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推上颌磨牙向后导致第二磨牙锁(牙合)的探讨

    作者:黄颖荷;钟小龙;彭伟;陈婵婵

    目的 探讨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推上颌恒磨牙向后导致上颌第二恒磨牙锁(牙合)的可能性.方法 研究组:推磨牙向后的患者16例;对照组:未经正畸治疗的患者130例.两组皆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研究组分别测量推磨牙向后之前和第二磨牙建(牙合)时的牙弓后段可用间隙和拥挤度,对照组测量治疗前的牙弓后段可用间隙和拥挤度.比较两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的构成比、两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和无锁(牙合)者其牙弓后段拥挤度的差异、以及牙弓后段拥挤度与锁(牙合)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发生锁(牙合)的比例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上颌第二磨牙发生锁(牙合)者其牙弓后段拥挤度均大于无锁(牙合)者;牙弓后段拥挤度与锁(牙合)形成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推上颌恒磨牙向后可能导致上颌第二恒磨牙锁.

  • 牵开扩张骨生成技术在治疗后牙严重锁(牙合)中的应用

    作者:李江宁;陈扬熙;王大章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术辅助解决后牙严重锁(牙合)的适应症、加力原则等问题.方法对后牙严重锁(牙合)患者,在全麻下采用骨皮质切开术,术后配合正畸力牵引矫治.结果锁(牙合)解决且疗程短,手术部位的牙槽骨密度未有降低.结论牵张成骨术配合正畸力是一种解决牙弓塌陷和后牙锁(牙合)等正畸疑难病例的有效方法.

  • 锥形束CT测量单侧后牙正锁牙合髁突的体积和表面积

    作者:王谋;张定铭;冯刚;周小风;戴红卫

    背景 髁突是下颌骨的生长发育中心,不对称的咬合关系可能会导致其形态的变化.目的 通过锥形束CT 测量单侧后牙正锁(牙合)髁突体积和表面积,观察单侧后牙正锁(牙合)对髁突形态的影响.方法 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正畸科就诊患者中选取29 例成年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为实验组,同期从门诊检查者中选取32 例成年正常咬合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无经正畸治疗史.拍摄锥束CT,用 Mimics 10.0 软件对髁突影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与结论 实验组锁(牙合)侧髁突表面积和体积均大于非锁牙合侧(P < 0.05),实验组体积和表面积的不对称性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结果 证实,单侧后牙正锁(牙合)患者双侧髁突对称性较差.

  • 单侧正锁(牙合)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对称性研究

    作者:张媛媛;范存晖;许涛;陈杰

    目的 探讨单侧正锁矜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对称性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7-2009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的28例单侧正锁(牙合)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14~39岁,平均(19.64±5.45)岁.选择同期收治的28例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14~38岁,平均(18.93±5.13)岁.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拍摄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并将其输入计算机后利用Adoe Photoshop软件测量,比较髁突形态特点.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髁突形态的不对称在性别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髁突上部高度(UH)的不对称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支高度(RH)以及上部高度与升支高度之和(URH)的不对称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侧髁突上部高度与升支高度的比值(U/R)及髁突高度与髁突颈部宽度的比值(H/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正锁牙舍患者髁突上部高度存在不对称,提示我们单侧正锁(牙合)应尽早矫治.

  • 种植体支抗在锁(牙合)矫治中的应用

    作者:刘鑫

    锁(牙合)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分为正锁(牙合)和反锁(牙合)合处于游离端位置的第二磨牙区锁(牙合)的矫治一直是正畸治疗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微小种植体支抗腭移或颊移上颌后牙,颊移下颌后牙解决第二磨牙区正、反锁(牙合)的方法,并对如何解决矫治中会出现的锁(牙合)伴上下后牙近中倾斜、拥挤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

  • 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贾梦莹;胡露露;许颖捷;辜文妍;曾雪敏;宋志强;龚忠诚

    目的:调查新疆医科大学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情况,分析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新疆医科大学学生700名,其中男244名,女456名,平均年龄(20.08±1.457)岁,对其进行颞下颌关节检查、问卷调查(颞下颌关节相关病史,SCL-90自评量表),计算患病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病率为42.40%,族别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病史分析中,偏侧咀嚼习惯、夜磨牙习惯、口腔正畸治疗史、拔牙治疗史、心理因素均为危险因素.咬合因素中,前牙深覆(牙合)、后牙正锁(牙合)、个别牙扭转为危险因素.结论:口腔不良习惯、心理因素、错(牙合)畸形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有关.

  • 矫正第二磨牙锁(牙合)的2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何冬梅;陆苇

    目的 评估第二磨牙锁(牙合)2种矫治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38例患者,男22例,女16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一上下牙齿颌间交互牵引,二改良Nance弓,进行矫治.结果 经过3~4个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解除,上下颌交互牵引所需平均时间为3.75个月,改良Nance弓技术矫正锁(牙合)平均时间为3.25个月(P<0.05) 结论 上下颌牙齿交互牵引和改良Nance弓均能解除第二磨牙锁(牙合),改良Nance弓技术能更有效快速地解除第二磨牙锁(牙合).

  • 单侧后牙锁(牙合)患者前伸及后退髁突运动轨迹的研究

    作者:陈军;邓锋;范小平;李建霞

    目的 探讨单侧后牙锁(牙合)者在下颌前伸、后退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单侧后牙锁(牙合)患者24例和个别正常(牙合)25例,应用髁突运动轴图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下颌前伸、后退运动时髁突的运动轨迹.结果 实验组在下颌前伸、后退运动过程中髁突轨迹曲折、不流畅、重合性差,两侧髁突运动不对称、侧方位移增大;其锁殆侧在矢状方向和空间位移上以及髁突矢状面倾斜度小于非锁殆侧(P<0.05),锁(牙合)侧髁突矢状面倾斜度较对照组小(P<0.05),在髁突位移5mm处水平面髁突倾斜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侧后牙锁(牙合)者下颌前伸、后退运动时两侧髁突运动不对称,侧方位移增加.

  • 改良颌间交互牵引法矫治个别后牙锁(牙合)12例

    作者:李玉如;徐芸;吴拓江

    个别后牙锁(牙合)是口腔正畸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伴发锁(牙合)约占总错(牙合)病例的20%,多见于第二磨牙和双夹牙[1].常用的矫治方法是颌间交互牵引法,但伴有牙齿伸长的弊端,需要分次调磨,必要时配合脱敏措施[2]来解决.作者经过临床实践,对传统的颌间交互牵引法进行改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 上颌改良腭弓辅助压低纠正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疗效观察

    作者:孙海燕;杨晓强;李霞;李齐宏;于开涛;舒瑶;葛成

    目的:利用改良腭弓矫治伴有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错位的单侧或双侧正锁(牙合).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2年8月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正畸患者20例,男7例,女14例,年龄15~36岁.采用直径1.2 mm不锈钢丝弯制改良腭弓拉颊侧错位的上颌第二磨牙入牙列,根据错(牙合)情况下颌牙弓采用固定矫治器和/或交互牵引配合矫治,观察临床疗效.每个病例正锁(牙合)纠正前后拍摄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比较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均在2~4.5个月内完成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矫治,磨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颅面软硬组织测量值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改良腭弓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装置.

  • 第二磨牙错(牙合)的临床调查

    作者:韩春;段银钟;霍娜;李石;张菊菊;袁峰

    目的:调查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第二磨牙错(牙合)的发病率,分析其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5012例临床牙颌畸形就诊患者进行模型及全口曲面断层片分析.结果:5012例错(牙合)患者中2067例伴有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发病率为41.24%.错(牙合)畸形主要表现依次为颊向错位、深覆盖、舌/腭向错位、扭转错位及正锁(牙合).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占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的41.07%、46.88%和12.5%.83.58%第二磨牙错(牙合)畸形伴有同象限第三磨牙存在.结论:第二磨牙错(牙合)的发生常伴有第三磨牙的存在;在错(牙合)畸形中发病率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正畸矫治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后牙锁(牙合)

    作者:肖珲;刘从华

    目的 探讨采用正畸矫正后牙锁(牙合)的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 9例后牙段锁(牙合)患者,健侧采用解剖式(牙合)垫,配合患侧的交互牵引,矫正锁(牙合),达到治疗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目的.结果 9例患者经过平均30个月的治疗,锁(牙合)均得以矫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良好.9例患者颞下颌关节区疼痛消失或缓解,开口度明显改善,7例患者关节弹响消失,1例弹响减弱,1例未见好转.结论 通过对锁(牙合)的矫治,改善咬合关系,可治疗因锁(牙合)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疼痛.

  • “T”形曲配合交互牵引正畸矫治磨牙正锁(牙合)的临床观察

    作者:敖同江;谢蕾;袁小平;杨四维;黄跃

    目的 探讨“T”形曲配合交互牵引正畸矫治磨牙正锁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磨牙正锁(牙合)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T”形曲配合交互牵引者30例为观察组,单独用交互牵引者30例为对照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矫治磨牙正锁(牙合)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后下颌平面角(FH-MP)、腭平面-下颌平面角(PP-MP)、前面高(N-Me)、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U6-PP)以及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到下颌平面的垂直距离(L6-MP)的增大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形曲配合交互牵引能够快速有效地矫治磨牙正锁(牙合),尤其适用于均角及高角型患者.

  • 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的咀嚼运动轨迹研究

    作者:颜朝云;王美青;陈金武;姚秀芳

    目的:探讨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对咀嚼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16 名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者,12 名正常(牙合)对照,K6-Ⅰ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测试分别以左、右侧重复咀嚼5次口香糖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结果:①对照组冠状面咀嚼运动呈规则的环形,锁(牙合)组多为垂直出入形(59.38%)或咀嚼侧出入型(同出同入型, 21.88%)咀嚼环;②锁(牙合)组咀嚼时向后运动的幅度、咬合引导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随意咀嚼终点平均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单侧部分后牙锁(牙合),可以影响咀嚼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 应用上磨牙腭向牵引器矫正后牙锁(牙合)关系

    作者:贝珉;季彤;达式金;丁筱青

    上磨牙颊向错位可以导致锁(牙合),并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疾病.上磨牙腭向牵引器能够根据矫正需要确定力的方向,迅速可靠地实现患牙的复位.

  • 正畸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牙合)

    作者:段银钟;潘杰;韩春;顾泽旭

    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时常发生,正畸临床矫治有一定的难度.依据错(牙合)的不同情况,作者提出4种临床矫治方法:一是上下颌牙齿交互牵引;二是利用上下颌的正畸弓丝移动上下牙齿向颊、舌方向;三是拔除锁(牙合)牙,让第三磨牙自动近移替代第二磨牙;四是利用种植钉作支抗,用皮链牵引其达到正常牙位;评估了4 种矫治方法的优、缺点.在讨论中叙述了矫治的临床应用、如何选择矫治方法以及在矫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