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验性脑积水脑能量代谢的研究

    作者:王恩任;毛伯镛;唐健;何泽友;姜暑;蘜延;刘艳辉

    一、材料与方法1.建立脑积水模型:重10~15kg成年健康雄性脑室正常20条杂种狗,随机分为对照组、诱导后3d、8d、4个月4组,各5条.速眠新肌注全麻,穿刺枕大池,注入无菌25%高岭土悬浊液0.3ml/kg诱导脑积水,CT检查证实.

  • 速眠新在大鼠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孙同柱;付小兵;翁立新;郑曙云;梁雪梅;赵京禹;陈伟

    分析不同剂量速眠新麻醉大鼠的效果.将18只大鼠分成三组,分别按每千克体重0.4、0.8、1.2mL速眠新进行肌肉注射麻醉.结果给予速眠新后分别在(7±1)、(5±1)和(4±1)min大鼠进入麻醉状态,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31±6)、(89±11)和(111±10)min.大鼠在麻醉维持期间呼吸频率分别为(62±12)、(60±11)和(70±15)次/min,心跳频率分别为(175±16)、(165±12)和(165±13)次/min.速眠新麻醉大鼠的效果满意,适宜剂量为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4mL~0.8mL.

    关键词: 大鼠 麻醉 速眠新
  • 改良麻醉方法对山羊麻醉效果的观察

    作者:李想;张峰;沈保卫;陈卫;丁真奇

    目的 通过与原有山羊麻醉方法的对比,观察改良后的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为动物造模过程中的山羊麻醉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 选取制造胫骨骨折模型的山羊72只,36只采用原有麻醉方法即肌内注射速眠新联合地西泮(A组),36只采用改良后麻醉方法即肌内注射速眠新、地西泮联合泵注丙泊酚(B组).观察山羊术中挣扎次数、追加速眠新总剂量、麻醉致死率及苏醒时间.结果 A组动物麻醉致死率为16.67%,B组无动物死亡;A组动物挣扎次数及追加速眠新总剂量、苏醒时间为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麻醉方法可以减少动物的挣扎次数,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动物的死亡率.

  • 速眠新麻醉对家兔的生理影响

    作者:胡玉红;恽时锋;周森妹;田小芸

    目的 探讨速眠新(SMX)用于家兔麻醉对血流动力学、血液学、血液生化、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首先抽取麻醉前正常状态下家兔静脉血、动脉血.检测血液学、血生化学、血气指标.后以速眠新0.2 Ml/kg体重肌内注射于兔后肢肌肉丰厚处,3 min左右,家兔处于制动状态,于麻醉后进行兔颈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无创心电监护仪监测呼吸(RR)、心率(HR).15 min时,抽取兔耳缘静脉血测血液学、血生化指标;抽取兔耳中动脉血测血气指标.结果 (1)血液学指标:麻醉后较麻醉前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P<0.05)、血小板比积(PCT)(P<0.05)显著升高,红细胞体积宽度值(RDW-CV)(P<0.05)显著降低.(2)血生化指标:麻醉后较麻醉前肌酐(Cr)(P<0.01)降低,葡萄糖(GLU)(P<0.05)、肌酸激酶(CK)(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P<0.05)、镁(Mg)(P<0.05)、磷(P)(P<0.01)显著升高.(3)血气分析:麻醉后较麻醉前二氧化碳分压(PCO2)(P<0.01)、碳酸氢根(HCO-3)(P<0.05)、总二氧化碳量(TCO2)(P<0.05)、细胞外液剩余碱(Beecf)(P<0.05)显著升高,麻醉后较麻醉前钾(K)(P<0.05)显著降低.(4)血流动力学:麻醉后较麻醉前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心率(HR)均降低.结论 速眠新用于家兔麻醉对其血液学、血液生化、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均有影响.

    关键词: 速眠新 麻醉
  • 氯胺酮与速眠新、硫喷妥钠对犬麻醉效果的观察

    作者:谢萍;王喆;陆承荣;王红

    目的 比较氯胺酮与速眠新、硫喷妥钠复合麻醉对犬的麻醉效果.方法 成年健康犬180只,动物分成单纯麻醉组 (氯胺酮组,60只) 和复合麻醉组 (氯胺酮与速眠新组,60只;氯胺酮与硫喷妥钠组,60只),采用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麻醉.结果 氯胺酮麻醉维持时间为0.5~1 h,用量较大,麻醉效果低于复合麻醉效果,复合麻醉能相互弥补本身不足,增强麻醉效果,提高肌肉松驰力,麻醉深浅容易控制,对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的抑制,麻醉时间更长,更稳定 (1~4 h),用量小,苏醒快.结论 氯胺酮与速眠新、硫喷妥钠复合麻醉适合动物实验时间较长的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犬麻醉剂.

  • 速眠新复合麻醉对外科手术实验用犬的效果观察

    作者:高天舒;邹飞燕;唐运莲;余坚

    目的观察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对外科手术实验用杂种犬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60只,雌雄兼用,肌内注射麻醉.结果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用药量比推荐剂量少,平均麻醉诱导期6 mjn,麻醉维持时间270 min.速眠新有较好的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复合麻醉使速眠新效果更佳,诱导期短,维持时间长,复苏较快.结论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适合动物实验时间较长的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 引入地西泮对速眠新复合氯胺酮麻醉效果的改进观察

    作者:曹春艳;康宁;严笠;胡正云;申志惠;肖苒

    目的:改进速眠新单纯与复合麻醉方法的不足,观察引入地西泮对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实验家兔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肌肉注射速眠新(0.3 mL/kg),B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复合盐酸氯胺酮混合液(0.3 mL/kg),并静注地西泮注射液(1.5 mL/kg),对比三组的麻醉效果、麻醉显效时间、初次麻醉维持时间、总麻醉药用量及总手术时间。结果 C组麻醉显效时间明显短于A、B组( P<0.01);初次麻醉维持时间C组长于A、B组( P<0.01);总麻醉药用量C组明显少于A、B组(P<0.01);C组总的手术时间少于A、B两组(P<0.01);C组的麻醉效果优于A、B组( P<0.01)。结论采用速眠新、盐酸氯胺酮联合地西泮复合麻醉明显提高了麻醉效果,是适于家兔敏感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较长的动物实验的理想麻醉方法。

  • 速眠新复合麻醉对动物应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贾桂林;黄焯民;韩世发;李春虎;李亚萍

    目的:对比研究速眠新与不同麻醉剂配伍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杂种犬60只,随机分为5组(A、B、C、D、E),每组12只,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分3次(麻醉后20min、2h及手术结束后)监测术中犬的SpO2、R和P的情况.结果:5组中麻醉诱导时间短的是E组,平均8分钟,长的为D组和A组,均为20分钟,B和C组介于两组之间为15分钟.而麻醉维持时间长的E组为5h,其次C组为2h,其他三组均为1.5h.苏醒时间长为E组(5.5h),其次C组(2.5h)其他三组均为1.2h.SpO2监测在第一次测试中C组99.33%,高于其他组(P<0.05),手术中和手术后C组仍比其他组高(P<0.05),呼吸E组17.5次/min,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给予犬实施麻醉方法很多,但速眠新复合麻醉经观察效果确切,只要严格按体重应用,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项指标较平稳.

  • 手术学实验用犬两种麻醉方法的比较分析

    作者:徐浩;徐凯;崔立然;孙立冬;李国锋

    目的 观察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对外科手术实验用杂种犬的麻醉效果.方法 联合用药组:成年健康杂种犬,雌雄兼用,同侧颈部不同部位肌肉内同时注射麻醉(60只)和单纯氯胺酮麻醉(60只)为对照.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诱导期短,麻醉维持时间长,术中麻药追加次数少.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短,术中麻药追加次数不定.结论 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复合麻醉协同作用好,适合需要连续处理多个动物的外科实验和实验时间较长的动物外科教学,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 丙泊酚复合麻醉在实验犬小切口开胸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徐瑾;丁震敏;刘正美;李泉

    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速眠新复合麻醉应用于实验犬小切口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46条,体质量18 ~20 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条.术前1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速眠新Ⅱ10 mg,待犬丧失攻击能力后行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置管.实验组首次静脉注射丙泊酚3 mg/kg,丧失有效麻醉后追加初始半量丙泊酚.对照组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0.5 ml/kg,丧失有效麻醉后追加初始半量戊巴比妥.记录手术时间、首次麻醉起效时间、首次麻醉持续时间、追加麻醉次数、麻醉药物剂量、术后苏醒时间和并发症,并观察镇痛效果和心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平均首次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维持时间长,术中追加麻醉次数少,术后苏醒时间短,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实验组犬躁动次数少、心率变异性小(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麻醉有较强的麻醉效果,诱导时间短,起效快,无明显副作用,对于犬的小切口开胸手术实验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速眠新在实验猕猴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和占龙;鲁帅尧;陈丽雄;王俊斌;赵远;唐永明

    目的观察速眠新在实验猕猴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将36只猕猴随机分为空腹和进食(A、B)两组,按0.1、0.2、0.3 ml/kg三种注射剂量(根据药物推荐的麻醉剂量选取)将A、B组又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只,然后进行速眠新肌肉注射麻醉.结果分别给予速眠新后在(3.00±1.26)~(6.83±4.62)min进入麻醉状态;维持时间在(20.50±7.82)~(230.67±24.01)min;麻醉维持期呼吸频率在(45.50±13.47)~(81.67±24.22)次/min;心率在(45.50±13.47)~(122.33±28.24)次/min,体温在(38.65±0.58)~(39.33±0.72)℃.结论速眠新剂量在0.1~0.3 ml/kg肌肉注射麻醉实验猕猴效果满意.

    关键词: 猕猴 麻醉 速眠新
  • 两种麻醉方法对小型猪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孙同柱;付小兵;方利君;梁雪梅;陈伟;孙晓庆

    为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麻醉实验用小型猪的效果,将12头小型猪分成两组,一组是硫喷妥钠(35 mg/kg)与安定(10 mg)联合应用,采用腹腔、肌肉注射给药;另一组是氯胺酮(8 mg/kg)与速眠新(1.5 ml)联合应用,采用肌肉注射给药.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麻醉后小型猪分别在9±2 min、5±1 min进入麻醉状态(P<0.05),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38±12 min、43±14 min(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内呼吸频率分别为48±13次/min、56±15次/min(P>0.05),心跳频率分别为118±17次/min、96±11次/min(P<0.05).表明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比较而言,氯胺酮与速眠新联合应用麻醉效果更佳.

  • 两种麻醉剂对树鼩麻醉效果的初步观察

    作者:陈丽玲;刘汝文;郑红;角建林;李波

    目的 观察乙醚、速眠新在实验树鼩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40只树鼩随机分为(A、B、C、D)4组,按乙醚组和速眠新0.3、0.6 ml/kg两种注射剂量和0.3 ml/kg剂量加苏醒灵组,每个剂量是一处理组,每组10只,速眠新按剂量进行肌肉注射麻醉.结果 分别给予麻醉药后A、B、C、D组分别在0.62±0.41 、6.63±0.43、5.89±0.42、6.20±0.22 min进入麻醉状态;维持时间为3.83±0.26、32.82±3.19、38.68±1.67、5.55±0.57 min; 麻醉维持期呼吸频率分别是每分钟66.75±3.23、71.16±2.89、47.17±0.45、69.50±2.00 次; 心率每分钟97.92±0.63、 99.08±0.77、67.67±2.43、99.08±0.77次, 直肠体温38.83±0.17、39.42±0.25、37.60±0.19、38.16±0.70 ℃.结论 乙醚麻醉对树鼩的麻醉效果良好,速眠新剂量在0.3~0.6 ml/kg肌肉注射麻醉实验树鼩效果较满意.

    关键词: 树鼩 麻醉 乙醚 速眠新
  • 急性速眠新中毒1例

    作者:张辰浩

    关键词: 速眠新 中毒
  • 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和戊巴比妥钠对家犬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罗亚桐;刘铭;刘勇;康林;王光伟;黄军科

    目的:比较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和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对家犬的麻醉效果.方法:成年家犬136条,分成单纯戊巴比妥钠麻醉组、速眠新和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组,戊巴比妥钠采用腹腔麻醉,速眠新采用肌肉麻醉.结果: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时间为18±2.2 min,复合麻醉组起效时间为3.8±1.2 min,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好,诱导期和复苏期无明显兴奋现象.结论:速眠新和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适合于实验时间较长的家犬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效果稳定,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 速眠新与戊巴比妥钠在动物麻醉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文小玲;张平;姜德诵

    外科手术实验动物的麻醉一般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从多年的教学应用,我们发现戊巴比妥钠麻醉药存在许多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1~2002年选用了一种新型的麻醉剂--速眠新.通过实验应用,麻醉效果尚佳,现将速眠新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 戊巴比妥钠联用速眠新在手术实验犬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高天舒;余坚;谷依学;王汉群;杨莹

    目的观察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复合麻醉对外科手术实验用杂种犬的麻醉效果. 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303只,雌雄兼用,按5%戊巴比妥钠0.5 mL /kg体重、速眠新0.1 mL /kg体重的标准,同侧臀部不同部位肌肉内同时注射麻醉(联合用药组).追加剂量为首次用量的1/2.以单纯戊巴比妥钠麻醉(256只) 和单纯速眠新麻醉(280只)为对照.结果联合用药组的诱导期为4.0±0.2 min,初次麻醉维持时间为240.0±30.0 min,术中只追加1次,即可再延长麻醉维持时间270.0±30.0 min,实验犬死亡6只(1.98%).单纯戊巴比妥钠麻醉组和单纯速眠新麻醉组的诱导期分别为13.0±1.2 min和4.8±0.3 min,初次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125.0±13.1 min和 30.0±3.1 min,实验犬死亡数分别为79只(28.21%)和43只(16.80%),术中麻药追加次数均不定.结论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复合麻醉协同作用好,可扬长避短.此方法适合需要连续处理多个动物的外科实验和实验时间较长的动物外科教学,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 实验犬喉全切除并喉功能重建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陈美球;徐志文;温文胜;郑实兴;梁杰珍;曾曼丽

    目的 探讨犬头颈部外科实验性手术的适宜麻醉方法.方法 成年杂种犬13只,随机分为2组.单纯组(n=7):首剂3%戊巴比妥钠1ml/kg腹腔注射.复合麻醉组(n=6):首剂为5%戊巴比妥钠0.25ml/kg与速眠新Ⅱ0.05ml/kg分别肌注.结果 单纯戊巴比妥钠组麻醉显效时间为(19.7±6.2)min,维持时间(119.6±34.6)min,术中追加麻药次数不定,术后恢复差.复合麻醉组显效时间为(5.5±1.8)min,维持时间(112.5±24.3) min,此时追加首次剂量的一半,可延长麻醉时间至少(169.8±20.2) min,术后恢复快.两组麻醉的诱导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追加次数(P<0.05)及戊巴比妥钠总量与推荐量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戊巴比妥钠联合速眠新复合麻醉较单纯使用戊巴比妥钠起效快,术中麻药追加次数少且稳定,麻醉剂用量少,麻醉程度满意,术后恢复快,是更为适宜的喉全切除并喉功能重建术的实验犬麻醉方法.

  • 介入与影像诊断动物实验中两种麻醉方法效果观察

    作者:张昌立;曹建新;杨诚;王鹏;叶亮

    目的 比较戊巴比妥钠单纯麻醉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速眠新复合麻醉对介入与影像诊断模型犬的麻醉效果,寻求一种更适合犬介入模型建立与影像诊断麻醉方法.方法 选取拟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模型并进行双源CT早期诊断研究的健康成年杂种犬20只,随机分为单药组10只,复合组10只,均采用同侧股部肌肉注射麻醉,药物选用3%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注射液,首次剂量单药组仅用戊巴比妥钠1 ml/kg,复合组采取戊巴比妥钠0.5 ml/kg与速眠新0.08 ml/kg联用,追加剂量单药组与复合组分别为原始剂量的1/2~1/6及1/3~1/5;记录首次麻醉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追加麻醉次数、麻醉药物总用量、手术时间、病死率、图像质优率;观察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结果 单药组每只犬戊巴比妥钠平均用量为(21.23±2.52)ml;复合组用量为戊巴比妥钠(7.55±0.70)ml、速眠新(1.20±0.12)ml;追加次数单药组平均(2.80±0.42)次,复合组(1.20±0.42)次.与单药组相比,复合组显效快、戊巴比妥钠总用量少、首次麻醉维持时间长、术中追加麻药次数少、图像质优率高(P<0.01),但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复合麻醉对犬的麻醉效果好,药物总用量少,麻醉维持时间长,是一种较理想的介入实验与影像诊断研究的动物麻醉方法.

  • 速眠新在实验动物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吴曙光;钱宁

    速眠新(曾用名846合剂)Ⅱ是一种新型的动物复合麻醉制剂,由解放军军需大学兽医研究所试研制.速眠新由盐酸二氢埃托啡(DHM99)、氟哌啶醇、保定宁组成,每毫升速眠新含保定宁60mg、盐酸二氢埃托啡(DHM99)4μg、氟哌啶醇2.5mg.其中保定宁所含二甲苯胺噻唑类似甲苯噻嗪,是α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来起麻醉作用,有良好的镇静、肌松,微弱的镇痛作用,但抑制呼吸、心脏传导系统,并使唾液腺及气管腺体分泌增加;盐酸二氢埃托啡属吗啡类药物,主要作用于μ受体,具有高效镇痛作用;氟哌啶醇有较强的安定、镇痛、肌松作用,但有明显的抑制呼吸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