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凹透镜诱导鸡眼屈光变化的研究

    作者:席晓勍;褚仁远;周行涛

    近视眼动物模型的建立为研究人类近视眼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路,尤其是透镜诱导性近视眼模型被认为与人类近视眼有更多的相似之处[1].

  • 实验性近视眼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研究

    作者:席晓勍;褚仁远;周行涛;卢奕;刘兴党

    目的研究鸡眼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 DAT)的分布及其在实验性近视眼形成中的变化及可能作用。方法 孵化第2天的雏鸡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组小鸡单眼分别戴-10D、-20D透镜及半透明眼罩,IV组为正常对照组。3周后测量双眼屈光状态及眼轴长度。一侧大腿肌注125Ⅰ-β-CIT, 二小时后处死小鸡, 摘出眼球, 解剖出全层视网膜组织(Ⅰ及Ⅳ组)或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分别取下(Ⅱ及Ⅲ组),以β-计数器分别测定各组织标本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放射性计数。结果 (1)RPE组织标本检测到的DAT放射性计数明显高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2)实验眼视网膜组织标本DAT放射性计数大于对照眼。 结论 (1)视网膜DAT主要分布在RPE。(2)视网膜DAT可能参与形觉剥夺性近视及透镜诱导性近视的形成。这种研究方法为今后深入研究多巴胺系统与实验性近视眼的关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凹透镜诱导鸡眼屈光变化的研究

    作者:席晓勍;褚仁远;周行涛

    目的研究梯度凹透镜及形觉剥夺诱导鸡眼的屈光变化.方法小鸡孵化后第2天单眼分别戴-5D,-10D及-20D凹透镜或以半透明眼罩遮盖,三周后测定眼轴长度及屈光度.结果各组实验眼均呈近视改变,眼轴延长较对照眼显著.-5D及-10D组,实验眼的近视屈光度与所戴凹透镜的度数相接近,-20D组实验眼的近视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与形觉剥夺组相近.结论凹透镜离焦可改变新生小鸡眼轴生长状态,诱导新生小鸡产生近视眼,鸡眼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较完全地代偿凹透镜的离焦效应.

  • 透镜诱导豚鼠近视眼巩膜基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组织抑制剂和生长因子的变化

    作者:胡萍;李镜海

    目的 观察透镜诱导豚鼠近视眼巩膜基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oproteinase 2.TIMP-2)和转化生长因子p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变化,探讨透镜诱导与形觉剥夺在近视眼发生机制上的异同点.方法 11只豚鼠于诱导前后分别验光、测量眼轴长度,用-6 D的透镜诱导右眼作为诱导眼,左眼作为对照眼,诱导成功后,将豚鼠处死,摘除眼球,取后极部巩膜分别进行MMP-2和TIMP-2、TGF-β2和bFG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它们在巩膜组织成纤维细胞胞浆中表达的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所占面积的百分比,并与对侧眼进行比较.结果 11只豚鼠诱导眼成功诱导出(-3.31±1.04)D近视,诱导眼巩膜中MMP-2的阳性率为81.8%,对照眼为45.5%,差异有显著性;TIMP-2的阳性率36.4%,对照眼为72.7%;MMP-2染色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为0.22±0.15,对照眼为0.06±0.08(P<0.05);TIMP-2为0.05±0.08,对照眼为0.13±0.10.巩膜中TGF-β2阳性率为81.8%,对照眼为36.4%(P<0.05),bFGF的阳性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眼(63.6%).诱导眼TGF-β2染色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为0.21±0.14,对照眼为0.06±0.10,差异有显著性;bFGF为0.07±0.09,对照眼为0.15±0.14.结论 透镜可以成功地诱导出豚鼠近视眼,透镜诱导近视眼巩膜基质中MMP-2活性增强,TIMP-2活性降低,TGF-β2表达增加,bFGF表达减少,MMP-2和TIMP-2、TGF-β2和bFGF之间存在平衡失调,它们的改变与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变化相似,表明透镜诱导近视眼与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在巩膜基质的改变和生长因子的变化上存在相似的机制.

  • 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网膜中谷氨酸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李国平;吴建峰;叶翔;郭大东;蒋文君;吕冬蕾;史德龙;田昭春;毕宏生

    目的 观察谷氨酸及其离子型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功能亚单位NR2A在近视豚鼠视网膜上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近视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周龄健康三色短毛豚鼠1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周正常组、2周正常组、2周近视组、4周正常组、4周近视组,每组24只;正常组不作任何干预,近视组右眼均戴-10D透镜,左眼不戴镜作为对照.入组前与处死前均进行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检测,腹腔注射过量水合氯醛处死,并分离视网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视网膜中谷氨酸的含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ELISA分别检测豚鼠视网膜中NR2A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造模前各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各组与造模前比较,眼轴长度及屈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正常组P<0.05,2周近视组P<0.005,4周正常组P<0.01,4周近视组P <0.001).造模后,正常组间眼轴长度和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32,P<0.01;F=199.65,P<0.01);2周近视组与4周近视组比较,右眼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96,P<0.001;F=252.10,P<0.001),左眼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66,P>0.05;F=21.20,P>0.05);2周近视组与4周近视组右眼分别与相应的左眼比较,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近视组:t=9.515,P<0.005;4周近视组:t=9.449,P<0.001),屈光度差异同样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近视组:t=8.897,P<0.001;4周近视组:t=17.235,P<0.001).视网膜中谷氨酸含量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2周近视组与4周近视组比较,右眼视网膜中谷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30,P<0.01).造模后2周近视组较2周正常组右眼谷氨酸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0,P<0.05);同样4周近视组较4周正常组右眼谷氨酸含量亦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3.690,P<0.01).视网膜中NR2A mRNA的表达量,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造模后4周近视组与2周近视组比较,右眼视网膜NR2A mRNA表达量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60,P<0.001);2周近视组与2周正常组右眼比较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86,P<0.005),同样4周近视组与4周正常组右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3.276,P<0.001).正常组之间视网膜中NR2A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周近视组与2周近视组比较,右眼视网膜NR2A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10,P<0.005);2周近视组与2周正常组右眼比较NR2A蛋白表达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P<0.05),同样4周近视组与4周正常组右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518,P<0.01).结论 负透镜诱导型近视豚鼠视网膜中谷氨酸及其NMDAR受体亚单位NR2A在透镜诱导眼中表达上调,并随透镜诱导时间的延长和近视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兔透镜诱导性近视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李博;常海敏;孙琳;余涵;张向东

    目的 观察发育期兔配戴凹透镜后眼球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 健康大耳白兔20只,兔龄14 d,随机分为A、B 2组,左眼均配戴-10.00 D凹透镜镜片为诱导眼,右眼为对照眼;A组凹透镜诱导后第60天时处死动物取材,B组在透镜诱导后第45天时去掉凹透镜继续饲养15 d时处死动物取材.实验前及诱导后第15天、第30天、第45天、第60天分别测定双眼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处死动物后摘除眼球.第60天同时检测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BDNF的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后第60天时A组诱导出(-1.84±0.46)D的近视,诱导眼较对照眼眼轴延长(0.96±0.52)mm;B组诱导出(-1.13±0.35)D的近视,B组在取下透镜镜片后近视进展明显减缓;但是在去掉透镜镜片15 d后,诱导眼屈光度与对照眼(1.34±0.44)D相比差异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诱导后第60天时BD-NF阳性细胞数诱导眼(5.25±1.03)个较对照眼(10.63±1.68)个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BDNF阳性细胞数诱导眼(6.75±1.49)个与对照眼(10.38±1.77)个相比明显减少,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BDNF表达可能参与了离焦性近视的形成.

  • 实验性近视眼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席晓;褚仁远;陈荣家

    目的研究2种不同诱导方法所致鸡近视眼组织病理改变,探索其发病机制.方法雏鸡单眼遮盖或戴凹透镜,3周后验光及A超测定眼轴长,摘出眼球,行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透镜诱导眼和形觉剥夺眼产生相似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后极部巩膜软骨层增厚,纤维层变薄.视杆细胞外节延长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胞质内吞噬体减少.结论鸡眼对2种不同的视觉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是相似的.

  • 透镜诱导豚鼠眼屈光状态改变的研究

    作者:胡萍;李镜海

    目的 研究不同度数的透镜对发育期豚鼠眼球屈光状态的影响,探讨豚鼠对透镜离焦的敏感性. 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成A组(0 D)、B组(完全矫正)、C组(实际屈光度-2 D)、D组(-3 D)、E组(-6 D)、F组(-10 D)和G组(+6D)进行透镜诱导,实验前后分别检测双眼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结果 E组、F组诱导出(-3.32±1.07)D和(-3.43±0.24)D的近视;G组诱导出(4.28±2.20)D的远视;B组变化不明显;C组诱导眼实验后的屈光度为(1.80±0.48)D,与对照眼比较,远视度数高(P<0.01);D组诱导眼实验后的屈光度为(0.30±2.17)D,屈光度和眼轴的变化与对照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诱导透镜的度数与诱导后的屈光度呈正相关,透镜度数越大,效果越显著,表明发育期豚鼠对透镜引起的远视性和近视性离焦是敏感的.

  • 凹透镜对豚鼠眼生长及屈光发展的影响

    作者:欧阳朝祜;胡文政;褚仁远

    目的研究凹透镜对豚鼠眼生长及屈光发展的影响,探讨豚鼠作为透镜诱导性近视研究模型动物的可行性及实验性近视的机制.方法 4周龄豚鼠29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Ⅱ、Ⅲ和Ⅳ组分别予右眼戴-5 DS、-10 DS和-20 DS凹透镜,饲养11天后除去镜片,以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来评估透镜诱导的效应.从Ⅱ和Ⅲ组随机各抽取3只和4只豚鼠的14只眼球作光镜检查,了解近视眼巩膜厚度改变.结果 11天后,与对照眼比较,Ⅲ和Ⅳ组分别诱导出-3.77 D和-2.01 D的相对近视,眼轴较左眼分别延长(0.07±0.02) mm和(0.07±0.02) mm,Ⅰ和Ⅱ组双眼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前后变化间的差异无意义.近视眼巩膜变薄. 结论豚鼠可作为研究透镜诱导性近视的一种有效、经济的模型哺乳动物.透镜诱导性近视是视觉引导的主动正视化机制调控眼球后巩膜变薄、扩张的结果.

  • 透镜诱导豚鼠眼短期屈光状态改变的研究

    作者:郝岚;陈博宇;安惠琴;王超英;马景学;陈维毅;刘迎庆

    目的:研究凹透镜对豚鼠眼短期屈光发展的影响,探讨短期透镜诱导性近视的发病特点和机制.方法:2周龄豚鼠30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0只,再随机选取5只(10眼)正常2周龄豚鼠不作任何干预,作为正常对照眼.选取任意眼戴一10 DS凹透镜,分别饲养6d、15 d、30 d后除去镜片,以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来评估透镜诱导的效应.结果:与对照眼比较,A组、B组、C组分别诱导出- 1.90D、-3.83 D和- 7.21 D的相对近视.眼轴较左眼分别延长(0.14±0.02) mm、(1.09±0.31)mm和(1.53±0.31) mm,其中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主要是眼球后部,即: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的变化为主,且15d、30 d的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ACD/AL-AC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周龄豚鼠单眼诱导6d即可出现轴性近视,透镜诱导性近视是视觉引导的主动正视化机制调控眼球后观膜变薄、扩张的结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