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亲子间颅颌面形态的遗传度研究

    作者:宁振娟;王建国;马佳君;苍松

    目的 通过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亲子之间的不同颅颌面结构的遗传度研究,探讨遗传因素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65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及其父母拍摄头颅侧位片,选取29个测量标志点,26个测量项目,分别用均父母-子代回归系数法和单亲-子代回归系数法估算不同测量项目的遗传度.结果 均父母-子代回归系数法显示,亲子之间颅骨、上下颌骨有很高的遗传度,达到70%~90%,角度的遗传度高于线距的遗传度,代表牙齿和软组织的大部分测量项目的遗传度都在30%~40%左右.单亲-子代回归系数法显示,硬组织和软组织中母子的遗传度大于父子的遗传度,性别在亲子间的遗传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亲代的颅颌面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子代颌骨的生长发育.

  • 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颅颌面形态特征研究

    作者:阎英;凌均棨;王建华;郝元涛

    目的 测量分析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比研究各类磨牙症的颅颌面形态学特征.方法 拍摄86个磨牙症患者的标准头颅定位侧位片,运用CASSOS 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系统,选取Jarabak Analysis、Tweed Analysis 及Tideman Analysis中的37个相关指标,采用Bonferroni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颅颌面形态特征.结果 (1)非正中型磨牙症患者的下颌角、后角总和、下颌下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构成的角、平面与下颌平面构成的角、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所构成的角等均大于正中型磨牙症(P < 0.01);而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前牙覆小于正中型磨牙症(P < 0.01).(2)非正中磨牙症患者的下颌角和下颌下角大于混合型磨牙症(P < 0.001);而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小于混合型磨牙症(P < 0.05).结论 (1)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颅颌面形态各有特征.(2)非正中型磨牙症患者下颌向后旋转呈垂直向生长、有高角骨面型倾向.(3)正中型磨牙症患者下颌向前旋转呈水平向生长,为低角骨面型.(4)混合型磨牙症患者下颌有水平向生长及下颌后缩趋势.

  • 错牙合Ⅲ类畸形患者颈椎姿势与颅颌面形态的相关性

    作者:苏洲慧;薛鑫;李俊慧

    目的:高峰前后期Ⅲ类人群的颅面形态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为研究跟踪对象,拍摄自然头位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颅面部的发育指标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育高峰前期与发育高峰后期Ⅲ类牙合患者的头位变量SN-VEL、SN-CP、SN-OPT、SN-CVT,CVT-HOR与面部结构变量SNA、SNB、Yaxis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颈椎姿势在发育过程中影响颅颌面形态。

  • 青年女性咬肌B超形态与面颌形态关系的研究

    作者:车晓霞;李志华;郭杰;罗颂椒

    目的:了解肌肉功能与颅颌面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作用模式,探讨错牙合畸形的形成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31例正常牙合青年女性其浅层咬肌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平均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并将其与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紧咬位浅层咬肌厚度与上颌骨长度、后面高成正相关关系;长度与下颌升枝与SN平面的前下交角、下颌体长度、下颌综合长度、前下面高、全前面高、磨牙区牙槽高成正相关关系.结论:浅层咬肌的厚度、长度对颅颌面垂直向形态有显著影响,同时厚度影响面中份深度.

    关键词: B超 咬肌 颅颌面形态
  • 中国南北方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面特征对比分析

    作者:邓琪;邵玶;徐晓卉;冯冬菲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地区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面形态特征及从恒牙初期到恒牙期生长变化对其特征的影响,比较其与中国北方地区正常(牙合)和中国南方地区安氏Ⅱ1错(牙合)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120名黑龙江省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头颅侧位片,采用Bjǒrk分析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安氏Ⅱ1错(牙合)从恒牙初期到恒牙期SNB和SNPg明显增加;在颅颌面特征上男女性别无差异;北方地区安氏Ⅱ1错(牙合)具有上颌正常,下颌后缩,高角的特点.结论:中国南北方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面特征在上颌突度、上下牙弓突度、上颌牙齿倾斜度上有明显的不同.

  • 磨牙症病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阎英;凌均棨

    磨牙症是常见的口腔副功能活动,是指咀嚼食物以外的时段内,上下牙齿相互紧咬或磨动的现象.本文就磨牙症的病因,如睡眠脑电波、咀嚼肌电、(牙合)因素、颅颌面形态学和心理社会因素等研究作一综述.

  • 肌肉形态功能与面颌形态的关系

    作者:陈雨雪;车晓霞;陈扬熙

    肌肉功能与颅颌面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并且存在一定的作用模式.咀嚼肌的形态、功能不同,可使骨骼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异常的肌肉作用力将导致错畸形的发生.现就肌肉功能与面颌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

  • 青年女性浅层咬肌B超形态与颅颌面形态关系的研究

    作者:宋锦璘;车晓霞;罗颂椒;邓锋

    目的:了解浅层咬肌形态及功能与颅颌面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作用模式,探讨错(牙合)畸形的形成机制. 方法:采用超声成像技术测量31例正常(牙合)青年女性浅层咬肌横截面的周长、面积、横径、平均厚度及纵截面的长度,并将其与头影测量指标进行统计相关分析. 结果:浅层咬肌纵截面的长度与下颌升支与SN平面的前下交角、下颌体长度、下颌综合长度、前下面高、全前面高、磨牙区牙槽高成正相关关系.浅层咬肌横截面的平均厚度和大厚度与上颌骨长度、下颌升支高度、后面高成正相关关系. 结论:浅层咬肌的厚度、长度对颅颌面垂直向形态有显著影响,同时浅层咬肌厚度也影响面中份深度.

  • 上颌锥形侧切牙患者颅颌面形态特征的研究

    作者:廖妮;周诺;戴剑;郑怡;莫水学

    目的:了解上颌锥形侧切牙患者颅颌面形态特征。方法:纳入113例12~28岁的上颌锥形侧切牙患者,对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13例患者的矢状面型构成比为:Ⅰ类40.71%、Ⅱ类9.73%、Ⅲ类49.56%;垂直面型构成比为:均角型41.59%,高角型18.58%,低角型39.82%。SNA、ANB、Ptm-A(mm)、U1-SN、L1-NB、UL-EP值减小(P<0.05),SNB、PP-GoGn、SN-MP、Y轴、U1-L1、U1-NA、L1-MP、Z角增大(P<0.05)。结论:多数上颌锥形侧切牙患者颅颌面形态特征表现为上颌后缩,下颌前突,面中部软组织凹陷。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