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婴儿唾液中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研究

    作者:周琼;暴晓彤;邢娟;谢盼;陈霄迟;陈薇

    目的 使用微滴数字PCR检测婴儿口腔内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以变形链球菌c型和远缘链球菌ATCC 27607标准菌株基因设计引物,对123名5~8个月婴儿唾液样本分别进行微滴数字PCR、巢氏PCR和常规PCR反应,检测婴儿唾液中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结果 微滴数字PCR定性、定量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标准菌,1×10-4 ng/μl靶细菌的拷贝数达到4.8×104和3.6×104,灵敏度可达0.01%;巢氏PCR检测灵敏度为0.01%;常规PCR检测灵敏度为0.1%.用微滴数字PCR、巢氏PCR和常规PCR检测婴儿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8.9%、33.3%和6.5%;远缘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1.4%、4.1%和0,微滴数字PCR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PCR和巢氏PCR(P<0.05).结论 微滴数字PCR能早期检测婴儿口腔中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蜂胶抑制变形链球菌生长和粘附的体外研究

    作者:王晶;李玉晶;张春梅;赵静;王凤忠

    目的:研究蜂胶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和粘附的影响.方法:①抑菌实验;分别将水溶性蜂胶和醇溶性蜂胶提取物等比稀释,采用钢管琼脂扩散法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做抑菌实验,测定小抑菌浓度.②粘附抑制实验:在含不同浓度水溶性和醇溶性蜂胶,洗必泰,乙醇的轻唾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变形链球菌,8天后测定粘附于毛细管表面变形链球菌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小抑菌浓度分别是:水溶性蜂胶为0.031625%和0.25%;醇溶性蜂胶均为0.078%.蜂胶各组及洗必泰组均可显著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粘附(P<0.05),0.5%水溶性蜂胶组,醇溶性蜂胶组及洗必泰组抑制粘附作用更强,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溶性蜂胶和醇溶性蜂胶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和粘附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蜂胶涂膜抗乳牙人工龋的体外研究

    作者:蔡爽;时清;李玉晶;葛丽华;宿颖

    采用混合培养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形成体外致龋环境的方法,造成乳牙人工龋,选用蜂胶涂膜观察其对乳牙人工龋的预防效果,并与氟保护漆进行对比,为临床应用天然蜂胶制剂作为防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高发龋和无龋儿童菌斑中变形链球菌及远缘链球菌的任意引物PCR检测

    作者:支清蕙;林焕彩;张蓉;廖义东;涂家珍

    目的 采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rbitrarily prime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P-PCR)法探讨高发龋和无龋儿童牙菌斑致龋菌的检出情况,分析变形链球菌及远缘链球菌与乳牙龋齿发生的关系.方法 从20例高发龋患儿和20名无龋儿童的牙菌斑中分离、鉴定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以Shiroza的DNA提取方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以形态学、生化和AP-PCR的方法鉴定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结果 AP-PCR法检测发现高发龋患儿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40%,而无龋儿童两种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5%和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用AP-PCR法检测发现高发龋患儿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龋儿童,口腔中定植的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是乳牙龋高发的危险因素.

  • 重度龋儿童远缘链球菌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秦秀荣;周琼;秦满

    目的 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rbitrarily prime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P-PCR)法初步探讨远缘链球菌在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儿童与无龋儿童口腔中基因型分布的情况,分析其与婴幼儿龋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和西城区14所幼儿园178名42~54个月龄儿童,S-ECC(患龋牙数≥5)组87例,无龋组91人.嚼蜡法采集刺激性唾液进行分离培养,典型菌落行革兰染色、生化鉴定并保种,提取基因组DNA,PCR鉴定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AP-PCR法对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S-ECC组远缘链球菌检出率18%(16/87),显著高于无龋组的3%(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3株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共检出22种基因型,S-ECC组个体基因型为1~3种,无龋组均为1种;此外,S-ECC组3名个体间存在相同基因型的菌株.S-ECC组基因型数与龋失补牙数间存在相关性(r=0.50,P<0.05).结论 S-ECC儿童远缘链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无龋儿童,且菌株间存在基因多态性,个体携带基因型的种类数与其致龋性间存在相关性;远缘链球菌无关个体间存在相同基因型的菌株.

  • 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抑制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研究

    作者:周智;周汝俊;文冰;唐镇;杨健

    目的通过对抗变形链球菌Ⅰ、Ⅲ型鸡卵黄抗体(IgY)影响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的实验研究,探索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防龋的机制.方法用含不同浓度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的TS培养基厌氧培养变形链球菌S.mutans MT6R (血清C型、遗传Ⅰ型)、远缘链球菌S.Sobrinus6715(血清g型,遗传Ⅲ型)及其混合菌株,用数值式酸度计检测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数据作方差分析.结果抗变形链球菌Ⅰ、Ⅲ型鸡卵黄抗体能抑制各实验组细菌培养基pH值的下降,经方差分析,实验组pH值随着特异抗体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其佳抑制浓度为1:2,此时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当抗体浓度为1:32时,其pH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可以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利用糖产酸的能力.

  • 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分离株的蔗糖粘附能力

    作者:刘艳玲;刘正;冯希平;周静

    目的探讨猛性龋儿童变链茵和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儿童变链茵(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猛性龋儿童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各3株)临床株在含蔗糖培养液中对玻壁的粘附情况.结果各组变链茵分离株之间及各组远缘链球菌分离株之间对玻壁的粘附比无显著差异;各组远缘链球菌菌株对玻壁的粘附能力显著大于各组变链菌菌株(P<0.05).结论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株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与非猛性龋及无龋儿童分离菌株无差别;远缘链球菌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强于变链茵.

  • 甲壳胺复合物影响变形链球菌生长、代谢的实验室研究

    作者:陈薇;杨圣辉;果梅英

    目的观察甲壳胺、茶多酚单一组分及甲壳胺复合物对口腔致龋茼生长、粘附和代谢产酸的影响.方法采用0.5%甲壳胺、0.25%茶多酚以及同等浓度的甲壳胺、茶多酚复合物对变形链球茼、远缘链球茼进行抑茼实验、抗粘附实验、解吸附实验以及产酸抑制实验.结果0.5%甲壳胺可抑制变链茼对毛细管的粘附,并促进附着于粘附板上的变链茼脱落,产酸实验中,0.5%甲壳胺和0.25%茶多酚可减少终末pH下降和乳酸量生成,甲壳胺复合物对变链菌的抑制粘附和产酸作用明显高于单一成分组.结论甲壳胺复合物对口腔致龋茼生长、粘附和代谢产酸均有明显的抑制,提示甲壳胺及茶多酚作为天然抗茼斑附着剂,用于龋病预防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行性.

  • 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

    作者:潘瑛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经Genbank获得mutL序列信息后,采用不同在线软件及数据库分析并预测mutL蛋白的信号肽、疏水区、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结论:该研究为相关菌株的蛋白结构及功能研究提供了信息基础。

  • IgY牙膏对远缘链球菌体外黏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郭冠英;杨路

    实验证实抗龋IgY能抑制变形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的黏附,因此近一些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IgY牙膏的开发研制,试图开辟生物抗体预防龋病的新途径,一些实验已经表明IgY牙膏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与黏附,但对远缘链球菌(血清g型)的影响还未见文献报道[1-3].

  • IgY牙膏对远缘链球菌黏附定居的影响

    作者:郭冠英;杨路

    目的 研究IgY牙膏对远缘链球菌体外黏附及体内定居的影响. 方法 ①分别在培养远缘链球菌的培养基中加入浓度分别为2.5 mg/ml、1.25 mg/ml、0.625 mg/ml、0.3125 mg/ml的特异性抗变形链球菌IgY抗体和IgY牙膏溶液及对照牙膏(不含IgY抗体,其他成分与IgY牙膏相同)溶液,厌氧培养24 h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生长黏附状况.②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第1周广谱抑菌,第2周在大鼠牙面上接种S.sobrinus6715,2次/d,50 μl/次.从第3周开始按分组用不同的溶液涂抹大鼠牙齿,连续3周.取细菌标本,用MSB和BHI平板培养基定量培养,测定远缘链球菌占总菌落的比例. 结果 ①IgY牙膏组与对照牙膏组比较,黏附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IgY牙膏与0.312 5mg/ml IgY溶液对远缘链球菌的黏附抑制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远缘链球菌占总菌落的比例IgY牙膏组与对照牙膏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Y牙膏组与IgY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gY牙膏对远缘链球菌的体外黏附和体内定居具有抑制作用.

  • 赤藓糖醇对主要致龋链球菌及耐氟菌株生长和产酸的影响

    作者:杨清岭;卢薇;裴鹏飞;孔宇

    目的 通过赤藓糖醇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其耐氟菌株混合菌生长和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为赤藓糖醇防龋作用的机理提供制论依据.方法 采用小抑菌浓度递增法对变形链球菌(S.mutans ATCC 25175,S.m)、远缘链球菌(S.sobrinus 6715,S.s)进行氟化钠体外诱导耐氟菌株(S.m-FR、S.s-FR),利用液体稀释法配制赤藓糖醇TSB液8个浓度,分别加入含有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其耐氟菌株的细菌混悬液48 h,用比浊法观察其对混合菌生长的影响,并用pH计测定培养前后上清液的△pH值.结果 吸光度A值和△pH值实验前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为12%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A值和△pH值均下降.结论 赤藓糖醇能抑制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混合菌生长和产酸,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

  • 唾液对口腔致龋菌粘附力的影响

    作者:孙华丽;刘柏林;叶晗;王宏伟;吕东亮

    龋病是口腔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它的始动因子是细菌借助菌斑在牙面上的粘附和定居,其中以变链菌与龋病的关系为密切,是致龋细菌的优势菌.我们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层析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检测其粘附力的大小,并对其致龋作用的机理进行探讨.

  • 远缘链球菌黏附与游离状态下合成胞外多糖的比较

    作者:蒋丹;宁美芝;葛剑平;蒲晓芬;周学东;胡涛

    目的:比较远缘链球菌在游离和黏附状态下合成水溶性、水不溶性多糖的能力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在不同培养时间和多种蔗糖浓度条件下,对远缘链球菌进行摇动培养和静止培养,以模拟该菌在游离和黏附的状态下生长.采用蒽酮法测定细菌合成的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多糖的含量,实验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分析,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Dunnet t双侧检验比较组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生物膜形成发展期,游离菌合成的水溶性多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黏附菌合成的水溶性多糖则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在生物膜成熟期,黏附菌合成的水不溶性多糖多于游离菌(P<0.05),而两者合成的水溶性多糖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细菌合成的水溶性、水不溶性多糖随蔗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各个蔗糖浓度条件下,黏附菌合成的水不溶性胞外多糖量显著多于游离菌(P<0.05),而水溶性胞外多糖的量差异不大(P>0.05).结论:培养时间和蔗糖浓度增加,导致远缘链球菌合成的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较游离状态明显增加;生物膜特殊的生长环境,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 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对变形链球菌合成葡聚糖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文冰;周汝俊;杨健;唐镇;周智

    目的研究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IgY)对变形链球菌合成葡聚糖的影响.方法用蒽酮法测定各浓度组IgY使用后,定量菌在单位时间内合成葡聚糖的量.结果IgY抗体对血清c型及血清g型变形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均有影响,各浓度组IgY对合成胞外多糖的影响力有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的趋势.1:16浓度组起有效,1:2浓度组的抑制作用强(P<0.05).结论IgY可以减少变链菌合成葡聚糖.

  •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能力的体外研究

    作者:盛江筠;刘正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其粘附能力的改变.方法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测定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代及耐氟菌株粘附至唾液包被羟基磷灰石(SHA)表面的粘附量及粘附百分率,并比较两者的粘附能力.结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亲代菌株与耐氟菌株间粘附百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远缘链球菌与变形链球菌相比,其粘附百分率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变形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粘附至SHA表面的能力与亲代野生株无明显区别,提示耐氟菌株的产生不会降低变链菌的致龋性.

  • 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的基因表达差异

    作者:姜葳;梁景平;李超伦;姜云涛;张明珠

    目的 比较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逐步诱导法诱导远缘链球菌6715产生耐氟突变株,分别提取耐氟突变株与亲代菌株菌细胞总RNA并分离纯化m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后进行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比较分析两者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片段通过克隆测序并经在线同源性分析(BLAST)获得片段的基因信息.结果 经与GenBank的BLAST比对,确证存在两对差异片段,分属结构基因fruA和SMU.438c.结论 应用SSH技术成功构建远缘链球菌6715耐氟菌株与亲代菌株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为深入研究其耐氟机制奠定了基础.

  • 茶色素抑制变形链球菌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冉冉;傅柏平

    目的 研究茶色素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茶多酚为对照,采用液体稀释法体外抑菌实验比较不同纯度茶色素对变链菌族的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生长、产酸和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纯度为20%、40%、60%的茶色素均能抑制变链菌生长,其中纯度为40%的茶色素抑菌效果佳,与纯度90%的茶多酚相当,两者均能明显抑制变链菌产酸(P<0.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茶色素主要引起变链菌胞质空泡性变,茶多酚则破坏细菌细胞壁,两者抑菌机理不同.结论 不同纯度茶色素中,纯度为40%的茶色素抑制变链菌效果佳,抑菌过程中茶色素各个组分存在着协同作用.

  • 几种制剂对口腔主要致龋菌抑制作用的比较

    作者:孙蕾;冯希平;刘艳玲

    目的:研究玉洁纯、硫酸锌、茶多酚以及它们相对配伍的制剂应用于龋病预防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体外抑菌实验比较玉洁纯、硫酸锌、茶多酚以及它们配伍使用时对口腔主要致龋菌S.mutans Ingbritt、S.sobrinus 6715的抑制效果.结果:以上三种制剂均能有效地抑制主要致龋菌的生长,其中玉洁纯的抑菌效果为显著;硫酸锌和茶多酚都不能有效地促进玉洁纯的抑菌作用.结论:玉洁纯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抑菌剂可以考虑用于龋病预防,硫酸锌对玉洁纯抑菌效果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可溶性多糖和不溶性多糖的测定

    作者:程茜;刘艳玲

    目的: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产生的可溶性多糖和不溶性多糖进行测定.方法:酚硫酸法.结果:发现变形链球菌产生的可溶性多糖显著高于远缘链球菌,而远缘链球菌产生的不溶性多糖高于变形链球菌.结论:表明在对牙面的粘附作用中远缘链球菌更依赖于蔗糖及其产生的不溶性葡聚糖,而变链菌则较少依赖于葡聚糖,而可能主要依赖于唾液的介导.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