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圆头精子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安娜;吴银玲;葛少钦

    目的:探讨圆头精子和正常精子形态与超微结构差异.方法:通过IMSI精子放大系统观察精子形态,利用透射电镜对比圆头精子与正常精子超微结构之间区别.结果:IM SI结果显示圆头精子为100%圆头精子,与正常精子比较,大量圆头精子颈部歪向一侧或尾部弯曲;在超微结构上,与正常精子比较,圆头精子可同时存在质膜、顶体、细胞核、线粒体和微管等细胞器结构损伤与超微结构缺陷.结论:超微结构异常系圆头精子症男性不育原因之一.

  • 显微授精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土增荣;李翘竹

    自1978年Stptoe和Edwards报道了世界第一例IVF-ET婴儿诞生以来,在以后的20多年里,人类助孕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当今所有助孕技术中, 引人瞩目的当数显微授精(micro-insemination)技术,主要包括透明带部分切除(partial zonal dissection,PZD),透明带授精法(subzonal insemination,SUZI)及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等.PZD授精率高于常规IVF,但需足够量的精子.SUZI易引起多精授精,其单精授率17.7%,与前两种方法相比,ICSI正常授精率高(60%~70%),多精授精率低,授精率不受精子浓度形态的影响,无需发生顶体反应,无顶体的圆头精子也可使用.从而使妊娠率提高(30%~37%).

  • 部分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形态分析

    作者:李婷;刘雯;杨斯桀;张琛;谢楠;李世骏;高选

    目的:分析部分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形态.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100例部分型圆头精子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非圆头精子症的不育患者180例.根据精液中圆头精子所占比例不同将病例组分成5组:1组(25%~40%)、2组(41% ~ 55%)、3组(56% ~ 70%)、4组(71% ~ 85%)、5组(86% ~99%),根据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对其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包括精子浓度、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对不同畸形精子进行计数并计算畸形精子指数(TZI)及精子畸形指数(SDI).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精子活动率[(35.76±24.88)%vs(62.03 ± 10.20)%]、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26.11±20.39)% vs (45.62±6.87)%]、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45±1.45)% vs (5.98±2.21)%]和SDI(1.33 ±0.11 vs1.27 ±0.5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年龄[(29.82±4.90)岁 vs (30.33±3.59)岁]、精子浓度[(46.01 ±40.38)×106/ml vs (54.00 ±25.15)×106/ml]和TZI(1.35±0.11 vs 1.34±0.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各组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TZI和SDI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而年龄和精子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随着圆头精子比例的升高,精子头部形态由异质性偏向于均一性. 结论:精液中不同比例的圆头精子与精液常规参数和形态学指标密切相关,可对不育患者辅助生殖技术的选择和受精率的预测起一定的提示作用.

  • 钙离子载体A23187联合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治疗圆头精子症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慧军;李梅;马水英;李城;范媛媛;刘皎婧;陈子江

    目的:探讨圆头精子症的病因、圆头精子的受精能力,以及人工激活技术在圆头精子症患者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圆头精子症ICSI治疗病例,患者配偶的卵子经ICSI处理后,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卵子接受钙离子载体A23187激活处理,另外1组不接受任何处理.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圆头精子症的发病原因、受精能力和治疗方案进行复习和讨论. 结果:A23187激活处理组均获得优质胚胎,而常规处理对照组的卵子则未受精、未卵裂、无优质胚胎、无囊胚形成.2例患者均移植A23187激活组的优质胚胎,获得妊娠并分娩健康婴儿. 结论:A23187可以用于圆头精子症患者的ICSI治疗,并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但还应密切关注A23187的安全性问题.

  • 圆头精子症患者的遗传学检测与成功辅助育孕

    作者:郑灵燕;袁萍;张宁峰;梁中锟;王文军;张清学;杨冬梓

    [目的]分析圆头精子症患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例圆头精子症患者,对其进行多种遗传学方法的检测,包括染色体检查、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检测及通过array-CGH芯片技术和Sanger测序筛查候选基因DPY19L2、PICK1、SPATA 16.[结果]该患者在我中心行两个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后,其妻孕足月剖宫产一对异卵双胞胎女儿.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检测未见异常,array-CGH芯片检测排除了DPY 19L2、SPATA 16和PICK1基因及其他该芯片所涵盖区域的100kb以上的片段重复或缺失.Sanger测序PICK1、SPATA 16基因也未发现点突变和小片段插入缺失等病理性改变.[结论]圆头精子症患者可通过ICSI方式获得健康后代,本研究排除了已知的候选基因DPY19L2、PICK1、SPA TA16与该圆头精子症患者的致病相关,可能存在其他致病基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