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叶牡丹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李国玉;吕邵娃;武震;李文兰;郭玉岩;阎新佳;匡海学

    目的 对类叶牡丹(Caulophyllum robustum)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利用MCI gel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数据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类叶牡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刺囊酸(1)、齐墩果酸-3-O-β-D-葡萄吡喃糖-(1 →2)-α-L-阿拉伯吡喃糖苷(2)、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3)、常春藤皂苷元-3-O-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1→3)]-α-L-阿拉伯吡喃糖苷(4)、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阿拉伯吡喃糖--28-O-刺囊酸-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苷(5)、3-O-α-L-阿拉伯吡喃糖-常春藤皂苷元-28-O-(4-O-乙酰基)-α-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苷(6)、(6R,7E,9R)-9-羟基-4,7-巨豆二烯-3-酮-9-O-β-D-葡萄糖苷(7)、(9R)-9-羟基-4,6-巨豆二烯-3-酮-9-O-β-D-葡萄糖苷(8)、麦芽糖(9)和蔗糖(10).结论鉴定的10个化合物中,5为该植物中首次发现,其余均为首次从红毛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类叶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李国玉;徐娜;刘晓燕;武震;吕邵娃;匡海学

    目的 对类叶牡丹Caulophyllum robustum根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类叶牡丹根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刺囊酸-3-O-β-D-葡萄吡喃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葡萄吡喃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2)、HN-saponin H(3)、ciwujianosides A1 (4)、glycoside L-K1 (5)、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leonticin F(7)、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束囊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leonticin A(9)、莫诺苷(10).结论 化合物10是环烯醚萜类,其余化合物为皂苷类;化合物1、10首次从红毛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9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类叶牡丹总皂苷与总生物碱组分 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配伍增效机制研究

    作者:吕春艳;吕邵娃;郭玉岩;李国玉;匡海学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总皂苷、 总生物碱组分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配伍增效机制.方法:以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为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类叶牡丹总皂苷、 总生物碱组分及二者配伍混合物,观察小鼠造模后肿胀度、 关节炎指数等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对比,各给药组小鼠肿胀度、 关节炎指数等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血清中的IL-6、TNF-α水平及NF-κB p65、Bcl-2/Bax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配伍组与总生物碱组、 总皂苷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配伍高剂量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优于总皂苷组、 总生物碱高剂量组(P<0.05),配伍低剂量组除Bcl-2/Bax的比值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优于总皂苷组、 总生物碱低剂量组(P<0.05).结论:类叶牡丹具有明显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6、TNF-α在血液中的水平,同时,抑制NF-κB p65、Bcl-2/Bax的表达;配伍后的药理活性均优于单独使用总皂苷组分或总生物碱组分,类叶牡丹抗RA是多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且其作用程度与剂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类叶牡丹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吕邵娃;李国玉;左月明;匡海学

    目的:对类叶牡丹中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为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将对照品葳严仙皂苷C和类叶牡丹总皂苷分别溶于甲醇溶液中,挥干溶剂,加入5%香草醛-冰醋酸及高氯酸,于60℃作用15min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类叶牡丹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在波长560nm处浓度与吸收值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类叶牡丹中总皂苷的平均百分含量为7.46%.结论:通过测定5批类叶牡丹中总皂苷的含量,表明了本方法简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 类叶牡丹提取物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吕邵娃;苏红;于风明;王秋实;郭玉岩;李国玉;匡海学

    目的 研究类叶牡丹提取物(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CRM)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抗炎消肿作用、 相关炎症因子以及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随机分为CRM高、 中、 低剂量组(69.23,34.61,17.31 mg·kg-1),甲氨蝶呤组(0.68 mg·kg-1),雷公藤组(7.88 mg·kg-1),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大鼠AA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足肿胀度及抑制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A大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 白细胞介素-4(IL-4)、 白细胞介素-10(IL-10)、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17(IL-17)、 干扰素(IFN-γ)、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水平,摘取大鼠脾脏,观察药物对AA大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取KM小鼠,灌胃给予小鼠CRM高、中、 低剂量组(100,50,25 mg·kg-1)7 d后,采用碳粒廓清法测定廓清指数(K)和吞噬系数(a),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法(DTH)并结合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小鼠血清溶血素法计算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值HC50.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CRM各剂量组大鼠的肿胀度、 脾脏指数、 大鼠血清中的炎症因子IL-1β、IL-4、IL-10、TNF-α、IL-17、IFN-γ、G-CSF及TGF-β 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且CRM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甲氨蝶呤组和雷公藤组;CRM高、 中、 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减小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系数(a)(P<0.05,P<0.01);亦能抑制DNFB诱导的小鼠DTH,且淋巴细胞各亚群中CD3+、CD4+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P<0.01).同时可降低血清溶血素含量,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 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非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是CRM治疗类风湿性疾病的机理.

  • 类叶牡丹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李瑞明;王振月;王丹;陈金铭

    目的:对类叶牡丹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和利用该植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确定了类叶牡丹的生药学鉴定特征.结论:本方法适用于类叶牡丹基源的鉴定,可为实现其质量标准的建立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和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