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γδTCR受体拮抗剂部分缓解C57BL/6小鼠抑郁症状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张惠实;刘敏;梁宝

    目的 研究γδT细胞在慢性应激诱发抑郁行为中的免疫炎性机制.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C57BL/6小鼠分为4组,每组20只: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后3组按照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刺激程序建立抑郁行为小鼠模型,为期4周.同时对照组和实验组每天分别经腹腔注射氟西汀溶液10mg·kg1-和γδTCR的单克隆抗体(UC7-13D5)250 μg,正常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等体积0.9% NaCl.4周后,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用Bio-plex检测系统测定外周血和脑组织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4周后,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糖水偏好百分比分别为(56.30±1.03)%,(56.37±1.20)%,(46.90 ± 1.45)%,(54.65±1.88)%,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4组的血浆TNF-α浓度分别为(11.61±0.59),(11.99±1.19),(80.31±2.32),(12.14 ±0.84) pg·mL-1,模型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这4组的皮质TNF-α浓度为(64.66±0.49),(67.26±1.22),(120.79±0.99),(79.87±0.49) pg·mL-1.模型组和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慢性应激可以通过炎性反应诱导抑郁行为的发生,UC7-13D5可以通过阻断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部分缓解抑郁症状.

  • 不可预见刺激对大鼠行为学及HPA轴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娜;王涵;文威;周岐新;姜蓉

    目的 探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CUMS)对大鼠行为学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用糖水消耗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试剂盒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观察机体氧化应激能力改变;放射免疫法分析地塞米松抑制实验中血清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浓度;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hin-releasing factor,CRF)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明显下降,在高架迷宫开放臂内的活动及停留时间亦明显减少,血清MDA水平增加,SOD活力减弱,CORT水平显著升高,下丘脑CRF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CUMS致大鼠产生抑郁行为,其发生机制至少部分与体内自由基水平升高及HPA轴功能受损有关.

  • 不同时段哺乳期母爱剥夺对子代小鼠抑郁行为及脑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作者:顾思梦;杜文东;王福顺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哺乳期母爱剥夺对子代小鼠成年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5个不同时段母爱剥夺组(n=5×5)和对照组(n=7).母爱剥夺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连续5d母爱剥夺(出生当天为p0,出生后第5天为p5,出生后第10天为p10,出生后第15天为p15,出生后第20天为p20),剥夺期间每天进行6h的母婴分离.当这些大鼠长到10周通过强迫性游泳训练、毛发梳理、葡萄糖消耗实验来评定抑郁行为,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脑中儿茶酚胺类神经调质的改变.结果 母爱剥夺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游泳降低,静止漂浮时间从对照组的(58.5±7.5)s,增加到p0:(75.6±9.4) s,p5:(150.4±12.5) s,p10:(174.5±14.3) s,p15:(155.4±11.4) s,p20:(112.4±10.3)s(均P<0,01,n=5~7).与对照组(0.87±0.1)比较,母爱剥夺组糖水消耗降低[p0(0.73±0.12),p5(0.53±0.09),p10(0.5±0.06),p15(0.54±0.07),p20(0.67±0.05)].毛发梳理得分从对照组的(4.5±0.6)分,降低到p0:(3.3±0.6)分,p5:(2.3±0.4)分,p10:(1.9±0.3)分,p15:(2.4±0.4)分,p20:(4.4±0.4)分.与对照组相比,母爱剥夺组大鼠脑内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分别是p0:(94.5±11.5)%;p5:(78.5±9.6)%;p10:(67.6±7.4)%;p15:(64.5±6.6)%;p20:(88.5±7.5)%,均P<0.01,n=5~7).结论 出生后哺乳期内10 d左右的母爱剥夺可以明显引起抑郁行为,导致大脑内儿茶酚胺类神经调质的改变.

  •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在慢性温和应激抑郁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程世翔;涂悦;张赛;文立;刘晓智

    目的 应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刺激( CUMS)建立抑郁症动物模型,探讨大鼠海马组织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蛋白表达以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2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抑郁模型组,12只/组.建立CUMS模型后,分别采用体质量检测、糖水消耗和旷场试验评估大鼠行为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11β-HSD1基因转录水平;采用组织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11 β-HSD1蛋白表达.结果 干预前,两组大鼠体质量和糖水消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CUMS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CUMS组大鼠海马11β-HSD1 mRNA转录水平下降(31±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11β-HSD1免疫阳性细胞数[(92±11)个]较对照组[(223±13)个]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致大鼠产生抑郁行为并引起海马组织11 β-HSD1表达显著降低,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体内11β-HSD1低表达及糖皮质激素代谢紊乱有关.

  • 脑室注射白介素-1β对大鼠行为及脑内单胺氧化酶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黄庆军;赵魏峰;刘少文;李莹莹;刘慧敏;勾玲燕

    目的 探讨脑内注射白介素-1β(IL-1β)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并分析IL-1β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相互关系与机制.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侧脑室注射IL-1β(60ng/kg),注射后1.5 h,用计算机控制的自主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并分析大鼠5min内的自主活动行为.行为学实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大鼠,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下丘脑、海马和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单胺氧化酶的活性.结果 大鼠的活动总路程、中央活动路程和活动时间: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15.13±1.91)m、(6.47±0.93)m和(249.12±24.31)s;脑室注射IL-1β组分别为(5.84±0.97)m、(1.87±0.21)m和(119.42±20.67)s.脑室注射IL-1β后大鼠的活动总路程、中央活动路程和活动时间显著减少,提示IL-1β可导致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同时,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由对照组的(1.41±0.24)ng/mg组织显著升高到(2.57±0.19)ng/mg组织;5-HT含量由对照组的(1.97±0.17)ng/mg组织显著降低到(1.23±0.19)ng/mg组织;海马内5-HT含量由对照组的(1.82±0.15)ng/mg组织显著降低到(1.04±0.11)ng/mg组织.各个部位的DA均无显著性变化,表明脑室注射IL-1β可导致不同脑区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上述脑区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出现不同程度升高(与NS组比较,P<0.05,ANOVA),海马内A型单胺氧化酶活性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内IL-1β可诱导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不同脑区NA和5-HT水平的改变,可能是IL-1β所致的大鼠抑郁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 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抑郁行为的关系

    作者:刘国艳;陈玮玮;陈圆圆

    目的 探索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抑郁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幼儿园1 311名4~6岁幼儿的母亲进行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CBCL,4~16岁)和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调查后,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1311名幼儿中,抑郁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28% (43/1311),不同性别幼儿抑郁行为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60,p>0.05),不同年龄段幼儿抑郁行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46,P<0.01),且随年龄增长,幼儿抑郁行为问题不断增多;②行为发展正常的幼儿,其父母的婚姻质量总分[(63.65±14.86)分]及其体现婚姻质量的性格相容[(6.03±1.49)分]、夫妻交流[(6.04±1.48)分]及家庭角色[(6.03±1.48)分]等10项指标均好于存在抑郁行为幼儿的父母,两组幼儿父母的婚姻质量总分(t=4.415,P<0.05)及其夫妻交流(t=4.891,P<0.05)、化解冲突(t=4.229,P<0.05)和业余活动(t=4.084,P<0.05)等10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父母婚姻质量与不同年龄段幼儿抑郁行为偏异发生率均呈负相关(r=-0.070-0.352),父母婚姻质量越好,幼儿抑郁行为发生率越低,且父母婚姻质量对低龄幼儿的影响更为显著;④体现婚姻质量的指标中,夫妻交流(B=-0.318,P<0.01)和子女与婚姻(B=-0.275,P<0.01)两个指标对幼儿抑郁行为问题有预测作用.结论 改善父母婚姻质量,造就优良的家庭精神环境,对减少儿童抑郁问题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 氯丙咪嗪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对大鼠抑郁行为和海马神经元IL-10/MAPK的作用

    作者:黄桥生;蔡枫;唐蕾

    目的 研究氯丙咪嗪、氟伏沙明或两者联合用药治疗大鼠抑郁行为和调节海马神经元IL-10/MAPK的作用.方法 1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对照,取40只同龄Wistar Kyoto (WKY)抑郁模型大鼠分别给予30 d的腹腔注射氯丙咪嗪、氟伏沙明、生理盐水和两者联合用药.行糖水偏好实验及矿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L-10和p38MAP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WKY组、氯丙咪嗪组和氟伏沙明组的糖水偏好程度均显著降低,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的程度均显著降低;联合治疗组的糖水偏好程度无显著变化,水平运动显著降低,垂直运动次数无显著变化;WKY组、氯丙咪嗪组、氟伏沙明组和联合治疗组的IL-10和p38MAPK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KY组相比,氯丙咪嗪组、氟伏沙明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糖水偏好程度,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的程度均显著升高,IL-10和p38MAPK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丙咪嗪组、氟伏沙明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糖水偏好程度,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的程度,IL-10和p38MAPK蛋白表达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独应用氟伏沙明的治疗效果优于氯丙咪嗪,两者联合用药治疗大鼠抑郁行为的效果好,可调节大鼠海马神经元IL-10和MAPK的变化.

  • Fmr1基因敲除小鼠悬尾实验的观察

    作者:胡丽婵;郭艺;孙祺章;余国汉;黄月玲;戴丽军;党亚梅;黄雄;陈盛强;黄海樱

    目的:对不同周龄的 KO 小鼠与 WT 小鼠进行悬尾实验进行观察,探讨 KO 小鼠与 WT 小鼠的行为差别。方法采用健康的试验动物180只分两组:①KO 组(4、6、8周龄,各周龄30只,雌雄各半,共90只)②WT 组(4、6、8周龄,各周龄30只,雌雄各半,共90只);通过悬尾实验观察性别,年龄对不动时间的影响。结果同龄 KO 雌性小鼠比雄性小鼠的静止时间差别不大;随着年龄增大,静止时间增长。同龄同性别的 KO 鼠比 WT 鼠的不动时间长。P <0.05;同龄雄性小鼠比雌性小鼠的不动时间短;随年龄增长各种系小鼠不动时间增长,KO 鼠的不动时间比 WT 鼠长,P <0.05。结论 KO 小鼠存在抑郁行为表型。

  •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大鼠中缝背核内galanin阳性神经元表达及抑郁行为的研究

    作者:胡晓辉;李柱一;宿长军;薛玉生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大鼠中缝背核内galanin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抑郁行为的变化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SD大鼠,雄性,采用完全随机对照分组:正常对照组,24 h快速眼动睡眠剥夺组,48 h快速眼动睡眠剥夺组,72 h快速眼动睡眠剥夺组.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记录抑郁行为得分;然后对各组大鼠脑片进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检测中缝背核内galanin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各快速眼动睡眠剥夺组大鼠抑郁行为的得分较正常对照组均增高,尤以72 h快速眼动睡眠剥夺组的得分较高,同时,各快速眼动睡眠剥夺组大鼠中缝背核内galanin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均增多,尤其以72 h快速眼动睡眠剥夺组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增多显著.结论:galanin参与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发生后的生物学效应,中缝背核内galanin阳性神经元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大鼠抑郁行为的变化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