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一代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在提高上腹部CT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师卫华;党珊;燕洋洋

    目的 比较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常规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odel-Bas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MBIRc)、新一代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n)中优化噪声设置的MBIRNR40对腹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MBIRNR40在提高上腹部CT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能谱CT(Discovery CT750HD)扫描静止状态下水模以客观比较0.625 mm层厚FBP、MBIRc和MBIRNR40各设置的密度分辨率.回顾性随机抽取我院行上腹部增强扫描180 s延迟期的60例受检者.分别采用标准算法FBP、MBIRc和MBIRNR40重建层厚0.625 mm图像后进行对比.在相同位置皮下脂肪、背部肌肉、肝脾实质放置感兴趣区测量CT值与标准差值(Standard Deviation,SD),计算以皮下脂肪为背景肝脾实质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重建算法SD和CNR.采用Wilcoxon检验主观评分差异性.结果 水模结果提示MBIRNR40密度分辨率高,FBP重建密度分辨率差.MBIRNR40重建图像噪声低于MBIRc重建和FBP重建(P<0.05).MBIR重建图像肝脾CNR大于MBIRc重建和FBP(P<0.05).MBIRNR40重建的主观图像噪声小,FBP噪声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RNR40重建更清晰显示细节结构和病变边缘特征,优于MBIRc,MBIRc优于FBP (P<0.05).结论 与MBIRc、FBP重建相比,MBIRNR40可显著降低上腹部CT图像的噪声、提高信噪比,可更清晰显示细节结构和病变边缘特征,为降低上腹部CT辐射剂量提供潜能.

  • 导读

    作者:

    放射Micro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也称为显微CT、微焦点CT 或者微型CT,被普遍应用于医学、药学、生物、考古、材料、电子、地质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MicroCT 国内外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应用趋势的研究》一文介绍了MicroCT 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应用趋势,并对我国MicroCT的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相比传统的滤波反投影重建技术,迭代重建技术优势在于可利用先验知识对CT 系统成像进行适当模拟,适用于信息量不足,噪声状况较差的情况,有利于低剂量CT 扫描方案的施行。同时迭代技术因可引入与空间几何或测量值大小有关的约束条件,理论上能获取更高的图像质量。基于以上优点,近年来迭代技术发展迅速,已大量应用临床。《CT 迭代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一文就迭代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深入阐述。

  • 基于滤波反投影算法的血管内光声图像重建

    作者:韩朵朵;孙正;苑园

    将目前在光声断层(PAT)成像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滤波反投影(FBP)重建算法应用到血管内光声(IVPA)成像中,提出一种简单快速的二维图像重建方法.首先,对组织产生的光声信号进行滤波、逆卷积和时域一阶求导的预处理;然后,针对IVPA在血管腔内封闭成像的特殊性,采用权重法将预处理后的光声信号数据对导管以外的成像区域沿弧线进行反投影,得到成像平面内每个网格点处的初始光声压.后,得到反映血管壁组织结构形态的横截面灰阶图像.对仿真血管模型的实验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重建IVPA图像的结构,相似性指标(SSIM)可达到0.571 7.合理选择滤波函数、滤波截止频率以及测量位置数,可以提高IVPA重建图像的质量;对光声信号进行时域一阶求导处理,能有效地突出重建图像中的组织结构信息.该方法为后续图像重建算法的优化奠定基础.

  • 光学投影断层成像在离体样本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汪俊;刘侠;董迪;方梦捷;田捷;徐敏;杨鑫

    目的 利用光学投影断层成像系统对小鼠离体心脏和肝脏进行三维成像,进而通过考察三维成像效果研究光学投影断层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小鼠进行心脏灌注,分别取出心脏、肝脏组织,并对组织进行琼脂包埋、脱水和透明化处理,得到心脏和肝脏样本.利用光学投影断层成像系统采集心脏和肝脏的透射数据,并通过滤波反投影的方法得到心脏和肝脏的三维图像.分析得到的三维图像,研究光学投影断层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 通过上述实验方法得到心脏和肝脏样本,利用光学投影断层成像系统得到具有较高清晰度和空间分辨率的样本三维结构图像.结论 利用光学投影断层成像技术可获得具有高清晰度的生物组织器官的三维结构图像,在组织分辨率水平上获得小动物器官的数据信息,为尺度在1~10 mm的生物样本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手段,必将大大推动生物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

  • 256层CT头部扫描iDose 4TM重建图像空间分辨性能的模体实验

    作者:郑海亮;刘小丽;李兴东;温廷国;冯树理

    目的 探讨256层Brilliance iCT头部扫描时不同扫描条件下各重建级别iDose空间分辨性能的差异.方法 采用256层Brilliance iCT和CT性能检测模体,获得头部扫描图像,以iDose和滤波反投影(FBP)两种方法进行重建,比较两种重建图像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之间的差异.结果 ①MTF曲线显示,同等辐射剂量条件下,相比FBP重建,iDose重建可提高1.75%~115.62%的空间分辨能力.②降低层厚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T系统在xOy平面内的空间分辨能力.③层厚为0.9 mm时,iDose(6)的图像重建性能好,层厚为2.5 mm时,iDose(5)的性能好.④在保持千伏值、毫安秒及扫描层厚条件不变,螺距从0.203提高至0.391时空间分辨能力无显著差异.⑤保持毫安秒不变,同时改变管电流和扫描时间,使用iDose重建算法CT系统空间分辨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 iDose在同等辐射剂量下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一定程度上iDose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对螺距和管电流改变不敏感.为获得佳图像质量,重建级别应与层厚相适应.

  • 基于模型迭代重建在低管电压(80 kV)亚mSv胸部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永军;于楠;杨创勃;张喜荣;段海峰;于勇;贺太平

    目的:比较滤波反投影技术(FBP)、常规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c)、新一代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n)中肺特异性设置(MBIRRP20和MBIRNR40)重建算法对80 kV胸部平扫CT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在低管电压亚mSv胸部CT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1个月内接受2次胸部CT平扫患者31例.使用能谱CT,初检采用120 kV、噪声指数(NI)14的常规辐射剂量扫描,FBP重建.复查采用80 kV、NI 28低辐射剂量方案扫描,分别采用标准算法与肺算法FBP、MBIRc和MBIRn中肺特异性设置(MBIRRP20和MBIRNR40)重建层厚0.625 mm的图像后进行对比分析.在标准算法FBP(FBPs)、MBIRc和MBIRNR40重建图像上测量胸廓入口层面、气管隆突下层面和所及上腹肝门层面背部肌肉、皮下脂肪相同部位ROI的CT值与标准差值(SD),SD代表噪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重建算法SD.由2名放射科医师以常规剂量FBP重建图像为基础在肺窗肺算法FBP、MBIRc、MBIRRP20和纵隔窗FBPs、MBIRc、MBIRNR40盲法进行噪声和细节结构清晰度5分法主观评分,采用符号等级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结果:初检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为(5.75±2.45)mGy,剂量长度乘积(DLP)为(159.39±88.27)mGy·cm,有效剂量(E)为(2.74±1.24)mSv;复查低剂量CTDIvol为(1.68±0.81)mGy,DLP为(57.21±28.90)mGy·cm,E为(0.80±0.40)mSv,分别下降约70.78%、70.72%和70.80%.80 kV条件下FBP图像噪声高于常规剂量FBP图像(P<0.05),MBIRc和MBIRNR40噪声均低于常规剂量FBP图像,且MBIRNR40噪声低(P<0.05);80 kV条件下MBIRn中MBIRNR40主观图像噪声优于MBIRc和常规剂量FBP重建,MBIRRP20能更清晰显示肺部细节、MBIRNR40能更清晰显示纵隔及上腹部细节结构(P<0.05).结论:MBIR可显著降低胸部CT图像噪声,提高细节结构清晰度.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减少辐射剂量约70%时,MBIRn中肺特异性设置MBIRRP20和MBIRNR40能更有效提高图像质量,优于MBIRc与常规剂量FBP.MBIR 80 kV亚mSv胸部CT成像是可行的,且MBIRn有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的潜能.

  • 小波理论在CT图像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中的应用

    作者:罗戎蕾;汪元美;高欣

    对小波理论在图像重建滤波反投影算法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对小波理论在滤波反投影算法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一维小波变换和二维小波变换角度进行了详述.后对小波在该领域内的发展和前景做了总结和展望.

  • iDose 4迭代重建级别与层厚相适应获佳头部CT图像

    作者:郑祝霞;白卓杰;王小进

    目的:研究相同扫描条件下,iDose 4迭代重建的不同Level级别与不同层厚组合进行重建,分析各组图像的差异,以获得佳头部CT图像重建组合。方法:采用256层Philips Brilliance iCT行头部螺旋扫描,扫描参数均为120 kV,300 mAs,螺距0.39,球管旋转1周时间0.75 s。分别以A组iDose4 Level 3,层厚5 mm;B组iDose4 Level 5,层厚5 mm;C组FBP,层厚5 mm;D组iDose 4 Level 5,层厚3 mm 4种组合进行重建。比较在相同扫描条件下,重建算法、重建级别、重建层厚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①iDose 4迭代重建和滤波反投影法重建的图像噪声及S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层厚相同,重建级别不同,重建的图像噪声及S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重建级别相同,层厚不同,重建的图像噪声及SNR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的重建算法、重建级别、重建层厚重建的图像对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4组图像的主观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获得佳头部MSCT图像,必须选用适当的iDose 4迭代重建级别与重建层厚组合。本研究发现iDose 4 Level 5,层厚5 mm的重建组合所得图像质量好。

  • 滤波反投影的冠状动脉CTA低剂量优化方案初探

    作者:黄海波;黄桂雄;林莹;管俊;曾嵩

    目的:探讨滤波反投影(FBP)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低剂量优化方案。方法100例CCTA检查者编入A、B、C三组。A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模式、120 kVp作为对照组;研究组B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模式、100 kVp同时适应增加管电流;研究组C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模式。由两名经验丰富放射科医师双盲法操作完成,记录性别、年龄、BMI、心率(HR)、对比剂量(VOCA)、Z轴扫描长度(LZA)、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测量和记录主动脉根部(ROA)CT值及噪声指数(IN)、图像主观质量评分(Score)、冠状动脉节段数(Seg.)及其分布,比较三组间上述变量差异。结果两医师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2;三组间性别、年龄、BMI、HR、VOCA、LZA、Sco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诊断冠状动脉节段数98.97%(1149/1161),三组间各分值冠状动脉节段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 ROA、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显示除A与C组间ROA、A与B组间IN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CTDIvol、DLP、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显示CTDIvol、DLP、ED差异在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A组比较,B组CTDIvol、DLP、ED分别减少25.3%、30.1%、30.1%,C组CTDIvol、DLP、ED减少56.1%、70.2%、70.2%;与B组比较, C组CTDIvol、DLP、ED分别减少41.2%、57.3%、57.3%。结论采用FBP的256 iCT冠状动脉优化方案减少了辐射剂量,后门控在降低管电压并适当增加曝光量时可使ED减少约30.1%,前门控扫描较常规后门控减少ED约70.2%。

  • 迭代重建技术在HRCT低剂量下诊断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可行性应用

    作者:刘雯辉;曹黎明;黎良山;李斌

    目的 评价不同水平的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在HRCT低剂量的条件下诊断肺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1日~2016年4月1日在平湖市中医院行常规胸部CT检查并确诊为pGGN的患者40例,应用16排螺旋CT,设置4种不同的剂量条件(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50、25、10 mAs)对40个5~13 mm的pGGN进行HRCT检查,分别应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和传统的滤波反投影(FBP)对数据进行重建,并且有两名有丰富经验的医师进行对不同剂量水平和不同重建技术的影像进行评估,同时利用Kappa分析进行一致性评价以及测量每次检查的图像噪声(MSD)、有效辐射量(ED).结果 不同管电流和图像重建技术的条件下SD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管电流条件下和不同重建技术的条件下S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管电流和图像重建技术下肺实质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的评分,Kappa=0.601,P=0.000,一致性尚可;应用传统的FBP及iDose4技术,100 mAs对pGGN的可见度在4分等级上显著高于50、25、10 mA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0、25、10 mAs条件下,iDose4-4/7重建技术在高评分上显示结节的数量显著高于传统的FBP重建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16排螺旋CT能够在10 mAs的条件下检查出pGGN,联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可以保证图像并且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同时可以进一步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值得临床推广.

  • SIEMENS EMOTION双排CT数据链路故障分析

    作者:石坚

    1 原理分析EMOTION双排螺旋CT探测器由42个光电转换模块、42块通道板组成,构成672个探测通道,每个光电模块产生2×16个电流信号,由对应通道板上的32个相同电路进行积分放大、A/D转换.探测器总线上的D522 CONVERTER板编码组成异步串行数据帧通过光纤输出、光电模块发射、电光模块接收,信号通过光缆传输到重建计算机的RE-CEIVE接收板进行光电转换,串并行转换至PCI总线,由BACK PROJECTOR反投影板进行滤波反投影,产生原始数据,在重建计算机的原始数据盘上备份,同时通过网线传输到控制计算机处理成图像显示并在控制计算机的图像数据盘上备份[1].

  • FBP和OSEM对正常人脑内多巴胺转运体分布半定量值影响的研究

    作者:朱毓华;鲁佳荧;张慧玮;葛璟洁;吴平;鲍伟奇;琚紫昭;王坚;管一晖;左传涛

    目的 研究不同PET重建方法对正常人脑内多巴胺转运体(DAT)分布半定量值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41例健康受试者(正常人)的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CFT)PET图像分别进行滤波反投影法(FBP)和有序子集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重建,自动勾画尾状核、壳核前部和后部等感兴趣脑区,以缺乏DAT分布的顶枕皮质作为参考区,按公式计算DAT分布的半定量值.DAT分布半定量值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 基于OSEM重建的PET图像中DAT分布半定量值分别为:尾状核(1.77~2.15)、壳核前部(2.17~2.39)、壳核后部(1.71~2.06);基于FBP重建的PET图像中DAT分布半定量值分别为:尾状核(1.68~2.10)、壳核前部(2.07~2.37)、壳核后部(1.62~1.96).基于OSEM重建的PET图像中双侧尾状核、壳核前部及后部的DAT分布半定量值均显著高于基于FBP重建的PET图像,且两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58~15.859,均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OSEM与FBP重建的PET图像的DAT分布半定量值在双侧尾状核、壳核前部及后部均呈显著正相关(R2=0.907 ~0.951,均P=0.000).基于OSEM与FBP重建的PET图像中双侧尾状核、壳核前部及后部DAT分布半定量值均呈现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的趋势.结论 不同PET重建方法获得的正常人脑内DAT分布半定量值存在显著差异,在多中心或纵向研究中需要保持PET图像重建方法的一致性.

  • 基于自适应衰减滤波的CT图像去金属伪影混合算法

    作者:陈豫;罗海;周荷琴

    提出了一种CT去金属伪影的自适应衰减滤波混合算法.它先对金属区域投影数据进行自适应衰减和滤波.通过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图像.再利用原始投影数据对金属区域进行大期望值(EM)重建.后根据迭代重建的结果,对衰减和滤波后重建的图像中的金属区域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去除条状伪影,完整地呈现金属物体的结构,并能保证金属物体周围的组织不失真.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小,而且对包含多个金属物体的CT图像效果也较好.

  • 基于单螺旋CT原始数据的三维图像重建的插补算法

    作者:霍修坤;韦穗;程志友

    提出利用螺旋扫描时的连续性和断层图像重建时的数据充分条件,利用较少的螺旋周期内所采集的原始数据,采用直接插补算法重建出较多的二维图像,从而进行三维重建的方法.

  • 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在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伟华;李卫侠;吴梦雄;常蕊;董海鹏

    目的:探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AFIRE)技术在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全剂量组(130 kV/140 mAs; CTDIvol=15.39 mGy组,46例)和半剂量组(110 kV/104 mAs;CTDIvol=7.7 mGy组,44例),进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对全剂量组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对半剂量组数据分别采用FBP及SAFIRE重建,并分别计算2组数据的主动脉弓根部、颈总动脉分叉处、基底动脉起始处、大脑中动脉的CT值、噪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结果:在半剂量组中,主动脉弓根部、颈总动脉分叉处、基底动脉起始处及大脑中动脉的SAFIRE 1~3级重建与FBP重建方法相比,SAFIRE 3级的图像噪声低,SNR和CNR显著提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剂量组SAFIRE 3级重建与全剂量组FBP重建相比,半剂量组SAFIRE 3级重建的图像噪声显著降低,SNR和CNR显著提高,2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BP相比,SAFIRE在辐射剂量较低的条件下仍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 迭代重建算法的发展及其在CT中的应用

    作者:杲霄源;张欢;诗涔;潘自来

    随着CT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临床对于CT诊断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直以来,CT检查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改善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早期,降低辐射剂量的主要方法就是降低管电压、降低管电流、增加螺距及减少扫描次数等,但这些方法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图像质量.

  • FBP和ASiR重建算法对肺部小结节显示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艳;吴青霞;雷志丹;郭濴;王梅云;史大鹏

    目的:比较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 FBP)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 ASiR)对肺部小结节(直径﹤10 mm)显示的图像质量,确定适宜临床应用的佳重建方法。方法23例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后发现57个肺结节,对肺窗图像分别采用FBP,20%、40%、60%、80% ASiR-FBP混合和100%ASiR重建算法进行重建获得6组图像,分别测量肺结节胸膜下肺组织及周围空气的CT值及噪声值,计算各结节的对比噪声比( CNR)。以6级评分方法比较6组模式重建图像对肺结节和肺部解剖结构包括小叶和小叶间隔的显示。结果结节的噪声值在6组重建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结节的CNR、肺泡噪声值、结节评分和肺组织评分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 ASiR百分比的增高,肺组织噪声逐渐降低,肺结节的CNR及主观评分逐渐升高,100%ASiR重建图像上结节评分优于其他组重建图像,而60%ASiR-FBP混合重建图像对肺部结构显示的评分优于其他组重建图像。结论100%ASiR重建图像有助于临床筛查肺小结节,60%ASiR-FBP混合重建图像兼顾肺小结节和肺组织解剖细节的显示,可作为临床常规重建方式使用。

  • 70kV结合正弦图迭代重建在腹部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琳琳;于凤凯;赵红军;张瑞;苏炜

    目的:探讨70 kV结合正弦图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在腹部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0例患者(低kV组)采用70 kV、SAFIRE技术、欧乃派克(300 mg I/mL)的CTA扫描方案,87例患者(对照组)采用120 kV、滤波反投影(FBP)技术、欧乃派克(350 mg I/mL)的扫描方案.对比两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l)、CT值、SD、对比噪声比(CNR)、图像灵敏度(FOM)、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低kV组和对照组的CTDIv.l分别为(3.08±0.15) mGy、(6.08±0.67) mGy,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kV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CT值分别为(431.45±27.42) HU、(415.44±16.51)HU、(311.85±17.75) HU,对照组分别为(334.91±14.41) HU、(335.51±13.76) HU、(312.63±18.59) HU;低kV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SD分别为(15.96±1.75)、(18.63±3.01)、(26.99±2.65),对照组分别为(23.21±2.91)、(25.34±2.67)、(29.8±3.04),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kV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CNR分别为(26.58±2.93)、(25.77±2.52)、(20.31±1.74),对照组分别为(20.79±1.87)、(20.82±1.92)、(19.98±1.63);低kV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FOM分别为(233.32±55.35)、(218.46±45.44)、(135.51±24.74),对照组分别为(72.34±15.45)、(72.57±15.62)、(66.71±12.86),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kV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56±0.65),对照组为(4.55±0.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 kV结合SAFIRE技术在腹部CTA扫描中,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而且改善了腹部CTA的图像质量,减少了碘对比剂的相对含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迭代重建技术在CT腹部低剂量扫描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袁灼彬;郑晓林;邹玉坚;杨沛钦;蔡庆文;赖清媚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应用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腹部低剂量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对160例拟行腹部CT扫描患者随机分成8组(A~H组),每组20例.A组采用120 kV、250 mAs条件进行腹部常规剂量扫描,图像应用滤波反投影重建.B~H组采用固定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于250 ~70 mAs之间每次间隔30mAs减低扫描条件行上腹部低剂量扫描,图像采用迭代重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T剂量指数、CT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并对各组图像分别进行质量评分,确定等同于A组图像质量并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低剂量组.图像噪声与体重指数、腹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采用迭代算法重建图像的低剂量B~H组主动脉、肝脏、脾脏、胰腺噪声为10.7 ~23.0 HU,B~F组均较常规剂量组A组图像噪声[(13.8~16.8)HU]低,而G、H组图像噪声均明显高于A组.B~E组图像平均噪声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组图像噪声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对比噪声比为3.1~14.7,B~E组对比噪声比均高于A组(3.4 ~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组对比噪声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部分低剂量组对比噪声比已低于常规剂量A组.低剂量组B~E组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并与常规剂量组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H组主观图像质量随管电流减低而明显降低,与常规剂量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H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辐射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为图像质量等同于常规剂量扫描适低剂量组,辐射剂量降低约35%.图像噪声与体重指数低度相关(r2 =0.316),与腹围高度相关(r2 =0.817)结论 迭代重建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辐射剂量降低35%仍可得到与常规剂量滤波反投影重建相当的图像质量.

  • 迭代重建技术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在颌面部CT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曾宪春;杨艳;韩丹;刘莉;王玉权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低管电压(100 kVp)扫描在颌面部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疑颌面部病变行CT扫描患者70例,A组35例采用100 kVp扫描,迭代SAFIRE重建,选择强度3级;B组35例采用120 kVp扫描,滤波反投影重建,其余条件不变.比较A、B两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诊断效能等.结果 A、B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有效辐射剂量(ED)降低了35.80%;与B组相比,A组图像噪声降低29.18%,SNR提高37.99%,CNR提高39.65%;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建图像对病变的诊断效能与临床诊断比较通过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颌面部检查中运用第二代双源CT低管电压(100 kVp)扫描联合SAFIRE重建技术,能保证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