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转染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成骨特性的影响

    作者:储庆;吴织芬;王勤涛;何海丽;万玲;刘玲侠

    目的 观察并评价基因转染后牙龈成纤维细胞(GF)表达外源目的 基因人转化生长因子-β1(hTGF-β1)对其分化、成骨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方法检测转染对GF ALP活性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评价基因转染后骨钙素(OC)、骨桥素(OPN)、骨涎蛋白(BSP)、骨结合素(ON)含量的变化,体外矿化结节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成骨特性的变化.结果 转染后GF的ALP活性较未转染组有显著的提高(P<0.05),并且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Cs)的ALP活性接近(P0.05).OC含量检测显示转染后GF的OC含量与未转染组和PDLCs组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后,转染组GF所表达的OPN、ON、BSP含量均高于未转染组GF(P<0.05),而与PDLC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和第24天时,在矿化液作用下PDLCs及转染GF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致密的结节形成,von Kossa染色可见紫色的矿化结节形成.未转染GF未见结节形成.而转染GF在未经矿化液诱导情况下,虽出现显著的细胞聚集,但VOH Kossa染色未见紫色矿化结节形成.结论 转染pcDNA3-hTGF-β1后的GF可表达一定的成骨细胞特性,但这种成骨特性有限.

  • 骨形态发生蛋白-7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C3T3-E1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贺俊;王慧明

    目的 构建一个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人胚肾中扩增人bmp-7基因,将获得的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中,测序正确后用脂质体将表达质粒转染入MC3T3-E1细胞,转染后72 h提取细胞全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MP-7蛋白表达.结果 通过基因测序表明获得的bmp-7与GeneBank登录的序列一致,构建的质粒为bmp-7/pcDNA3.1(+)质粒,Westernblot检测结果 表明bmp-7基因转染MC3T3-E1后能在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能在MC3T3-E1细胞中表达BMP-7的真核表达载体.

  • 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染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骨诱导作用

    作者:司晓辉;刘正

    目的建立表达骨形成蛋白2 (BMP-2)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观察其体内成骨作用,为牙周缺损修复基因疗法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脂质体载体将人BMP-2噬菌粒表达载体pBK-B2转染至HPDLFs.利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转染细胞内BMP-2蛋白的表达,并于无菌条件下将转染细胞注射于裸鼠股部肌肉内,21 d后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肌肉组织内骨形成情况.结果 BMP-2基因转染后HPDLFs内有BMP-2蛋白的表达.在注射BMP-2基因转染细胞的肌肉组织内可见明显的新骨形成.结论 BMP-2基因成功转入HPDLFs中并得到有效表达,转染BMP-2基因的HPDLFs能够在体内诱导新骨形成.

  • 重组腺病毒Ad-APN-EGFP的构建与促进种植体周围成骨

    作者:张志明;吕雪;胡建;汪健;罗恩

    目的:构建重组腺病毒Ad-APN-EGFP,研究其转染效率和对种植体周围成骨的影响。方法构建含脂联素(APN)基因的的重组腺病毒Ad-APN-EGFP,并测序鉴定和酶切鉴定。体外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检测转染效率和APN基因mRNA表达;建立大鼠股骨干骺端羟磷灰石涂层种植体植入动物模型。植入种植体前,实验组于植入体窝注入10μL的Ad-APN-EGFP悬浮液;对照组注入10μL的PBS。4周后取材,光镜下观察种植体周围成骨。结果测序鉴定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Ad-APN-EGFP;转染大鼠BMSCs效率可达90%以上,并能高表达APN基因mRNA;体内实验显示实验组种植体周围成骨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腺病毒Ad-APN-EGFP可以提高大鼠BMSCs的APN基因表达,具有促进种植体周围成骨的作用。

  •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异位和原位成骨中的作用

    作者:王磊;章燕;游素兰;谭鸾君;黄远亮

    目的 通过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体外增殖和分化、异位成骨和原位成骨实验来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含BMP-2、bFGF和BMP-2+bFGF的培养液体外培养Beagle犬的BMSCs,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将BMSCs与多孔磷酸钙(CPC)分别在含BMP-2、bFGF和BMP-2+bFGF的培养液中复合培养,制成复合材料,一部分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异位成骨情况,另一部分植入Beagle犬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经过荧光标记观察原位成骨情况.结果 含有BMP-2+bFGF的培养液促进BMSCs增殖和分化的能力强.异位成骨情况:BMP-2+bFGF组的成骨量较其他组明显增加,其新骨形成百分比为48.79%±11.31%,高于单一BMP-2组(30.71%±10.85%)和bFGF组(27.33%±9.67%)以及对照组(10.65%±6.05%).原位成骨术后12周,BMP-2+bFGF组的矿化沉积率高于其他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促进成骨方面,BMP-2和bFGF共同作用优于单一因子.

  • 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在成骨过程中表达的定量研究

    作者:常新;侯志明;柴田恭明;塚崎智雄;山口朗

    目的定量分析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在成骨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表达,从而了解骨形成的进程,为正畸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用雄性C57BL/6J小鼠建立骨折模型,并从新生的C57BL/6J小鼠头盖骨提取初级成骨细胞,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Northern blot法及Real Time PCR(定量PCR)法对骨形成过程进行体内体外形态学及ALP、OC表达的分析.结果骨折后ALP和OC的表达逐渐增加,第10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体外初级成骨细胞培养发现ALP和OC的表达于第14天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但至21 d时,两者仍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结论 ALP和OC在新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无止境的增加,其表达随成骨细胞的不断分化而逐渐增加并随成熟骨细胞的增多而下降.

  • 调节Lnk/干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受体通路对糖尿病状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昊;周海伦;王琪;李伟

    目的 探讨调节Lnk/干细胞因子(SCF)-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通路对糖尿病状态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糖尿病大鼠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RNA干扰组,并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干扰效果.体外模拟糖尿病状态下诱导BMSCs成骨分化,并检测Lnk/SCF-cKit通路主要蛋白Lnk、SCF、cKit及成骨相关蛋白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Ⅰ型胶原蛋白a1(Col Ⅰ a1)的表达.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表达CD44、CD90,不表达CD11b、CD45,符合BMSCs表面标记物特征.与其他糖尿病状态BMSCs相比,RNA干扰组Lnk表达降低,SCF、cKit表达增加(P<0.05).成骨诱导分化28 d,与其他糖尿病状态BMSCs相比,RNA干扰组细胞Lnk表达降低,SCF、cKit、ALP、OCN、Col Ⅰ a1表达增加(P<0.05).结论 抑制Lnk表达、激活SCF-cKit通路可改善糖尿病状态大鼠BMSCs的成骨功能.

  • RADA16-I载氯化锂对MC3T3-E1细胞 成骨能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廖媛媛;李濠吉;刘敏

    目的:体外研究氯化锂与多肽水凝胶RADA16-I联合使用对MC3T3-E1细胞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法确定无水氯化锂(LiCl)适宜浓度,将MC3T3-E1细胞分为采用RADA16-I载适浓度LiCl培养基处理的实验组,单纯加入适浓度LiCl培养基处理的LiCl组和空白培养基处理的对照组,RT-PCR测定3组中Runx2和OSX基因表达情况.结果:CCK-8法显示5 mmol/L LiCl促增殖能力强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检测显示5 mmol/L活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Ryunx2和OSX的基因表达水平实验组>LiCl组>对照组.结论:LiCl及载LiCl的RADA16-I均能提高OSX、Runx2表达水平,促进细胞成骨.但载LiCl的RADA16-I较单独使用LiCl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更显著,成骨效果更佳.

  • 5例皮质旁骨肉瘤的X线表现

    作者:张志荣

    皮质旁骨肉瘤是一种原发性低恶性骨肿瘤,起源于皮质旁成骨结缔组织,临床少见.我院1978年12月~200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皮质旁骨肉瘤5例.本文结合文献着重讨论其X线表现.

  • 长骨液促进骨延长区成骨的临床观察

    作者:邹培;李主一;林月秋;阮默;李峻辉;周中英

    肢体延长术作为矫形外科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肢体不等长的矫治、大段骨缺损的修复及矫身材的美容增高等.经一个世纪的不断完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延长器械等均日臻完备.但骨延长区新骨的形成及成熟较为缓慢.因此,不得不延长外固定时间,以期骨延长区新骨组织的成熟.这无疑给受治疗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同时,也增大了发生针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如何加速骨延长区新骨组织的再生与成熟,是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的难题.

  • 体外扩增过程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规律

    作者:胡静波;周燕;蒋丹丹;谭文松

    目的:系统考察体外扩增过程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增殖与分化规律,为MSC在组织修复以及细胞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成人肋骨骨髓MSC,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考察各代细胞形态、生长、表面标记、细胞周期、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随代次增加,MSC增殖能力、成骨、成脂肪能力均有所下降,而成软骨能力无明显降低;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能力均保持到细胞衰老.在扩增过程中,MSC始终保持较高的纯度,CD29、CD44、CD105的阳性率均在90%以上,CD14、CD34和CD45的阳性率均在4%以下.结论:在体外培养过程中MSC干细胞特性逐渐丢失,其中向骨、脂肪方向的分化潜能较软骨方向更易失去;而多向分化能力的保持较之自我更新能力更为持久.MSC在7代以前可作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良好对象.

  • 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作者:李巍;劳山

    目的:研究体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生长特性及分化潜能.方法:体外纯化培养兔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体及诱导成骨.结果:体外纯化培养的兔BMSCs高表达CD29及CD44,低表达CD45,并能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体外培养的BMSCs是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

  • 珊瑚石人工骨中心性血管化的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苏若为;归来;周晓东;刘剑峰;牛峰;俞冰;张岩崑

    目的:研究中心性血管化珊瑚石人工骨的血供和吸收情况,探索人工骨血管化的机理,为珊瑚石人工骨的临床应用提供更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标准新西兰兔的股动脉埋植入预制珊瑚石人工骨隧道内,建立中心性血管化模型,分别植入骨膜下和皮下.以单纯珊瑚石人工骨同部位植入做对照.术后第1、2、4、8、12周行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检查,观察珊瑚石人工骨中心性血管化后的组织结构和血管新生情况并予定性分析.结果:中心性血管化珊瑚石人工骨各处均有大量血管新生,4~8周充满全层,12周血管化程度进一步增加.对照组仅少量血管自周围长入.结论:中心性血管化珊瑚石人工骨可大大提高人工骨的血管化水平,该模型有望成为珊瑚石人工骨的临床应用的新方式.

  • hVEGF165基因转染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分泌功能及成骨活性的检测

    作者:田力;田晓晔;梁晓鹏;于鑫琛;田晶

    目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血管再生和骨组织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观察hVEGF-165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的功能及转染后细胞的成骨活性.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传代培养后以1μgPcDNA3.1-hVEGF165∶3μL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比例转染,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外源性VEGF的表达.(2)测定在正常条件培养和成骨条件培养下,转染后细胞上清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水平.结果:(1)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成功分泌VEGF蛋白.(2)成骨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 05);而在正常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分泌量较低.结论:(1)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VEGF165基因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2)在成骨条件培养下,转染hVEGF165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增强.

  • 骨修复材料在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张佩莹;肖灿

    目的:将骨修复材料(Osteobone)运用于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缺损区,观察其成骨的效果.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16年11月-2017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30例颌骨囊肿患者,术中在骨缺损区植入骨修复材料,术后1、3、6个月复查,通过口腔专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其成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2例出现创口裂开,植入物溢出,手术切口优良愈合率为93.3%.对其余28例患者进行影像学监测,术后1个月均有新骨形成,骨愈合率为51.80%,术后3个月骨愈合率为79.50%,术后6个月骨愈合率为91.10%,有3例囊肿直径>6cm的病例,骨形成占骨缺损的21%~40%.随着时间的推移,骨愈合率呈上升趋势,骨缺损修复所需要的时间与骨缺损的大小有关.结论:骨修复材料在颌骨囊肿导致的骨缺损病例中具有较好的成骨效果,可单独运用于临床.

  • 颌骨和长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研究

    作者:袁林;王涵;孙晋;杨征毅;郝璐;潘广嗣;曹依娜;钱钧

    目的:比较人颌骨与长骨来源的2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骨向分化能力。方法:体外组织块培养法和有限稀释法培养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OMMSCs);骨髓穿刺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长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别进行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克隆形成、CCK8法以及细胞周期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骨向诱导后检测 ALP 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能力。结果:OMMSCs 和 BMMSCs 均阳性表达 STRO-1、CD105,阴性表达 CD31、CD34、CD45。OMMSCs 和BMMSCs 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4.23±1.13)%和(17.87±1.22)%(P <0.05);处于增殖(S +G2)期的细胞分别为35.89%和30.41%,OMMSCs 增殖速度快于 BMMSCs(P <0.05)。成骨诱导3、5、7、10 d 后,OMMSCs ALP 活性强于 BMMSCs,诱导21 d后茜素红染色显示 OMMSCs 矿化能力强于 BMMSCs。结论:OMMSCs 增殖及成骨能力均强于 BMMSCs。

  • 标准方丝弓技术单个牙腭移位用辅弓唇向控根的尝试

    作者:尹莉;段银钟;樊成涛

    在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常有腭移位的侧切牙矫正后需做唇向控根移动,在标准方丝弓技术中使用不锈钢方丝对单个牙进行转矩,操作技术难度大,初学者不易掌握,且唇向控根时如方法不当可造成骨过度吸收,牙龈萎缩等负作用,故更强调细丝、轻力、柔和的原则.现介绍一种使用控根辅弓进行单个牙唇向控根的应用方法.

  • 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病变牙根面的附着和增殖

    作者:戴海燕;刘琪;张海燕

    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和含量较高的TGF-β和PDGF,能促进体外培养的牙周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形成[1],Lekovic[2]将PRP、牛骨粉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牙周炎骨缺损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刘琪等[3]的研究也表明PRP处理的生物降解膜能明显加强鼠牙周细胞的附着和增殖.

  • 引导骨再生理论和技术

    作者:李德华

    Branemark教授建立的牙种植体骨结合理论(osseointegration)奠定了口腔种植技术的理论基础,使牙种植体的临床成功率得到了保证,10年累计成功率达到90%以上.然而,缺牙后牙槽突骨量不足一度成为限制牙种植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障碍.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前,牙种植体以全口无牙为主要适应证.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利用生物隔膜在骨面封闭骨缺损区或预期成骨的空间,以达到完全成骨的目的.该项技术与理论的逐步成熟基本上解决了牙槽突及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的问题.

  • 用组织工程技术制成的器官或组织如何命名?

    作者:史俊南;金岩

    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已经研制成骨、皮肤等等,从而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来源,并为人类健康长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44 条记录 16/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