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下唇下颌正中裂1例分析

    作者:李哗;敖原;孟秀英

    先天性下唇下颌正中裂是一种很少见的先天性颅面畸形,Couronne 1819年首次报道此症.2002年,Tamer Seyhan统计发表的例数为68例(包括他们新报道的2例).H.Abe等统计,截至2002年,日本报道10例.到2008年,全世界报道不超过100例.国内目前文献报道7例[1].我们遇到1例,报道如下.

  • 口内入路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矫治下颌角肥大

    作者:张如鸿;穆雄铮;韦敏;朱国献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更有效的下颌角肥大矫治术.方法对8例下颌角肥大患者,施行口内入路下颌角外板矢状劈除矫治术.结果经6个月至1年的随访,双下颌角间距明显缩小,双下颌角间距与双颧间距之比平均从86.80 % 下降到80.67%,且升支与体部的角度变化不大,体表无瘢痕.结论该法不仅有效地纠正了下颌角过宽,且手术后下颌角保持了自然柔和的外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颌畸形 下颌修复术
  •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下颌偏突颌畸形

    作者:杨学文;龙星;叶翁三杰;东耀峻;王沙彬

    目的探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与正畸联合治疗下颌偏突颌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6例下颌偏突颌畸形患者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Hunsanck改进术式),截骨段间采用坚强内固定,尽量减少髁状突的移动范围,并适当延长颌间栓结时间,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案.结果所有患者面型及()关系均达到满意效果,患者下颌运动范围在术后3个月时已接近术前水平.在术后6个月随防时未发现有骨性复发和新出现的颞下颌关节症状病例,通过对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许勒位X线片测量,发现健侧髁状突12侧(75%)向前移位,患侧髁状突10侧(62.6%)向后移位,这些变化均是在生理范围内的调整.结论在正畸科的配合下,采用改良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是治疗下颌偏突颌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牙颌畸形

    作者:曾融生;杨小平;王大为;朱双林;廖贵清

    目的 探讨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牙颌畸形对于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牙颌畸形患者行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模式的矫治,并与同期未进行术前、术后正畸的64例正颌手术病例比较,观察矫治后的颌面外形、咬合关系及疗效稳定性.结果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组治疗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改善率为62.6%,畸形复发率为2.2%;单纯正颌手术组咀嚼功能改善率为42.2%,畸形复发率为7.8%.结论 正畸和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牙颌畸形是提高矫治效果,达到颌、平衡并减少畸形复发的理想方法.

  • 下颌偏斜患者下颌侧方运动时髁突的运动轨迹特征

    作者:张若芳;张丁;刘怡;傅民魁

    目的 通过记录下颌偏斜患者的髁突运动轨迹,研究此类患者髁突运动的规律.方法 下颌偏斜患者31例(男性9例,女性22例),年龄12~26岁,平均18岁.使用CADIAX Ⅲ型髁突运动轨迹轴图描计仪,记录并通过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患者下颌侧方运动时髁突的运动轨迹,并将其与患者下颌偏斜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下颌偏斜患者下颌侧方运动时髁突的运动轨迹不对称,偏斜侧的运动位移大于非偏斜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斜侧髁突的水平倾斜度小于非偏斜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随着偏斜量的增加,偏斜侧与非偏斜侧髁突的位移差距也相应增加,非偏斜侧髁突的位移相应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偏斜患者不仅颅面形态不对称,下颌侧方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在长度、角度等方面也不对称,其与偏斜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 发育性偏颌畸形对咀嚼运动的影响

    作者:董研;郭天文;刘洪臣;王新木;王美青

    目的研究发育性偏颌畸形 (DLJD) 患者咀嚼运动的特点,探讨偏颌畸形对咀嚼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采集 35 名咬合正常者及 28 例 DLJD患者左右侧咀嚼口香糖时的下颌运动信号.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咀嚼速度、幅度等特征值做组内及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① DLJD 患者左右侧咀嚼运动不对称,运动轨迹一致率为 65.8 %~78.73 % ,较咬合正常者 (91.93 %) 低(P<0.01),其咀嚼环在冠状面内有 9 例分布异常,7 例咀嚼顺序反向.②偏颌者的下颌大后退幅度及平均咀嚼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总位移、水平面内及咬合接触时的平均咀嚼速度也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偏颌畸形使下颌咀嚼运动型及水平面内的咀嚼速度和位移异常.

  • 先天性腭裂术后继发重度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手术矫治

    作者:李自力;王兴;伊彪;马莲;王晓霞;梁成

    目的:评价采用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配合正颌外科手术矫治腭裂术后继发重度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包括23例患者,17例患者实施上颌骨高位台阶状Le Fort Ⅰ型截骨术,其中11例采用内置式牵引器,6例应用外置式牵引器;另外6例患者行高位上颌前部截骨术,其中3例为内置式牵引器,3例为外置式牵引器.13例患者还配合施行了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和颏成形术.术后临床评价颌骨畸形的矫治效果,并分别于术前、牵引完成时、牵引完成12个月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测量A点水平移动量和∠SNA度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DO治疗过程,颌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DO完成时A点水平前徙量平均为7.9 mm,DO完成后12个月时为7.1 mm.∠SNA在术前平均为70.8°,DO完成时平均为81.6°,DO完成后12个月时平均为80.9°.结论:DO可成功矫正唇腭裂术后继发重度上颌骨发育不足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长期随访虽有一定的复发,但治疗效果保持得比较稳定.

  • 前方牵引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正前牙反颌

    作者:史洋;刘亚娟;郑信芝

    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器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正前牙反颌的疗效,探寻临床对前牙反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上颌前方牵引配合直丝弓技术,对15例III类错颌的替牙期儿童进行治疗.结果:经5~8个月的前方牵引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使前牙覆颌覆盖显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对于III类错颌,采用前方牵引结合直丝弓矫正技术,临床疗效显著,疗程缩短,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口外牵引器 颌畸形
  • 先天性副上颌畸形伴附耳及上睑缺损1例

    作者:贾丽梅;赵云转;王维丽;屈鹏飞

    患者,男,19岁,主因面部畸形入院.患者出生后即被其父母发现右上颌骨外侧多生一"骨突",右耳前一附耳,左上睑部分缺损.

  •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小下颌畸形1例

    作者:朱巧灵;李晓琴;陈娇

    病例 女,25岁,孕1产0,孕龄21周4天,来我院行三维彩超检查.检查仪器:GE Voluson E8.胎儿体位不佳,多次反复探查,无法探及颜面部冠状切面,但矢状面可见胎儿下颌短小,下唇明显后缩,高度怀疑小下颌.其余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应用三维超声定量检测胎儿下颌骨位置及大小,于鼻根处垂直前额做一条线,此线为参考线;在下颌突点与突出的上或下唇之间连一条线,测量这2条线之间的夹角[1].

  • 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咬(吮)指甲癖25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艳平

    目的 观察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咬(吮)指甲癖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患儿采用推拿疗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四大手法,并进行脏腑点穴.6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结论 推拿治疗小儿咬(吮)指甲癖可起到身心同治的目的,疗效满意.

  • 上颌突颌畸形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族报道

    作者:赵加强

    颌骨发育畸形有的是由于遗传而产生的,但是对于颌骨发育畸形的遗传特征的报道却不常见.

  • 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牙颌畸形调查

    作者:李志强;周建业;马力扬;苏雪莲

    目的 研究不同民族大学生牙颌畸形的情况,为牙颌畸型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调查基本方法调查西北民族大学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及汉族学生共3 019人的牙科审美指数(dental aesthetic index,DAI),包括切牙区拥挤,切牙区间隙,大上颌前牙不齐,大下颌前牙不齐,上颌前牙覆盖(超出),下颌前牙覆盖(超出),前牙垂直开颌,前后磨牙关系.结果 不同民族大学生牙颌畸形中,切牙拥挤、上颌前牙和下颌前牙大不规则3项指标检出率中,维吾尔族为35.84%,30.82%和34.41%,明显低于其他3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其余5项指标的检出率在各民族中普遍较高,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北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牙颌畸形发病率均较高,应积极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 南溪县中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

    作者:李东海;张明光;严光坤;刘燕

    南溪县地处四川南部,错(牙合)畸形是南溪县中学生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为了解南溪县中学生的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笔者于2005年5月对南溪县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颌畸形 患病率 学生
  • 北京市1 190名初中学生错(牙合)畸形矫治状况及原因分析

    作者:续美如;龚丽云;张力;王淑香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错(牙合)畸形矫治情况,以便为中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海淀区1 190名中学生为对象,以个别正常(牙合)为标准,调查错(牙合)畸形患病率、未矫治率及未进行矫治的原因.结果1 190名中学生错(牙合)患病率为61.3%,错(牙合)未矫治率为80.80%.未进行矫治的主要原因是对错(牙合)的病患意识较弱.结论北京海淀区中学生错(牙合)患病率高,矫治率低,对错(牙合)畸形的病息意识有待提高.

  • 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临床研究

    作者:郑敏谦;张端强

    目的 探讨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经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后颌面软硬组织的变化情况.方法 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采用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测量项目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治疗后ANB角显著增加(P<0.05),达到Ⅰ类骨面型;面凸角N'-Sn-Pos平均增大为7.60°(P<0.05);S-N'-Si角与S-N'-Pos角显著减少(P<0.05).结论 骨性Ⅲ类畸形通过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达到颌骨的Ⅰ类关系,面部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 双颌畸形同期外科矫正13例临床报告

    作者:欧阳奇明;曲延征;陈泽辉

    牙颌面畸形累及上下颌骨所引起的双颌畸形往往造成较严重的功能障碍和面容异常,同期行外科矫正常常需要涉及上颌骨前部、后部,下颌骨升支及颏部,还可能涉及下颌骨根尖下的前部骨块,尤其还要行这些骨块在三维空间的移动、拼对、坚固内固定等,所以需要精确的术前设计以及娴熟的正颌外科操作技巧,才能保证双颌外科的成功[1].笔者自1991年9月至1999年5月,共进行较典型的双颌畸形外科矫治13例,术前均进行严格的头影测量分析(VTO)以及模型外科制作,术式采用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颏部水平截骨、上下前牙根尖下截骨等多术式的搭配,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颅颌面部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洪波;林李嵩;陈乃俊

    由于外伤、肿瘤、感染、放射性坏死及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常导致颅颌面部骨组织缺损畸形,所以骨组织缺损畸形的治疗仍是一大挑战.目前有许多材料应用于颅颌面部骨缺损修复,均存在不同弊端.

  • 胎儿下颌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李鲤;石小正;王瑜;孙洁

    目的 探讨胎儿下颌畸形的产前超声表现、检查技巧及临床意义,提高此类畸形的产前检出率.方法 对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常规产前筛查或在外院超声检查发现其他异常来我科会诊的胎儿颜面部进行常规多切面扫查.先通过二维超声正中矢状切面主观目测是否存在下颌发育畸形,同时对可疑病例进行颜面部的冠状面及横切面补充扫查,仔细测量下颌骨前后径,并与双顶径进行比较,然后启动三维表面重建成像协助明确产前诊断.所有经产前超声诊断的患者均经引产后证实.结果 产前共检出下颌发育畸形胎儿11例,其中小下颌畸形9例,下颌骨缺失2例.结论 产前二维超声可以明确诊断胎儿下颌发育畸形,正中矢状切面是诊断此类畸形的首选切面;颜面部三维表面成像具有空间立体显像优势,可全面、直观地再现颜面结构的外形及细部缺陷,是提高胎儿颜面畸形诊断准确度的有效辅助手段.

  •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下颌前突伴偏颌畸形患者的临床应用

    作者:任晓旭;牛勇梅;秦晓中;李高峰;杨凡;刘明;罗晨;李玲

    目的:探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下颌前突伴偏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的15例下颌前突伴偏颌畸形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案、疗效,总结临床经验.结果:15例中有1例术后出现下唇麻木感,1年后症状消失.全部患者术后均无复发,并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及满意的面形.结论: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下颌前突伴偏颌畸形术后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大程度恢复患者正常的口腔生理功能及面部外形.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