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701例军人牙科急症医疗需要调查报告

    作者:李刚

    为了解我军部队人员牙科急症医疗需要情况,探索牙科急症发病规律和口腔医疗保健现状,我们分别对某陆军师、航空兵师、海军支队和武警支队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报告如下.

  • 心脏三维打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坤;吕滨;郑哲;李守军;胡盛寿

    目前三维(three dimension,3D)3D打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骨关节外科、神经外科、牙科、整形外科及药物研发等医学领域,但在心血管领域却是刚刚起步[1]。2014年底,心脏3D打印开始在美国心脏学会(AHA)年会、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和欧洲心血管影像年会(EACVI)亮相,一度成为大会的亮点。我中心长期关注心脏3D打印的发展动态,在此,简要介绍国内外心脏3D打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 牙科X射线机焦皮距巧测量

    作者:杨伟华

    牙科X射线机焦皮距是指X射线管焦点至X射线集光筒末端的距离,是<医用X射线诊断防护标准>GBZ130-2002中一项重要的防护指标.然而,实际工作中一些厂家生产的牙科X射线机没有标示出焦点的位置或标示的焦点位置与实际焦点的位置不相符合,而以往判断这项指标是否合格时,往往按厂家标示的焦点位置,用卷尺测量到集光筒末端的距离,这种测法显然是很不科学的.为使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人员快速、准确、有效地测量出牙科X射线机的实际焦皮距,笔者将摄影法测量牙科X射线机焦皮距方法介绍如下.

  • 儿童牙科焦虑量表的研究进展

    作者:付素伟;曾庆磊

    牙科焦虑或恐惧在口腔科就诊的儿童中普遍存在,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宜的干预可缩短就诊时间和次数,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1-7].而怎么提前发现患者特别是患儿的牙科焦虑或恐惧并确定其程度尤为重要.本文就目前常用的牙科焦虑量表进行综述,以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 牙科 焦虑 恐惧 量表
  • 碧兰麻在牙槽外科的应用探讨

    作者:田荣祥

    牙槽外科操作多在门诊实施,且多为拔牙手术.临床实践中常会遇到患者畏惧手术,又不得已而为之,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究其原因多为对疼痛的恐惧,而对于一些复杂拔牙,手术时间长、镇痛效果差,患者难以配合,影响手术操作.如上颌前磨牙、根周骨融合、上颌尖牙埋伏阻生、上颌多生牙埋伏阻生、下颌智齿低位水平阻生等.

  • 口腔专业护士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方法的探讨

    作者:周春宜

    目的:探讨口腔专业护士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方法,为更好地做好口腔专业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开展口腔科护士进行系统的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并在工作实践中通过调查了解培训效果.结果:系统继续教育培训后,护士的口腔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也明显上升.结论:开展口腔专业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及培训工作是尤为必要的.

  • 碧兰麻在牙科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

    作者:胥欣;冀洪海;杨勇;曹雪梅;高玉光

    目的 通过局部浸润注射碧兰麻来观察急性牙髓炎患者治疗时的麻醉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实验组注射碧兰麻,对照组注射利多卡因.观察两组在牙髓治疗中的疗效.结果 注射碧兰麻的实验组与注射利多卡因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碧兰麻的麻醉效果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满意,可以取代利多卡因在牙科治疗中应用.

    关键词: 碧兰麻 麻醉 牙科 疗效
  • 全瓷修复体饰瓷疲劳损伤的初步分析

    作者:刘亦洪;冯海兰;刘光华;沈志坚

    目的:通过对临床损伤失效的全瓷修复体的损伤形貌观察,分析全瓷修复体饰瓷疲劳损伤的机制和过程,以及缺陷与饰瓷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断裂或破碎的全瓷修复体,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其断裂而和咬合面微观形貌以及饰瓷的缺陷,X线衍射能谱分析(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饰瓷内不均质部分的化学成分.运用陶瓷损伤形貌分析的方法,分析全瓷修复体的断裂方式和损伤特征.结果:全瓷修复体的终损伤失效包括完全断裂、饰瓷崩瓷和饰瓷脱瓷3种方式.氧化铝全瓷冠发生了完全断裂,氧化锆全瓷冠发生饰瓷崩瓷或饰瓷脱瓷.饰瓷疲劳损伤包括表面磨损、锥状裂纹和饰瓷脱瓷3种模式.饰瓷表面发现气孔和污染颗粒缺陷.结论:全瓷修复体应设计多点咬合接触,分散咬合应力.饰瓷脱瓷发生于饰瓷层过薄的情况,适当的饰瓷厚度保证饰瓷的抗疲劳损伤能力.临床需严格控制饰瓷烧结过程的环境污染.

  • 上颌前牙单牙种植修复中过渡义齿对软组织成型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邸萍;林野;罗佳;崔宏燕;于海燕;任抒欣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单牙种植患者在种植修复过程中采用粘接桥和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对软组织形态进行维持并成型的临床效果,探讨在种植修复的不同阶段采用临时修复体对软组织进行干预的可行性和技术细节.方法: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上颌前牙单牙种植修复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作为实验组,在拔牙窝愈合期使用粘接桥进行临时修复,种植体植入后则采用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诱导牙龈,对软组织形态进行干预和诱导;同期符合相同入组条件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拔牙后戴压膜过渡义齿(或不戴义齿),直至永久修复完成.在拔牙前、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戴用结束时对软组织进行美学评价,计算粘接桥的存留率、再粘接率,种植体支持的过渡义齿完好率,并请患者对修复美学效果和治疗过程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粘接桥戴用时间为2.2~5.1个月,平均3.7个月;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戴用时间为6.2~13.1个月,平均8.3个月.至戴用期结束时,粘接桥存留100%,再粘接率为16.2%;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存留率为100%.在永久修复完成时,实验组的软组织美学评价分值高于对照组(7.48±0.51 vs.5.69±0.71,P<0.000 1).实验组患者在各治疗阶段对修复美学效果的评价满意率均为100%,粘接桥的再粘接率为16.2%.结论:采用粘接桥和种植体支持的临时冠在上颌前牙单牙种植美学修复中对软组织的维持和成型技术临床可行、近期美学效果可靠,患者满意度较高,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 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负载3年后软、硬组织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敏节;邹立东;梁峰

    目的:观察上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负载3年后软、硬组织的临床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并拟在前牙区进行种植治疗的健康患者.观察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及常规种植修复这两种方式的患者在修复即刻及3年后近远中牙龈乳头、唇侧龈缘水平高度以及种植体近远中侧骨水平的变化.结果:即刻种植组和常规种植组分别完成20例和24例,植入种植体分别为22颗和29颗.两组病例在永久修复时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分别为76.32±3.20和76.93±3.36(P>0.05).即刻种植组和常规种植组在修复3年后近中龈乳头高度变化分别为(0.34±0.54) mm和(0.05±0.39) mm (P=0.07),远中龈乳头高度变化分别为(0.43 ±0.42) mm和(0.36±0.48) mm (P=0.13),唇侧龈缘水平变化分别为(0.70±0.40) mm和(0.62 ±0.34) mm (P=0.23),种植体骨吸收量在近中侧分别为(1.02±0.50) mm和(0.88 ±0.46) mm (P=0.53),远中侧分别为(1.05 ±0.34) mm和(0.95 ±0.47) mm (P=0.21),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修复即刻,两组间牙龈乳头指数的分布情况不论是近中还是远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3年后的软、硬组织的变化与常规种植修复基本相当,但前者在缩短疗程、获得理想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方面要优于后者.

  • 应用无创瓷贴面技术改善种植区域美学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健慧;邸萍;胡秀莲;邱立新;崔宏燕;林野

    目的:探讨评估应用无创瓷贴面技术改变种植区域天然邻牙外形,减小或关闭种植修复体与邻牙间的黑三角,改善种植区域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接受上颌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10人(男4人,女6人,平均年龄41.5岁)共14个牙位,种植体骨结合完成后采用种植体支持的暂时冠对牙龈成型3~6个月.开始永久修复时,对相邻的天然牙冠缺隙侧的邻面以无创瓷贴面改善牙型,加宽邻牙缺隙侧邻面颈部至外形高点之间的近远中宽度,改善美学修复效果.观察指标:(1)评价标准:在模型上测量修复前、后种植体与邻牙之间黑三角的水平向和垂直向数值变化,水平测量龈缘水平(黑三角底边)的近远中距离(A-B),垂直测量龈缘中点(黑三角底边中点)至牙冠接触点之间距离(C-D);(2)瓷贴面的检查:有无脱落或缺损;(3)牙龈健康状况:牙龈出血指数.结果:10位患者共14个种植体邻牙接受邻而无创瓷贴面修复,修复后追踪观察6~27个月,平均10.4个月.修复前黑三角的水平向距离平均为(3.1±0.8)mm,修复后平均(1.1±0.5)mm,修复前黑三角的垂直向距离平均(5.3±1.1)mm,修复后平均(2.9±0.7)mm,至后一次复查均未见瓷贴面脱落或破损,牙龈出血指数为0~1.结论:无创瓷贴面技术改善牙周病患者种植区域邻牙外形,减小或关闭黑三角,改善美学效果的方法易行,近期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 数字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在前牙美学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柳玉树;李峥;赵一姣;叶红强;周彦秋;胡文杰;刘云松;寻春雷;周永胜

    目的:探索一种数字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前牙美学重建中,以提高医患沟通的效率及治疗效果的可预期性.方法:选取可能需通过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解决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20名,通过口内扫描仪获取患者口内软、硬组织数字模型,分别进行直接修复治疗设计和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对于直接修复治疗设计,采用修复设计系统在数字模型基础上进行诊断蜡型数字化设计;对于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首先利用正畸分析及设计系统以终修复目标为导向进行虚拟排牙设计,随后将虚拟排牙后的数字模型导入修复设计系统进行终修复效果的诊断蜡型设计.将两种设计效果分别向患者展示,由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种修复设计效果进行评分,比较患者对两种治疗方案美学评分的中位数有无差异,终由患者综合考虑,选择治疗方案.结果:患者对直接修复治疗设计的评分的中位数为8.4,对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的评分的中位数为9.0,后者高于前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后,终12名患者选择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方案,8名患者选择直接修复治疗方案.结论:在复杂前牙美学治疗病例中,数字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设计具有可行性,可在治疗前为患者提供终疗效预测,为医患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助于在患者满意的基础上达到更理想的美学效果.

  • 因牙周炎缺失上前牙种植修复后短期软组织美学效果评价

    作者:释栋;孟焕新;张立;张海东

    目的:评价因牙周炎缺失上前牙种植修复后的短期软组织美学效果.方法:选择因牙周炎需拔除上前牙的患者15人,共涉及牙齿20颗,患牙两侧有天然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系统牙周治疗.拔牙后自然愈合2~3个月,采用常规翻瓣种植手术植入种植体,术中记录牙槽骨缺损的程度、种植体植入深度(种植体距离邻牙釉牙骨质界连线的距离)等指标,采用埋入愈合方式.愈合3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并完成修复.修复后1~3个月复查,用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评价软组织美学效果.结果:所有种植体均成功达到骨结合,没有早期种植体松动脱落发生.因牙周炎缺失的上前牙经种植修复后,PES均值为(9.6±2.4)分(5~13分),其中3颗修复体的PES低于7分.仅有水平骨缺损的13个位点种植修复后的PES均值为(10.5±1.9)分,显著高于伴有垂直向骨缺损的7个位点[(7.9±2.3)分,P<0.05].PES与种植体植入深度呈负相关关系(r=-0.608,P<0.01).结论:因牙周炎导致的前牙缺失存在较高的种植美学风险,牙槽骨缺损尤其是垂直骨缺损的程度和部位是影响软组织美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 旋转就位美学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特点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健;姜婷;李赛;陈薇

    目的:探索省略前方卡环的旋转就位美学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RPD)的模型观测、设计类型和规律,观察短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RPD修复的患者40名,分为旋转就位RPD修复组(KennedyⅢ类和Ⅳ类牙列缺损患者各10名)和线性就位RPD修复组(20名,牙列缺损类型、范围与旋转就位RPD修复组匹配).在研究模型上进行观测和就位道设计,归纳旋转就位RPD的设计特点,进行模型模拟预备后,制作模板用于指导临床基牙预备.义齿戴用2周和1年复查,按A(效果优良)、B(效果尚能接受)、C(效果不良)3个等级评价修复效果,比较旋转就位RPD和线性就位RPD的修复效果.结果:归纳旋转就位RPD的设计要点,双重就位道的夹角(α)一般为10°~15°,α越大固位力越好,但要增加对后方基牙的牙体预备量,前方基牙的近中或者远中邻面设置进入倒凹区的导平面板.临床应用中,40件义齿顺利戴入.旋转就位RPD的初戴时间[(32土8)min]与线性就位RPD的初戴时间[(33±8) min]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用2周和1年复查,旋转就位RPD和线性就位RPD的固位、稳定、咀嚼和取戴的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件旋转就位RPD的美观评价都为A,线性就位RPD分别只有7件和6件的美观评价为A(P<0.05).结论:旋转就位RPD减少了金属卡环显露,可有效提高美观效果,在功能恢复上和线性就位RPD没有明显差别,临床应用时需要模型模拟预备和使用模板指导口内牙体预备,并需要精密制作义齿支架.

  • 基于CIECAM02色貌模型的义齿基托树脂色差评价

    作者:郭志敏;林红;郑刚;白伟

    目的:探讨采用仪器法评价义齿基托树脂色差的佳色差公式.方法:使用SP62分光光度测色仪对老化时间不同的35个义齿基托树脂片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分别用CMC、DE2000、CAM02-LCD、CAM02-SCD、CAM020-UCS色差公式进行色差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视觉实验所得视觉色差△V进行比较,并用PF/3性能因子、STRESS值以及F检验对各公式进行检验,找出适合计算义齿基托树脂色差的公式.结果:CMC、DE2000、CAM02-LCD、CAM02-SCD、CAM020-UCS的PF/3性能因子分别为22.448、22.220、22.840、21.760、22.049,STRESS值分别为0.205、0.228、0.260、0.192、0.240.结论:PF/3性能因子、STRESS值以及F检验所得结果的综合比较显示,各公式预测义齿基托树脂色差的准确性顺序为:CAM02-SCD优,其次为CMC,DE2000和CAM02-UCS再次之,DE2000略优于CAM02-UCS,CAM02-LCD差.

  • 牙槽骨密度定量测量系统的建立及测量精确性、有效性的检验

    作者:郑旭;林久祥

    目的:建立牙槽骨密度定量测量系统并检验其测量的精确性、有效性.方法:在X线骨密度测量法的基础上建立牙槽骨密度定量测量系统.用计算机测量定位投照的直接数字化牙片上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灰度,拍片时将一个铝制梯级同时曝光,根据已知的铝梯灰度和厚度推算ROI区灰度所对应的等效铝厚度和校正灰度来反映骨密度,从而校正由于投照条件差异造成的灰度误差.用该系统对19个含有不同质量羟基磷灰石的样本进行测试,选取2个样本反复测量来检验该系统的测量精确性,并检验该系统对改变曝光时间投照的两套羟基磷灰石样本测量数据校正的有效性.结果:该系统测量等效铝厚度、校正灰度的相对标准误差(RSD)为0.83%~2.15%;在95%的置信水平下,如果ROI区等效铝厚度的变化大于0.05mm或校正灰度的变化大于3个灰阶,就说明该区域羟基磷灰石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对不同曝光时间下拍摄的两套羟基磷灰石样本的测量数据进行Wileoxon Signed Ranks检验,结果该系统对曝光时间差异造成的灰度差异能够有效校正.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牙槽骨密度定量测量系统有较好的精确性与有效性,可用于对牙槽骨密度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 患者参与的数字化设计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刘云松;叶红强;谷明;吕珑薇;孙玉春;赵一娇;周永胜

    目的:探索一种患者能够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设计、预测和制作方法,为前牙美学修复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需要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人.实验组通过口内扫描和面部三维扫描获取牙列和面部图像并进行配准,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软件中设计修复体,得到三维数字化修复效果图,根据患者意见调整修复体形态后,用牙科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设备根据设计好的修复体形态制作前牙修复体.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制作修复.记录两组患者初戴修复体时每单位修复体所用时间,请未参与实验的医师对修复体质量进行盲评,并请患者对修复体以及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成功建立了患者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数字化设计和效果预测流程,并用数字化技术制作出患者满意的前牙修复体.实验组患者对于数字化修复方式的接受率为100%.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修复体经过未参与实验的医师盲评,在外形准确性、边缘密合性以及表面光滑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修复体及修复后面部整体外观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修复体初戴时每单位修复体调改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患者参与的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设计、预测和制作方法可行,此方法有助于缩短修复体初戴时间并能够提高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 松风牙龈色板模拟牙龈颜色对分光光度计测量牙齿颜色的影响

    作者:陈立;杨旭;谭建国;周建锋;杜阳;王芳萍

    目的:探讨在体外实验条件下牙龈颜色对分光光度计测色准确性的影响.方法:用松风牙龈色板模拟不同颜色牙龈,将VITA Classical比色片固定于牙龈色板,在自制测色暗盒中用分光光度计Crystaleye测量比色片及牙龈色板色度值,分析比色片的部位和牙龈色板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比色片颜色测量的影响.牙龈色差值及对应的比色板色差值之间的关系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颈、中、切三部分的色差值范围分别为1.01 ~2.26、0.93~ 1.27和1.67~2.97,颈部各组间的色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部及切端各组差别不明显.牙龈色板颜色、部位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色差值都有影响(P<0.001).牙龈色差与比色片颈、中、切三部分色差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是0.646、0.386和0.217(P <0.001).结论:牙龈颜色对分光光度计测色的影响主要在比色片颈部,颈部的色度值随着牙龈背景的改变而有规律变化.

  • 口服咪唑安定镇静术在儿童口腔科临床应用的效果评价

    作者:夏斌;刘克英;王春丽;孙利军;葛立宏

    目的:在门诊对儿童实施口服咪唑安定镇静术下的口腔治疗,观察镇静效果,并对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评价.方法:选择在门诊常规条件下进行治疗时按Venham行为表现分类属于极不配合或无有效交流的23名4~14岁身体健康的儿童(ASA Ⅰ)为研究对象,共进行了45人次的口服咪唑安定(0.15~0.70 mg/kg)镇静下治疗.每次镇静治疗时记录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镇静和行为分度,治疗结束时记录患者及其家长对镇静方式的满意度和接受度.结果:23人中男孩为19人,女孩4人,平均年龄6.2岁.在所有的45人次治疗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安全,施治医师对其中40人次的镇静效果满意并完成了预定的治疗,3名儿童的镇静效果不理想转为全身麻醉下治疗,只有2名儿童的家长对再次镇静下治疗提出异议.7名按期复查的儿童中有6名能接受常规条件下的口腔诊疗.结论:儿童口腔治疗时口服镇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常规治疗有困难的病例顺利接受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120例中国青年健康上前牙牙龈曲线形状特征分析

    作者:张豪;乐迪;胡文杰;曹占强;张艳玲

    目的:以数学上曲线分析的拐点定义为特征点,对上前牙健康牙龈的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建立龈缘高点、牙龈曲线特征点(拐点)、接触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获取个性化的牙龈曲线特征,为前牙修复体的接触点位置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为修复后恢复自然形态的龈乳头创造条件.方法:对120名中国青年健康上前牙的牙龈曲线进行以标准化数码图片为基础的二维牙龈曲线形态分析,测量各种形态特征值及确定牙龈曲线特征点(拐点)与龈缘高点、接触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在上颌前牙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近中牙龈乳头高度平均值依次为(4.49±0.86) mm、(3.64±0.77) mm和(4.12±0.92) mm;远中牙龈乳头高度平均值依次为(4.09 ±0.72) mm、(3.48±0.83) mm和(4.13±0.94) mm.在上颌前牙区,中切牙牙龈曲线的近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61±0.10和0.26±0.07,远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57±0.10和0.25±0.07;侧切牙牙龈曲线的近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50±0.10和0.23 ±0.08,远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26±0.08和0.56 ±0.11;尖牙牙龈曲线的近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52±0.09和0.23 ±0.07,远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60 ±0.12和0.26 ±0.08.结论:上前牙不同牙位的龈乳头形状和牙龈曲线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上前牙各个牙位近远中牙龈曲线的特征点(拐点)位置和牙龈缘高点、接触点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585 条记录 10/30 页 « 12...78910111213...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