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PARγ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昱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PPARγ)是调节目的基因表达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脂肪组织及免疫系统,与脂肪细胞分化、机体免疫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此外,它还表达于血管壁细胞和心肌细胞,发挥抗心肌细胞肥大、抗炎、抗氧化和抗增殖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PPARγ及其配体不仅能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大、心肌缺血和心肌炎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作用.

  • 三七皂苷通过PPARγ调控SIRT1介导的狼疮肾炎小鼠脾淋巴细胞激素耐药及脂代谢影响的研究

    作者:丁伟森;徐峥;吴人照;童晔玲;鲁盈

    [目的]观察三七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PNS)对激素耐药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小鼠脾淋巴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peroxidas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ion factor related enzyme 1,SIRT1)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表达的影响,探索PNS改善激素耐药和脂代谢紊乱的双重作用,为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提高难治性LN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NZB/WF1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诱导细胞产生激素耐药,将诱导后的细胞分为模型组、PPARγy质粒转染组、PPARγsiRNA+PNS组和PNS组,并以未诱导耐药的NZB/WF1小鼠脾淋巴细胞作为对照组,各组细胞培养72h后以Real-time PCR检测各组淋巴细胞PPARγy和SIRT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和SIRT1蛋白表达,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ABCA1蛋白表达.[结果](1)上调PPARγ能抑制SIRT1高表达,模型组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通过质粒转染上调PPARγ水平后,PPARγy质粒转染组的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2)PNS组PPARγ表达高于模型组,SIRT1表达则减低(P<0.05).尽管PNS组PPARγymRNA表达水平低于PPARγy质粒转染组,但两组SIRT1 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PPARγ siRNA+PNS组的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3)PNS具有调节细胞内脂代谢紊乱作用,模型组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PNS组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高于对照组,ABCA1蛋白表达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激素耐药的LN小鼠脾淋巴细胞内存在脂代谢紊乱.(2)PNS具有逆转激素耐药和调节细胞内脂代谢紊乱的双重效应.

  • 针刺对高脂饮食肾损伤大鼠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侯慧芳;王永玲;孟莉;高建芝

    目的 观察针刺对高脂饮食肾损伤大鼠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PPAPγ)蛋白表达及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和高脂组(n=40),高脂组建立高脂饮食肾损伤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针刺组(n=10),针刺组大鼠取足三里穴、内庭穴和天枢穴行针刺治疗,模型组大鼠不做治疗,14 d后处死,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PPARγ蛋白表达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检测肾细胞凋亡情况,并与正常组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组大鼠肾脏正常皮质结构存在,未见髓质结构;模型组大鼠有个别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局灶性玻璃样变性,近曲小管肿胀、变性、空泡形成,肾间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针刺组大鼠仍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肾小球内毛细血管玻璃样变性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显著减少.与正常组大鼠比较,针刺组肾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而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大鼠肾组织PPARγ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的肾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但针刺组大鼠肾细胞凋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针刺可能通过提高大鼠PPARγ蛋白表达,抑制肾细胞凋亡,减轻高脂饮食对肾脏的损伤.

  • 替米沙坦上调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邹荣;熊飞;何泳;江晶晶;熊艳;黄倩;徐钢;姚颖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体外培养大鼠肾系膜细胞,观察不同浓度(0.1 μmol/L、1.0 μmol/L、10.0 μmol/L)替米沙坦干预24 h对HGF表达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检测HGF启动子活性和替米沙坦的PPARγ反应性.非放射性蛋白激酶检测系统及Western blot检测PKA、CREB、pCREB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能明显增加HGF蛋白表达,该作用呈浓度依赖性(P<0.05);荧光素酶检测证实HGF基因的-290/+20序列存在潜在PPARγ反应元件,10 μmol/L替米沙坦显著增强HGF启动子活性(P<0.05).同时蛋白检测提示替米沙坦抑制系膜细胞PKA活性,下调pCREB蛋白表达.结论 替米沙坦上调HGF表达独立于PKA/CREB信号通路,可能通过结合HGF启动子PPARγ反应元件上调HGF表达.

  • 吡格列酮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硬化与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泳;王晓慧;胡采红;张新;彭清平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硬化与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180~200g雄性SD大鼠行5/6肾切除建立慢性肾衰竭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吡格列酮治疗组.术后12周处死大鼠,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并取残余肾组织做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PARγ、ICAM-1和MCP-1的表达与变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MCP-1和ICAM-1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PPARγ表达明显下降(P<0.01);肾小球系膜区显著增生,肾小球阶段性硬化、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肿胀、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多见;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治疗组上述生化指标均明显降低(均P <0.05),免疫组化显示吡咯列酮组MCP-1和ICAM-1的表达降低(P<0.05),PPARγ表达上升(P<0.05);肾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减轻.结论 吡格列酮对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PPARγ表达,下调MCP-1和ICAM-1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和基质堆积等实现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