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常前列腺和精囊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初步研究

    作者:丁建平;王霄英;周良平;王继琛;肖江喜;蒋学祥

    目的探讨正常中青年男性前列腺和精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并比较b值不同时,前列腺和精囊ADC值的差异.方法使用EPI扫描序列,对15例23~42岁的正常男性盆腔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b值分别为 300、600、800、1 000 s/mm2,测量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结果在四个不同的b值时,均获得了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在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精囊、膀胱、闭孔内肌、盆腔脂肪、直肠内气体的ADC值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b值越小,ADC值越大(P<0.05).结论 EPI-DWI扫描序列可用于前列腺和精囊的检查,不同b值测出的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及精囊的ADC值有差异.

  • 猫急性闭合性创伤性脑水肿弥散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海涛;周桂娅;陈大龙;朱树龙

    目的:建立猫急性闭合性脑创伤(TBI)模型,并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探讨伤后脑水肿类型及演变规律.材料和方法:选取22只猫,以大角加速度6.43±0.15×105 rad/s2制成TBI模型,其中10只用于常规MRI及DWI扫描,连续观察伤前及伤后3、6、24、48和72 h6个时相点,另于上述相同6个相点,分别选取6只猫用于HE及嗜银染色、6只猫用于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常规MRI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硬膜外/硬膜下出血2例、脑挫裂伤2例、脑室内出血1例、同时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挫裂伤2例、同时显示硬膜下出血和脑实质内点状出血2例.10只猫致伤前后各时间点ADC值显示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两种类型脑水肿,其中7只猫以细胞毒性脑水肿改变为主,24 h达峰值;3只猫早期以血管源性脑水肿改变为主,6h达峰值,而后期以细胞毒性脑水肿为主.HE、嗜银染色及透射电镜显示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肿胀,轴索肿胀、断裂、轴索球形成.结论:猫急性闭合性创伤性脑水肿包括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两类,以细胞毒性水肿为主.弥散加权成像是观测脑水肿的一种可靠方法.

  • 正常腹部实质脏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和b值研究

    作者:张月浪;孙兴旺;强永乾

    目的:探讨PHILIPS Gyroscan Intera 1.5T MRI成像仪正常腹部实质脏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范围并研究适合本扫描仪腹部弥散加权成像的佳b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ADC图上直接测量ADC值.结果:所有检查均一次成功得到弥散加权成像(DWI)和ADC图.正常肝脏、胰腺、肾脏、脾脏在b值分别为300、1000、1500s/mm2时的ADC值分别为(10-3 mm2/s)1.520±0.169、1.937±0.370、2.632±0.258、1.163±0.188,1.200±0.132、1.484±0.272、2.016±0.178、0.840±0.117,1.068±0.118、1.321±0.149、1.659±0.169、0.747±0.102.不同b值时同一脏器ADC值有统计学差异;四种实质性脏器在同一b值时ADC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腹部不同脏器的ADC值有明显差异.腹部弥散加权成像的b值为300 s/mm2和1000 s/mm2时,DWI和ADC图像可以互相补充.

  • 自由呼吸扩散加权成像与屏气扩散加权成像在肾脏病变方面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海屹;王佳;叶慧义;张旭;王殿军;郭爱桃;钟燕;王鑫坤

    目的 比较肾脏病变自由呼吸扩散加权成像与屏气扩散加权成像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图像质量方面的异同.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纳入41例经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证实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1.5T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自由呼吸扩散加权成像及屏气扩散加权成像.两种成像序列方面的参数除激励次数(NEX)之外均相同.两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相对病变对比度的比较通过Wilcoxon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肾实质ADC值及病变ADC值的一致性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及信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自由呼吸扩散加权成像图像的SNR及CNR都显著高于屏气扩散加权成像图像(P<0.01).但两组图像的病变相对对比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9).两种扩散加权成像方法计算出的肾脏病变ADC值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8;信度分析中校正的a系数为0.949,组内相关系数为0.901).两组肾实质ADC值之间亦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871;信度分析中校正的a系数为0.931,组内相关系数为0.931).结论 自由呼吸扩散加权成像适用于肾脏病变的评价,特别适用于屏气困难的患者,而且ADC值与屏气扩散加权成像一致性良好.

  • MRI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评价

    作者:高影;程流泉;刘梅;张艳君;王建东;郑一琼;李捷;李席如

    目的 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评价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新辅助化疗(NCT)的早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32例LABC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75mg/m2静脉推注,第1天给药,3周方案)进行NCT治疗.每21d为1个周期,至肿瘤缩小到可手术或保乳手术可行时停止化疗.于化疗前、化疗1个周期后和手术前行DWI扫描,分析肿瘤体积、ADC值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20例(62.5%,95% CI 45.7%~79.3%)患者行2个周期化疗后出现整体有效(OR),临床完全缓解(cCR)率及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156% (5/32)和9.4% (3/32):疾病稳定(cSD)率为34.4% (11/32),疾病进展(cPD)率为3.1% (1/32);第1个NCT后,cCR+部分缓解(cPR)组AD)C值显著增加[化疗前ADC值为(0.98±0.16)×103mm2/s,化疗后为( 1.22±026)×103mm2/s] (P< 0.001).化疗前cCR+cPR组初始ADC值显著低于cSD+cPD组[(1.13±0.06)×10-3mm2/s](P<0.001).初始ADC值与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呈负相关(r=-0.58,P=0.02);化疗后肿瘤ADC值与肿瘤体积变化呈正相关(r=096,P<0.001).结论 乳腺癌病灶初始ADC值及NCT后早期ADC值变化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对NCT敏感性和化疗早期评价乳腺癌敏感性的指标.

  • 正常成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

    作者:秦卫和;付飞先;陈艳姣;黎晶;杨咏梅;陈学文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成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肾脏病变患者在DWI成像时提供正常对照标准.资料与方法 20例健康志愿者均行MRI常规平扫及DWI成像,DWI成像时b值分别采用0s/mm2、20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结果 不同b值下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双侧肾脏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63~240.324,P=0.000),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均高于肝、脾及胰腺ADC值.双侧肾脏皮质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高于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6~20.281,P=0.000).左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在b=500s/mm2、b=800s/mm2及1000s/mm2时均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800s/mm2时t=2.023,P=0.048;其余P=0.000).b=200s/mm2时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98;t=0.704,P=0.490;t=-0.314,P=0.757).结论 正常成人肾脏ADC值在不同b值下有差异,双侧肾脏平均ADC值亦存在差异.

  • 正常人脑灰质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友平;沈钧康;张彩元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脑灰质ADC值的特点及规律,建立正常人脑不同部位灰质的标准ADC值,为弥散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2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头颅常规MR检查及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获得各相同性弥散加权图.每个研究对象选10个感兴趣区,通过公式ADC=ln(S低/高)/(b高-b低)计算每个感兴趣区的平均ADC值.结果:正常人脑灰质总的平均ADC值为(0.84±0.04)×10-3mm2/s,灰质的平均ADC值随着年龄增长降低,与年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7.结论: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脑灰质的ADC值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时要考虑到这些变化,以免误诊和漏诊;弥散定量测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评价正常人脑随着年龄增长伴随微观水平的改变,弥散技术有可能在脑老化研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钼靶与磁共振检查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

    作者:史秀珍;周景玮;赵善生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X线钼靶摄影检查、磁共振动态增强序列及扩散加权序列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三者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与局限性.方法:对50例乳腺疾病患者,分别行X线钼靶摄影检查、磁共振动态增强序列及扩散加权序列处理.病理证实恶性病变29例,34个病灶;良性病变21例,29个病灶.统计分析X线钼靶摄影、MR动态增强检查和病灶ADC值对全部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X线钼靶摄影与MRI动态增强曲线诊断符合度比较(χ2=6.612,P=0.0092<0.01),X线钼靶摄影与MRI的DWI诊断符合度比较(χ2=4.375,P=0.0395<0.05),有统计学意义,MRI的TIC与ADC的诊断符合度比较(χ2=0.259,P=0.610>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检出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差.乳腺MR动态增强序列及扩散加权序列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X线钼靶摄影.两种MR扫描序列对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ADC值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牛庆亮;杜汉旺;李芹;武希庆;李明志;郑召龙

    目的:分析ADC值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探讨宫颈癌ADC值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46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3.0 T MRI常规扫描及DWI检查,20例成年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DWI。比较宫颈癌与正常宫颈全层、内膜层、结合带、肌层ADC值。分析宫颈癌ADC值与肿瘤体积、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宫颈癌ADC值为(0.924±0.110)×10-3 mm2/s,低于正常宫颈全层 ADC 值(1.626±0.242)×10-3 mm2/s、内膜层 ADC 值(1.590±0.311)×10-3 mm2/s、结合带 ADC 值(1.361±0.203)×10-3 mm2/s、肌层(1.911±0.305)×10-3 mm2/s(均P<0.05)。肌层ADC值高,内膜次之,结合带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鳞癌ADC值(0.927±0.113)×10-3 mm2/s与腺癌ADC值(0.856±0.093)×10-3 mm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Ⅱa期宫颈癌ADC值为(0.932±0.118)×10-3 mm2/s,Ⅱb~Ⅳ期为(0.920±0.109)×10-3 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ADC值与肿瘤体积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r=-0.473,P=0.026)。低分化宫颈癌 ADC 值为(0.805±0.065)×10-3 mm2/s,低于中/高分化组宫颈癌 ADC 值(0.952±0.099)×10-3 mm2/s(t=-2.938, P=0.008)。结论:ADC值测量有助于鉴别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ADC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肿瘤分化程度。

  • ADC值变化率早期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 放化疗疗效的价值

    作者:王金良;李兵

    目的:探讨ADC值评价中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31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行常规MRI及DWI扫描.以治疗结束作为疗效评价时间点,应用WHO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修订版(version1.1)》进行疗效评价,将患者分为反应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与无反应组(病变稳定和病变进展).2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率(△ADC)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出影响患者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反应组21例(67.7%),无反应组10例(32.3%).治疗前2组肿瘤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11次时的反应组ADC值、△ADC(△ADC11)均明显高于无反应组(均P<0.05).△ADC11治疗反应ROC曲线下面积大为0.838,当△ADC11值为11.593%时,判定治疗是否有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76.9%.非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11是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敏感程度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相对风险度为1.108(P<0.05).结论:DWI对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早期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ADC11可作为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放化疗敏感性的佳指标和独立预后因素.

  • DWI及ADC值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岳滔;赵树芬

    目的:探讨DWI及ADC值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30例脊柱转移组,脊柱良性病变25例(良性病变组)。55例均行常规矢状位、横轴位及DWI扫描,b值取0、800 s/mm2,分别测量得2组病变ADC值。主观评价并比较2组的DWI病灶信号强度。采用ROC曲线,获得佳DWI及ADC值界值,以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两者联合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椎体病变T1WI呈低信号或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2WI脂肪抑制后为高信号、混杂高信号。良性病变组DWI以稍高信号为主(17/25),脊柱转移瘤组DWI以高信号为主(24/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77,P<0.001)。测得平均ADC值:脊柱转移瘤组为(0.843±0.189)×10-3 mm2/s;良性病变组为(1.204±0.184)×10-3 mm2/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1,P<0.001)。当病变DWI为稍高信号,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敏感度80%,特异度80%;2组ADC值鉴别脊柱良恶性病变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佳临界值为0.947×10-3 mm2/s,敏感度76.67%,特异度96%。DWI病变信号为稍高及高信号,ADC值≤0.9474×10-3 mm2/s,满足其中之一诊断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90%,特异度80%。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及ADC值对诊断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价值。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肺癌放化疗效果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丽丹;李东

    随着磁共振(MR)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弥散加权成像(DWI)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体部器官,DWI作为一种功能成像,在肺部病变方面的应用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DWI 在其诊断、鉴别诊断、分型分期、评估疗效和预后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优势。本文综述了 DWI在肺癌方面的应用,着重讨论DWI评估肺癌放化疗效果方面的价值及存在的争议。

  • 脑干急性梗死与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得廷;王君霞;张有军;谢元忠

    目的:比较脑干急性梗死与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并MRI证实的脑干梗死100例,其中急性期组53例(发病时间<2 d)、亚急性期组47例(发病时间2~14 d)。对照组即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呈高信号40例。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测定各组受检者 ADC 值。结果脑干急性期、亚急性期梗死灶的 ADC 值分别为(344.72±73.96)×10-6 mm2/s、(425.62±92.86)×10-6 mm2/s,对照组小脑上脚交叉区ADC值为(682.02±36.83)×10-6 mm2/s。经统计学处理,各组 ADC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ADC值对鉴别脑干急性梗死与正常小脑上脚交叉弥散高信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中脑脚间区弥散加权成像信号与表观弥散系数的分析研究

    作者:马得廷;王君霞;孔庆奎;谢元忠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中脑脚间区弥散信号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健康人的横轴位DWI图像[TR/TE=3200 ms/94 ms,4次信号采集,弥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取0和1000 s/mm2,矩阵192×192,层厚5 mm,层距1.5 mm,视野=230 mm],其中男111例,女105例,年龄10~77岁,平均41.1岁。中脑脚间区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对比信噪比(CNR)和ADC值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性别之间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两变量直线相关分析中脑脚间区的CNR和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中脑脚间区信号明显高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信号(CNR 25.48±7.25 vs.18.79±5.60;t=20.465,P=0.000);男女性别间CNR无统计学差异(t=-1.796,P=0.074)。中脑脚间区CNR与年龄呈轻度正相关(r=0.369,P=0.000)。中脑脚间区的ADC值[(696.23±40.43)×10-6 mm2/s]明显低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 ADC 值[(741.28±44.92)×10-6 mm2/s](t=-14.654,P=0.000)。男女性别间ADC值无统计学差异(t=-1.199,P=0.232)。中脑脚间区的ADC值与年龄没有相关性(r=0.005, P=0.936)。结论正常中脑脚间区在DWI图像中多呈高信号,其信号强度与年龄呈正相关而与性别无关,其ADC值与年龄、性别均没有相关性。DWI联合ADC有助于识别中脑脚间区的信号特征。

  • 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和表观弥散系数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得廷;王君霞;孔庆奎;谢元忠

    目的:量化比较不同年龄段小脑上脚交叉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探讨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ADC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正常人群横轴位弥散张量成像(DTI)图像,其中男女各50例,年龄30~79岁,平均54.7岁。由一名专家运用感兴趣区(ROI)功能在FA图和ADC图上分别测量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性别间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双变量相关用于分析年龄对小脑上脚交叉信号的影响或相关性。结果100例健康成年人中,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0.52±0.04)明显低于小脑上脚的FA值(0.7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18,P=0.000)。其中小脑上脚交叉的男性和女性FA值分别为0.52±0.04和0.51±0.04,无统计学差异(t=1.404,P=0.164)。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与年龄呈低度正相关(r=0.300,P=0.002)。小脑上脚交叉和小脑上脚的ADC值分别为(722.23±38.75)×10-6 mm2/s和(759.16±31.23)×10-6 mm2/s,有统计学差异(t=-8.047,P=0.000)。小脑上脚交叉的女性ADC值为(725.98±35.04)×10-6 mm2/s,虽然高于男性ADC值[(718.48±42.16)×10-6 mm2/s],但无统计学差异(t=-0.967,P=0.336)。经双变量相关分析,小脑上脚交叉的ADC值与年龄无相关性(r=-0.076,P=0.451)。结论在DTI图像中,小脑上脚交叉的FA值和ADC值均低于小脑上脚,并且均与性别没有相关性。随着年龄增大,FA 值呈现增高趋势,ADC 值则与年龄无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润财;刘剑羽

    目的:探讨3.0 T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妇科常规检查、超声等证实排除子宫颈病变者20例,经宫颈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94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 MRI及DWI扫描(b=0、1000 s/mm2),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内膜ADC值、子宫颈癌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癌病例组病灶的平均ADC值为(0.8271±0.1486)×10-3 mm2/s,明显低于正常子宫颈内膜的平均ADC值[(1.5264±0.0687)×10-3 mm2/s];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宫颈癌佳ADC诊断阈值为1.284×10-3 mm2/s,其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9%。宫颈鳞癌平均ADC值为(0.8054±0.1201)×10-3 mm2/s,宫颈腺癌平均ADC值为(0.9850±0.1661)×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平均的ADC值:G1级(0.9494±0.0836)×10-3 mm2/s,G2级(0.8169±0.0994)×10-3 mm2/s,G3级(0.7067±0.0878)×10-3 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ADC 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16,P=0.000)。结论 DWI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并对宫颈癌的病理分型、分级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诊断应用价值的研究

    作者:张虎;秦东京;姜兴岳;曹新山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筛选和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肝脏占位性病灶(肝癌30例,肝转移瘤20例,肝血管瘤20例)行DWI检查,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来进行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DWI在显示恶性病灶,特别是显示多发小病灶转移瘤,要比CT增强扫描更有优势.肝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均低于血管瘤的ADC值,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陆靖;陆建平;王飞;王莉;刘崎;何新红;汪剑;王蓓;吴轶娜

    目的 比较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胰腺癌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能力.方法 对38例胰腺癌、9例肿块型CP、15例正常胰腺行DWI.在x、Y、Z轴3个方向上选择3个不同弥散系数(b=0、500、1 000 s/mm2)进行扫描,共行2次DWI.根据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测量ADC值.结果 38例胰腺癌平均ADC值为(1.411±0.101)×10m-3mm2/s,9例肿块型CP的平均ADC值为(1.053±0.113)×10-3mm2/s,15例正常胰腺平均ADC值为(1.245±0.112)×10-3mm2/s,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可对胰腺癌与肿块型CP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分级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小军;杨广夫;王霞;王军平;杨如武;任雪会;赵明增;陈松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性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7例AP及13例正常胰腺含有DWI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参照Balthazar CT分级标准,将AP的MRI表现分为相应的A、B、C、D、E5级,测量炎症胰腺及正常胰腺的ADC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各级别AP之间、各级别与正常胰腺之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例AP的MRI分为A级6例,B级9例,C级11例,D级10例,E级21例.炎症胰腺在DWI图像均呈高信号(100%).A、B、C、D、E级AP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38 ±0.024)、(1.289±0.179)、(1.513 ±0.156)、(1.554 ±0.248)、(1.938±0.567) ×10-3 mm2/s,正常胰腺的ADC值为(1.687±0.129)×10-3mm2/s.A、B级AP的ADC值显著低于E级(P值均<0.01)及正常胰腺(P值均<0.05),C级的ADC值低于E级(P<0.05),其余各级别之间,C、D、E级与正常胰腺之间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磁共振DWI有利于Balthazar分级中形态变化不明显的A级及B级AP的早期诊断,但ADC值对AP严重性的分级诊断无明显价值.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合常规序列在食管癌显示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陈伟;周胜利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结合常规序列对食管癌诊断及其在术前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被消化道内镜确诊为食管癌患者做常规MRI序列和DWI横断面扫描,b=500、800、1000 s/mm2,然后分别计算其表观弥散系数值。在DWI结合常规序列图像上测量病变的长度,并与食管钡餐检查、CT、常规T2 WI及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的病变长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食管癌病灶在MR-DWI上都是表现为高信号,且明显高于正常食管壁。随着b值增大,病灶的ADC值是逐渐减小的。 MR-DWI结合常规序列显示的病变长度与病理结果显示的长度无统计学差异( P=0.955)且有着较高的相关性,与病理大体标本显示病变长度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99,优于食管钡餐检查(r=0.858)、CT(r=0.971)和常规T2WI(r=0.985)。 MR-DWI结合常规序列对于食管癌术前T3和T4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1%和86.67%,优于常规MRI序列和CT检查,而对T1~2期诊断准确率仅为33.33%。结论 DWI结合常规序列在食管癌的诊断及T分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420 条记录 3/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