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

    作者:刘双

    目的:研究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随机根据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患者的人数各25例,对照1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2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2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1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应用到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素芳;韩小雪;许玉芬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77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对不同护理方式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干预组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能提升患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该护理方式满意率比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中药灌肠联合子午流注经络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费梅香;黄文霞;李燕兰;诸华清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联合子午流注经络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 60例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清热利湿剂中药灌肠,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联合子午流注经络治疗,共干预2周.观察中医症候积分、疗效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变化,6个月后随访调查患者复发状况.结果 干预2周后,2组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McMaster版炎性肠病问卷(IBDQ)4个维度评分和总分较干预前上升(P<0.01),且治疗组IBDQ总分和肠道症状、情感功能维度评分改善优于较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13.33%(4/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灌肠联合子午流注经络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明确.

  • 头面部推拿配合气息导引法干预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效果观察

    作者:史丽莉;王治伦;盖海云

    目的 探讨头面部推拿配合气息导引法干预围绝经期失眠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和健康宣教干预失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头面部推拿联合气息的导引法.观察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PSQI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采取头面部推拿联合气息的导引法,可有效改善失眠,提高睡眠质量.

  • 自制药液湿敷与TDP联合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左金梅;朱桂香;邹玉芬;陈丽英

    目的 探讨自制药液湿敷与TDP联合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8例在前臂使用套管针输注奥沙利铂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输注奥沙利铂前10 ~ 15 min用自制混合药液浸湿纱块外敷,并同时使用TDP治疗仪照射纱块外敷处,结束后对患者行静脉穿刺的上肢进行保暖.观察2组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程度及疼痛数字评分(NRS).结果 治疗组患者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29,P=0.013).治疗组的高疼痛评分为(1.49±1.89)分,低于对照组的(2.87±1.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0,P=0.002).结论 自制药液湿敷与TDP联合使用能有效降低奥沙利所致神经毒性反应,减轻患者疼痛.

  • 艾慈灸穴位贴敷治疗寒湿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唐建玉;邓宝贵;占小兵

    目的 探讨艾慈灸穴位贴敷治疗寒湿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90例寒湿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运动和饮食指导,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艾慈灸穴位贴敷.采用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评价患者膝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对比2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2组WOMAC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治疗组评分(65.59±4.76)分,低于对照组的(92.34 ±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慈灸穴位贴敷能有效减轻寒湿阻络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

  • 应用穴位按摩配合马铃薯片外敷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

    作者:唐芳;邓芳丽;刘念;秦旺喜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马铃薯片外敷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产后乳房胀痛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热敷、按摩、手工挤奶和使用吸奶器挤奶,观察组给予穴位按摩及手法催乳后用马铃薯片外敷.观察干预后48 h乳房肿胀硬度和疼痛缓解程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乳房肿胀硬度低于对照组(x2=24.980,P<0.01),观察组产妇乳房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x2=20.584,P<0.01).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马铃薯片外敷能够有效缓解产后乳房胀痛.

  • 上肢活动操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延续性康复护理中的运用

    作者:宦红美;何俊;钱雪;丁渝权

    目的 观察上肢活动操在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延续性康复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针对偏瘫肩痛均采取中药熏蒸治疗,出院前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出院前学习上肢活动操,并要求出院后每天早晚各训练1次,20min/次.观察2组患者出院前(干预前)及出院12周时(干预后)偏瘫肩痛VAS评分、Fugl-Meyer上肢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05 ±0.41)vs.(2.06 ±0.84),f=4.952,P<0.01],而研究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47.24±5.52) vs.(42.63±8.26),f=2.127,P<0.05;(78.15±7.62)vs.(62.49±11.73),t=5.130,P<0.01].结论 上肢活动操运用于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出院后延续性康复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偏瘫肩痛程度,提高患者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刮痧治疗外感发热退热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经升琴;徐君凤

    目的 评价刮痧治疗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Science Direct全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所有刮痧疗法治疗外感发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半随机对照试验(CCT)、队列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筛选员进行独立评价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 纳入文献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刮痧组总体疗效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81,95%CI:3.13~7.40,P<0.01);刮痧组24、48、72 h体温恢复率均较对照组高,合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OR=3.36,95%CI:1.95~5.81,P<0.01;OR=4.92,95%CI:2.82~8.57,P<0.01;OR=3.42,95%CI:1.29~9.05,P=0.01);刮痧组退热的起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30,95%CI:-2.57~-0.04,P=0.04).结论 刮痧能有效降低外感发热患者体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疮愈方防治卧床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孙美;李文纲;陆伟珍

    目的 探讨疮愈方对防治卧床患者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外科卧床患者150例,其中未发生压疮而需预防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已发生压疮而需要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C组和D组,各25例.B组给予压疮常规预防措施,A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疮愈1号预防压疮.D组给予压疮常规治疗,C组在D组的基础上给予疮愈2号治疗压疮.观察A、B组压疮发生情况.观察C、D组患者疗效.结果 A、B组患者均无压疮发生.C组治疗效果优于D组(P<0.05).结论 疮愈方用于防治卧床患者压疮的发生效果较好,操作简便,患者耐受良好.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老年肱骨大结节MutchⅠ型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宝露;刘刚;孙子科技木;欧敏;熊正容;朱春燕;扶世杰;鞠梅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老年肱骨大结节Mutch Ⅰ型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8例肱骨大结节Mutch Ⅰ型骨折保守治疗的患者运用医护一体化模式.记录患者入院和末次随访的满意度,以及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入院时满意度89.29% (25/28),末次随访时满意度85.71%(24/28).末次随访时CMS评分高于入院时[(42.50 ±1.05) vs (87.62 ±0.40),P<0.05],VAS评分低于入院时(P<0.05).结论 医护全方位深度合作能更好地促进Mutch Ⅰ型骨折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艾灸联合红外线照射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青;陈明

    目的 观察艾灸联合红外线照射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艾灸和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联合红外线照射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显著提高疗效.

  • 糖尿病足溃疡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作者:杨万凤;谢薇;田恬;李珊珊;甘露;陶春南;任秀亚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糖尿病足溃疡中医外治法相关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思路及参考.

  • 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作者:胡兆君;张婧;柴园;钟梅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康复护理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5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康复护理,研究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护理.观察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干预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和膀胱容量.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膀胱残余尿量减少,膀胱容量升高,且研究组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 PICC置管后应用艾慈灸穴位贴敷的效果观察

    作者:胡素琴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应用艾慈灸穴位贴敷的效果.方法 100例行上肢PICC置管的患者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按PICC标准流程进行护理,治疗组在标准护理流程的基础上给予艾慈灸穴位贴敷.观察置管后7d内2组患者PICC导管换药次数及维护费用.结果 治疗组患者PICC导管换药次数(1.18±0.46)次,低于对照组的(3.38±0.72)次(P<0.01).治疗组患者PICC维护费用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艾慈灸进行穴位贴敷,能减少PICC置管后穿刺点换药次数,降低导管维护费用,对预防PICC所致静脉炎具有积极意义.

  • 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燕霞;李珲;陈梅

    目的 评估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1 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口服降压药物并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子午流注穴位按摩.观察2组干预前后血压及中医症候总积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1、2、3周,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但干预后2、3周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1).干预后,研究组中医症候总积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实施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血压,缓解症状,可作为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 中药擦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风寒感冒效果观察

    作者:刘影芬

    目的 评价中药擦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效果.方法 96例风寒感冒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擦浴联合穴位按摩.中药擦浴在患儿体温>38.5℃时实施,10 min/次;按摩双侧肺俞穴,10 min/次,1次/d.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96 h布洛芬混悬液使用次数、鼻塞评分和总体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96 h,治疗组布洛芬混悬液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鼻塞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擦浴联合穴位按摩能更快地减轻小儿风寒感冒的反复发热、鼻塞等不适症状,减少患儿退热药的使用次数,操作安全简单,依从性好.

  • 耳穴压豆法治疗脊柱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失眠的效果观察

    作者:肖桂花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法对脊柱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脊柱骨科住院行手术治疗伴有失眠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39例及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和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观察术前1d及术后3d2组睡眠时间、觉醒次数,术后3d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 术前1d及术后3d,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觉醒次数明显减少.观察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x2=6.327,P<0.05).结论 在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能够有效改善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睡眠质量.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作者:郑江华;穆娟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缓解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尿失禁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包括中医情志护理、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训练、耳穴埋豆、温针灸等.比较2组急迫性尿失禁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尿失禁持续时间.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急迫性尿失禁程度评分为(1.22±0.23)分,低于对照组的(3.87±0.42)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I-QOL评分为(89.45±7.52)分,高于对照组的(75.63±10.33)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尿失禁平均持续时间为(2.31±0.15)个月,短于对照组的(3.67±0.26)个月(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缓解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尿失禁程度,缩短康复时间,提升其生活质量.

  • 中药液擦浴用于外感风热患儿降温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丽华;徐红

    目的 探讨外感风热患儿行中药液擦浴的降温效果.方法 60例外感风热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温水擦浴降温,观察组采用中药液擦浴降温.比较2组患儿在降温后30、60、90和120 min时的体温.结果 2组在降温后30 min时,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温后60 min、90 min以及120 min时,观察组温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感风热患儿进行中药液擦浴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947 条记录 42/48 页 « 12...39404142434445...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