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iTi摇椅弓结合固定斜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

    作者:凌文艳

    安氏Ⅱ1深覆(牙合)、深覆盖矫治难度较大,临床一般使用摇椅弓或活动平面导板配合Ⅱ类牵引进行治疗.近年来固定导板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笔者也在实践中尝试使用该技术结合摇椅弓治疗了一批安氏Ⅱ1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上颌斜面导板联合NITI摇椅弓在矫治安氏Ⅱ类-分类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

    作者:侯玉

    目的 探讨NITI摇椅弓结合固定斜面导板矫治深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深覆牙合超过Ⅱ度的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NITI摇椅弓矫治深覆,观察组患者采用NITI摇椅弓结合固定斜面导板矫治深覆,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X线头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ANB、OB以及OJ均不同程度地下降,而ANS-Me和N-Me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但观察组升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NITI摇椅弓结合固定斜面导板矫治深覆疗效确切,可增加打开深覆合效率.

  • 固定斜面导板治疗骨性下颌后缩髁突形态及位置变化的核磁共振研究

    作者:刘丽;段银钟;刘岚;葛雅丽

    目的 探讨应用固定斜面导板引导下颌向前骨矫形作用髁突形态及位置变化的核磁共振(MRI)表现.方法 13例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经固定斜面导板进行Ⅰ期矫治,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开始、治疗中、治疗后拍摄双侧TMJ的姗片进行描绘和测量.结果 13例患者MRI片上均可见到髁突后上部发生改建,有新骨形成的表现;治疗前后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无明显变化.结论 固定斜面导板导下颌向前刺激髁突产生适应性改建,矫治结束后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不受矫治器的影响.

  • 固定斜面导板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金林

    目的:介绍固定斜面导板在矫治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 10例以下颌后缩为 特征的安氏Ⅱ类一分类患者,男 6例,女 4例,年龄 11~ 13.5岁,平均 12.3岁,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非高角病 例.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牙合,前移下颌,调整牙合位,并作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值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在矫治以下颌后缩为特征的安氏Ⅱ类一分类患者中效果显著.结论:固定斜面导板是一种简单有效打开咬牙合, 调整牙合位,导下颌向前的口内装置.

  •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

    作者:凡云亮

    目的 探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正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分别用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和单纯直丝弓(牙合)间牵引矫正技术,比较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转变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的时间.结果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平均3个月时间,使咬(牙合)打开上下磨牙达接触,覆(牙合)覆盖减少,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牙合)关系调整为安氏Ⅰ类(牙合)关系.对照组平均时间为5个月,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上颌固定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正技术临床疗效较好,能缩短矫正时间.

  • MBT技术联合固定式斜导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作者:陈睿;陈克;徐晓明;谢龙川;胡亚军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发病率为15%~20%,占正畸治疗患者的49%[1].其临床表现以下颌后缩为主,可见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以往多采取双期矫治,即先采用活动式功能矫治器调整矢状关系的不调,再采用固定矫治器精细调整牙齿的位置,但是双期矫治存在疗程长,费用偏高及患者配合等问题,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倾向于固定式功能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以缩短疗程并减少对患者配合的依赖性.

  • 固定斜面导板结合直丝弓矫治下颌后缩型深覆(牙合)深覆盖

    作者:唐吟;游激

    目的:探讨固定斜面导板结合直丝弓矫治下颌后缩型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下颌后缩,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的安氏Ⅱ类非高角型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联合固定斜面导板对其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Ⅰ类,下颌前移,侧面观面型明显改善.头影测量的相关项目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固定斜面导板结合直丝弓矫治下颌后缩型深覆(牙合)深覆盖,效果显著,疗程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峰;段银钟;冯彬

    目的:分析固定斜面导板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 分类错牙 合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治疗患者18 例,男10 例,女8 例;空白对照组12 例,男6 例,女6 例;年龄11.5~13.8 岁,平均12.4 岁;ANB≥5°,GoGn-SN≤38°,磨牙尖对尖到完全远中关系的Ⅱ类1 分类患者。收集治疗(观察) 前后X 线头颅侧位片,测量项目17 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组的ANB 减小,下颌体增长,矢状关系改善,覆盖减小;②治疗组前面高,后面高显著增加,而后面高/前面高减小,垂直关系得到改善;③治疗组下第一恒磨牙显著萌长,咬合打开,覆牙 合减小。结论:固定斜面导板可以刺激下颌体生长,改善面部比例关系,是一种有效的打开咬合,调整牙 合位的装置。

  • 骨性下颌后缩引导下颌向前颞下颌关节变化的核磁共振表现

    作者:刘丽;段银钟;刘岚;葛雅丽

    目的:探讨应用固定斜面导板引导下颌向前骨矫形作用颞下颌关节(TMJ)变化的核磁共振(MRI)表现.方法:13例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台下颌后缩患者,经固定斜面导板进行I期矫治,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开始、治疗中、治疗后拍摄双侧TMJ的MRI片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13例患者MRI结果均可见到髁突后上部发生改建,有新骨形成的表现;2例可见到关节窝改建,位于关节后结节的前缘下方,治疗前后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无明显变化.结论:固定斜面导板引导下颌向前主要刺激髁突产生适应性改建,关节窝改建不明显,且矫治结束后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不受矫治器的影响.

  • 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合前后髁突位置变化的CT评价

    作者:王峰;林松杉;刘志峰;周明

    目的 评价固定斜面导板在咬合打开方面的效果.方法 20例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儿童,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来打开咬合,对比咬合打开前、后髁突的位置变化.结果 戴用固定斜面导板之前,髁突处于关节窝中央稍前位;戴用平均3.1个月后,髁突位置有恢复趋势,但尚未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而是稍前下移位.结论 固定斜面导板的戴入,使髁突及关节窝发生适应性改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