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组织工程复合物腰椎间盘原位植入生物力学稳定性初步研究

    作者:徐成;阮狄克;辛洪奎;李超;王超锋;张超

    目的 观察组织工程复合物于犬腰椎问盘原位植入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变化.方法 以犬髓核(NP)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物.将24只12个月龄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A组为非手术对照组,B组行腰椎4~5(L4-5)NP摘除,C组行L4-5 NP摘除+空白支架植入,D组行L4-5NP摘除+NP细胞-PLGA支架复合物植入.于手术后第4、8、12周处死实验动物取L1~7节段脊柱,使用MTS-858 Mini Ⅱ型生物力学实验机测量标本L4~5节段在纯力偶距下屈伸及旋转动度,行各组间L4~5节段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结果 B、C、D组L4~5节段生物力学稳定性较A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B组与C组牛物力学特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与前两组相比稳定性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NP细胞-PLGA支架复合物腰椎间盘原位植入能够恢复失稳节段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 含铜宫内节育器子宫角植入后局部反应的早晚期评价

    作者:张华;王召旭

    背景 含铜宫内节育器应用临床后引起子宫内膜形态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等已有诸多研究报道.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应用动物实验原位植入方法评价含铜宫内节育器植入后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目的 将含铜宫内节育器植入大鼠背部肌肉和子宫角,评价其局部反应.方法 采用两种植入途径,分别将材料植入到大鼠背部肌肉和子宫角.背部肌肉组:左侧2 个钛合金标准对照品,右侧2个含铜宫内节育器样品;子宫角组:对照品和样品分别植入不同大鼠体内.选择1,4,12,26 周4 个时间点,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植入部位的局部病理组织的改变.结果 与结论 ①背部肌肉植入大体标本观察,样品被较厚的囊腔包裹,切开包囊可见黏稠的白色脓液,对照品囊壁较薄;病理学观察显示:样品囊壁较对照品厚,出现以坏死中性粒细胞为主的脓细胞,囊壁内可见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对照品囊壁比较薄,仅见数层纤维细胞,未见炎症细胞.②子宫角植入大体标本观察,样品组和对照组植入部位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实质性病变.样品及对照品完好,无炎症反应.病理学观察显示:局部早期出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晚期出现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反应并有子宫内皮细胞鳞状上皮化生现象;对照组早期未见炎症反应细胞,晚期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但较样品组轻.结果 表明:①含铜宫内节育器背部肌肉植入部位表现为严重的化脓性炎症反应,与其材料特性有关,此方法不适合评价含铜宫内节育器.②含铜宫内节育器子宫角植入部位早期表现为急性炎症反应,晚期表现为慢性炎症反应并伴有子宫内皮细胞鳞状上皮化生,与临床反映一致.

  • 上颌后牙缺失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治疗的短、中期效果研究

    作者:郭旭斌

    目的 探讨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治疗上颌后牙缺失的应用价值及短、中期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与研究组(n=34).对照组采取种植牙技术实施修复治疗,研究组采取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统计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术后12个月预后情况(种植体有无脱落及种植体松动).结果 研究组疼痛程度优良率[97.06%(33/34)]高于对照组[76.47%(26/34)](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88%(2/34)]与对照组[8.82%(3/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7.06%(33/34)]高于对照组[70.59%(24/34)](χ2=8.758,P<0.05);研究组不良预后情况发生率[2.94%(1/34)]低于对照组[23.53%(8/34)](χ2=4.610,P<0.05).结论 采取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治疗上颌后牙缺失,术后疼痛感较轻,治疗满意度较高,且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种植体脱落及松动发生率较低.

  • 骨髓基质干细胞/胶原凝胶复合物原位构建工程化肝组织

    作者:赵云山;张博峰;吴欣;刘巨超;张兰;李力;李荣;徐迎新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胶原凝胶材料复合后原位植入肝内的组织再生潜能.方法 将来源于雄性SD大鼠的BMSCs与液态鼠尾胶原复合后,原位植入雌性大鼠肝组织挖除部位,分别于植入后1、2周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植入部位组织学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FISH方法分别对白蛋白、CK19及SRY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BMSCs与胶原凝胶复合后,细胞均匀的分布在整个BMSCs/胶原复合物中.体内植入后1周,观察到植入细胞分化出圆形、多角形等细胞形态.植入后两周,组织学显示植入部位形成肝细胞样的细胞集落,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这些细胞抗白蛋白抗体染色(Alb)阳性.此外,植入部位还形成由上皮样细胞围成的管状结构,抗CK19抗体染色提示这些上皮样细胞为胆管上皮细胞.原位杂交证实植入部位细胞主要来自植入的雄性大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结论 BMSCs与胶原复合后原位植入肝内可形成类肝样组织.该方法经进一步研究有望用于肝脏病损的修复治疗.

  • 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上颌后牙区牙缺失的临床研究

    作者:雷明辉;姬小婷;杨丹;王洁

    目的 探讨上颌后牙区牙缺失采用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均采取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术后1、3、6、12个月复诊,观察上颌窦底高度、种植体情况及种植体周围骨量及上颌窦有无炎症变化,术后采用视觉类比量表对痛苦指数进行测评痛苦指数,术后让患者拍摄曲面断层X线片,在X线片上测算上颌窦底提升距离及骨吸收高度.结果 42例患者均未发生上颌窦底黏膜穿孔,无患者发生伤口感染、鼻部渗血和上颌窦炎症,术区创口愈合良好;术后4~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均成功负载;对42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患者无不良自觉症状,种植体无脱落或松动,义齿修复效果满意,牙龈组织健康,成功率达100.0%;随访发现,术后6个月患者的骨吸收值为(0.56±0.18),明显高于3个月时的(0.4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时患者骨吸收值为(0.59±0.19),与术后6个月时的(0.56±0.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上颌后牙区牙缺失,尤其是牙槽骨高度在5 mm以下时,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痛苦少等优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