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屈光矫正后残余内斜对双眼单视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虹;李桥

    目的:探讨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足镜矫正后残余内斜视角大小对双眼单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足镜屈光矫正,残余内斜视角≥﹢10△的患者59例,分成残余内斜视角>﹢30△组31例,≤﹢30△组28例,检查和比较两组的双眼单视功能。结果残余内斜视角>﹢30△组同视机Ⅰ、Ⅱ级功能不能建立分别为28例(90%)、29例(94%),Ⅲ级均不能建立;23例(74%) Titmus 检查>400〞。残余内斜视角≤﹢30△组同视机Ⅰ、Ⅱ功能均不能建立6例(21%),无Ⅲ级功能19例(67%);7例(25%) Titmus 检查>400〞。两组各级双眼单视功能建立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足镜矫正后残余内斜视角越大双眼单视功能越差。

  • 双眼或单眼慢性阿托品化幼猫的视功能发育

    作者:刘陇黔;周逸峰;王双喜;方谦逊;寿天德;严密;李平惠

    用幼猫双眼或单眼慢性阿托品化的方法,造成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的弱视动物模型,在整个视觉发育期,连续检测其条栅视力(GA)和对比敏感度函数(C SF),并与正常幼猫相比较.结果表明:正常幼猫的GA 3.5周龄时为1.48±0.31c/d,达到成年(16周龄)后为3.67±0.14c/d,屈光不正组分别为1.00±0.25c/d和2.15±0.65 c/d,屈光参差组分别为1.26±0.30c/d和2.05±0.40c/d.在16周龄屈光不正组或屈光参差组与正常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t=4.839和7.012,P均小于0.01),屈光不正组与屈光参差组之间却无显著性差异(t=0.410,P >0.50).屈光不正组和屈光参差组猫CSF均低于正常,且以屈光参差组更明显. 总之,人工模拟的屈光不正和屈光参差均造成幼猫GA和CSF的功能障碍,即弱视.两者所造成的视功能障碍无明显差异,可能意味着两者有相似的发病机制.

  • 弱视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陇黔

    弱视是导致儿童单眼视力低下的常见原因.虽然在不同国家和种族,弱视的发病率随着视力检测水平的变化而不同,但是弱视仍然影响着至少1%的人群[1,2].在我国儿童弱视的发病率为0.81%~2.80%[3,4].早期治疗,弱视对很多病人的影响是可以完全或者基本逆转的.目前弱视治疗包括矫正屈光不正、遮盖疗法、压抑疗法、知觉学习以及药物治疗等,本文将对不同的弱视治疗方法进行讨论.

  •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作者:谢立信;黄钰森

    在过去的20年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先进的显微手术技术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但是,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仍然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由于婴幼儿的视觉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眼球的生长发育较为迅速,所以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要达到一个稳定的视力结果,即使对于优秀的眼科医师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先天性白内障使视网膜成像模糊不清,除了导致弱视,还干扰了视觉影像引导眼轴发育至焦平面的进程,这种机制就象正视化一样,是由基因和周围环境两方面因素控制的.当计划手术摘除先天性白内障时,必须考虑手术时机的复杂性和儿童眼球发育的特点,包括眼轴、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力等的改变,组织反应性的增高,巩膜较软,小眼球以及白内障摘除术后生存时间较长等.另外,术前、术后的检查、屈光不正的矫正、弱视治疗以及立体视觉的建立都较成人困难.

  • 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史兰琴;宋虎平

    目的 探讨青少年近视眼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性别、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从陕西省铜川市妇幼保健院眼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青少年中选取屈光度在-0.75~-12.00 D,眼轴长度为24~27 mm的近视患者220例,分为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其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中心区厚度,黄斑内环、外环的颞侧、上方、鼻侧及下方各个区域的厚度,视网膜体积进行测量,分析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性别、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青少年近视患者眼底黄斑内环上方与内环鼻侧厚度厚,在黄斑中心区,黄斑内环鼻侧、内环上方、内环颞侧、内环下方及外环鼻侧的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黄斑外环颞侧、下方,平均黄斑厚度及黄斑体积与等效球镜呈正相关关系(r=0.154、0.207、0.213、0.170,P<0.05),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关系(r=-0.211、-0.213、-0.255、-0.194,P<0.05).中心凹黄斑厚度与等效球镜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201,P<0.05),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关系(r=0.238,P<0.05).结论 青少年近视患者,其黄斑参数与等效球镜、眼轴长度密切相关.

  • 近视性屈光不正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作者:王红波;孙凤仙;张勤;翟敏;王素芳

    目的 探讨近视性屈光不正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对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431例患者采用自动验光仪验光,间接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期.比较近视眼与非近视眼的DR患病情况;对单眼高度近视眼患者,比较其双眼的DR患病情况.结果 1.单眼高度近视DM患者:非近视眼侧DR患病率100.00%,近视眼侧DR患病率8.08%,且病变主要分布在Ⅰ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04,P<0.01).2.近视眼/非近视眼DR患病率比较:近视眼为15.10%,非近视眼为75.9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53,P=0.021).结论 近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性因素,糖尿病患者不同屈光状态眼DR患病率不同,近视性屈光不正眼DR的患病率低于正视眼和远视眼.

  •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媛;吕刚;张岩;姜耀和;贾冰冰

    目的 观察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安全性及其并发症.方法 应用Intralase FS 60飞秒激光仪和VISX StarS 4准分子激光仪对屈光不正患者300例(600眼)施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术前检查包括验光、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等常规检查项目,术后1d、1w、1m、3m和6m常规复查裸眼视力和验光等.结果 术后6个月的屈光状态,平均等效球镜为(-0.30+0.75)D,585眼(97.5%)的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1.0,560眼(93.3%)的裸眼视力等于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并发症包括球结膜下出血、切口出血、前房气泡、角膜基质广泛微空化泡和掀瓣困难.结论 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术是矫正屈光不正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预测性好,但也有一些不同于微型角膜刀的独特并发症.

  • 大龄儿童弱视综合疗效观察

    作者:孙洪然;单爱武;张健

    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2年6月用综合方法治疗大龄儿童弱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屈光不正儿童阿托品散瞳前后眼压值的观察

    作者:杨晓桦;王颖

    目的 研究阿托品滴眼液对屈光不正儿童眼压值的影响.方法 观察2013年7月~2014年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患者95人(179只眼),年龄4~12岁,使用阿托品滴眼液前、后的眼压值的情况及与屈光度的关系.结果 (1)远视眼使用阿托品滴眼液后眼压值(15.457±3.546) mmHg高于用药前的(13.685±2.91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近视眼使用阿托品滴眼液前或后其眼压值无变化(P>0.05);(3)近视眼散瞳前和散瞳后眼压值均高于远视眼散瞳前和散瞳后眼压值(P<0.05);(4)远视眼和近视眼左、右眼散瞳前或散瞳后眼压值无变化(P>0.05).结论 阿托品滴眼液对远视眼儿童眼压值有升高影响,对近视眼儿童眼压值无影响.

  • 验光配镜对因屈光不正造成调节性视疲劳的影响

    作者:边忠华

    目的 探讨验光配镜对因屈光不正造成调节性视疲劳的影响.方法 对视疲劳患者80例(160眼),采用医学验光配镜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愈:48例96眼(60%),有效:28例56眼(35%),无效:4例8眼(5%),总有效率95%.结论 医学验光配镜对轻度屈光不正造成的调节性视疲劳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儿童异常瞬目综合征674例诊疗分析

    作者:王秀华

    儿童瞬目综合征指儿童频繁眨眼,每分钟超过15次以上,合并眼部器质性病变或神经系统疾病,是小儿眼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迄今对本病的病因及治疗无确切认识.我们对我院眼科门诊近2年来就诊的674例儿童异常瞬目综合症患儿发病原因与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分析.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肌性视疲劳

    作者:汪苍璧;邵玲;陈琼芳

    目的观察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肌性视疲劳的疗效.方法对52例肌性视疲劳患者作了屈光状态、眼压、眼底、隐斜及融合功能检查,屈光不正患者给予配戴矫正眼镜.全部病例内服加减调中益气汤.结果视疲劳症状消除者38例(73.07%),缓解者10例(19.23%),无效者4例(7.70%).结论调中益气汤具有消除和缓解肌性视疲劳症状的作用.

  • 中老年人屈光不正误诊病例分析

    作者:赵爱霞;胡淮萍;赵心灵

    中老年人远视力减退除与眼器质性病变有关外,也可发生于各种功能性障碍,其中以眼屈光状态的改变较为多见.临床上将由屈光不正所引起的视力减退病例,误诊为各种眼病久治不愈者时有发生,而经检影验光矫正视力可正常或明显提高,视疲劳等症状可明显缓解.对我科1995年2月~2000年2月在门诊工作中遇到的86例172只眼报告如下.

    关键词: 屈光不正 误诊
  • 近10年针刺治疗眼病报道的调查分析

    作者:李志勇;陈力;张广庆

    我们调阅了1988年~1998年的<中医杂志>、<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及<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等共80种杂志,有关针刺治疗眼病的主要报道共330篇,包括针刺、灸法、穴位注射和耳针等共20种源于针灸的疗法,共治疗屈光不正、眼睑下垂、眼肌麻痹和眼底病等45种眼病.文献报道显示,近10年来针刺治疗眼病的研究呈现出了百花齐放、各显峥嵘、丰富活跃的学术气氛,但亦有一些报道重复率太高、水平较低,请看以下统计.

  • 山东省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病因分析

    作者:李运;毕宏生;王利华;王婷;杨少远;刘丽萍;周成超

    目的 调查山东省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主要眼病构成.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08年4月至7月在山东省3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市)中各选择1个县(市)作为调查地,另外选择1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等城市的郊区农村作为调查地.各调查地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编号排序的基本抽样单位(BSU)中抽取调查点(村).受检者在当地设置的检查站进行眼科检查,对任一只眼日常生活视力(PVA) ≤0.5者检查佳矫正视力(BCVA),应用裂隙灯和直接眼底镜进行眼前节和眼底检查,怀疑青光眼者应用Schiotzs眼压计测量眼压.根据检查结果对所有PVA<0.3的眼做出引起盲和视力损伤的主要眼病的诊断.分别以PVA和BCVA为标准,计算引起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眼病构成比.结果 以PVA为标准,按人数计算,引起盲的前3位主要眼病依次为白内障(59.8%,168/281)、眼底病(12.1%,34/281)、角膜混浊或瘢痕(4.3%,12/281)和未矫正的屈光不正(4.3%,12/281);引起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前3位主要眼病依次为白内障(55.2%,844/1530)、未矫正的屈光不正(18.2%,278/1530)、眼底病(11.9%,182/1530).以BCVA为标准,按人数计算,引起盲的前3位主要眼病依次为白内障(64.6%,153/237)、眼底病(10.5%,25/237)、角膜混浊或瘢痕(4.7%,11/237);引起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前3位主要眼病依次为白内障(66.4%,590/889)、眼底病(16.0%,142/889)、视神经萎缩(3.0%,27/889).按眼数计算,年龄越轻者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眼底病所占构成比越大,年龄越大者白内障所占构成比越大;男性和女性的眼病构成比基本相同;在不同调查地区中,济南市槐荫区的白内障构成比略低于其他地区,而其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眼底病构成比略高于其他地区.结论 在山东省农村50岁及以上人群中,白内障依然是引起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首位原因,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主的眼底病变是中老年人盲和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

  •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陈霞;郭新;马惠芝

    目的 对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CFEOM)病历进行临床总结,以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对40例(75只眼)CFEOM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包括性别、手术年龄、屈光状态、视力、分型、斜视度、眼部和全身合并症、家族史和手术方法.结果 在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性别比约为2∶1;手术年龄2~36岁;在有屈光记录的60眼中,单纯远视7只眼,占11.67%;单纯近视2只眼,占3.33%;散光51只眼,占85.00%;在有矫正视力记录(不包括高度近视及视神经病变者)的56只眼中,弱视占94.64%.CFEOM 1型29例,占72.5%;CFEOM 3型10例,占25.0%;CFEOM 2型1例,占2.5%.有家族史者10例,占25%.手术方式:根据斜视方向及肌肉纤维化情况选择肌肉后徙、后徙悬吊或断腱减弱及相应结膜后徙术,相应的拮抗肌若被动牵拉试验没有明显限制,可考虑该肌的加强术;62只眼术后斜视改善,3只眼术后斜视无变化,2只眼垂直斜视改善水平斜视过矫.结论 CFEOM属于少见的先天性颅神经支配异常性疾病(CCDDs),在本资料中,散光性屈光不正者比例较大,弱视发生率较高,CFEOM 1型居多,多数患者手术可使斜视明显改善.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矫治视网膜复位术后屈光不正的效果

    作者:何燕玲;鲍永珍;高伟峰;黎晓新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对视网膜复位术后屈光不正的矫治疗效.方法对因不同原因引起视网膜脱离行视网膜复位手术,且术后随访病情稳定时间>7个月的屈光不正患者11例(11只眼)行PRK,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眼底情况.结果全部患者PRK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t检验,P=0.36).结论 PRK是治疗视网膜复位术后屈光不正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远视性光学离焦对青少年期猴眼屈光状态的影响

    作者:钟兴武;葛坚;陈晓莲;谭钢;聂昊辉

    目的动态观察远视性光学离焦对青少年期猴眼屈光状态的影响,了解视觉反馈在相当于人类近视眼发生的关键年龄对屈光状态发育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年龄2.0~2.5岁的健康恒河猴(相当于人类8~10岁)7只,1只眼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PRK),使术后产生1.00~2.00 D远视性光学离焦;另一眼作为对照.处理前和处理后不同时间点分别用角膜地形图、睫状肌麻痹验光和A超动态观察猴眼屈光状态的变化,观察时间为3年.结果术后约30 d,实验性的屈光不正度数已稳定,7只猴双眼屈光参差为0.75~2.25 D,实验眼与对照眼比较处于更加远视的状态;在随后的观察期内,实验眼均表现为代偿生长的过程,玻璃体腔增长速率较对照眼快(t=3.565,P=0.0119);在此过程中,角膜曲率也发生一定回复,但屈光参差程度的减少主要由双眼玻璃体腔增长的差异引起(r=0.74,P=0.046).结论远视性光学离焦仍然可通过加快玻璃体腔增长速率影响青少年期灵长类动物屈光状态发育过程,因此持续性的远视性光学离焦可能对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有潜在的影响.(中华眼科杂志,2006,42:256-260)

  • 间歇性外斜视合并屈光不正患者集合与调节比率分析

    作者:谢芳;张伟;郭新;马惠芝;陈霞;朱丽娜;赵堪兴

    目的 探讨集合与调节比率(AC/A)与合并屈光不正的间歇性外斜视发生的关系.方法 临床回顾性研究.观察和分析135例2008至2010年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根据检影屈光性质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间歇性外斜视组(屈光度数为-0.50~ +3.00 D的3~6岁患者及屈光度数为-0.50~ +2.00的7~ 40岁患者)、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组(-0.50 ~7.75 D)及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远视组(≥+3.00D的3~6岁患者及≥+2.00 D的7~40岁患者).同视机法测定AC/A,三棱镜中和法测定视远(5 m)和视近(33 cm)斜视度数,比较各组AC/A、视近斜视度及视远斜视度,分析AC/A与屈光度及年龄的相关性.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近视与远视斜视度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法.结果 单纯间歇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及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远视三组患者A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86±1.372、1.773±1.110、4.581±1.552;F=36.323,P<0.01);视远斜视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333Δ±19.474Δ、44.052Δ±23.722Δ、35.590Δ±11.143Δ;F=1.444,P=0.24);视近斜视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73Δ±19.008Δ、53.621Δ±20.749Δ、34.455Δ±13.292Δ;F=8.762,P<0.01).合并近视和合并远视的两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AC/A与屈光度数呈负相关(分别为r=0.320,P=-0.469;r=-0.046,P=0.036).无屈光不正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AC/A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r=-0.320,P=0.019);在合并近视组及合并近视组,未发现AC/A与年龄存在相关性(r=-0.023,P=0.865;r =0.246,P=0.296).结论 远视性和近视性屈光不正合并异常高或低的AC/A可能破坏了眼外肌的平衡,易导致外斜视的发生.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兔角膜基质细胞凋亡及其防治的研究

    作者:康凤英;陶靖;李前进;祝寿荣;邓爱军;刘晓方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凋亡机制介导的角膜创伤愈合反应对屈光度数回退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以及局部应用锌制剂的药物效果.方法对90只新西兰白兔行双眼PRK,将左眼作为实验眼,手术前、后分别给予A组0.1%地塞米松眼液、B组0.5%硫酸锌眼液和C组0.04%丝裂霉素眼液滴眼;右眼作为对照眼.术后定期裂隙灯下观察haze的程度,测量角膜的度,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采用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行凋亡细胞检测,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1)PRK术后角膜前基质细胞出现凋亡,实验眼B组凋亡细胞少(P<0.01).(2)术后角膜厚度增加,前基质细胞增多,实验眼haze和增生程度较低,其中实验眼B和C组低(P<0.01).(3)术后角膜上皮增生,实验眼B组角膜上皮厚度小(P<0.01).结论 PRK术后屈光度数回退和haze的形成是凋亡机制介导的角膜创伤愈合过程,锌制剂可阻止角膜前基质细胞凋亡,大限度减轻反应性过度增生,有望成为临床防治haze形成和屈光度数回退的理想药物.

1261 条记录 10/64 页 « 12...78910111213...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