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与功能

    作者:李梅

    免疫是生物机体免疫系统对一切异物或者抗原性物质进行非特异或者特异性识别和排斥清除的生理功能.除了感染免疫外,还包括一切非感染免疫,对机体起着生理或者病理的不同作用.生物体内的免疫防御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 腹腔镜CME与开腹CME对患者血清学指标及外周血免疫分子含量的影响

    作者:黄建国;孙钦立;周忠晋;田相安;丁元升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开腹CME对血清炎症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以及外周血T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9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接受CME手术并随机分为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的对照组.采集血清并检测炎症应激指标、肿瘤标志物,采集外周血检测T细胞亚群含量.结果:(1)炎症应激反应:观察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BG、Glucagons水平低于对照组,In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标志物:观察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Pleiot rophin(PTN)、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Imp-1、中期因子(MK)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分子:观察组外周血中Th1、CD4-CD25+ Treg以及CD8+ CD28-Treg细胞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Th2、Th17细胞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CME有助于缓解炎症应激反应、减少肿瘤标志物释放入血、调节Th1/Th2、Th17/Treg平衡,是治疗右半结肠癌更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体液造血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爱英;马立人

    随着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造血环境因素对造血的调控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再障患者血清(血浆)中含有多种已知及未知的造血正/负调控因子.研究其与再障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间的关系,从体液因子角度探讨再障的发病机制,不仅可以寻找再障发病免疫机制中的未知环节,也可以为再障的诊疗提供新对策.

  • 星形胶质细胞抑制T细胞增殖及机制探讨

    作者:

    目的初步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影响T细胞增殖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分离培养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以LPS和IFN-γ刺激细胞活化,用RT-PCR方法检测非活化与活化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B7.2 、B7.1 、MHCⅡ和B7-H1等免疫分子的表达情况;将不同状态的细胞分别与PHA刺激活化的小鼠T细胞进行共培养,观测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机制.结果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在非活化状态下组成性表达B7.2和B7-H1 mRNA,在LPS和IFN-γ刺激活化24 h后B7-H1的表达减少,而同时诱导表达MHCⅡ和B7.1 mRNA,而TNF-α作用不明显;非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对PHA刺激活化的T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结论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在非活化及活化状态下对T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表达不同的免疫分子有关.

  • 三仁汤加减及药袋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伴积液的疗效及对粘连相关免疫分子的影响

    作者:王晓静;李秀玉;腰向颖

    目的:探讨三仁汤加减及药袋热敷联合西医对慢性盆腔炎伴积液患者粘连相关免疫分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服三仁汤,并配合药袋热敷治疗,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应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预后水平,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8%高于对照组79.6% (P< 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 (43.12±1.05) pg/mL、IL-1β (75.21±4.81) pg/mL及SAS评分(21.41±3.64)分、SDS评分(22.59±1.68)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4 (47.52±4.63) pg/mL、SF-36评分(89.34±4.21)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与对照组6.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仁汤加减及药袋热敷联合西医治疗可有效调节慢性盆腔炎伴积液患者血清免疫分子水平,同时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 人CD59突变促进糖尿病皿管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丽;高美华

    目的 证实人CD 59突变抗补体活性下降,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方法 构建2种HMCD59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FCM筛选高表达细胞,荧光免疫测定和固相酶免疫测定加一步检测阳性细胞.糖化培养阳性细胞,BCECF染料释放试验比较糖化人突变CD59和糖化人正常CD59抗补体活性.ELISA测定30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和30例Ⅱ型糖尿病血管病组血清PDGF、bFGF含量.结果 筛选细胞株表达率分别为59.8%、53.0%、54.5%;BCECF染料释放试验显示糖化后人突变CD59细胞比较糖化前染料释放率高(P<0.01);而正常CD59细胞较糖化后细胞染料释放率差异不明显(P>0.05).Ⅱ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与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相比,血清PDGF、bFGF明显增高(P<0.01).结论 证实人CD59突变后易糖化抗补体活性下降加速糖尿病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免疫学机制

    作者:陈文娜;李曦明

    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中,有大量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参与并形成了一系列免疫反应机制,主要包括:免疫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它们在各种免疫分子的协调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稀土暴露对人体免疫分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罗佛全;刘志刚;王华;赵为禄;刘玉琳

    稀土元素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实验提示,稀土元素对神经、消化、呼吸、免疫、血液和生殖系统的作用较为显著[1]。稀土吸收进入血液后主要分布于肝、脾并进入网状内皮系统,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有必要研究稀土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对某些细胞因子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2,3],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关稀土暴露与人体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水平相关性研究方面的报道。

  • 过敏相关基因和免疫分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仁山;李文维

    近年关于过敏基因研究涉及Toll样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皮肤黏膜损害与哮喘和皮肤过敏等关联;过敏相关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包括变应原和FcγRI融合蛋白,可使抗原提呈细胞增加抗原表位呈现,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易感增强部分原因是对β - 防御素的动员减弱;特应性体质者TH2反应性增强,导致了其TH1细胞的凋亡增加等.笔者就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过敏 基因 免疫分子
  • 突变人CD59分子抗MAC沉积在糖尿病血管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丽;高美华

    糖化后细胞染料释放率低(P<0.01);而正常CD59细胞比较糖化后细胞染料释放率无统计学意义. Ⅱ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与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相比, 血清PDGF-BB、 VEGF明显增高(P<0.01).结论:证实HMCD59易糖化抗补体活性下降加速糖尿病血管病的发生发展.

  • 大鼠心脏移植后淋巴细胞5种免疫分子表达的变化

    作者:顾云;黄益民;张永科;吕燕宁;林筝;张颖;葛六平

    目的:观察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 淋巴细胞相关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供心存活率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探讨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时间进程.方法: 分别经供体SD大鼠的心脏主动脉、肺动脉与受体Wistar大鼠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吻合, 进行异位心脏移植术.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 取血分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淋巴细胞上CD4、CD8、IL-2R、ICAM-I和MHC-II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对供心心肌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于移植后24 h, 只有MHC-II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增加, CD4 、IL-2R和ICAM-I的表达水平降低, CD8无改变.术后72 h, CD4 、CD8及IL-2R的表达增加, 其中CD8和IL-2R达峰值.术后7~10 d, 除CD4的表达继续增加外, 其他4种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术后不同时间点移植心脏的存活率分别为: 100%(24 h)、85.7%(72 h)、16.7%(7 d)、0(10 d和12 d).病理学检查显示, 移植后24 h, 心肌组织无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术后3 d, 7只大鼠中4只出现Ⅰ A级及以上病理改变.术后7 d, 6只大鼠全部发生Ⅱ级以上的病理学变化.结论: 大鼠心脏移植后的24 h内, 外周血淋巴细胞为以MHC-II分子表达为主的抗原识别、呈递期, 并伴有一过性免疫功能降低; 术后24~72 h为T细胞活化期, 术后3~7 d为免疫排斥反应效应期.CD4、CD8和IL-2R等免疫分子表达的峰值与开始出现轻度排斥反应时病理学变化的时间相一致.

  • 人体调节性B细胞表型及相关功能分子研究

    作者:冯锦山;迟宏罡;郑学宝

    调节性B细胞在维持人体免疫平衡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总结了部分自身免疫病中调节性B细胞的表型及相关功能分子、细胞因子的研究现状,阐述其在不同自身免疫疾病中发挥调节功能的复杂性等.

  • 流式细胞术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其相关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曹云新;史皆然;韩卫宁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建立一种准确、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采集正常人外周血,用茶碱(10-4mol/L)、地塞米松(10-4mol/L)和rhIL-5(10-8mol/L)预处理,用抗CD16-PE mAb与FITC标记的抗相关细胞分子的进行双标记染色,并以CD16-FL2辅助设门,准确找到嗜酸性粒细胞群,然后对其相关分子进行分析.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定位准确,茶碱和地塞米松能够抑制IL-5引起的Eos的活化并使其表面的CD62L脱落.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与二色荧光mAb CD16-PE阴性细胞法设门,可准确快速地检测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及分子的表达率,血液用样量小,人为影响因素少,是免疫学基础研究和临床检验较理想的测定方法.

  •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推动免疫学迅速发展

    作者:金伯泉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完成以及EST数据库为生物信息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人类约有3~4万个基因,而目前所知的人类蛋白质种类不及1万.因此有理由推测,在免疫系统中,大部分免疫分子有待发现,探索新分子结构和功能已成为分子免疫学的研究热点.鉴于免疫系统复杂的网络作用特点,全面阐述新发现免疫分子的生理和病理意义更是任重而道远.

  • 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检测及免疫分子研究

    作者:赵秋剑;王登峰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检测情况,并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 TNF-α,IL-4,IL-6及 IL-8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宝鸡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变应原。选取查体健康者6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中 TNF-α,IL-4,IL-6及 IL-8的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主要的过敏原是粉尘螨(58例,阳性率93.5%),其次是室内尘土,观察组血清 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230.87±27.82 ng/ml vs 152.14±23.2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 IL-4,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32±12.04 ng/L vs 8.57±3.64 ng/L,152.45±24.56μg/L vs 98.56±18.63μg/L,218.79±32.91μg/L vs 142.68±23.7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NF-α,IL-4,IL-6及 IL-8水平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判断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肾癌的生物学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王韧;汪涌;保庭毅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发现了多种抑癌基因、端粒、端粒酶与肾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免疫分子及抗血管形成在肾肿瘤的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前景.先将肾癌的生物学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意义

    作者:罗荣华;姚国;李晓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缺氧缺血/再灌注是与急性炎症反应相关的病理过程,本文研究免疫分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kin-8,IL-8)在HIE患儿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 脂多糖结合蛋白家族研究进展

    作者:葛晓冬;刘友生;王晓东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为G-杆菌的外膜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免疫分子可刺激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然而机体内高水平LPS会导致体内过度分泌、释放炎症介质,从而引发败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与LPS相互作用并参与天然免疫反应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如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LBP)、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actericidal/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BPI)、CD14、阳离子抗菌蛋白(cationic antimicrobial peptides,CAP) 18等已得到较深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LBP、CD14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在细胞激活、信号传递中的调节作用和杀菌肽的研究进展作如下介绍.

  • 营养支持对烧伤后免疫紊乱的调理作用

    作者:彭代智

    严重烧伤改变了机体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处的内环境,导致伤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后者参与了多器官功能不全和全身性感染等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防治烧伤后免疫紊乱将可降低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严重烧伤患者的治愈率.

  • 大鼠心脏移植前后CD4、CD8免疫分子表达与移植心肌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间的关系

    作者:顾云;张永科;林筝;赵颂军;张颖;黄益民

    目的:通过对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前后相关免疫分子表达水平与移植心肌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变化的观察,探讨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时间进程.方法:wistar大鼠为受体;SD大鼠为供体.经供体心脏主动脉、肺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静脉吻合行异位心脏移植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和移植心脏组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白细胞CD4、CD8的表达水平和移植心脏组织中CD4、CD8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移植心脏的存活率分别为:第24小时100%、第72小时85.7%、第7天16.7%、第10天0%.于移植术后第24小时,淋巴细胞CD4、CD8表达水平和CD4、CD8淋巴细胞的心肌浸润程度均明显降低.于第72小时,淋巴细胞的CD4、CD8表达水平回升至移植后的峰值;而CD4、CD8淋巴细胞的心肌浸润程度于第7天时达到移植后高峰.供心存活率与淋巴细胞的心肌浸润程度变化负相关.结论:异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手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免疫分子表达水平的提高比CD4、CD8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升高早4天;而供心存活率与淋巴细胞的心肌浸润程度的变化呈负相关.提示大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活化期于72小时内而排斥反应效应期主要发生在术后3-7天.

121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