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络膜炎症性病变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彭晓燕;毛羽

    脉络膜炎症的种类多,病因复杂,诊断存在困难.临床上,应以眼底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为诊断的重要依据.由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可能与非感染性疾病出现非常相似的眼底表现,因此排除特异性感染是脉络膜炎诊疗过程中的关键一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是诊断脉络膜疾病的重要手段.强调在正确评估患者视力危害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随访观察妊娠期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一例

    作者:蔡志鹏;范立文;李迎;范洋;罗英子;庄曾渊;张红

    患者女,25岁.因右眼视物不清、眼前固定黑影遮挡伴闪光感3 d,于2016年3月11日首诊于我院眼科.高度近视10年.妊娠28周.否认相关眼病史及全身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视力?8.75 DS→0.8+2;左眼视力0.1,矫正视力?8.25 DS→1.0.右眼眼压14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6 mmHg.双眼眼前节及玻璃体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右眼黄斑区颞上方可见黄白色点状病灶,近颞下血管弓处见圆形萎缩病灶,边缘色素沉着(图1A);左眼黄斑区颞侧见点状色素脱失(图1B).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右眼神经上皮层略增厚伴局限性浅脱离,外丛状层下隆起团状中强反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椭圆体带反射模糊且部分消失,病灶下脉络膜增厚(图2);左眼无明显异常.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右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点状弱反射(图3),左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无明显异常.诊断:右眼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嘱患者随访观察.

  • 结核性脉络膜炎一例

    作者:魏来;卢国强;刘祥龙

    患者女,16岁,因发热、头痛伴呕吐5 d,于2006年11月5日以"头痛待查"收入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患者于人院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38.6℃,伴头痛,恶心、呕吐.儿科门诊身体检查:体温38.4℃.内科查体无阳性体征.

  • 匍行性脉络膜炎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邹红;缪晚虹

    匍行性脉络膜炎(SC)是一种少见的双眼复发性、慢性进行性脉络膜炎症,主要侵犯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眼底典型表现为视盘周围灰黄色或灰白色多角形的盘状病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底自身荧光及光相干断层扫描等影像检查有助于不具有典型眼底改变的SC诊断,且可以评估病灶的活动性、进展、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以及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临床应主要与结核、病毒相关的多灶性SC进行鉴别诊断。SC病因不明,考虑其可能与自身免疫和感染相关。目前主要采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进行治疗;对于全身糖皮质激素禁忌者,可眼周、球内注射等局部运用糖皮质激素。及时有效的控制炎症能有效阻止SC患者的视力损伤、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脉络膜瘢痕的形成。

  • 多灶性脉络膜炎眼底血管造影的改变

    作者:时冀川;郑曰忠;刘蓓

    目的探讨多灶性脉络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 方法收集多灶性脉络膜炎患者8例10只眼,分别对其临床特征和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患者均表现为眼底后极部和周边部的多灶性脉络膜病变;ICGA显示病灶区呈弱荧光,提示为脉络膜灌注不良;非活动性病灶表现为荧光染色和透见荧光,萎缩处可见脉络膜大血管.FFA显示病灶区呈弱荧光,活动性病灶晚期有渗漏,非活动性病灶呈透见荧光. 结论原发于脉络膜的多灶性脉络膜炎的临床表现随病程长短、病变部位的不同和病灶多少而各异,ICGA和FFA可清晰地显示病变发展的过程,并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 多灶性脉络膜炎不同性质病灶的多种影像检查特征观察

    作者:李娟娟;黎铧

    目的 观察多灶性脉络膜炎(MFC)不同性质病灶的多种影像检查特征.方法 临床确诊为MFC的28例患者5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31~49岁,平均年龄(41.5±0.8)岁.双眼发病23例,单眼发病5例.所有患眼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散瞳后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眼底照相、眼底自身荧光(F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参照文献并综合多种眼底影像检查结果将MFC病灶分为活动性炎症病灶、非活动性炎症病灶以及炎症病灶继发活动性CNV、炎症病灶继发非活动性CNV.总结分析各类病灶的多种影像检查特征.结果 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发现,活动性炎症病灶边界模糊;非活动性炎症病灶边界较为清晰.继发活动性CNV者可见病灶轻度隆起,病灶周围视网膜水肿;继发非活动性CNV者病灶瘢痕纤维化,色素沉着.红外眼底照相检查发现,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炎症病灶均表现为均匀的点状或片状强荧光.继发CNV者病灶处荧光不均匀,在强荧光周围合并一更为明亮的强荧光环.FAF检查发现,活动性炎症病灶内部呈弱自身荧光(AF),周围合并有强AF环;非活动性炎症病灶表现为AF缺失.继发活动性CNV者病灶表现为强AF,其边缘有一圈更强的AF环,合并出血水肿处表现为遮蔽荧光;继发非活动性CNV者病灶本身呈强AF,周围环绕一弱AF环.FFA检查发现,活动性炎症病灶早期呈弱荧光,后期荧光逐渐增强,轻度渗漏;非活动性炎症病灶呈典型的透见荧光.继发活动性CNV者荧光素渗漏明显;继发非活动性CNV者病灶表现为瘢痕染色.OCT检查发现,活动性炎症病灶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突起病灶呈中弱反射信号;非活动性炎症病灶既可以表现为穿凿样RPE缺损及脉络膜层次瘢痕,也可以表现为清晰的RPE隆起病灶呈强反射信号.继发活动性CNV者表现为视网膜下积液存留;继发非活动性CNV者可见RPE缺损及脉络膜瘢痕形成.结论 MFC活动性炎症病灶边界清晰、多合并视网膜水肿,FFA可见荧光素渗漏;非活动性炎症病灶边界较为模糊、不合并视网膜水肿,FFA可见典型透见荧光.继发活动性CNV者OCT可见视网膜下积液;继发非活动性CNV者可见RPE缺损及脉络膜瘢痕形成.

  • 多灶性脉络膜炎的眼底分析

    作者:张美霞;张军军;韦纯义;严密;唐健;孟丹

    目的探讨多灶性脉络膜炎(MC)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或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为MC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28只眼眼底均表现为散在的黄白色或者灰黄色圆形或椭圆型病灶(双眼10例,单眼8例);活动性病灶9只眼,非活动性病灶19只眼;7例患者7只眼伴有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FFA显示病灶区早期呈弱荧光,后期荧光渗漏或荧光染色及透见荧光. 结论 MC由于少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FFA有助于确诊,并可指导治疗及判断视力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