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L-10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7的调节

    作者:吴元俊;陈吉庆;唐云章;张爱华;陈荣华

    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影响,并探讨IL-10对HMC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7的影响,旨在了解其调节HMC增殖的内在机制.HMC用含5%FCS的RPMI 1640培养,加入IL-10刺激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HMC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以及p27的水平.结果表明IL-10可抑制血清诱导的HMC增殖,IL-10显著减少了HMC G0/G1期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25ng/ml IL-10明显地上调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7水平,是血清刺激组的1.7倍(P<0.05).IL-10抑制血清诱导的HMC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7来实现的,提示IL-10在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 p27和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邓敏;赵茜;马建中

    目的:研究p27、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和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0例,淋巴结转移者42例)组织中p27、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62.0%,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45.2%,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和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低表达、cyclin D1高表达,且二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并对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 N-Myc下游调节基因1和p2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敬全;耿晓星

    目的: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 NDRG1)蛋白和p27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宫颈癌组织, 3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中NDRG1蛋白和p2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NDRG1的阳性表达率(77.8%)明显高于CIN组(46.9%)和正常宫颈组(28.9%),P<0.0125;表达水平与间质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组织类型无关(P>0.05).p27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3.3%)明显低于CIN组(62.5%)和正常宫颈组(92.9%),P<0.0125;其表达水平与组织病理分级、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NDRG1蛋白过表达、p27蛋白低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NDRG1与p27蛋白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以及判断其侵袭转移潜能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 Survivin、p2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作者:罗仪;陈双郧;宋鑫;张昌军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p27蛋白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组织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Survivn、p27在10例正常宫颈、10例宫颈原位癌、40例宫颈鳞癌、11例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从正常宫颈上皮→原位癌→浸润癌,Survvin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p27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宫颈癌Survivin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侵袭、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宫颈癌p27阳性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侵袭、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无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和(或)间质侵袭患者的Survivin阳性表达量增多,而p27的表达量与之相反(P<0.05).结论:Survivin、p27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中的恶化、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urvivin、p27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宫颈癌的恶性程度、侵袭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及制定优化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 p27基因及其与大肠肿瘤的关系

    作者:杜勇;徐少勇

    p27基因主要功能是作为CDK抑制因子,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1期,调节细胞周期进程.研究表明,p27基因能够阻止细胞周期中G1/S期转化,一般认为p27是一种抑癌基因,有研究证实细胞核p27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故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及肿瘤预后指标.

  • p27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润;甄承恩

    p27基因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p27蛋白是广谱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在细胞增殖、凋亡、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对p27基因和蛋白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周期调控的关系作一综述.

  • 长链非编码RNA TUG1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申彤;司君利;崔京远;亓玉琴;吕梅

    背景:近年胃癌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有一定的作用.目的:研究TU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TUG1与p27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3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4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其相应远端正常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TUG1 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7、cyclin D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TUG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TUG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TUG1 mRNA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组织(6.18±0.19对5.09±0.16,P<0.05),且其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1).胃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0.1709±0.0212对0.3087±0.0252,P<0.01),cyclin D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0.3417±0.0271对0.2417±0.0173,P<0.01),且p27蛋白表达与cyclin 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97,P<0.01).胃癌组织中TUG1表达与p27表达呈负相关(r=-0.730,P<0.01),与cyclin D1表达呈正相关(r=0.809,P<0.01).TUG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TUG1低表达者(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TUG1可能通过p27/cyclin D1途径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癌基因的作用,通过检测TUG1表达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具有潜在的价值.

  • 波动性高糖对胰岛β细胞增殖及Skp2-p27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静;陈宏;张桦;孙嘉;张振;杨锐;陈容平;蔡德鸿

    目的 探讨波动性高糖对INS-1细胞增殖、凋亡及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ROS水平,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7及Skp2的表达水平.结果 (1)波动性高糖及持续性高糖均明显抑制INS-1细胞的生长,且波动性高糖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2)波动性高糖及持续性高糖均明显增加INS-1细胞的凋亡,且波动性高糖作用更为显著.(3)波动性高糖及持续性高糖能明显抑制细胞周期进程,使INS-1细胞周期更多滞留在G0/G1期,G2/M期与S期细胞比例下降,波动性高糖作用更显著.(4)波动性高糖及持续性高糖均能显著增强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7的表达,同时减弱Sk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波动性高糖较持续性高糖更能够抑制INS-1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凋亡,可能是通过减弱Skp2蛋白的表达水平,增加p27蛋白的活性,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抑制细胞周期进程,从而减弱细胞的增殖活性.

  • p27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作者:黄宇旸;王争;陈锦先

    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间期包括C0、G1、S和G2期,细胞周期的调控在各个间期中以G1期为重要,许多细胞内外的增殖调控物质主要作用于此.

  • 恢复PC3细胞p27Kip1表达产生抗肿瘤作用和抑制EGFR/PI3K/Akt信号途径

    作者:Jun Chen;Dan Xia;Jin-Dan Luo;Ping Wang

  • p27、生存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李向东;王巨;魏润生

    背景与目的:肿瘤是一类多步骤发生、多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水平改变所致的细胞克隆性进化性疾病,其基本的特征是细胞失控性生长.研究发现p27可能以计量依赖方式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复合物,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而生存素作为迄今发现的强的凋亡抑制因子,通过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来阻断凋亡,实现细胞的恶性增殖.本研究旨在探讨抑癌基因p27和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p27、生存素基因的表达.结果:①p27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0%,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随病理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进展和淋巴结的转移逐渐下降(P<0.05).②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3%,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随病理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进展和淋巴结的转移递增(P<0.05).③p27、生存素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结论:p27基因的低表达和生存素基因的诱导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 食管癌p27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林敏;涂远荣;许东坡

    目的:研究食管癌中p27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plus方法检测32例正常食管组织和88例食管鳞癌中p27基因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中P2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0.9%,而正常组织中为75.0%.P27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肿瘤长度、浸润深度、TNM分期不相关.P27蛋白阴性提示预后较差.结论:从蛋白水平证明p27基因表达缺失或表达水平的降低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P27蛋白表达的检测可能成为判断食管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大蒜素联合长春瑞滨促进胃癌细胞株p21和p27的表达

    作者:马锐;董武;何红梅;柳星;袁媛

    目的: 通过检测大蒜素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周期抑制蛋白(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 CKI)p21、p27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蒜素对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及与化疗药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测定化疗药长春瑞滨(vinorelbine,NVB)、氟尿嘧啶(fluorouracil,5-Fu)、丝裂霉素(mitomycin, MMC)对两种胃癌细胞株BGC-823和SGC-7901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这些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此作为检测p21、p27蛋白表达时的给药剂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单独或联合用药时细胞周期的改变;S-P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细胞p21、p27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蒜素作用24、48 h后两种细胞均出现G0/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大蒜素作用于两种细胞后p21和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大蒜素质量浓度(5、10、15、20 μg/ml)的增加而依次升高.大蒜素与细胞周期特异化疗药NVB联合作用后,与单一作用相比,两种细胞的p21、p27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大蒜素分别与5-FU或MMC联合作用后,两种细胞中p21、p27蛋白的表达并没有进一步增加.结论:大蒜素与细胞周期特异化疗药NVB联合应用后通过上调p21、p27蛋白的表达使胃癌细胞阻滞于G2/M期.

  • AKT2通过调控p27表达逆转卵巢癌顺铂耐药

    作者:项涛;夏曦;卢运萍;马丁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蛋白激酶B beta (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2, AKT2)与p27在卵巢癌多细胞球体顺铂耐药中的作用.方法:三维培养获得人卵巢癌多细胞球体(multi-cellular spheroids, MCS); Western印迹法分析p27及AKT2表达;构建AKT2干扰载体,脂质体法转染A2780细胞后三维培养形成多细胞球体,不同浓度顺铂处理后通过FCM法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比较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结果:Western印迹法结果提示,MCS中AKT2及p27的表达高于单层细胞;转染AKT2干扰载体(shRNA-AKT2)的MCS中AKT2、p27表达量较未转染MCS及转染空载体的MCS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分解结果表示,不同浓度顺铂作用后,MCS凋亡率明显低于单层细胞;转染shRNA-AKT2的细胞球凋亡率较未转染MCS及转染空载体的MCS升高.MTY法示瞬时转染shRNA-AKT2的细胞球顺铂对细胞抑制率较未转染MCS及转染空载体的MCS升高.结论:干扰AKT2可降低p27的表达,从而逆转卵巢癌对顺铂的化疗耐药.

  • p27、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尹玲;欧玉荣;张洪福

    目的探讨p27、PCNA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单纯和复杂性增生过长、不典型增生、腺癌中p27、PCNA蛋白表达.结果p27蛋白高表达(++)率在子宫内膜单纯和复杂性、不典型增生过长、腺癌中分别为66.7%(24/36)、35%(7/20)、30%(10/33),在单纯和复杂性增生过长、腺癌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蛋白表达与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肌层浸润无关(P>0.05).PCNA表达在子宫内膜单纯和复杂性、不典型增生及腺癌中逐级递增,差异有显著性(P<0.01).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中PCNA与p27蛋白表达负相关(P<0.01),腺癌中p27与PCNA不相关.结论p27蛋白表达减少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相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活性提高有关.

  • p27及其在头颈肿瘤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作者:陈良嗣;彭解人

    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行受周期蛋白(cyclin)、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 inhbitor,CDKI)的共同调节.目前发现的CDKI按分子结构与功能不同分为两类:一类对大多数Cy clin-CDK激酶有广谱抑制作用,包括p21、p27、p57;另一类特异性地抑制Cyclin D1-CDK4和Cyclin D1-CDK6,包括p16、p15、p18和p19.本文对p27的结构定位、功能、与头颈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头颈肿瘤 诊断 预后 p27
  •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16、P27表达与垂体腺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关系

    作者:张连群;郭常利

    目的:探讨P16、P27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结法(SP法)检测43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37例非侵袭性腺瘤的P16、P27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16、P27蛋白表达水平与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垂体侵袭腺瘤P16、P27蛋白表达较非侵袭组明显减低;复发组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与非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7蛋白表达非复发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在垂体腺瘤发生过程中三者的表达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结论:P16、P27蛋白表达异常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PCNA有关.

  • 抑癌基因PTEN、p27及Ki-67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

    作者:申静;汪说之;陈新明;李原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PTEN、p27及Ki-67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1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PTEN、p27和Ki-67表达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PTEN、p27表达在高分化组粘液表皮样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8.89%、94.44%,低分化组分别为53.85%、46.15%;Ki-67增殖指数在高、低分化组间分别为(5.18±2.97)%、(10.38±3.65)%,三者在高低分化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TEN和p27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45,P<0.05),p27和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23,P<0.05).结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PTEN、p27和Ki-67的表达水平与其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 p53、p21、p27、p16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明宾;陈万涛;王丽珍;张萍;徐駸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p21、p27、p16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寻找预后判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随访资料完整的11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石蜡切片中p53、p21、p27、p16的表达,通过目标蛋白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和阳性细胞中蛋白的染色强度判定各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AS 9.0软件中的Kaplan-Meier分析p53、p21、p27、p16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筛选和确定与口腔鳞癌预后相关的细胞周期蛋白.结果:110例口腔鳞癌标本蛋白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53、p27、p16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术后生存时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p21表达与口腔鳞癌的术后生存率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标本的p21表达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21有望成为口腔鳞癌预后判断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 去甲斑蝥素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赵泽明;范跃祖;陈春球;傅锦业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荷瘤裸鼠胆囊癌模型,应用NCTD对该动物模型进行移植瘤增殖、生长的抑制实验,观察并测量荷瘤鼠移植瘤大小、计算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等观测移植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凋亡率,PCNA,Ki-67,Cyclin D1,p27基因蛋白表达.结果:NCTD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39.96 mg·kg-1,应用1/5 LD50即可使NCTD组裸鼠移植瘤生长减缓[(5.6±s 0.4)cm3与对照组(9.8±0.6)cm3比较,P<0.01],抑瘤率上升(43±8)%;S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上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CTD组PCNA,Ki-67,cyclin D1表达下降,p27表达上升,与氟脲嘧啶(FU)联合应用时作用明显.结论:NCTD可明显抑制荷瘤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增殖和生长,与FU合用呈协同效应以加强其抗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CTD干扰荷瘤鼠胆囊癌移植瘤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调亡以及改变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545 条记录 10/28 页 « 12...78910111213...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