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唾液及口腔卫生状况与乳牙龋齿的关系

    作者:王文辉;卞金有

    目的观察唾液变链菌、流速、缓冲力及口腔卫生状况在多龋的学龄前儿童和无龋的学龄前儿童中的差异,同时观察应用Dentocult SM方法和Dentobuff Strip方法评价乳牙龋齿有关危险因素的可行性.方法测定所有儿童的唾液变链菌水平、唾液流速、唾液缓冲力和软垢指数.变链菌和唾液缓冲力用Dentocult SM方法和Dentobuff Strip方法测定.结果①无龋组和多龋组之间唾液流速的差异、唾液缓冲力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②无龋组和多龋组的软垢指数分别是2.22±0.50、2.37±0.3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③唾液变链菌记分为0、1、2、3四个水平.无龋组四个水平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3%、19.4%、34.6%和12.7%,多龋组分别为2.9%、11.8%、27.0%和58.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将两组资料共同分析,记分为0、1、2、3的各组儿童的dmft分别为0.46±1.68、3.26±4.89、3.66±4.99、7.10±4.42,记分0组与记分1组之间的差异、记分2组与记分3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记分1组与记分2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卫生越差的儿童,或者唾液中变链菌水平越高的儿童越易患龋齿.Dentocult SM方法作为评价学龄前儿童龋齿危险因素的一个指征是有效的,记分3的龋活性显著.

  • 老年人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分析

    作者:方会清;吴补领;沈卫;赵红萍;邓爱停

    目的:探讨老年高龋和无龋人群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型与龋病的关系.方法:将79例老年人分为高龋组(55例)和无龋组(24例),从两组个体口腔牙菌斑中分离鉴定出263株和102株变形链球菌(血清型c),用细菌DNA提取盒提取细菌染色体DNA,经多次实验自行确定AP-PCR反应条件,对获得的变形链球菌(血清型c)临床分离株进行遗传型分析.结果:两组同一个体临床分离株共发现了101种不同基因型.高龋组同一个体口腔中定植不同基因型葫株的数量与无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个体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菌株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态性;个体携带不同基因型菌株的数量与其致龋性有密切关系.

  • LuxS基因突变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的初步研究

    作者:于丹妮;米媛;韩育植

    目的 研究luxS基因突变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缺陷株培养液的吸光度A值.结果 基因缺陷株细菌A值明显低于变链菌标准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对培养基的初始pH值递减敏感性增加.结论 LuxS基因突变可以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基因缺陷株的耐酸性降低.

  • 茶水漱口口清齿健

    作者:温秋蕾

    茶叶中的氟元素能产生防龋作用、儿茶素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和一定的抗菌活性,对致龋的变形链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变形链球菌LuxS基因缺失株对生物膜结构影响的研究

    作者:彭浩然;李伟;胡红梅;汤洪;熊成玲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缺失菌株变形链球菌在离体模型上生物膜形成的差异变化情况。方法收集临床上因正畸而拔除的前磨牙或无龋坏的第三磨牙,行菌株复苏增菌及变形链球菌鉴定,后将标本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果变形链球菌标准菌株和LuxS基因缺失菌株在24 h形成的生物膜有明显差异,经观察发现LuxS基因缺失菌株较标准菌稀疏。结论口腔变形链球菌可通过LuxS基因介导的菌种密度感应信号来影响口腔生物膜的形成。

  • 防治儿童早期龋病的基因诊断技术研究

    作者:王蔚

    目的: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基因分型的方法对临床上高龋、中龋和无龋儿童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基因型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355例3岁~5岁不同龋敏感儿童,用无菌刮匙刮取龋坏附近的菌斑,无龋者刮取咬面窝沟内及邻面的菌斑。所有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经微量生化板进行鉴定,以革兰染色法镜检,并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分型方法对变形链球菌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355例中培养出变形链球菌111例,占31.27%。35例高龋儿童中有5例为1种基因型,比率为14.28%;26例有2种基因型,比率为74.28%;4例有3种基因型,比率为11.43%。40例中龋儿童中有3例为1种基因型,比率为7.5%;35例有2种基因型,比率为87.5%;2例有3种基因型,比率为5%。36例无龋儿童中全部为1种基因型。结论菌斑中定植的变形链球菌所携带AP-PCR基因型的种类数与致龋性有密切关系。

  • IgY牙膏对远缘链球菌体外黏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郭冠英;杨路

    实验证实抗龋IgY能抑制变形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的黏附,因此近一些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IgY牙膏的开发研制,试图开辟生物抗体预防龋病的新途径,一些实验已经表明IgY牙膏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与黏附,但对远缘链球菌(血清g型)的影响还未见文献报道[1-3].

  • 金合金和钴铬合金与变形链球菌黏附的关系

    作者:张增瑞

    牙科金合金、钴铬合金是口腔重要的修复材料,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研究旨在了解在菌斑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变形链球菌在表面粗糙度相同的2种冠修复体上的黏附情况.1材料和方法1.1仪器设备:TR200手持式粗糙度仪(时代集团公司),LRH- 280微电脑控制生化培养箱(广东省医疗器械厂),Steril GuardⅢ超净工作台(美国,The Baker Company),HQ-60型旋涡混合器(北方同正生物技术发展公司).1.2测试对象:①材料:金合金(德国,DeguDent)主要成分:金(Au)73.8%,铂(Pt)9%,银(Ag)9.2%,铜(Cu)4.4%,锌(Zn)2%,铟(In)1.5%等;钴铬合金(德国,ED)主要成分:钴(Co)61%,铬(Cr)28%,硅(Si)1.65%,铁(Fe)0.5%等.

  • 金合金和钴铬合金与变形链球菌黏附的关系

    作者:张增瑞

    牙科金合金、钴铬合金是口腔重要的修复材料,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研究旨在了解在菌斑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变形链球菌在表面粗糙度相同的2种冠修复体上的黏附情况.1材料和方法1.1仪器设备:TR200手持式粗糙度仪(时代集团公司),LRH- 280微电脑控制生化培养箱(广东省医疗器械厂),Steril GuardⅢ超净工作台(美国,The Baker Company),HQ-60型旋涡混合器(北方同正生物技术发展公司).1.2测试对象:①材料:金合金(德国,DeguDent)主要成分:金(Au)73.8%,铂(Pt)9%,银(Ag)9.2%,铜(Cu)4.4%,锌(Zn)2%,铟(In)1.5%等;钴铬合金(德国,ED)主要成分:钴(Co)61%,铬(Cr)28%,硅(Si)1.65%,铁(Fe)0.5%等.

  • 变形链球菌产酸耐酸因子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利军;王昭君;刘炜

    龋病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以细菌为主的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变形链球菌已被公认为龋病的主要致龋菌,临床中发现,不同区域、不同种族、不同的社会背景人群中均可检出变形链球菌,但并非每个人都患龋病.因此,变形链球菌可能存在不同毒力因子,而其致龋性差异的物质基础是毒力因子的遗传变异,变形链球菌的产酸耐酸因子的研究进行综述.

  •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V+)基因克隆与表达

    作者:甘晓榕;王小琴;Michel-Angelo Sciotti;Joelle A.Ogier

    目的分离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V+)基因,构建V+表达克隆.方法用PCR从sr基因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V(+),亚克隆入中间载体pCR2.1和表达载体pET21a(+).对重组体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 PCR扩增产物为1.16kb的DNA带,亚克隆入载体,获得重组克隆pCVf和重组表达克隆pSRVf,表达产物为43kDa抗原,可以被抗Ⅰ/Ⅱ抗体特异性地识别.结论本试验成功地构建了携带V+基因片段的表达克隆pSRVf.

  • 分泌型IgA、变形链球菌与儿童龋病的关系

    作者:沈磊;项东;赵彦

    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是口腔环境的常驻菌,现已被国内外学者公认是主要的致龋菌.分泌型Ig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是口腔局部免疫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它可通过对口腔微生物的凝集作用和口腔清除作用或影响细菌代谢的特殊酶类来抑制细菌聚集,此时SIgA与微生物结合并产生凝集反应,凝集的微生物可被吞噬或聚集成丛由唾液清除[1].本研究是对不同牙列儿童唾液SIgA水平的检测,主要是探讨唾液中变形链球菌、SIgA与儿童龋病的关系.

  • 载银硅灰石涂层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

    作者:贾莹;刘焱;秦波;王金生

    背景:涂层材料本身无抗菌性,带有涂层的植入物在植入体内后也有发生感染的可能.目的:体外实验评价载银硅灰石涂层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载银硅灰石涂层材料的抑菌环大小,从而评价材料的抑菌性能优劣.结果与结论:随着硝酸银浓度的提高,涂层载银量增加;5%载银硅石灰组抑菌环持续40 d 以上,其大直径显著大于1%载银硅石灰组抑菌环大直径及未载银原始硅灰石涂层的抑菌环大直径(P均<0.01).结果提示,载银硅石灰涂层能缓慢释放出具有抗菌作用的Ag+,从而具有一定的抑菌性.通过加入不同初始浓度的Ag+溶液,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载银硅石灰涂层的抑菌效率和持续时间.

  • 外源性单磷酸鸟苷环二聚体对变形链球菌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闫文娟;徐树军;谢苗苗;吴补领

    背景 前期研究证实变形链球菌内部存在单磷酸鸟苷环二聚体信号通路,该通路介导变形链球菌的生物膜形成及在体外牙釉质表面的黏附.目的 以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单磷酸鸟苷环二聚体对变形链球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外源性单磷酸鸟苷环二聚体干预变形链球菌UA159,提取其总RNA,并以标准菌株的总RNA 作为对照,与变形链球菌全基因组芯片杂交,筛选差异基因.结果 与结论 外源性单磷酸鸟苷环二聚体干预后,变形链球菌中glgA、glgB、msmF、gftA、lacG、lepB、rgpAc、bacC 、apt69 个基因表达上调,Hrc、ProC、HprT、Pdp、Glk、cdsA 共6 个基因表达下调.所获得的差异基因主要与细胞趋向性和生物膜形成、信号转导、糖代谢、等途径相关.说明单磷酸鸟苷环二聚体影响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性.

  • 氧化锆陶瓷和钛合金表面粗糙度与细菌黏附的比较

    作者:金恩龙;焦艳军;孟淑云;王珏

    实验于2006-03/06在山西医科大学微牛物实验室完成.分别制作氧化锆陶瓷试件和Titan合金试件各6个.实验分为2组,氧化锆陶瓷抛光组:Cercaon氧化锆薄片磨光后.用EVE专用抛光轮高度抛光.钛合金抛光组:将钛合金原始铸件依次用粗砂纸、水砂纸(依次为200,600,800,1000,1200,1500,2000目)逐级磨光,再用抛光轮抛光.采用精密粗糙度测试仪检测各样本的表面租糙度:然后将各样本置于变形链球菌的培养液中,在37℃条件下,静止培养状态下培养1 h后,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黏附细菌的数量,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样本的表面形貌.结果显示,两组间表面粗糙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钛合金抛光组试件黏附细菌数多于氧化锆陶瓷抛光组试件黏附细菌数(p<0.01).扫描电镜显示,氧化锆陶瓷抛光组试件表面散在少量细小孔隙,而钛合金抛光组试件表面未见细小孔隙,但有较多裂隙和凹陷.

  • 主要致龋微生物的Meta分析

    作者:叶一了;贾玉焕;黄文明;郑玉琪

    背景:国内外学者在主要致龋微生物因素上做了大量研究,但关于龋病致病因素仍未见全面而系统的评价。目的:对6种主要致龋微生物进行龋病致病因素的循证医学分析。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等外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中,2011至2014年之间发表的有关龋病病因微生物因素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根据细菌A值范围分为观察组(较大A值)和对照组(较小A值),对不同含量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普氏菌属、月形单胞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韦荣球菌属影响下患龋病概率的统计学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OR值反映两组人群在相同致病因素下患病概率的统计差异,其值>1说明观察组龋病发生率大于对照组,<1说明观察组龋病发生率小于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变形链球菌OR=2.41、乳酸杆菌OR=1.68、普氏菌属OR=2.75、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OR=1.98、月形单胞菌属OR=2.38,说明观察组患病概率大于对照组,反映了这些微生物与龋病的相关性较大,可能与龋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关系;韦荣球菌OR=0.45,说明观察组患病概率小于对照组,反映了韦荣球菌与龋病的相关性较小,可能在龋病某一发展阶段起到重要作用。

  • 牙科修复材料苯扎氯铵表面活性剂对5种常见口腔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作者:代静;陈燕斌;陈珊;任静;李昆蔓;杨军英

    背景:目前,苯扎氯铵已被用于牙科修复材料中,能增强材料的抗菌性并作用持久.然而,目前尚缺乏苯扎氯铵与牙髓牙周感染相关细菌作用的研究.目的:研究苯扎氯铵对口腔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比较0.1%苯扎氯铵、体积分数3%双氧水、生理盐水与5.25%次氯酸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变形链球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苯扎氯铵对上述细菌的低抑菌浓度.结果与结论: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与中间普氏菌,0.1%苯扎氯铵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效果,抑菌效果弱于5.25%次氯酸钠(P < 0.05);对牙龈卟啉单胞菌,0.1%苯扎氯铵的抑菌效果与体积分数3%双氧水无差异(P >0.05);对中间普氏菌,0.1%苯扎氯铵的抑菌效果优于体积分数3%双氧水(P < 0.05);对伴放线放线杆菌和变形链球菌,0.1%苯扎氯铵的抑菌效果均优于体积分数 3%双氧水(P < 0.05),与 5.25%次氯酸钠无差异(P > 0.05);对粪肠球菌,0.1%苯扎氯铵的抑菌效果优于体积分数3%双氧水(P < 0.05),弱于5.25%次氯酸钠(P < 0.05);体积分数3%双氧水对粪肠球菌不产生抑菌环;②0.1%苯扎氯铵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变形链球菌、粪肠球菌的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6,2,4,2,4 mg/L;③结果表明,0.1%苯扎氯铵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变形链球菌、粪肠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 钴铬合金表面镀氮化锆涂层对细菌黏附性能的影响

    作者:桑卓;付玉;陈东;古育娣;陈湘涛

    背景:细菌黏附与钴铬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成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目的:验证钴铬合金表面所镀氮化锆薄膜是否可以改善义齿金属材料的细菌黏附性能。方法:应用磁控溅射沉积方法在钴铬合金材料表面镀氮化锆薄膜,制备钴铬合金镀膜组试件(实验组),以未镀膜的钴铬合金试件为对照组,分别将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黏液放线菌接种在两组试件的测试面上,待培养结束时进行菌落计数。结果与结论:细菌黏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3种细菌的菌落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的细菌黏附数量明显高于镀膜组。提示:钴铬合金表面所镀氮化锆薄膜可以显著降低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及黏性放线菌的黏附数量,从而改善钴铬合金材料的细菌黏附性能。

  • 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治疗6个月内口腔菌群的变化

    作者:郝春波;谢奇;陈小滨;郭冬梅;梁振耕

    背景: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佩戴固定矫治器后患者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会发生变化。目的:探讨安装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对青少年口腔内致龋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及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3例需要安装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的青少年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18例无口腔疾病的青少年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安装矫治器即刻、安装后90,180 d收集两组唾液,检测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菌丛的变化,同时检测牙龈指数与口腔卫生指数。结果与结论:对照组3个时间点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牙龈指数及口腔卫生指数变化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安装90 d、180 d的变形链球菌危险等级较安装即刻明显提高(P<0.05),安装180 d的乳酸杆菌危险等级较安装即刻明显提高(P <0.05),安装90 d的牙龈指数牙龈指数、安装180 d的口腔卫生指数严重程度高于安装即刻(P<0.05),安装180 d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危险等级与牙龈指数及口腔卫生指数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口腔内安装正畸矫治器会增加青少年口内的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细菌数量,导致口腔卫生状况明显下降。

  • 氧化锆陶瓷与镍铬合金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对比

    作者:韩月红;成之远;王明德

    背景:实验及临床经验表明,修复材料表面的粗糙度直接影响细菌的黏附性,除此之外,材料组成及本身理化性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目的:对比氧化锆陶瓷与镍铬合金口腔材料的细菌黏附性。方法:将氧化锆陶瓷、镍铬合金分别制成3.0 cm ×3.0 cm ×0.2 cm 的板片,每种材料各10片。两种材料各选取其中5片进行抛光处理,另5片进行上釉处理,检测4组试件的粗糙度。将变形链球菌浮液滴加于4组材料表面,37℃厌氧培养48 h,检测各组细菌黏附数量。结果与结论:4组试件表面粗糙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氧化锆陶瓷抛光组的细菌黏附量明显小于镍铬合金抛光组(P <0.05),氧化锆陶瓷上釉组的细菌黏附量与镍铬合金上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氧化锆陶瓷具有较好抑制细菌黏附的效果,其上釉处理后抑制细菌黏附的效果与镍铬合金上釉处理后的相当。

603 条记录 6/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