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唇部糜烂病损的治疗进展

    作者:韩姣;武云霞;雷建华

    糜烂是许多疾病在唇部的一种临床表现,多见于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慢性非特异性唇炎.糜烂不单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还影响着患者的唇面部外形,造成身心的影响,故而对于唇部糜烂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局部和全身治疗两方面对临床中常见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 硫酸羟基氯喹治疗盘状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叶来琼

    目的:本研究将对盘状红斑狼疮的病人使用硫酸羟基氯喹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皮肤科中盘状红斑狼疮病人109名,将这些病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基础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基础组的病人使用磷酸氯喹进行治疗,该组有54名病人,磷酸氯喹一天服用500mg,分两次给病人服用.服用一段时间之后将用量减少一半,每天服用250mg,同样是让病人分两次服用;实验组的病人采用硫酸羟基氯喹进行治疗,这组病人55名,硫酸羟基氯喹用量为每天400mg,过一段时间将药量减为200mg每天,让病人分两次服用.两组病人都需要接受16周的治疗,治疗后的效果均会使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人在接受规定的治疗时间之后,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相比另一组明显的要高(p<0.05);基础组病人在接受治疗之后出现副作用的几率相比另一组要高(p<0.05).结论:对盘状红斑狼疮的病人使用硫酸羟基氯喹进行治疗更加有效,并且使用这种药物给病人带来的副作用明显要小,可以在盘状红斑狼疮病人中推广该种药物的使用.

  • 盘状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泌乳素和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

    作者:李海如;俞未一;郑健

    本文检测了盘状红斑狼疮(DLE)患者血清泌乳素(PRL)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1 检测对象  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DLE患者21例,男5例,女16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3.9岁;女性患者均未妊娠及哺乳。患者均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补体C3、抗核抗体(ANA)、红斑狼疮细胞(LEC)检查。另选32名全身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12名,女20名,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9.7岁。上述受检者均晨空腹采静脉血后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

  • 红斑狼疮肾炎合并粪类圆线虫播散感染1例

    作者:李艳文;赵邦权

    患者,女,农民,39岁,面部红斑18年,双下肢浮肿2月余,于2003年4月18日收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患者1985年出现面部对称性红斑,日晒加重,曾在当地诊为"DLE(盘状红斑狼疮)",服用激素后皮疹消退,后因停药而复发,皮疹增多.2003年2月初出现双下肢浮肿,双膝关节乏力,无发热.查体:生命征平稳,神清;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凹陷性浮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鼻梁、口唇、手背皮肤见点状萎缩性疤痕,色素减退,周边有色素沉着带,颜面无蝶形红斑,指趾端无红斑.

  •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1例

    作者:白英华

    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主因面部、双上肢、双手背出现红斑鳞屑1年伴口唇糜烂1个月,于2008年7月就诊我科.1年前患者面部、双上肢、双手背出现红斑,上覆鳞屑,微痒,日晒后加重,外用"皮炎平"等糖皮质激素制剂后皮疹可部分消退.1个月前日晒后原皮疹面积扩大,口唇糜烂,未予系统诊治.

  • 巨大盘状红斑狼疮伴白癜风1例

    作者:刘久利;白彦萍;尤立平;王玉玲;朴珉贞;杨顶权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主因头颈部及腰背部红斑伴瘙痒10年余,加重半年,于2010年7月1日就诊.10年前染发后于头皮、后颈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水疱消退后逐渐演变为片状粗糙红斑,伴有瘙痒,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染发皮炎",治疗效果不佳:7年前腰部出现类似皮损,形状不规则,呈地图状.头皮、后背及腰部红斑基础上疣状增生,脱屑,自觉瘙痒剧烈;同时腰骶部和大腿外侧出现片状白斑.

  • 沿Blaschko线走行的单侧盘状红斑狼疮1例

    作者:马良娟;柳曦光;单文娜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因面部线状褐色斑3个月就诊.该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鼻部出现黄豆粒大小的红斑,渐从右鼻翼部至右眼内眦部连接成线状,颜色亦渐变深,呈褐色,自觉微痒.无光敏及雷诺现象,无发热、关节痛及口腔溃疡.既往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皮肤病史.

  • 儿童面部局限型盘状红斑狼疮1例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作者:王莹;陈立新;李钦峰

    患儿男,10岁,主因“左侧面颊出现红色斑块2个月”就诊.病理检查:镜下可见角质层轻度角化过度,表皮萎缩变薄,毛囊角栓,毛囊及表皮基底层细胞可见空泡变性,真皮浅层色素失禁,真皮血管和附属器周围噬色素细胞及致密淋巴细胞浸润.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检查:表皮萎缩变薄,可见毛囊角栓,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血管和附属器周围噬色素细胞及致密淋巴细胞浸润.笔者认为RCM在儿童局限型盘状红斑狼疮(DLE)的诊断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但目前观察例数较少,数据有限,争取进一步积累资料,提高RCM检查在DLE诊断中的指导作用.

  • 口腔盘状红斑狼疮的诊疗

    目的:探讨口腔盘状红斑狼疮的诊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患者的病征做全面详实的检测,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综合分析制定出全面治疗方案,并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结论治疗主要是避免暴露于强烈的阳光下,结合抗疟药物,能达到治疗的理想效果。

  • 硫酸羟基氯喹治疗盘状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沈东

    目的 通过评估硫酸羟基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对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DLE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杭州萧山区皮肤医院门诊初诊,肝肾功能、血常规、眼底检查结果正常,无严重全身系统疾病及精神异常,且依据临床表现及皮肤病理学检查等确诊为盘状红斑狼疮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HCQ治疗组50例,使用HCQ治疗,用量400 mg/d(200 mg/次,2次/d)治疗4周,后减量为200 mg/d(100 mg/次,2次/d);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CQ)治疗组50例,使用CQ治疗,用量500 mg/d(250 mg/次,2次/d)治疗4周,后减量为250 mg/d(125 mg/次,2次/d).连续治疗16周,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2组患者总体有效率进行x2检验,评估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6周后,HCQ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2.0%)高于CQ治疗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2,df=1,P=0.029);HCQ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为8.0% (4/50),CQ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为20.0% (8/50).结论 应用硫酸羟基氯喹治疗盘状红斑狼疮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副反应小,相对安全且治疗效果更佳,因此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以溃疡、糜烂、痤疮样萎缩性瘢痕为主要表现的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1例

    作者:李伟

    患者因面部红斑丘疹于笔者所在门诊行皮肤病理检查,确诊盘状红斑狼疮.2011 年3 月患者外伤骨折术后皮疹加重,累及头皮、双手.新发皮损主要表现为溃疡、糜烂,陈旧皮损主要表现为痤疮样萎缩性瘢痕.2011 年6 月再次皮肤病理检查符合盘状红斑狼疮改变,结合临床、免疫等辅助检查,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播散性盘状红斑狼疮.治疗予硫酸羟氯喹口服、复方甘草酸苷静点等,疗效明显.患者免疫检查抗β2-GP1 抗体阳性,考虑新发皮损溃疡、糜烂的表现与此相关.

  • 口腔盘状红斑狼疮的血清学归因分析

    作者:马莉

    目的:寻找口腔盘状红斑狼疮活动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1997年6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口腔盘状红斑狼疮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狼疮活动计算标准,将患者分为病情活动情况及病情非活动组。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口腔盘状红斑狼疮活动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病情非活动组及病情活动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IgA及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情活动组IgG异常率高于病情非活动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IgG可显著影响该病活动度。结论口腔盘状红斑狼疮活动主要危险因素为血清IgG异常。

  • 中药为主治疗红斑狼疮31例观察

    作者:赵玉霞

    1 临床资料 31例均选自1992年至今服药半年以上的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对 SLE修订的11项标准中4项以上者。其中男4例,女27例;年龄大63岁,小12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长11年,短40天,平均病程1.8年;其中服用激素者22例,未服用激素者9 例;盘状红斑狼疮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9例;有发热症状者9例,关节疼痛者15例,皮肤红斑者18例,肝脏损害者12例,肺脏损害者2例,肾脏损害者19例,心脏损害者5例。2 治疗方法 31例患者均以滋阴清热为主治疗。方药:生地30 g,元参30 g,白花蛇舌草20 g,半枝莲20 g,生石膏30 g,知母20 g,山药30 g,地骨皮 20 g,甘草 10 g。其中发热者加羚羊粉、大黄、大青叶等;关节疼痛者加防己、木瓜、透骨草、乌梢蛇;皮肤红斑者加紫草、青蒿、双花、山豆根;肝脏损害者加柴胡、枳壳、香附、郁金;肾脏损害者加山萸肉、白术、泽泻、龟版;肺脏损害者加百合、大贝、沙参、葶苈子;心脏损害者加党参、白术、云苓、桂枝。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 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

    作者:金旭

    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疾病的命名,初指的是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患者的两侧面颊、鼻梁和前额部的皮肤除了红斑之外,在其基础上还伴有患处皮肤萎缩、瘢痕、鳞屑和色素增深,使本来的面容变形,如同被狼咬过一样,因此得名红斑狼疮.除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之外,该病还会侵犯心脏、肾脏、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凡是发生脏器改变的称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 辨证分型治疗盘状红斑狼疮36例临床观察

    作者:钟力;高建华;赵树山

    用同病异治的方法辨证治疗36例盘状红斑狼疮,结果显效25例(69.44%),有效5例(13.89%),无效6例(16.67%),总有效率83.33%.各证型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 局部应用他克莫司软膏与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糜烂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韩姣;孙雯;武云霞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软膏与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局部治疗DLE糜烂病损的临床短期疗效,为DLE患者的局部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用药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择60例DLE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给予0.1%他克莫司软膏,B组给予0.1%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每日早晚各一次涂抹于唇部糜烂病损处,治疗4周,同时两组患者均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次两粒,一日两次.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疼痛程度的改变、糜烂面积的变化、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比较A组治疗前后临床疼痛程度、糜烂面积的改变(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B组治疗前后临床疼痛程度、糜烂面积的改变(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用药4周后比较糜烂面积减小率Q,发现两组用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6,P< 0.001);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比较两组用药后糜烂病损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各组的例数发现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Z=2.305,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两种软膏对于DLE糜烂病损的治疗均有效.局部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对于治疗DLE糜烂病损的短期疗效优于0.1%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雷公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作者:康瑞花;张国强;王曙霞;高顺强

    盘状红斑狼疮(dl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是一种女性多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治疗困难.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生产,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司总经销)具有一定的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样作用,但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副作用[1].雷公藤是一种公认的免疫抑制药,能够通过多环节抑制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2].我科采用雷公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DLE 2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清热利湿饮治愈盘状红斑狼疮1例

    作者:张敏

    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也称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C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1)皮肤持久性盘状红斑,界限清楚,边缘隆起,中央稍凹陷,多位于颊部、鼻梁、耳、颈外侧及头皮,上覆黏着性鳞屑,祛除鳞屑后可见角质栓和扩大的毛孔;(2)黏膜损害,常见于下唇,上覆白色鳞屑,可有糜烂;(3)对光敏感,日晒后加重;(4)冻疮样狼疮,女性患者多发于指尖、耳轮、足跟;(5)局限性/播散性DLE;(6)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角栓形成,基底层液化变性,真皮淋巴细胞斑状浸润[1].兹将导师杜锡贤教授运用清热利湿饮治疗该病患者1例介绍如下.

  • 雷公藤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疗效与护理

    作者:熊素勤;刘瑞群

    [目的]探讨雷公藤治疗盘状红斑狼疮的疗效与辨证施护.[方法]对52例盘状红斑狼疮病人应用雷公藤治疗,并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总有效率为92.3%,显效占69.2%.[结论]雷公藤治疗盘状红斑狼疮,加上良好的情志护理、人文关怀、饮食调护,具有疗效好、收效快、副反应小的优点.

  • 深部红斑狼疮30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影;单立贞

    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普遍认为它是一种病谱性结缔组织病,其病谱一端为盘状红斑狼疮(DLE),另一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其中间有深部红斑狼疮(LEP)(又称狼疮性脂膜炎)等,其中深部红斑狼疮临床少见.为了探讨其发病原因和诊断方法,现将我院自1970年7月至2002年6月间诊治30例报道如下.

7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