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用CBCT对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髁突进行的三维形态研究

    作者:杨双艳;王春玲;张本君;郭杰;韩敏;刘毅

    目的 建立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CT三维重建模型,测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下颌偏斜患者髁突形态三维特征,并比较双侧髁突对称性.方法 选择3个不同年龄组:替牙组(8 ~11岁)和年轻恒牙列组(11 ~ 16岁),成人组(18~ 30岁)的偏颌患者各12例,进行CBCT扫描,采集颅面部DICOM数据,使用Sim plant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和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偏颌患者髁突三维形态存在差异性.替牙组下颌偏斜患者两侧髁突形态无明显差异;年轻恒牙列组髁突高度、髁突内外径、下颌支高度、髁突后斜面长度、髁突后斜面倾角偏斜侧与对侧比较出现了差异,双侧髁突形态发生了非对称性改变;成人组下颌偏斜患者双侧髁突形态发生了明显的非对称性改变,偏斜对侧髁突高度、下颌升支高度、髁突内外径较偏斜侧增大,髁突后斜面长度、后斜面倾斜角较偏斜侧减小.结论 下颌偏斜可引起髁突的非对称性改建,从替牙组到成人组,下颌偏斜有从下颌移位向骨骼异常发展的趋势,故下颌偏斜患者应该早期矫治.

  • 无症状青年颞下颌关节盘位置的MRI研究

    作者:毕文娟;王东;张文煜;李亮;谷志远

    目的 了解关节盘前移位在无症状青年志愿者中发生率,并探讨其颞下颌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关系.方法 根据Drace标准确定无症状志愿者中关节盘前移位,并进行分组以及定点和相关数据的测量以确定盘-髁关系,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名无症状志愿者中有7人(23.33%)存在单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髁突发育异常者2人(6.67%);双侧均正常者21人(70.00%).关节盘-髁突位置的测定数据在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影像检查证实在无症状青年志愿者中存在关节盘前移位.

  • 不对称牵引对成年SD大鼠髁突软骨中胶原类型影响的研究

    作者:吴拓江;许跃;李煌;瞿灵丽;陈扬熙

    目的 观察不对称牵引作用下,成年SD大鼠髁突软骨中胶原类型的变化.方法 选用10周龄雄性SD大鼠220只(随机分为轻力组104只、重力组104只、对照组12只),实验组动物使用关节外固定加力装置,分别施加0.39 N 和1.18 N(轻力组和重力组),加力第28天拆除加力装置.在加力后3、7、14、28 d以及停止牵引后3、7、14、28 d分别取得标本,进行苦味素-天狼星红染色,用偏振光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 不同类型胶原的主要分布位置和排列形态不同,Ⅰ、Ⅱ、Ⅲ型胶原出现的部位和数量随着加力的大小和不同的实验阶段出现变化.Ⅲ型胶原较多出现在受力较大、负荷出现时间较长的部位.结论 成年个体的髁突软骨在外力刺激下,仍然出现胶原合成和类型的变化,重力组的胶原类型更替在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后仍然持续进行.

    关键词: 牵引 髁突 胶原
  • 儿童功能性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的髁突对称性及矫治后髁突位置变化的研究

    作者:苏盈盈;王春玲;李红;董仁萍

    目的 探讨儿童功能性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的髁突对称性及上颌扩弓治疗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 选择22例通过上颌扩弓成功矫治的功能性单侧后牙反牙 合儿童患者,男10例,女12例,年龄6.0-8.5岁,平均7.5岁作为实验组.另选择22例正常牙 合患者,男11例,女11例,年龄6.5-9.0岁,平均7.5岁作为对照组.反牙 合组矫治前后与对照组患者均拍摄曲面断层片和双侧闭口位矫正薛氏位片,测量髁突形态的不对称指数和髁突在关节窝中的相对位置.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反(牙合)组患者两侧髁突形态无明显不对称,与对照组相比,髁突高度(CH)、升支高度(RH)以及两者之和(CH+RH)的不对称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反牙 合组矫治前(T1)两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有明显差异,非反(牙合)侧关节前间隙减小(P<0.05),上后间隙增大(P<0.05).非反牙 合侧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R)相对反(牙合)侧更加靠前(P<0.01).矫治后(T2)双侧髁突位置变得相对对称.结论 儿童功能性单侧后牙反牙 合患者的髁突形态相对对称,而髁突位置存在不对称性,说明下颌向反(牙合)侧发生功能性偏斜,而这种偏斜并未导致髁突发生骨性不对称;正畸治疗可使两侧髁突位置更加协调.

  • 髁突矢状骨折的特征和治疗

    作者:王靖虓;方一鸣;邓勇;王莹;朱形好;谷志远

    目的 探讨髁突矢状骨折(SFMC)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对21例SFMC患者(23侧)的外伤情况、治疗方式、影像学资料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随访.结果 SFMC的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颞下颌关节区的疼痛(21/21)、张口受限(18/21)、前牙开(牙合)(13/21)、咬合偏斜(12/21).SFMC在2D-CT和3D-CT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对SFMC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后下颌均能进行良好的前伸运动、侧向运动及开颌运动.结论 SFNC应根据骨折片的移位情况和患者的年龄选择治疗方式,通过有效的治疗,髁突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

    关键词: 髁突 矢状骨折 治疗
  • 甲状旁腺相关蛋白在鼠胚髁突外植体软骨内成骨中的作用

    作者:刘来奎;江宏兵;徐艳;李晓箐;易新竹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对体外培养的鼠胚髁突软骨内成骨的影响.方法 体外解剖分离鼠胚髁突,行外植体培养,通过组织学、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PTHrP对体外培养的髁突外植体软骨内成骨的影响.结果 髁突外植体在无血清半固态培养系统中能正常发育.加入人PTHrP(1-34)后,实验组髁突长度的增加较对照组明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加入人PTHrP(1-34)后培养的髁突外植体增殖层和肥大软骨细胞层明显增厚,同时Ⅱ及Ⅹ型胶原在增殖层和肥大软骨细胞层中表达增强.结论 PTHrP可刺激髁突外植体软骨增殖层和肥大层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髁突软骨内成骨的形成.

  • 甲状旁腺相关蛋白及其受体PTH1R及Ihh信号在鼠胚髁突软骨中的分布特征

    作者:刘来奎;江宏兵;万飞;易新竹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及其受体PTH1R及Ihh信号在髁突软骨发育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及意义.方法取E14~18 d鼠胚,以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方法,检测PTH1R抗体及PTHrP、Ihh mRNA在下颌髁突软骨发生过程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在鼠胚下颌髁突软骨发育过程中,PTHrP、PTH1R主要表达于软骨膜问质细胞、软骨细胞及大部分肥大软骨细胞中,Ihh主要位于肥大软骨细胞上层及其与扁平细胞层交界处,PTHrP及Ihh信号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作用调控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结论鼠胚下颌髁突软骨发育过程中,PTHrP、PTH1R、Ihh的分布特征与其在生长板分布不同,提示PTHrP可能对髁突全层软骨细胞均具有增殖促进作用.

  • 基于CBCT分析正畸前后单侧后牙正锁牙合的髁突变化

    作者:岳强;车霄楠;海云;韩玮;杨晓虎;李沛

    目的 采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的双侧髁突在关节窝内位置及其形态,探讨其对患者髁突位置及形态的影响和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15例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符合安氏Ⅰ类轻度拥挤错牙合患者1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面部锥形束CT拍摄,对双侧髁突运用3D Exam vision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对7个不同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畸治疗前,对照组两侧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及髁突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中的正锁牙合侧关节窝深度、髁突高度均大于非锁牙合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解除正锁牙合矫正稳定3个月后,实验组正锁牙合侧关节前间隙变化明显小于治疗前,关节后间隙明显大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非锁牙合侧治疗前后髁突形态及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正锁牙合侧与非锁牙合侧相比,关节窝深度和髁突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侧后牙正锁牙合可影响髁突形态及其位置的改变,矫治正锁牙合并稳定保持3个月后,锁牙合侧关节有向前下移动的趋势,但髁突形态变化不明显.

  • 不同咬合支持患者髁突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尹逸;王培;王东苗;孙超;周广超;汤春波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探讨不同咬合支持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3—2016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84例成年患者,利用NNT软件行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和位置分析.不同咬合支持与髁突位置间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患者关节前、后、上间隙大小分别为(2.23±0.79)mm、(1.98±1.18)mm、(3.53±0.99)mm.A类咬合支持22例,B类31例,C类31例.C类咬合支持的患者,其关节后间隙和上间隙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前位39侧,中位48侧,后位81侧.不同咬合支持的患者,其髁突的位置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牙后,咬合支持的改变,可能导致髁突位置的改变.

  • 肌激动器治疗安Ⅱ2错牙合的髁突位置变化研究

    作者:姚霜;杨霜;刘晓君

    目的观察肌激动器治疗安Ⅱ2错牙合的疗效.方法对15例替牙期安Ⅱ2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以肌激动器进行矫治.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半年摄双侧闭口薛氏位片,行关节间隙测量,并进行两两比较,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关节前间隙减少至2.05mm,关节后间隙较治疗前增加1.13mm,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半年复查与治疗后比较,关节间隙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激动器通过引导下颌姿势位前移,改善上、下颌骨矢状关系,使髁突前移并稳定于正常关节位,实现牙位、肌位和关节位的协调一致.

  • 后牙缺失引起髁突顶端改建的实验研究

    作者:毛勇;段小红;何惠明

    目的:研究后牙缺失后髁突顶端改建的特征.方法:分别拔除54只成年中国家兔左下第一磨牙,第二、三磨牙(左侧和双侧),全部磨牙(左侧和双侧),于术后2周、1月和3月对双侧关节进行常规组织学检查.结果:在缺牙后的不同时间段,各实验组髁突顶端均出现了细胞成分和排列的改变,甚至发生形变,但与观察时间和缺牙数目无明显关系,病变以单侧多数后牙缺失的较明显,其组织变化方式与有增殖层的区域不同.结论:髁突顶端的改建主要与下颌运动方式的改变有关,负荷的加大只起间接的作用;其组织特征决定了该处易发生形变.

    关键词: 髁突 缺牙 改建
  • 纤维软骨和透明软骨不同染色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黄林剑;邓思敏;陈军;徐昕;严君烈;蔡协艺

    目的 研究不同软骨染色方法在髁突软骨、股骨软骨和生长板软骨中的染色差异.方法 取健康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颞下颌关节髁突、膝关节股骨,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阿利新蓝染色、番红O-阿利新蓝染色、番红O染色、番红O-快绿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各软骨组织结构.结果 HE染色髁突纤维软骨各层结构清晰,关节软骨基质呈嗜碱性蓝染,骨组织呈嗜酸性红染;甲苯胺蓝染色关节软骨基质呈蓝紫色,骨组织不着色;阿利新蓝染色软骨基质呈淡蓝色,骨组织不着色;番红O-阿利新蓝染色关节软骨呈浅蓝色,骨组织呈淡红色,但是髁突软骨纤维层和增殖层红染;番红O染色中髁突软骨基质呈红色,股骨软骨和生长板软骨呈橘黄色,骨组织呈淡红色;番红O-快绿染色关节软骨基质呈红色,骨组织呈绿色,在髁突纤维软骨中纤维层呈明显绿染.结论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特异性展现软骨组织结构.在今后透明软骨和纤维软骨的研究中,因根据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等选用适合的染色方法,以期佳的反映研究部位的形态结构.

  • 不同咀嚼压力对幼兔髁突软骨成骨的影响研究

    作者:牟婷琛;冯剑颖;阎帆;杨艺

    目的 分析生长发育期不同咀嚼模式下兔髁突软骨成骨形态学的差异,研究咀嚼压力对幼兔髁突生长发育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15天龄的未断奶幼兔16只,随机分为硬食组和软食组各8只,硬食组提供颗粒饲料,软食组提供由同种颗粒饲料碾磨而成的粉状饲料.幼兔28天龄断奶,分别于28天龄、33天龄肌肉注射四环素、钙黄绿素,38天龄处死幼兔.制作硬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独立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髁突软骨成骨厚度、骨形态学参数.结果 硬食组的软骨成骨厚度、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大于软食组(P<0.05),硬食组骨小梁分离度小于软食组(P<0.05).相同时间硬食组骨形成沉积率((3.25±0.02)μm/d)大于软食组((2.37±0.02)μm/d).结论 生长期软食组幼兔的髁突软骨成骨能力较硬食组弱,咀嚼负荷力是影响髁突软骨成骨生长的重要因素.

  • 永生化髁突软骨细胞的血清依赖性生长实验

    作者:段小红;吴军正;李焰;李峰

    目的研究永生化髁突软骨细胞(Immortalized 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IMCC)的血清依赖性生长特征.方法将IMCC和原代培养的髁突软骨细胞(Mandibular condylar chondrocyte,MCC)接种于96孔板,用MTT法比较两种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含5%、10%和20%血清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结果 IMCC和MCC均不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但可在含5%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其增殖速度明显低于在10%和20%两种血清浓度中细胞的生长速度,而10%和20%两种血清浓度中细胞的生长速度则较接近.IMCC的生长速度快于MCC.结论 IMCC保留了MCC的血清依赖性生长特性,其增殖速度快于MCC,不属于恶性转化细胞.

  • Ihh-PTHrP信号轴调控髁突软骨内成骨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林剑;蔡协艺

    Ihh-PTHrP信号轴调控软骨内成骨过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Ihh-PTHrP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给予了广泛的关注,相关的调控机制屡见报道,对髁突软骨内成骨机制研究的需求日趋迫切.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了相关因子在Ihh-PTHrP信号轴中的重要角色,发现了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总结归纳,对该信号轴调控髁突软骨内成骨的相关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 髁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桂娟

    下颌骨髁突由于解剖结构薄弱,受重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对2003年至2007年16例下颌骨髁突骨折病人行切开复位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固定斜面导板治疗骨性下颌后缩髁突形态及位置变化的核磁共振研究

    作者:刘丽;段银钟;刘岚;葛雅丽

    目的 探讨应用固定斜面导板引导下颌向前骨矫形作用髁突形态及位置变化的核磁共振(MRI)表现.方法 13例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经固定斜面导板进行Ⅰ期矫治,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开始、治疗中、治疗后拍摄双侧TMJ的姗片进行描绘和测量.结果 13例患者MRI片上均可见到髁突后上部发生改建,有新骨形成的表现;治疗前后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无明显变化.结论 固定斜面导板导下颌向前刺激髁突产生适应性改建,矫治结束后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不受矫治器的影响.

  • 髁突软骨母细胞瘤1例及文献回顾

    作者:张斌斌;刘亚昆;王虎;何东宁;李冰

    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成软骨性肿瘤,在所有原发性骨肿瘤中,软骨母细胞瘤的发生率不到1%,好发于长骨的骨骺端,发生于颅颌面部极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髁突的软骨母细胞瘤,结合中外文献探讨其影像学表现.

  • SD大鼠单侧髁突颈横行截骨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朱房勇;陈玉华;陈建中;邹建明;凌厉;李松

    目的 应力刺激与髁突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髁突是下颌骨的生长区.文中建立年轻SD大鼠单侧髁突颈部截骨的动物模型,探讨应力改变对大鼠健、患侧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单侧髁突颈部横行截骨的动物模型,观察截骨组手术侧、截骨组非手术侧、假手术组手术侧和对照组术后1、3、5、9周髁突影像学、组织学及下颌骨解剖学的变化.检测与髁突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及X型胶原在髁突软骨中表达的变化.结果 单侧髁突颈截骨后髁突在术后1周代偿性增大.截骨组手术侧术后4个时间点下颌骨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非手术侧下颌骨长度、高度、下颌升支高度超过手术侧,导致下颌骨的不对称.HE染色显示截骨组手术侧髁突软骨总厚度代偿性增厚,后明显变薄.免疫组化测定CTGF、X型胶原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截骨组手术侧CTGF的表达在术后1、3、5周时强于截骨组非手术侧、假手术组手术侧和对照组.截骨组手术侧X型胶原表达在术后1周时,强于截骨组非手术侧和假手术组手术侧和对照组.结论 本研究的动物模型建立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单侧髁突颈截骨,致应力改变明显,影响下颌骨及髁突生长发育,可导致手术侧、非手术侧下颌骨的不对称,并影响CTGF及X型胶原在髁突软骨的表达.

  • Ihh-PTHrP负反馈信号通路对髁突软骨内成骨作用的研究现状

    作者:宋浩

    临床研究发现,颌面部发育畸形的患者,尤其是Ⅱ类错(牙合)患者,常同时伴有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而青少年期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与颌面部发育畸形存在密切关系.其原因可能与关节盘侈位导致髁突表面的应力分布发生改变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印度豪猪蛋白(Ihh)-甲状旁腺相关蛋白(PTHrP)信号 通路是调节骨骺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肥大和矿化的重要负反馈轴,在软骨内成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同时,Ihh是机械应力信号向生物信号转导的重要媒介,介导机械应力信号向刺激软骨生长的生物信号转化.本文对Ihh-PTHrP负反馈信号通路对下颌骨髁突软骨内成骨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259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