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前方垫高-后方闭合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初步报告

    作者:齐强;陈仲强;郭昭庆;李危石

    目的探讨采用以脊柱前方垫高-后方闭合为技术特征的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3年以来,采用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8例.其中男、女各4例,年龄14~58岁,平均35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73°(42°~ 90°),3例合并脊柱侧凸的Cobb角平均为25.7°.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4例.8例均伴有较为严重的胸腰背部疼痛,3例伴有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手术方式均为:单纯后路经双侧关节突关节、椎间隙楔性截骨,切断前纵韧带,先行脊柱前方撑开垫高(将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截骨面),再行脊柱后方加压闭合及椎弓根螺钉器械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 h (3.5~6.0 h),平均术中出血量2280 ml (700~4200 ml).术中有1例血压曾一度偏低,术后脑脊液漏1例,此外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为8.3°、平均矫正度数为64.7°、平均矫正率为88.6%;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平均为18.7°、平均矫正度数为7°、平均矫正率为27.2%.术后平均随访12.8个月(5~23个月),X线片可见原截骨平面均已发生骨性融合,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2例、E级5例;3例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者中2例术后症状有改善.结论与现行常用的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式相比,新型脊柱截骨矫形术可有效地避免脊柱过度短缩和脊髓扭曲、折皱的发生,提高了脊柱闭合截骨的安全性;同时也明显地提高了单一节段脊柱后凸畸形的安全截骨矫正度数.可适用于40°~ 90°的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 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仲强;李危石;郭昭庆;齐强;党耕町

    目的总结分析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研究胸腰段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33例,平均年龄40.3岁.病史平均36.0个月.后凸Cobb角平均40.8°(20°~82°).全部患者均有脊髓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12例有显著腰背部疼痛.23例既往曾有手术史.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体间隙松解植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15例,后路截骨减压矫形12例,前路松解、椎体间撑开植骨固定6例.结果全部患者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86.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24.6个月(6个月~84个月),32例骨性融合,1例植骨未融合,行二次手术后骨性融合.10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部分恢复.有显著腰背部疼痛者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单纯后路截骨矫形适用于角度较小(<45°)的后凸畸形.前路松解、后方经关节突截骨矫形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尤其对后凸严重或二次手术的病例更显优势.对于合并脊髓不全损伤的病例即使病史较长,手术仍然可能获得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于腰部疼痛的缓解效果显著.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或侧后凸畸形

    作者:盛伟斌;华强;曹力;艾尔肯;欧阳甲;徐小雄;盛军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应用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术.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7~53岁,平均37.1岁.术前后凸角为54°~138°,平均78.3°;2例合并侧凸,角度分别为31°和24°;1例伴随侧方移位.7例合并脊髓损害,2例为C级,5例为D级,2例表现为马尾及神经根损害.结果手术时间为215~325min,平均265 min,术中出血450~2200 ml,平均1100ml.术后结果满意,14例为优,2例为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均获显著改善.术后后凸角度为0°~67°,平均28.5°,矫正率63.6%,侧凸和侧方移位基本矫正.随访14~52个月,平均26.3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明显矫正度丢失,融合良好.结论对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术是一较为有效、可行的方法.与联合前、后路手术比较,该技术减少了创伤且有更好的畸形矫正效果.

  •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效果分析

    作者:沈晓龙;吴卉乔;胡之浩;刘洋;王新伟;陈华江;曹鹏;田野;杨晨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6年5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就诊并接受前路手术治疗的29例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50°)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14~53岁,平均年龄32.6岁;12例为医源性后凸畸形,其中11例曾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术,1例颈椎前路术后支撑塌陷;8例为特发性后凸畸形;5例为神经纤维瘤病性后凸畸形;4例为颈椎感染性后凸畸形.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椎前路手术,在矢状位X线片上测量C2~7的Cobb角、后凸节段Cobb角、后凸累及椎体数、后凸顶点位置、C2~7矢状面垂直轴(SVA)及T1倾斜角.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计算颈椎后凸指数(KI)和矫形率;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评分结果.结果 29例患者的后凸平均累及4.7个椎体,平均牵引6.3d,手术时间95~ 260 min,平均155 min;出血量120~460 ml,平均135 ml.C2~7的Cobb角术前平均46.6°±18.1°,术后平均11.4°±6.4°;矫形节段Cobb角术前平均72.9°±19.6°,术后平均11.2°±6.4°,平均矫形率84.6%;C2~7SVA术前平均(3.8±14.6) mm,术后平均(12.6±7.8)mm;T1倾斜角术前平均-10.6°±16.4°,术后平均7.1°±14.9°.手术前后C2~7的Cobb角、矫形节段Cobb角、KI、C2~7 SVA及T1倾斜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700 ~ 218.200,P值均<0.01),手术前后的JOA、VAS及N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500、217.900、131.200,P值均<0.01).结论 单纯颈椎前路手术可以较为安全有效地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可达到良好的减压效果.

  • 脊柱截骨术治疗创伤僵硬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作者:孙天胜;李放;刘智;刘树清;张志城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治疗创伤僵硬性胸腰段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解剖研究中将16具新鲜胸腰段脊柱标本按不同脊柱截骨术分为3组,A组:脊柱开放-闭合截骨术,B组: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C组:改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截骨包括上位椎间盘后半部分).测量截骨前后Cobb角的变化、椎体高度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临床研究中共26例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平均36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3个月~11年,平均25个月.入院前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治疗17例.神经损伤程度按照Frankel分级:A级10例,B级2例,C级10例,D级2例,E级2例.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平均4.5分(2.5~6.0分).后凸角20°~75°,平均35°.根据后凸角大小选择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或改良椎体楔形截骨术.结果 解剖研究胸腰段标本中A组平均纠正(38.0±2.5)°,B组(36.0±3.6)°,C组(49.0±2.0)°.A组椎体高度平均增加(13.8±1.4)mm,椎体前缘增加(30.2±2.5)mm,而B、C组椎体高度平均短缩(2.8±0.8)mm和(3.8±0.7)mm,前缘增加(25.0±1.2)mm和(2.2±0.9)mm.临床研究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6年,平均12.5个月,患者获得满意减压和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后凸角度平均为10.8°(0°~40°),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4°.50%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恢复,全瘫患者恢复率为30%,主要是感觉功能恢复,而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64.3%,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有恢复.腰背部疼痛有不同程度好转,VAS评分平均2.3分(1.0~3.5分).结论 创伤僵硬性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可以选择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或改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术后可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和后凸畸形纠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腰背部疼痛有不同程度好转.

  • 先天性脊柱畸形的诊治策略

    作者:王亭;沈建雄;邱贵兴

    先天性脊柱畸形是由于椎体的发育异常所致.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脊柱畸形多是侧凸和前凸或侧凸和后凸的结合,单纯的先天性脊柱前凸或后凸十分少见[1].一、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分类先天性脊柱畸形根据椎体发育的异常可分为:形成不全、分节不全和混合型[1].其中脊柱后柱的分节不全是先天性脊柱前凸的常见原因,而前柱形成不全却往往是先天性脊柱后凸的病因.混合型则主要见于先天性脊柱侧凸.

  • 间向性侏儒一例

    作者:黄戟;关立夫;施惠平;余卫

    患儿,男,3岁,因体格发育异常3年就诊.出生后3个月发现鸡胸,1岁会走路后发现不能站直,驼背,身材矮小.智力发育正常.第1胎,足月,自然分娩出生.父母非近亲结婚,父系、母系中均无类似病例.体检:立位身高85.5 cm,卧位身长89 cm,指距82 cm,头围52 cm.头颅及颜面部无异常.胸骨前突,肋缘外翻,脊柱后凸.双上肢不能伸直,双下肢X型腿.四肢关节骨端突出且活动受限,无关节韧带松弛.X线检查:胸腰椎像示胸廓狭小,各椎体变扁,椎间隙宽,胸腰段后凸伴侧弯畸形.骨盆像(图1)示髂骨呈方形,髋臼变浅,股骨颈短宽,坐耻骨粗短.双下肢像(图2)及双手像示管状骨干骺端增宽张开且致密,骨干短而细,状若哑铃,骨骺发育不良.骨龄落后.临床诊断为间向性侏儒.

  • 脊柱后凸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摆位重复性研究

    作者:惠华;张旭光;陈宏林;耿冲;王宇峰;王强

    目的 比较负压真空垫与普通软枕分别配合热塑头颈肩膜体位固定技术在脊柱后凸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摆位中的重复性.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22例脊柱后凸头颈部肿瘤(含原发和继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B组,分别用负压真空垫(A组)与软枕(B组)垫高腰臀部以使患者能仰卧CT-Sim床、枕于头托,热塑头颈肩膜固定后CT-Sim定位.每放疗5次CT-Sim校位1次.以颅骨右茎突尖足方向末层中心点为参考点,用CT-Sim软件测量左茎突尖足方向末层中心点、定位坐标系原点在患者左右、头足、腹背(x、v、z)方向三维空间位置变化,并分析数据.结果 A组较B组骨性标记间摆位误差显著降低(P<0.05),平均摆位误差分别为x轴(0.68±0.14)、(1.15±0.77)mm,y轴(0.48±0.23)、(1.49±1.24)mm,z轴(0.76±0.54)、(2.11±1.02)mm;坐标系转移误差显著降低(P<0.05):平均转移误差分别为x轴(0.70±0.21)、(1.15±0.93) mm,y轴(0.50±0.31)、(1.50±1.28)mm,z轴(0.85±0.26)、(1.77±0.88)mm.结论 负压真空垫配合热塑头颈肩膜体位固定技术在严重脊柱后凸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摆位中重复性好.

  • 脊柱后凸伴体部肿瘤患者放疗体位固定探讨

    作者:张忠琴;石太贵;伊庆泉;杨明

    目的 比较脊柱后凸伴体部肿瘤患者放疗中真空垫和棉枕两种体位固定技术摆位的误差,探讨真空垫体位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脊柱后凸伴体部肿瘤放疗患者按患者要求分为真空垫组和棉枕组各25例,在放疗的第1周至第4周摄验证片,与定位片比较误差大小.结果 真空垫组与棉枕组三个方向共计100个照射野的摆位误差比较:Y轴方向两组摆位误差分别为(1.69±1.33) mm、(1.95±1.4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O.05);真空垫组比棉枕组在X轴和Z轴方向摆位误差减少[X轴分别为(1.86±1.41)mm、(3.12±1.51)mm,Z轴分别为(1.95±1.55)mm、(3.86±1.66)mm](t=8.63,P< 0.01;t=11.89,P<0.01).结论 脊柱后凸伴体部肿瘤患者放疗中使用真空垫固定体位可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放疗摆位精度.

  •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附10例报告)

    作者:曹光彪;李明;刘传康;康权;罗聪;郑超;杨琼

    目的 总结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重建治疗的1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11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76°~112°,平均97.8°.2例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1例.所有患儿均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40~560min,平均373min;出血量550 ~ 2200ml,平均1115ml;术后后凸Cobb角10°~ 43°,平均29.3°,矫正率70.0%;患儿的躯干和双肩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腰背部疼痛有明显缓解;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的2例患儿术后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 后路全脊椎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矫正儿童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并可达到稳定的短节段内固定及优良的融合效果.

  • 平背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作者:赵永飞;王静杰;李明

    目前,平背综合征的非手术疗法(如髋关节后伸、支具固定、背部伸展等)的疗效不容乐观,首选方法仍为手术治疗.现对其手术治疗方法及其进展作一介绍.

  • 脊髓纵裂畸形并脊髓栓系一例

    作者:全世杰;孙希芹;董希忠;逄铭源

    患者女,2岁.小便失禁2年,便秘2年.会行走晚,易呕吐.体检: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胸5、6椎体水平及腰5至骶3椎体水平脊柱后凸.MR检查:见脊髓及终丝中间分离,分离脊髓呈圆形,两侧大致均等,中间被脑脊液间隔,轴面显示清楚(图1),MR脊髓成像见脊髓分裂始自胸11椎体水平,分离脊髓呈低信号,位于同一硬膜囊内,于腰5椎体上缘水平硬膜囊被分隔为左右均等的两部分,双侧肾盂肾盏扩张积水,尤以左侧为著(图2);脊髓低位,圆锥位于第4腰椎上缘水平,终丝粗短,脊髓受牵拉变直,局部蛛网膜腔扩大(图3).

  • 椎间隙打压植骨治疗脊柱发育不良性后凸畸形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栋华;罗建平;王久清;王小刚;杨彬;王亚寒

    目的 探讨分析椎间隙打压植骨治疗脊柱发育不良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3月收住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脊柱发育不良性后凸畸形患者24例为试验组,均接受椎间隙打压植骨+矫形棒术式治疗.同期入院患者2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椎间融合器+矫形棒术式治疗.随访6~3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脊柱后凸Cobb角变化、植骨融合以及并发症情况,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术前2组后凸Cobb角及OD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脊柱后凸Cobb角、ODI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2组植骨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隙打压植骨治疗脊柱发育不良性后凸畸形具有矫正角度大、安全性较好的优点,有助予提高矫形效果.

  • 蛋壳式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

    作者:张广泉;陈书连;赵永强;高坤

    脊柱后凸畸形是脊柱外科关注的难题.本院2004-2008年采用"蛋壳"式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1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4~56岁.脊柱后凸Cobb角45°~62°,平均50.2°.部位:T112例,T122例,L,5例,L2 3例.11例为陈旧性骨折,1例为陈旧性结核.

  •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

    作者:李淳德;李宏;刘宪义

    目的:评价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僵硬后凸型侧凸11例(平均年龄11.2岁),其中神经纤维瘤病3例,先天性脊柱侧弯5例,脊髓灰质炎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11例患者的Bending像脊柱活动度均小于25%.平均随访时间1.3年(0.5~2年).结果:术中1节段后柱楔形截骨3例,2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3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经椎弓根截骨2例,椎体切除+后柱切除2例.术前后凸畸形平均108°(87°~135°),侧凸畸形平均97°(65°~135°),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至49°(改善率55%),侧凸平均矫正至37°(改善率66%).术后身高平均增加4.7 cm.11例矫形手术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 老年脊柱术后胸腰段近端交界性后凸的矢状位参数分析

    作者:赵耀;李淳德;刘宪义;和邑晓东;刘宏;卢海霖;李宏;于峥嵘;孙浩林;王诗军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行腰椎长节段融合术后,发生胸腰段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方法:PJK组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年龄≥60岁、行腰椎长节段(≥4节)后路融合手术、上端固定椎位于L1或L2、随访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的患者共9例.对照组选取满足相同条件、随访时间达2年、无PJK的患者10例.于脊柱全长侧位片测量颈7椎体偏移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上端固定椎体倾斜角(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l angle,UI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度(pelvic tilt,PT)及腰椎骨盆前凸角(pelvic radius-T12,PR-T12)等矢状位参数.记录两组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PJK现象出现的平均时间为术后7.9个月.胸腰段出现PJK,患者腰椎前凸显著减小,并出现明显的骨盆后倾代偿.与对照组相比,PJK组术后重建的腰椎前凸、PR-T12较小,上端固定椎体后仰度数小,腰椎骨盆失衡较重.PJK组与对照组的ODI评分分别为40.6±15.9和21.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行腰椎长节段后路融合术后出现PJK现象会加重整体矢状位的失平衡,并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减少胸腰段PJK的发生率,手术时应重视对脊柱-骨盆平衡的纠正,构建协调的脊柱曲线.

  • 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矫形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高远;苏晓静;代永静;毛克亚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矫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24例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患者,施行单纯后路蛋壳截骨后凸矫形术,术前进行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脊髓神经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加强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患者达到70%的矫形效果,肺活量明显增加,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降低重度脊柱后凸矫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脊柱后凸畸形的生物力学变化及临床治疗

    作者:陈仲强;郭钧

    本文总结了脊柱后凸畸形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及对人体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详细论述了脊柱各段后凸畸形的继发改变,指出有些后凸畸形虽可使脊柱保持矢状面平衡,但可能导致其它并发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引起后凸畸形的疾病特点.认为佳治疗应是综合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后凸病因,后凸节段等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应在脊髓减压的基础上尽量恢复脊柱解剖序列,截骨设计应遵循生物力学的原则.对某些后凸畸形由于手术矫形困难,应注意早期预防.

  •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手术治疗应用体会

    作者:聂国利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效果.方法 对18例老年骨质疏松伴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术后48h内疼痛完全缓解且无临床并发症.随访6个月~1年均无疼痛复发.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翼飞;孙毅(综述);潘海乐(审校)

    脊柱后凸畸形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柱向后异常凸出,使脊柱本身及其附属组织解剖形态改变的一种疾患,常导致患者无法直立行走,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因此,治疗不仅仅是改善患者外观,更重要的是恢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劳动能力。该文分别从病因学、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总结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规范化诊疗此疾病。

    关键词: 脊柱后凸 畸形 驼背
397 条记录 5/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