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分析

    作者:朱冬梅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乳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1700例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测裸眼视力,将视力低于0.5的病例进行检查按主要原因归类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低于0.5者408例,由并发症引起者151例占37%,屈光不正引起者101例占24.8%,由黄斑病变引起者95例占23.3%.术后1周视力低于0.5者340例,由并发症引起者17例占5%,由屈光不正引起者156例占45.9%,由黄斑病变引起者106例占31.2%.术后3月视力低于0.5者289例,由并发症引起者10例占3.5%,屈光不正引起者137例占47.4%,由黄斑病变引起者88例占30.4%.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超乳术后影响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屈光不正和黄斑病变,不是并发症,而这两种因素的影响经过术前和术后治疗及术式的改进是可以减小的.

  • 手术治疗小儿共同性内斜视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玲;丁月琴;胡德年;邹毓韬

    目的探讨手术矫正小儿共同性内斜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1987年3月~1992年2月间以内直肌后徙加外直肌缩短的手术方式治疗的小儿共同性内斜视病例进行跟踪随访,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与随访终止时的眼位、屈光状态及视力的变化.结果 34例(男性12例,女性22例)小儿共同性内斜视,平均发病年龄为2.5±1.5岁,术前戴镜内斜程度均≥10°,平均手术年龄为7.6±2.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8.4±1.0年.手术的近期有效率(100%)与远期有效率(70.6%)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1),手术前后与随访终止时的屈光状态有极显著的变化(P<0.01)而弱视状况没有改善(P>0.05).本组病例中术后复视的发生与眼球运动障碍无关(P=0.88).结论手术矫治小儿共同性内斜视前必须经过全面的视功能检查,明确病例的分型,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并重视弱视的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 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筛查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吴兴香;童梅玲;张桂英;吴广强;王勤;许景

    目的 通过对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在学龄前儿童中筛查屈光不正可行性的探讨,为其在婴幼儿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寻求一种能简单、方便、可靠、客观反映婴幼儿屈光发育情况的筛查方法.方法 对就诊的4~6岁的学龄前儿童共148人次,296眼在自然状态下使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进行屈光检查,与连用1%阿托品2次/日,5天后检影验光的结果比较.结果 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屈光检查的结果中柱镜及其轴向与散瞳验光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柱镜t=0.902,P=0.368;柱镜轴向t=0.935,P=0.350),球镜及等效球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球镜t=2.231,P=0.026;等效球镜t=10.731,P=0.000),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屈光检查的结果球镜及等效球镜比散瞳验光结果轻度偏正,球镜平均0.1759±1.3444D,等效球镜平均0.8679±1.3796D.本文4~6岁的学龄前儿童296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占多数,比例为64.2%.结论 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是一种用于学龄前儿童比较可靠的屈光不正的筛查工具.提示它在婴幼儿屈光不正的筛查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前后立体视觉的临床初步观察

    作者:成娟娟;卢炜

    目的 了解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在治疗前和治愈后立体视觉状况.方法 对43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和治愈后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其立体视锐度以及同视机三级功能的检测.结果 (1)弱视患者治愈前(矫正视力0.1~0.8)后(矫正视力0.9~1.5)黄斑视锐度和周边立体视锐度的结果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2)弱视患者治愈前后融合范围和定性远立体视的结果在统计学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屈光不正性弱视不仅影响视力发育同时也影响整体立体视的发育.(2)随着视力的治愈整体立体视锐度也有显著的改善.(3)在弱视的诊断治疗中注意整体立体视的变化.

  • 光学性旋转隐斜

    作者:徐慧琴;杨筱丽;钱钧;刘肖

    目的为证实斜轴散光会引起光学性旋转隐斜.方法对48例无斜视和眼部手术史,且眼球运动正常的5~13岁儿童进行屈光检查,以有无斜轴散光分为正常组和斜轴散光组,同时眼底照相,测量、比较被检眼视盘几何中心和黄斑中心凹的相对位置.结果正常眼黄斑中心凹-视盘夹角表现为外旋,平均5.698°,其中20只非散光眼为5.701°,22只正轴散光眼为5.695°.斜轴散光眼之夹角为外旋,平均10.916°,明显大于正常组.而且斜轴偏斜度越大,旋转隐斜度也越大.结论斜轴散光眼多产生习惯性光学性旋转隐斜,由此而导致的临床不适,应引起眼科医师重视.

  • 两种屈光矫正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建民

    目的 探讨儿童弱视治疗中弱视眼的两种屈光矫正法疗效是否相同.方法 将75例(100眼)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50眼,弱视眼按检影结果减去+1.00DS矫正,B组50眼,弱视眼按检影结果矫正,戴镜之后结合传统遮盖法和压抑疗法等其它方法治疗弱视.观察治疗满9个月及10个月时疗效及眼位.结果 两组病人在治疗满9个月、10个月分别进行疗效比较,经x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眼在治疗期间减去+1.00DS矫正与按检影结果矫正,疗效相同.

  • 屈光不正少儿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性特征

    作者:徐栩;蔡剑秋;郑穗联;施明光;姚克

    目的研究近视眼、远视眼少儿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性特征.方法164例(291眼)经睫状肌麻痹下综合验光仪确定屈光不正度和散光轴向;按等效球镜度分为近视眼组、正视眼组、远视眼组;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角膜前表面不同位置曲率值与形状系数(SF).结果三组SF值近视眼组低、远视眼组高,直径7mm处角膜曲率值近视眼较远视眼正视眼都高;角膜形状系数(SF)与球镜度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弱正相关(r=0.16 P=0.003);角膜中央到周边曲率与等效球镜度的回归系数逐渐增加.结论随着近视度数加深,角膜向着周边变平坦的趋势减慢,主要是由于周边直径7mm处变陡速率比中央区快.远视眼角膜向着周边变平坦的趋势加快,可能是由于直径7mm外周边角膜变平坦.

  • 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与弱视分析

    作者:曹宜

    目的 分析矫正视力正常眼和弱视眼的屈光状态差异,评价不同屈光状态对儿童视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40名(1080只眼)裸眼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结果 矫正视力正常眼和弱视眼的屈光不正均以复性远视散光为主,弱视眼中的散光眼构成比和程度均高于正常眼,弱视眼的远视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眼(P<0.01).结论 复性远视散光、中、高度远视是导致弱视的主要屈光异常,早期筛查、矫正和治疗,有利于弱视的防治.

    关键词: 儿童 屈光不正 弱视
  • 视力低常儿童屈光不正状态临床研究

    作者:易敬林;金涵

    目的 了解3~15岁少年儿童视力低常病因中屈光不正的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12月视光学门诊3~6岁192例、7~15岁809例共1001例(1987眼)视力低常者进行散瞳验光并统计分析.结果 3~6岁:远视眼299眼占78.9%;近视眼46眼占12.1%;混合散光眼34眼占9%.7~15岁组:近视眼1172眼占72,9%,其中7~10岁女孩近视率明显高于同龄男孩(P<0.01);远视376眼占23.4%;混合散光60眼占3.7%.屈光度以低度为主;中度近视女孩较男孩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矫正视力7~15岁组较3~6岁组好,矫正视力不良多见于高度屈光不正.结论 视力低常者中学龄前儿童以远视为主符合眼屈光状态与年龄的关系.7~15岁少年儿童以近视眼多见;女孩近视低龄化且中度近视眼较男孩多.

  • 儿童睑赘皮的屈光状态分析

    作者:吴进;肖诗艺;张越骊;王莉;陈仁典;张莉;李雯霖;钟晖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睑赘皮的屈光状态并进一步探讨儿童睑赘皮的治疗时机.方法 对101例(202只眼)住院手术治疗的睑赘皮儿童的屈光状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睑赘皮儿童散光(≥0.75D)的患病率73.76%,高于普通儿童(P<0.001);近视(≤-0.50D)和远视(≥+2.0D)的患病率分别为40.10%和6.43%,与普通儿童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散光的轴向分布为顺规散光82.55%,逆规散光8.05%,斜轴散光9.40%,以顺规散光为主(P<0.001),斜轴散光的比例较普通儿童减少(P=0.0289).结论 睑赘皮儿童伴有较高的散光患病率以及较高的散光度,对于伴有明显屈光异常的睑赘皮患儿,应及时干预以消除屈光异常对视觉发育的影响.

  • 视盘倾斜及反向与屈光不正

    作者:周华;蔡斌;李艳梅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的视盘表现.方法对500例1000只屈光不正眼进行视力检查、标准屈光检查、遮盖试验、立体视盘摄影、Humphrey自动视野计检查,观察分析屈光不正眼的视盘特征.结果 1000只眼中25眼(2.5%)发生了视盘倾斜,且24眼(96%)都存在近视或近视散光,其中球性屈光度>3.00D组与≤3.00D组和散光度>1.50D组与≤1.50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球性近视高于3.00D或散光大于1.50D的近视眼出现视盘倾斜的发生率高.常见的相关特征有:散光(5.8%)、弧形斑(4.98%)、斜视(4.76%)、视野缺损(16%)、后葡萄肿(4.29%).结论视盘倾斜并不少见,且与散光或高度屈光不正密切相关,特别是近视.临床上要将视盘倾斜引起的视野缺损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视野缺损相鉴别.

  • 戴镜对屈光不正者AC/A比率的影响

    作者:杜东成;陈荆生;张进

    目的探讨不同的戴镜情况对近视眼、远视眼AC/A比率的影响.方法近视眼232例,远视眼62例.经扩瞳验光后,复验时戴全矫正眼镜,用TSJ-3型同视机测量AC/A比率.平时戴镜情况分持续戴镜、未戴镜和间断戴镜三组.按屈光性质分别行各组的统计分析,并同正常人作对比.结果持续戴镜、未戴镜和间断戴镜各组的AC/A比率均值:近视眼依次为:3.10±1.79 △ /D、3.93±1.92 △ /D和3.80±2.40 △ /D.远视眼依次为:2.35±1.53 △ /D、1.17±0.90 △ /D和1.47±1.04 △ /D.分别同正常人对比,一组同其无显著差异(P>0.05);二、三组与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屈光不正患者持续戴镜对AC/A比率的影响大于未戴镜和间断戴镜者,并能使AC/A比率恢复或接近正常.

  • 儿童散光眼与视盘形态发育相关研究

    作者:王志安;郭静秋;陈瑞英

    通过对384名屈光不正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验光,角膜散光测定和视盘形态观察,分析了散光与视盘形态的关系.随散光度数增加,圆形视盘减少,竖椭圆形和斜椭圆形视盘增加,视盘变狭长;散光程度依次为:斜椭圆视盘组>竖椭圆视盘组>圆形视盘组.探讨了散光形成的原因.提示对视盘形态异常儿童早期验光的重要性.

    关键词: 屈光不正 视盘 儿童
  • 儿童屈光不正对立体视锐度的影响

    作者:许江涛;郝玉星;马艳玲;胡雪篱

    对257例儿童屈光不正患者的立体视锐度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仅有42.4%的人获得中心窝立体视,明显低于国内其它作者对正常视力儿童进行检测的结果.其中以远视眼的立体视锐度差、混合散光次之,近视眼好.屈光参差患者的立体视锐度远不及屈光不正者.统计结果表明:屈光不正发生的年龄越小,对立体视觉发育的不良影响越大,致使部份患儿在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后,仍不能得到立体视觉或完善的立体视觉.

  • 广东地区14442例青少年散瞳验光资料分析

    作者:蓝卫忠;杨智宽;杨帆;卢金华;曾骏文;葛坚

    目的 了解来院就诊的广东地区青少年屈光不正的构成情况,并探讨来院人群与同时期社区人群抽样调查结果的异同.方法 对来我院验光配镜中心就诊的广东地区患者的散瞳验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时期同地方的人群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一共对1444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5岁的等效球镜度中位数为+1.25D,8岁为-0.50D,25岁达-3.625D.男性患者高度近视的比率为9.9%,而女性的高度近视患者比率为11.3%.散光在各年龄段基本维持在-1.00D水平.15岁来院患者等效球镜度中位数为-2.15D,而15岁社区人群为-1.50D,但5岁儿童两样本均为+1.25D.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眼屈光状态逐渐由远视向近视转变,并不断加深;散光则在较早期便呈相对稳定状态.家长对于孩童眼保健意识己大大增加,但基本的眼保健知识仍需要进一步推广,尤其要重视女性学生.

    关键词: 屈光不正 医院 社区
  •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的病例分析

    作者:弭岚;崔幼侠;李疆

    摘要目的探讨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的原因,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21例患者均用1%阿托品眼药膏每日1次涂眼,连用3d,第4d散验结果均为双眼轻度复性远视散光,矫正视力在0.4~0.6之间,初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每1~2个月定期复查.结果6例患者在散瞳后1个月的第1次复查时,双眼裸视均提高,矫正视力达1.0,排除了弱视.

  •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殷小龙;鲁纯葆;彭小维;毛欢文;余茜;邓燕

    目的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总结117例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结果术后治愈率为88%,建立双眼单视功能者占71.8%.结论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应尽早诊治,全部矫正屈光不正6个月以上方可进行手术,使获得双眼单视功能的机会增多.

  • 低体重儿弱视调查及多因素分析

    作者:廖瑞端;关征实;陈咏冲;周建华;梁丹;郭彦;吴玉兰;麦光焕

    报告145例3~10岁低体重儿弱视的发生及相关因素分析.弱视检出率为50%,其中以屈不正性弱视为主(72%).以两眼中弱视程度较重的眼为因变量,用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胎龄是弱视的保护性因素,弱视与屈光不正程度有关.提示弱视的防治要着眼于学龄前,从围产期做起,重视早产低体重儿的眼科随访.

  • 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巍;李亚平;李晓慧;冯晶晶;刘惠云

    目的 探讨视近活动、户外活动和饮食习惯对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象为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共690名,年龄3~6岁.双眼屈光度检查用Suresight自动屈光筛查仪在自然状态下完成,将球镜屈光度≤+0.75D列为近视眼可能者.受检儿童家长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儿童每日在家参与的主要的视近活动时间(读写画画、看电视、电脑游戏)、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和儿童饮食习惯(甜食、肉类和奶类、蔬菜和水果).计算总视近强度(屈光度小时).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视眼可能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501份,其中男271名,女230名.左右限近视眼可能的百分比分别为14.4%和16.0%,两眼间无统计学差异.女童中近视眼可能者的百分比为20%,而男童为12.5%,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女童为近视眼可能的危险是男童的1.74倍(P=0.024,OR:1.743,95%CI:1.075~2.826);户外活动可以降低发展为近视眼可能者的危险(P=0.035,OR:0.683.95%CI:0.479~0.973);各种视近活动均与屈光状态无关,总视近强度与屈光状态也无关(P=0.378,OR:0.949.95%CI:0.845~1.066);饮食习惯与屈 光状态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去除性别、总视近强度和户外活动的交互作用后,女童为近视眼可能者的危险仍高于男童,而户外活动与屈光状态无关.结论 在学龄前儿童中,女童为近视眼可能者的危险较男童高,环境因素对此年龄段儿童的屈光状态影响小.

  • 158例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前后的远/近立体视锐度测定

    作者:胡俊喜;侯宗芹;陆丽红

    目的探讨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远/近立体视觉的状态及治愈后立体视锐度的变化.方法对158名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在治愈前后进行远/近立体锐度(stereoacuity,SA)检查.结果(1)治愈前远SA优于近SA(P<0.025).(2)治愈后远/近SA都有明显提高(P<0.005).(3)<5岁被诊治患儿SA提高优于>5岁才接受诊治的患儿(P<0.005).结论(1)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远SA优于近SA;治愈后近SA比远SA提高快.(2)弱视儿童治愈时间越早越好,它有利于立体视觉功能的提高.

1261 条记录 7/64 页 « 12...45678910...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