HVPG,栓塞面积不小于55%即可有效预防再出血。同时可显著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有效控制脾功能亢进。部分脾栓塞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为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 经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作者:郑成杰

    脾功能亢进(脾亢)多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而引起充血性脾肿大。我国以肝炎、肝硬化为多。以往主要是采用手术切脾的方法治疗。但全脾切除后将改变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爆发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随着血管性介入栓塞术的应用,对脾亢患者可实施脾动脉栓塞术。我院目前采用部分脾栓塞术在保持脾脏部分功能的基础上治疗脾亢,既可纠正脾亢的临床表现,又能保留部分脾功能。

  • 介入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

    作者:王本立

    目的 探讨介入部分脾栓塞术对门脉高压性脾亢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对53例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进行无水酒精明胶海绵介入部分脾栓塞术,以术前后血细胞计数和脾大小血流及门脉内径等的变化,分析其疗效.结果 术后脾血流明显减少,血细胞计数增高并在3个月~6个月基本稳定,门脉内径变小,脾脏于栓塞3个月~6个月后明显变小,腹水等临床症状减轻.结论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简单、经济、疗效满意.

  • 脾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

    作者:陈辉;李有仓;张新力

    目的通过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脾亢和原发性脾亢.方法28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巨脾患者,分别经股动脉穿刺引入COBRA导管或肝导管超选择至脾脏中、下部分进行动脉造影,采用1mm左右的明胶海绵碎块+庆大霉素+造影剂进行栓塞结果先发生反应的是白细胞升高,其次是血小板升高,脾脏体积逐渐缩小及肝功能改善.结论PSE既能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又能保留脾脏的正常免疫功能和预防感染的能力,具有适应证广、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是替代外科脾切除的首选治疗方法.

  • 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56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伟东;李焯永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脾栓塞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术后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总有效率为94.4%(53/56),3例效果不明显.56例患者1年后随访,2例复发,复发率为3.57%.5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术后均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部分脾栓塞联合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易宏;杜凌;许捷鸿;陈刚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部分脾栓塞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NM-3K型注射针、胃镜、Seldinger技术对15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进行内镜下硬化及部分脾栓塞术,并随访38个月.结果食管静脉曲张消失66.7%,基本消失33.3%,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升高,静脉曲张复发率为26.7%,静脉曲张再出血率13.3%,死亡率为0.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部分脾栓塞联合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观察

    作者:赵旭辉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观察术前、术后血常规及影像学变化.结果:39例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血红蛋白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值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影像学显示栓塞满意.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疗效满意、微创、易被医患双方接受、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 部分脾栓塞20例临床分析

    作者:谢其根;王琼瑶;华燕艳;刘丽华;杨章庚;夏正华

    自1979年Spigos首先采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脾亢获得成功以来,这一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1~3],现将我院1997年6月以来治疗的20例结果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 肝硬化脾亢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张培军;张惠卿;陈兴丽;刘丙木;毛永贤;王俊霞

    目的 探讨脾部分切除术和部分脾栓塞术对门脉高压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54例脾部分切除术和48例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亢术后不同时期外周血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CD3、CD4、CD8)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 脾部分切除术和部分脾栓塞术后CD3、CD4、CD8 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手术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达到正常指标.结论 脾脏大部切除术与部分脾栓塞术治疗PHT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提高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记数方面大致是一致的,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方式.

  • 介入化疗加部分脾栓塞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致重度脾肿大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建成;宫振安;姜金龙;于学寿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致重度脾肿大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1例接受介入化疗加部分脾栓塞术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所致重度脾肿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11例患者行介入化疗加部分脾栓塞,使肿大脾脏萎缩,减少了对周围脏器压迫(尤其是胃肠道),从而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 该方法创伤少、费用低、见效快,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易于接受.

104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