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激大鼠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与刀豆素A浓度的关系

    作者:甘露;黄庆军;刘惠敏;郭红;苏德华;王晓娜

    目的探讨应激大鼠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与刀豆素A浓度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应激15 d.取正常雄性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刀豆素A,以MTT法测定应激大鼠血清对脾淋巴细胞在刀豆素A诱导下的转化率.结果给予浓度为2.5~5μg/ml的刀豆素A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n=6),给予浓度为10μg/ml的刀豆素A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n=6).结论刀豆素A在应激大鼠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中的适当浓度为2.5~5μg/ml.

  • 镍冶炼烟尘处理的NIH3T3细胞对刀豆素A的凝集反应

    作者:肖芸;张忠义;吴永会

    为了检测镍冶炼烟尘处理的NIH3T3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征,采用刀豆素A(Con A)凝集试验,分别用两份镍冶炼烟尘与小鼠NIH3T3细胞接触24小时,培养21天后观察与Con A的凝集反应。以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阳性对 照,二氧化钛(TiO2)为阴性对照。结果表明,用镍冶炼烟尘和MNNG处理的细胞均与Con A发生了凝集,呈剂量-依赖关系。用TiO2处理的细胞凝集反应为阴性。镍冶炼烟尘处理的细胞与Con A发生凝集意味着该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发生了改变。这一变化提示两份受检样品可能存在致癌活性,应做进一步毒理学检测和评价。

  • Resolvin D2对刀豆素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陈明生;曹利军

    目的 探讨Resolvin D2对刀豆素A(ConA)诱导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正常小鼠对照组,ConA诱导的肝损伤模型组,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Resolvin D2治疗组.测定血中的AST、ALT含量;病理切片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水平;RT-PCR测定各组肝组织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含量.结果 ConA模型组的转氨酶(AST、A LT)及细胞因子(TNF-α、IFN-γ)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与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进行过Resolvin D2预处理的小鼠肝脏组织坏死程度较ConA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Resolvin D2能够明显减轻肝脏损伤,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TNF-α、IFN-γ的释放取得的.

  • 鳖甲煎丸对ConA诱导小鼠肝炎和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翔;顾丰华;陈嘉;缪娟;董文心

    目的 研究鳖甲煎丸是否有治疗肝炎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刀豆素A (ConA)反复诱导的小鼠肝炎所致的肝纤维化模型,1.5、3.0、6.0g/kg的鳖甲煎丸连续经口灌胃给药4周后取血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肝匀浆采用Elisa法检测肝纤维化指标[Ⅰ型胶原(CoⅠ),Ⅲ型胶原(CoⅢ)、Ⅳ型胶原(CoⅣ)、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及Masson Trichrome染色观察肝脏结构及胶原纤维产生情况.结果 各组小鼠间体质量无明显差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鳖甲煎丸给药组肝脏系数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鳖甲煎丸对血清肝功能指标没有明显影响;3.0 g/kg和6.0 g/kg的鳖甲煎丸均降低了血清3个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尤以TNF-α和IFN-γ明显(P值小于0.01或0.05);与模型组比较,3.0 g/kg和6.0 g/kg的鳖甲煎丸均明显降低了肝脏Co Ⅰ、CoⅢ、CoⅣ、PCⅢ、HA和LN的水平(P<0.01和0.05);Masson及HE染色结果显示鳖甲煎丸的3个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的使肝脏的纤维化组织减少或消失,使近半数肝脏结构恢复正常.结论 鳖甲煎丸明显改善了由ConA诱导的小鼠肝炎和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保肝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GPDA糖链异质体的研究

    作者:朱晓东;黄介飞;孟宪镛;魏群;肖明兵;张宏;江枫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肝癌组织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糖链异质体的变化和对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265例PHC、良性肝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GPDA总活性(TGPDA),利用刀豆素A(ConA)与等量血清孵育法将GPDA分为刀豆素A结合型与非结合型两种异质体.测定非结合型活性,计算结合型活性(总活性减去非结合型活性);同方法测定PHC患者肝组织中GPDA总活性和非结合型活性,根据测定的蛋白浓度分别计算两者的比活性.结果:PHC患者血清非结合型活性显著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及急性肝炎组(P<0.05);各受检组血清结合型活性均显著高于与该组非结合型的活性(P均<0.01);PHC患者血清结合型活性与正常人比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分别以TGPDA及非结合型作为PHC诊断的指标,两者特异性相近,而敏感性、准确率均高于TGPDA.推测非结合型异常增高可能源于肿瘤组织的膜结合部分的过量合成,并从膜结合部分释放入可溶性部分而致.

  • 刀豆素A诱导人乳腺癌细胞自噬性死亡及其机制

    作者:陈弘磊;姜凯

    目的:探讨刀豆素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onA(concanavalin A)处理MCF-7细胞后,MCF-7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检测自噬标记蛋白LC-3域,加入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后再检测MCF-7细胞对ConA的敏感性。利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BNIP3的表达,再检测ConA处理后MCF-7细胞的增殖和自体吞噬。结果 ConA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1),并诱导其发生自噬性死亡。ConA处理后MCF-7细胞的BNIP3显著增高(P<0.05,P<0.01),利用小RNA抑制BNIP3的表达后,ConA对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降低(P<0.01),并抑制了ConA诱导的自体吞噬效应。结论刀豆素A通过上调BNIP3的表达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

  • 一氧化氮在ConA诱发小鼠急性肝损害中的作用

    作者:张修礼;权启镇;孙自勤;王要军;李文波;尚瑞莲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在刀豆素(ConA)诱发急性小鼠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2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ConA(40 mg/kg)自小鼠尾静脉注入复制急性肝损害,为ConA组;应用ConA前半小时,给予NO合成的抑制剂(L-NAME,5 mg/只),为LN组;应用ConA前半小时,给于NO合成底物(L-精氨酸),为L-精氨酸组;单独给予L-NAME(5 mg/只)者为L-NAME组;对照组只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各组8小时后取血分别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取肝组织测定亚硝酸盐(NO2-)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ConA造成肝损害后,肝组织中亚硝酸盐(NO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以L-NAME抑制NO合成,肝组织中NO2-含量下降,肝细胞损害反而加重,且肝组织MDA增加,肝窦内血细胞淤集加重;L-精氨酸组未见明显的肝脏保护作用.结论在ConA性肝损害中,NO通过消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血细胞在肝窦内淤积而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 刀豆素A、结核特异性转移因子联合应用对结核菌感染小鼠的保护效应

    作者:刘晓敏;刘先洲

    目的研究刀豆素A(ConA)、结核特异性转移因子(PSm·tb-TF)联用对结核菌感染小鼠的保护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小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1天起,分别给予ConA和/或PSm·tb-TF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后半数死亡时间、一定时间内的死亡率、脾脏内结核活菌数;检测脾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γ)、IL-4及腹腔巨噬细胞(P-Mφ)产生NO水平.结果与感染对照组、ConA单用组、PSm·tb-TF单用组比较,ConA联合PSm·tb-TF组小鼠半数死亡时间明显延长,28天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脾脏内结核活菌数明显减少.脾细胞分泌IFN-γ水平明显升高;IL-4水平降低.P-Mφ产生NO显著增加.结论ConA、PSm·tbTF联合应用对结核菌感染小鼠的保护效应明显好于单用ConA或PSm·tb-TF组.

  • 受体介导内吞和自噬同凋亡的关系

    作者:何才姑;朴英杰;胡莲美

    目的观察刀豆素A(ConA)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表面ConA受体结合、内吞、转运及巨噬细胞自噬、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以探讨受体介导内吞与自噬体形成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ConA(ConA-HRP)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孵育,不同时间取出部分巨噬细胞,制备电镜标本,观察.结果透射电镜观察表明:ConA的内吞属于受体介导内吞;形成的内吞体有泡状、管状及双层膜的线状等形式;双层膜的线状结构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器,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而后巨噬细胞凋亡.结论受体介导内吞和自噬同凋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 肝宝胶囊抗免疫性肝纤维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廖应养;石莹莹;石依坤;王利平;肖英;林青;谭正怀

    目的:探讨肝宝胶囊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全雌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肝宝胶囊1.25、2.5、5 g生药/kg、双环醇0.1 g/kg,正常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溶液,其他各组尾静脉注射ConA 13 mg/kg造模,每周一次,连续7周;造模的同时分别灌胃药物或0.5% CMC-Na,每天一次,连续7周.末次给药后24小时,取肝脏、脾脏称湿重并计算其脏器指数,取血测定ALT等生化指标,取肝脏测定其羟脯氨酸、胶原堆积、α-SMA表达以及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小鼠在注射ConA 13 mg/kg 7周后,其血清ALT、AST活性及TP、GLB、LN含量明显升高,A/G、ALB明显降低,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增加,肝脏组织羟脯氨酸(Hyp)、胶原堆积及α-SMA表达明显增加,肝脏IL-10、IL-12p70含量升高,而其IL-13、IL-4的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宝胶囊1.25 g生药/kg可显著降低ConA小鼠血清ALT活性及GLB水平,升高其血清ALB水平及A/G比值,降低其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堆积,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组织的IL-10、IL-12p70、IL-13、TNFα、MCP-1以及MIP含量.肝宝胶囊2.5g生药/kg可显著降低ConA小鼠血清ALT活性、GLB和LN水平,升高其血清ALB水平及A/G比值,降低其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堆积,减少α-SMA表达,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组织的IL-12p70、IL-13、TNFα、MCP-1以及MIP含量.肝宝胶囊5.0g生药/kg可显著降低ConA小鼠血清ALT活性、GLB和LN水平,升高其血清ALB水平及A/G比值,降低其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堆积,减少α-SMA表达,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组织的IL-12p70、IL-13、TNFα、MCP-1、MIP以及TGFβ1含量.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肝宝胶囊防治ConA诱导小鼠的肝纤维化可能与其能够显著抑制和肝纤维化各阶段有关的细胞因子表达有关,而其抑制IL-10表达的作用,提示该药可能对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及肝纤维化有较好的疗效,其详细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