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7~2012年芦山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作者:祝继英;王朝富;王承祥;汪世忠;胡晓军;芦珂;李永权;刘勇;陆小琴

    目的 评价2007~2012年芦山县综合治理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7~2012年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村的人畜病情资料、螺情资料、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2007~2012年芦山县实施了人畜查病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硬化便民路和机耕道、整治沟渠、建沼气池、新建供水工程、购机补贴、建血防林、下湿田改造、水改旱和鱼塘灭螺等综合治理项目.结果 2007~2012年该县血防综合治理效果表现为各年均无急性血吸虫病感染者发生,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24%~0之间,2011、2012年连续2年为0,与2007年人群感染率相比各下降100%;各年均无病牛发生,耕牛感染率均为0;各年阳性螺数均为0,活螺平均密度由2007年的0.06%下降到2012年的0.05%,下降幅度为16.67%,但实有钉螺面积由2007年的15.84 hm2回升到2012年的52.12 hm2.结论 2007~2012年该县的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整体推进良好,实施的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当地血吸虫病疫情,但也应注意到该县实有钉螺面积的控制还存在较大压力.

  • 芦山地震灾后防疫形势快速评估中的主要风险因素

    作者:殷旭东;殷健君;石清明;范泉水;牛文忠

    文章介绍了芦山地震灾后防疫形势快速评估中防疫风险因素发生的突出改变,筛查出的主要风险因素,提出了风险因素分析中要着重把握的宏观性、科学性、及时性、普遍性、发展性5个方面的原则要求,以期为抗震救灾提供有力的防疫保障.

  • 集中救治动态检伤多学科合作:在重症医学平台上对地震伤员实施联合救治

    作者:安友仲

    目的 总结第二批“国家医疗专家组”参加和指导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伤员救治工作的经验,分析我国对地震灾难伤员医疗救治的现况.方法与结果 在芦山地震救援中,医疗抢救明确了“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个集中”原则,做到了集中重症伤员迅速转运,多环节兼顾;实行前线流动方舱、区域转运枢纽、后方救治中心的多环节串联;多学科专家团队和主管医生合作沟通,动态多次排查检伤,及时识别与治疗危重伤员;迅速摸清震伤特点,建立适当的多学科、多层次专家队伍,根据震情和伤情的不同及时调整救治队伍,做到岗位不同、派出的专家层次不同,充分发挥了医疗专家的大作用;同时重视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早期结合,大程度地降低危重伤员的伤亡率和致残率.结论 “4·20”芦山地震的医疗救援是近年我国地震医疗救治经历中的典范,体现了及时、有力、迅速、科学、高效的特点;“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个集中”原则是医疗抢救成功的根本保证.

  •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芦山地震灾区开展卫生学评估及防疫的应急模式探讨

    作者:杨慧宁;刘亚华;刘惠亮;王藩;胡利斌;郑静晨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救援流行病卫生学评估方法,科学有序地建立地震救援卫生防疫应急模式,为灾害医学救援实施卫生防疫应急措施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与结果 在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到达四川芦山地震灾区第一时间内,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等卫生学评估方法,收集201 3年4月20日至27日宝兴县、双石镇、清仁乡共计2000余受灾群众安置点周围环境、饮食、饮水等卫生防疫的相关资料,对水源、排泄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建立了灾区及卫生防控应急报告监督系统,制定了食品、饮用水卫生应急检测制度,培训当地卫生防疫人员,开展了消、杀、灭卫生防疫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结论 在灾后搜救“黄金72 h”内,通过建立早期应对灾区的流行病卫生学综合评估方法,科学有序地展开卫生防疫,实现了卫生防疫在地震灾区、居民安置点、家庭的三方全覆盖,逐步形成了灾害医学救援卫生防疫应急模式.

  • 地震救援中实施远程医疗服务:把好的医学专家送到灾区人民身边

    作者:黎檀实;柴家科

    目的和方法 总结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救援中发挥其远程医疗服务的经验,探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在灾难救援中的作用.结果和结论 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后,解放军总医院专家医疗队及时将无线便携式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发送至地震灾区伤员集合点医院,第一时间组织开通面向灾区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位于地震灾区的多家医院及地震救援队救护车远程医疗系统联通,提供24h包括急诊和危重症救治、骨科、脑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等相关专业的远程救援服务,对地震伤员的抢救提出了诊断和救治意见,形成了救灾现场专家与后方专家的良性互动,使灾区专家医疗队的救治能力倍增.解放军总医院在芦山地震中共进行远程医疗会诊110余例,在对灾难现场的受伤人员进行有效的紧急救治中实现了实时高清会诊和现场手术指导,并在业务层面实现了多媒体通信系统与医院医疗信息系统的对接,在功能层面实现了各联盟医院的视频、音频和数据以及医疗业务的互联互通,为我国在灾难救援中实施远程医疗抢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芦山地震医疗救援工作分析

    作者:刘亚华;杨慧宁;刘惠亮;王藩;陈金宏;胡利斌;郑静晨

    目的 总结并分析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医疗分队参加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救援任务的经验,为提高与搜索、营救相结合的医疗救援能力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1日至27日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加四川芦山地震救援工作中,各医疗分队出队人员及医疗救护伤病员的资料.结果 医疗分队由22人组成,其中2名管理人员,11名医生(急诊、关节四肢、脊柱、妇产、消化、心内、眼科、麻醉、救援医学、卫生防疫、检验11个专业),1名超声技师,5名护士,1名药剂师,1名医疗器械工程师及1名内勤宣传人员;22人中有2名心理咨询师,人员组成合理;从队内医疗保障、现场搜救医疗配合、安置区医疗点、巡诊、伤病员后送、心理干预、卫生防疫7个方面全面开展工作.医疗救援分队先后在24个乡镇完成救援及医疗巡诊,并在芦山太平镇、双石镇、宝兴县城建立3个医疗点开展医疗救治、高龄老人和儿童的心理干预、卫生防疫等,成功转运2名重伤员,诊治伤病员数千人次.伤员中以地震致软组织损伤、外伤以及呼吸道感染、腹泻、中暑病例为主.结论 与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救援相比,芦山地震救援力量的集结与出动速度、灾区有序的交通管制以及灾区群众的自救互救使灾害所致伤亡降至低.此次芦山地震灾区采取的与搜救相结合的医疗救援模式,体现了实施方式随救援阶段不同而转变,人员配比与救援任务相适应,工作重点与救援时间相结合.

    关键词: 芦山 地震 医疗 救援
  • 芦山地震住院病员入院生命体征和创伤分类调查分析

    作者:李运明;顾建文;郑驰;杨波;李勇;吴凡;许贲;孙年怡

    目的:了解芦山地震住院病员入院时生命体征和创伤分类情况,为应对重大灾害、救治大规模伤病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和自编“4.20四川芦山地震住院病员调查表”,收集整理芦山地震医疗救援期间,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住院病员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对住院病员生命体征和创伤分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累计收治65名地方病员;男30例,占46.15%,女35例,占53.85%;平均年龄(45.74±20.96)岁。病员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频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异常率分别为18.46%、6.15%、21.54%、12.31%、23.08%。全部病员闭合型损伤48例(73.85%),开放型17例(26.15%)。伤势情况:轻伤8例(12.31%)、中度伤17例(26.15%)、重伤32例(49.23%)、危重伤8例(12.31%)。前4位伤部为:腰(腹)部及骨盆(会阴)伤33例,占50.77%;下肢伤31例,占47.69%;胸(背)伤18例,占27.69%;面部伤10例,占15.38%。全部病员中皮肤及软组织伤39例,占60.00%;骨折38例,占58.46%。结论通过分析该院芦山地震住院病员入院生命体征和创伤分类,发现了一些地震病员流行病学特征,期望能引起相关学者和部门的注意。

  • 芦山地震后甘肃启动的血液应急策略探讨

    作者:王宏伟;杨勇毅;卢柏宇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的噩耗传来后,甘肃省的采供血机构进入紧急待命状态,力图保障灾区血液的紧急供应,由于经历了"5· 12汶川大地震""4· 14青海玉树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几次较大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考验,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应急采供血经验.除了正常的血液供应外,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时的血液采供,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通过努力、协调,从而探讨制定出了一些策略,供同行参考.

  • 四川省某综合医院芦山地震住院伤员身心状态调查

    作者:高海燕;杨俊华;黄雨兰;汪瑾宇;邹志礼;陈旭;王婧;周波

    目的 了解芦山地震住院伤员的身心状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抽取2013年4月21日-5月15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0名地震伤员,运用急性应激障碍(ASDS)、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①住院伤员中,26人(37.1%)有急性应激障碍(ASD)症状,“参与过救援”、“目睹过支离破碎的尸体”、“经历亲友受伤或死亡”的伤员比没有经历这些的伤员有更明显的急性应激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人(4.3%)有明显的抑郁症状,8人(11.5%)有焦虑症状、5人(7.2%)有压力症状,而ASD伤员的抑郁、焦虑、压力症状明显高于非ASD伤员(P<0.05).结论 芦山地震震后伤员身心反应强烈,部分有明显的急性应激障碍症状,不同创伤暴露经验的伤员其应激障碍症状及严重程度不同;ASD患者更易出现抑郁、焦虑、压力症状.

  • 消防医疗应急救援队在芦山震区现场救助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陈永红;王疏影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接公安部消防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四川消防总队医院快速集结9名队员组成应急医疗救护队,跟随救援部队第一时间抵达震区,实施消防部队卫勤保障和现场医疗救援工作,4月23日接指挥中心命令部队安全返回。期间,医疗救护队共处治转运伤病员401人,心理辅助521人,防病宣传601人,卫生防疫382人次,步行数十里对芦山临时安置点、公安消防部队驻地等进行环境消毒杀虫,圆满完成了地震灾区医疗卫勤保障任务,特别是锻炼了救护队队员现场处突能力和医疗急救技术,丰富了战地救护经验和卫勤保障理论。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 芦山地震救援实践与应急模式的探讨

    作者:杨慧宁;郑静晨;张开;彭碧波;陈金宏;郭静;王藩

    目的 探讨芦山地震救援中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模式在救援实践中的作用.方法 系统回顾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救援实践,将预先评估的方案与现场评估的施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国家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医疗队科学分组,采取分散诊疗点设置和巡诊相结合的方法.医疗队开设了内科、外科、妇科、五官、医技、卫生防控等10余个科室,诊治患者3100余人次.此外,还运用流行病学防治方法,提高了救援效率.结论 芦山灾害医疗救援的实践,突出了灾害救援“五大支撑技术”理念的实效性,并进一步验证了平战结合的灾害救援应急模式的重要作用.

  • 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作者:祝继英;王承祥;王朝富;汪世忠;李永权;陆小琴;胡晓军;芦珂;李忠琴;王英霁;刘勇;徐维;盛晓燕

    目的 了解芦山县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后的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对芦山县三个村5岁以上的居住人群和所有耕牛部分狗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问卷调查血阳者疫水接触、既往病史、主诉症状和体征,开展钉螺调查.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分析.结果 对4524人采血做ELISA检测,血检血阳者197人,血检阳性率4.36%,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人;对12头家畜采血做金标法检测,血检阳性家畜为0,家畜血检阳性率0,未发现粪检阳性家畜.问卷调查血阳者179人,其中92.18%年内有疫水接触史,62.01%患过血吸虫病,67.60%接受过治疗,主要主诉症状和体征出现率为腹痛(53.63%)、腹胀(29.05%)、食欲减退(18.44%)、乏力(16.76%)、肝区痛(14.53%)、腹泻(11.17%).对总面积6320m2的三个调查点在春秋季开展螺情调查共2次,平均活螺密度为0.52/0.02只/0.1m2,压碎法共解剖340只活钉螺,均未发现有感染性钉螺.结论 芦山县血控达标后的防治工作成效稳固,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应加强对人群血检阳性者和螺情的监测力度.

  • 芦山地震救灾部队官兵皮肤病患病调查及处置

    作者:古良琪;范泉水;吴迁;徐敏;邓波;张雪莲;胡小兵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大量部队官兵迅速对芦山、宝兴、天全3个重灾县展开抢险救灾工作。由于抢险救灾任务繁重、居住地卫生条件差、自然环境潮湿以及人员个人卫生难以保障等因素影响,抗震救灾部队皮肤疾患发生较为普遍。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芦山地震防疫救援队通过主动监测,对救灾官兵皮肤病患病情况展开了现场调查,分析发病原因,指导开展科学合理的处置工作。

    关键词: 芦山 地震 部队 皮肤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