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次及多重脑震荡大鼠伤后1、3、6月空间认知变化动态观察

    作者:王家雄;王路;宋海;郑永江;张睿;张桓;杨力;郭泽云;于建云

    目的:观察单纯脑震荡及多重脑震荡对大鼠空间认知行为的远期影响.方法:7周龄SD雄性大鼠180只,体重280±30 g,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C)和脑震荡组,用单摆打击装置复制大鼠脑震荡模型.脑震荡组完成第一次打击后随机分为单纯脑震荡(PCC)组和多重脑震荡(MCC)组,多重损伤组完成第二次打击后再随机分为二重脑震荡组(2MCC)和三重脑震荡组(3MCC),重复脑震荡模型打击间隔时间为24 h,对伤后1月、3月、6月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评估其空间认知功能改变.结果:1.伤后1月:(1)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PCC组无统计学差异,2MCC组于第7天,3MCC组于第6、7天有统计学差异.与PCC组比较,2MCC组于第7天,3MCC组于第6、7天有统计学差异.2MCC组与3MCC组比较于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2)无平台探测实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伤后3月:(1)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PCC组无统计学差异,2MCC组于第5、6、7天,3MCC组于第4、5、6、7天延迟有统计学意义.与PCC组比较,2MCC组无统计学差异,3MCC组第6、7天有统计学差异.2MCC组与3MC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无平台探测实验:与对照组比较,PCC无统计学差异,2MCC组和3MCC组停留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与PCC组比较仅3MCC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MCC组与3MC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伤后6月:(1)逃避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PCC组于第6、7天有统计学差异,2MCC组于第5、6、7天,3MCC组于第2、3、4、5、6、7天延迟有统计学意义.与PCC组比较,2MCC组于第6、7天,3MCC组于第4、5、6、7天有统计学差异.2MCC组与3MCC组比较于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2)无平台探测实验:与对照组比较,PCC组、2MCC组和3MCC组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均有统计学差异;与PCC组比较,2MCC组和3MCC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MCC组与3MC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脑震荡次数的增加,大鼠出现空间认知行为较早和较严重的损坏,并有明显的损伤累积效应,该模型可用于慢性创伤性脑病病理改变的研究.

  • 多重脑震荡对大鼠认知行为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徐刚;江乐盛;于建云;李娟娟;吴春云

    目的 探讨多重脑震荡(MCC) 大鼠认知行为及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 d6个损伤组;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伤后中脑黑质致密区(SNC)、腹侧被盖区(VTA)DA能神经元变化,并在光镜下对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在水迷宫测试中,伤后16 d组大鼠逃避寻找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在无平台探测实验中,伤后8、16 d组大鼠在原有平台第三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在免疫组化实验中,SNC DA能神经元表达在伤后4、8 d组明显升高;VTA在2、4、8、16 d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多重脑震荡大鼠出现较为严重的认知行为障碍;伤后大鼠SNC、VTA DA能神经元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

  • 大鼠多重脑震荡基底前脑胆碱能与5-羟色胺能神经的变化

    作者:杨力;于建云;郭泽云;章升国;孙瑞芬;吴春云;许冰莹

    目的:探讨体育运动中较为多发的多重脑震荡(MCC)后的脑损伤机制.方法:用金属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伤后分1~24 d多个损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基底前脑5-羟色胺(5-HT)能与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脑震荡后随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阳性表达的降低,色氨酸羟化酶(TPH)免疫阳性表达升高,随损伤后时间的延长,ChAT表达逐渐升高,TPH表达也随之下调趋正常.结论:多重脑震荡后,与认知密切相关的不同脑区在5-HT神经元表达增强的同时,胆碱能神经元呈下调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与脑损伤后的认知行为障碍有关.

  • 多重脑震荡大鼠5-羟色胺能神经纤维变化

    作者:李娟娟;于建云;郭泽云;许冰莹;高林波;李坪;江乐盛;吴春云

    目的:研究多重脑震荡(MCC)与大鼠认知记忆相关脑区5-羟色胺(5-HT)能神经纤维变化的规律,以探讨MCC大鼠认知行为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方法:应用自制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构建MCC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方法研究MCC后大鼠5-HT能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前额叶皮质、中隔区、丘脑、海马CA1和CA3区5-HT能神经纤维免疫反应阳性物在伤后2d组反应达高峰,杏仁体、海马CA2和CA4区在伤后4d组免疫反应阳性强;顶叶皮质、梨状皮质及伏隔核内侧在伤后8d组反应强.5-HT纤维密度在中隔区和伏隔核内侧以伤后2d高,杏仁体区以伤后1d高,大脑皮质和丘脑5-HT纤维密度在伤后各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CC可引起与认知功能有关脑区的5-HT表达增高,5-HT的高表达可能由脑损伤后神经元过度兴奋所引起的神经递质紊乱造成,而这种紊乱可能影响大鼠的认知功能.

  • 单重和多重脑震荡鼠八臂迷宫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曹珍珍;于建云;朱乔;郭泽云;杨力;张桓;曲延玉

    目的 探讨单重和多重脑震荡后24d内学习记忆能力的动态改变.方法 成年SD大鼠30只,应用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机械打击装置,复制不同损伤程度的脑震荡大鼠.即单重脑震荡(PCC)和多重脑震荡(MCC)大鼠(n=8),应用八臂迷宫试验观测评价大鼠伤后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正常组比,(1)伤后摄取食物量下降,PCC组1~11d[(0.00±0.00)个~(2.62±1.76)个]、MCC组1~24d[(0.00±0.00)个~(0.75±1.48)个]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2)伤后精神运动抑制即入臂总次数下降,PCC组1~7d、13d[7d(4.87±1.24)次;13d(10.00±2.39)次]、MCC组1~8d、22d[8d(4.25±5.03)次,22d(9.37±4.20)次]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3)伤后参考记忆即入有食物臂次数先降后恢复,PCC组1~7d[(0.50±0.75)次,(3.00±1.06)次]等、MCC组1~19d[(1.88±2.10)次,(2.50±2.44)次]有统计学意义(t≥3.50,P<0.05);(4)工作记忆即重复入无食物臂的次数出现延迟性损伤,PCC组1~6d、10~23d[(0.00±0.00)次,(4.25±3.05)次]、MCC组1~4d、6d、9~13d、15~16d、19~22d[(0.25±0.46)次,(3.12±2.87)次]有统计学意义(t≥3.52,P<0.05).结论 单重和多重脑震荡鼠在八臂迷宫实验中,摄食功能、精神运动、参考记忆与工作记忆在伤后不同时间表现出严重受损,且前三者的损伤程度与脑震荡损伤次数呈正相关.

  • 多重脑震荡鼠平衡运动与认知行为的变化

    作者:高林波;于建云;石泉;江乐盛;李娟娟;李俊祥;郭泽云;冯忠堂

    目的 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对大鼠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为二次冲击综合征(SI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金属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装置复制三重的MCC大鼠模型;应用平衡木实验(BBT)及噪音横杆跑动实验(BWT)于伤后1~10d对MCC大鼠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分析测试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60.00±0.00)s比较,MCC组大鼠在伤后第1天平衡时间明显缩短至(54.50±13.89)s,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2天开始恢复,至第4天恢复正常.BWT结果显示伤后第1天步入潜伏期明显延长,第2天开始恢复,至第10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分别为:(20.54±21.89)s、(14.34±18.71)s、(14.50±20.76)s、(13.84±18.99)s、(9.48±15.51)s、(4.99±2.45)s、(5.98±7.28)s、(4.38±2.98)s、(5.60±9.28)s和(6.74±10.75)s.除第9天外,其他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BWT评分结果 显示伤后第1~3天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7±1.91)s、(4.37±1.65)s和(4.37±1.65)s.结论 MCC大鼠存在不同程度的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障碍,平衡功能恢复快,协调运动与认知功能恢复较慢.

  • 脑震荡的诊疗研究进展

    作者:闫德祺;王刚;高玉松;王凤仙;罗新铭;张松坡

    脑震荡是常见的脑外伤,属于轻型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美国脑震荡年发病率约为500/100 000,并有逐年上升趋势[1].加拿大安大略省年发病率在493~653/100 000[2].因脑震荡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个体差异较大,在目前的诊疗指南中定义不尽相同.脑震荡与mTBI虽然概念不同,但在许多文献中未加明确区分时常通用,根据第三次国际运动相关脑震荡会议共识,可将脑震荡定义概括为:钝性力或突然加速、减速、旋转力等生物机械力作用于头部、面部、颈部或身体其它部位传导至头部引起的急性、短暂神经功能障碍性病理生理过程[3].

  • 迷迭香干预三重脑震荡大鼠焦虑行为变化

    作者:张睿;郑永江;蔡斌;王振;李玉华;曹珍珍;张桓;张荣平;于建云

    目的 用迷迭香干预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大鼠,观察其抗焦虑治疗作用.方法 用单摆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三重脑震荡(3MCC)模型.将损伤大鼠随机分成迷迭香高、 中、 低3个剂量组、吐温溶剂组、3MCC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伤后连续给药16 d后,进行旷场实验(OFT),评估其焦虑样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各实验组在旷场中央区活动时间均减少,在旷场周围区活动时间增加,除高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在总穿格数、 中央穿格数均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周边穿格数检测中,除中剂量组外,其余各组均减少,且低剂量组、3MCC组、吐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3MCC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在旷场中央区活动时间、 总穿格数均明显多于损伤组,在旷场周边区活动时间明显少于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旷场中央与周围穿格数中除低剂量组外,均明显多于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鼠直立次数中各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重脑震荡大鼠伤后17 d出现了明显的焦虑样行为改变,迷迭香伤后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多重脑震荡大鼠的伤后焦虑样行为.

  • 一重和多重脑震荡大鼠前额叶髓鞘脂蛋白(PLP)的变化

    作者:江东;李坪;朱乔;于建云;张桓;曹珍珍;郭泽云

    目的:为探索一重(pure cerebral concussion,PCC)和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后大鼠前额叶中隔断面髓鞘脂蛋白(myelin protein lipoprotein,PLP)分布与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自制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制PCC和MCC大鼠模型,伤后随机分为PCC中1、2、4、8、16和24 d组(n=6),MCC中1、2、4、8、16和24 d组(n=6),另设正常对照组(n=6).用小鼠抗-PLP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致伤后大鼠中隔断面区PLP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状态下,PLP主要表达于皮质分子层和颗粒层的白质纤维;中隔区核团包括前脑内侧束(Mfb)、斜角带垂直支(VDB)、外侧隔核中间部(LSI)和杏仁核(amygdaloid nucle-uS,AN);胼胝体(cc)、纹状体(CPu)和前联合(an).PCC后多数脑区PLP表达变化无差异;MCC后皮质前额叶分子层、斜角带垂直臂核和纹状体脑区的PLP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结果提示MCC可能存在损伤累积效应,加重了中隔断面区神经纤维的损伤.

  • 大鼠多重脑震荡后脑内TPH表达变化

    作者:杨力;郭泽云;于建云;吴春云;章升国;孙瑞芬;梁芸丹;李娟娟

    目的: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后脑内5-HT能神经元内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含量的变化.方法:42只雄性大鼠随即分为7组,每组6只,一组为对照组,其余的大鼠用金属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伤后分1~24 d不同时段的6个损伤组,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基底前脑及脑干5-HT能神经元内TPH含量的变化.结果:多重脑震荡后2~8 d上述脑区TPH免疫阳性表达升高(P<0.05),伤后24 d趋于正常(P>0.05).结论:多重脑震荡后5-HT神经元TPH表达增强,可能与脑损伤后神经元的应激反应有关.

  • 多重脑震荡大鼠脑干中缝核团内5-羟色胺免疫阳性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娟娟;郭泽云;于建云;许冰莹;高林波;江乐盛;李俊祥

    为了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后大鼠中缝核团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变化规律,本实验采用自制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研究伤后大鼠脑干中缝核团内5-HT及5-HT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色胺酸羟化酶(TPH)的表达.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伤后1、2、4、8、16和24 d组(n=8).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及图像分析法定量分析伤后大鼠脑干中缝核团内5-HT和TPH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TPH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中缝背核、正中中缝核的表达在伤后2 d时达到高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缝大核和中缝苍白核分别以伤后1 d组和4 d组阳性反应强;(2)5-HT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中缝背核、正中中缝核的表达也在伤后2 d时达到高峰.16、24 d组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而中缝大核和中缝苍白核内5-HT的免疫反应性在各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多重脑震荡后中缝核团内TPH和5-HT的表达增高,这为研究5-HT对MCC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多重脑震荡大鼠脑神经元病理变化的研究

    作者:李娟娟;于建云;郭泽云;许冰莹;吴春云;高林波;石泉;李坪

    为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后脑损伤的累加效应机制,本实验首次应用自制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研究伤后大鼠脑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伤后1、2、4、8、16和24 d组(n=8),分别用Nissl染色显示神经元,并对变性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显示:MCC后1 d,大鼠大脑皮层、海马、齿状回及脑干网状结构变性神经元增加,伤后2 d达到高峰,4~8 d减轻,8~16 d又有回升,24 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上结果提示,多重脑震荡后,不同脑区的脑神经元可出现早期及迟发性的神经元变性,此病理变化可能与多次脑损伤的累积性加重有关.

  • 多重脑震荡对大鼠空间认知行为的影响

    作者:江乐盛;于建云;高林波;石泉;李俊祥;李娟娟

    目的 探讨多重脑震荡(MCC)对大鼠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24只,应用自制金属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机械打击装置复制MC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CC组,伤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与对照组(8~14 d测试结果分别为:64.74±23.43,33.16±17.70,36.59±27.53,37.60±18.20,37.14±26.03,16.85±10.63,10.02±6.51)相比,MCC大鼠伤后8~14 d找到平台的时间明显延长,且在伤后的第9d(71.74±35.76)、第10 d(63.14±31.02)、第13 d(47.51±40.93)、第14 d(42.39+43.33)差异具有显著性.在无平台探测实验中,与对照组(23.89±11.82)相比,MCC后第14 d(15.12±6.56)大鼠在原有平台第三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实验性多重脑震荡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出现较为严重的空间认知行为障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