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作者:卓志华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危因素以及临床干预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确诊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86例做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治疗的患者中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8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CRBSI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菌67株(67.68%),革兰氏阳性菌19株(19.19%),真菌14株(14.14%).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与住院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到管留置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置管时间在15~21天以及22天以上的ICU 患者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讨论:重症监护中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置管时间超过2周则危险性增加,应当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细菌培养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作者:梁栋

    目的 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细菌培养以及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和导管具有一定相关性的208例尿路感染患者,将其检测目标,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这些患者病原菌检测主要包括三种,从多到少分布分别是G杆菌、G+球菌以及真菌.其中其病原菌主要是对第二、第三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以及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比较高.结论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菌分布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比较高.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必须要慎重的对抗生素进行选择.

  • 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及干预类别在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秦君

    目的:探讨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及干预类别在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居家护理患者中应用情况.方法: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制定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患者护理问题评估表,评估45例患者的居家护理问题情况及选择实施相应的干预类别情况.结果:45例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共551个,平均每例12.2个,发生率较多的有皮肤、尿路刺激症状、个人照顾、悲伤、卫生等,潜在的并发症28个,平均0.6个;患者延续护理干预共705个,平均每例15.7个,干预类别中教育、指导咨询共353个,治疗和程序共16个,个案管理共29个,检测共307个.结论:奥马哈系统能够有效全面评估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患者延续护理问题,并根据护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院外康复.

  • 患儿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分析

    作者:徐艳;常勇杰;汪在华;胡波;张振

    目的 探讨患儿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因素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1 014例使用过各类医用导管的患儿资料,回顾性统计其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患儿数量、年龄、导管留置时间、CD4、CD8、CD4/CD8及治疗预后情况,统计分析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 014例使用过各类医用导管的患儿共发生了26例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感染患儿中小于2岁的21例(80.77%),导管留置时间大于5d的20例(76.92%).发生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患儿相关因素中年龄小于2岁、导管留置时间大于5d、CD4、CD4/CD8与未发生感染患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6例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患儿治疗后发生二次感染的12例,占46.15%,其中二次感染检测病原菌仍然为放射根瘤菌的2例(7.69%),死亡的2例(7.69%).结论 患儿年龄<2岁、导管留置时间>5d、免疫力低下是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治疗不当会造成二次感染.

  • 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作者:郑永咏;王桂英;赵庆玲

    目的 总结24例中心静脉置管老年患者血液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方法 分析本院2012年4月份70岁的上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组与对照组感染率及危险因素的比较.结果 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长,多次静脉穿刺、低蛋白血症、有多器官功能损害及实施的肠外营养者导管感染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置管时考虑相关的危险因素,视病情需要尽早拔管,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 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孙理;夏国琴;洪奕娇

    目的 分析医院ICU导管相关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结果,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0-2012年ICU收治的1191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3年ICU收治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63%、17.59%和16.02%,呈逐年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率分别为37.45%、38.96%和39.36%,呈逐年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为13.65‰、4.94‰和5.21‰,总体呈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51.28%、69.55%和75.73%,呈逐年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相关感染率分别为18.16‰、5.95‰和8.78‰,总体呈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尿管使用率分别为95.95%、90.78%和80.45%,呈逐年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尿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为4.39‰、6.32‰和4.72‰,无明显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ICU导管相关感染实施目标性监测有助于降低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对ICU的管理有积极的作用.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2011年版本

    作者:马坚

    本指南为施行血管内插管的医务人员及对各种医疗场所进行感染监测和控制的相关人员而编写.本报告由重症监护科、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外科、麻醉科、介入放射科、呼吸科、儿科和护理等多学科代表构成的工作组共同起草.

  • 两种换药方法预防深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比较

    作者:潘红艳;邵芹

    深静脉置管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能保证患者的及时用药,还可用来监测中心静脉压,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抢救成功率.但是深静脉置管是一项有创性操作,会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所以预防深静脉置管术后感染就显得相当重要.

  • 不同封管液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加梅;赵桂梅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介入性导管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是重症监护室及危重、化疗、血液透析患者和长期肠外营养的患者中.但与之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主要包括插管部位感染、管道内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其中严重的是CRBSIT.研究显示葡萄球菌在CRBSI的致病微生物中占59%.CRBSI是导致医院相关菌血症的主要原因,且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病死率[1].为了保持导管通畅,需要定期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冲管和封管.目前临床大量研究证实肝素封管对保证管道的通畅性具有较好的效果.但肝素封管会促进导管内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使发生CRBSI的危险性增加.因此,探讨其他封管方法预防长期留置静脉导管所致的CRBSI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皮下潜行固定的效果

    作者:潘立东;孙建良;盛佩池;黄丽鹂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急症、重症的抢救、术中和ICU中已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经外周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皮下隧道法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不仅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且可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1-2],但该项操作复杂且对机体损伤较大.颈部皮下组织少,组织较松弛,导管经皮下潜行时,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小,成功机率高.本院于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对需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颈内静脉穿刺后采用皮下潜行固定导管,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 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巧兰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常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分离自医院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老年患者尿液中的病原菌168株,对分离菌株采用MicroScan(R) AutoScan-4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与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依据2010年CLSI推荐的MIC法折点标准进行判读.结果 168株病原菌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113株(67.3%),革兰阳性球菌43株(25.6%),真菌12株(7.1%).居前4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3.3%、16.7%、11.3%、9.5%;所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老年患者CAUTI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细菌多重耐药和真菌感染等问题不容忽视,临床治疗时应尽量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 气囊持续充气与定时放气致导管相关性肺炎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刘萍;谢素红;张吴玉;黄凤枝

    目的 探讨气囊持续充气与定时放气和导管相关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将60例入住ICU行气管捕管或气管切开超过24 h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按护理标准在患者置管成功后予导管气囊持续充气;常规组按照护理标准在患者置管成功后,给导管气囊注气并记录时间,每4 h放气1次,保留5 min后再注气;2组气囊充气均按小容量技术(minimal occlusivevolume,MOV)及其他同等治疗护理.于入院12 h内、拔出导管或转出ICU前分别给予摄床旁X线胸片及进行深部痰细菌培养,并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2组导管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导管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结论 在病情、治疗方案、气管置管时间无明显差别的前提下,气囊持续充气对ICU气管置管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有明显降低作用.

  • 规范深静脉置管处换药技术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华瑜;吴静冰;林巧凤;刘榕;石岚

    目的 探讨规范深静脉置管处换药技术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入住该科的深静脉置管患者80例进行观察研究,统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分析造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因素.观察中发现经过常规的局部换药,还存在导管外露部分不清洁、未及时更换敷贴、导管圆盘外露未固定和输液接头不清洁等现象,据此,该科对深静脉置管处换药技术进行了规范.规范后对2016年4月~2017年4月的深静脉置管患者80例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 规范前,80例患者中有7例(8.80%)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规范后,80例患者中有1例(1.30%)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后,导管外露部分不清洁、未及时更换敷贴、导管圆盘外露未固定和输液接头不清洁等发生情况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深静脉置管换药技术进行规范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析

    作者:王倩;关云艳;顾盼锦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在ICU广泛使用,临床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并发症也逐渐为医护人员重视.现就我院综合ICU 2010年1~12月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进行分析.

  • 足踝被动运动预防患儿下肢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晓文;黄卫;张钰琪;姜朕

    目的 探讨对下肢中心静脉置管患儿采用足踝被动运动在预防其下肢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136例下肢中心静脉置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足踝被动运动,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留置导管通畅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临床表现及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期间导管通畅62例,导管堵塞6例(8.8%);对照组置管期间导管通畅60例,导管堵塞8例(11.8%);两组堵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下肢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2/68),低于对照组的13.2% (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7,P<0.05).结论 足踝被动运动能促进患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方法简便易掌握.

  • 导管相关性败血症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作者:舒建胜;孙蕾

    随着中心静脉置管在ICU室、脑外科、肾内科等科室广泛用于输液、中心静脉压测定、静脉营养等治疗,随之而来的是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atheter-reloded sepsis,CRS)的出现.它已成为目前临床遇到的棘手问题之一,且具有潜在致命威胁的医院感染.

  • D-二聚体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红燕;徐春

    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在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中,是较为常见且有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就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增加住院费用.目前,监测D-二聚体的含量对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尚未经临床观察.为了探讨D-二聚体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本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对20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住院患者置管前的D-二聚体水平进行了监测.

  • 危重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处置措施的影响

    作者:陶福正;陈英姿;陈仁辉;王和浩;江荣林

    目的 分析不同的处理措施对危重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的73例确诊为CRBS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1.2%患者有>3个基础疾病,68.5%患者有≥4个危险因素.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导管及单腔导管、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分别占64.3%、26.0%、9.7%.发热12h内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VC)且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者,退热和血培养转阴时间早于其他患者(均P<0.05),病死率亦较低(均P<0.05).结论 危重患者并发CRBSI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和多个危险因素情况下,以股静脉处和双腔CVC较易发生感染,以革兰阳性细菌较多见.及时拔除CVC和给予恰当抗生素可降低病死率.

  • 目标性干预预防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作者:潘立东;孙建良;巫香球;潘菊银;袁菊明

    随着医学的发展,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在急重症抢救、内科治疗、外科手术、ICU中均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易引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增加医疗费用和延长治疗时间,严重的可引起全身感染,危及生命[1-2].

  • 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和防治

    作者:程炎芳;陈光

    我院血透中心在开展血液净化治疗已顺利进行血液净化治疗140人次[普通血液透析(HD)120人次,血液透析滤过(HDF)20人次].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