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鞍隔结外Rosai-Dorfman病一例

    作者:王绍天;余新光;周定标;姜金利;卜博;乔广宇

    患者男,27岁.因头痛、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3个月入院.无诱因起病,头部呈轻度持续性胀痛,无恶心、呕吐,双眼视力下降呈持续性.无发热病史,无体重下降,无鼻塞、鼻衄病史,查体:体温37.0℃,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左眼视力光感,右眼0.7,双眼颞侧视野部分缺损,神经系统无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示血沉加快(40mm/h),血清内分泌化验示垂体部分激素水平降低.术前头部MRI提示鞍隔上方不规则,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大小2.6cm×3.3cm×3.5cm,呈等T1等T2信号,强化均匀,影像学及临床初步诊断为鞍隔脑膜瘤.

  • 垂体大腺瘤与鞍隔脑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

    作者:关长群;刘文源;胡连源;刘雪虹

    目的提高CT、MRI对垂体大腺瘤与鞍隔脑膜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有助于临床采取正确的肿瘤手术入路,可成功切除肿瘤。方法对340例垂体大腺瘤与18例鞍隔脑膜瘤的CT、MRI表现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垂体大腺瘤组肿瘤由鞍内向鞍上、第三脑室、鞍旁海绵窦、蝶骨嵴、斜坡、额部等侵袭生长。鞍隔脑膜瘤组肿瘤位于鞍隔之上伴鞍内14例,鞍上伴第三脑室、鞍旁4例。结论二者的主要鉴别点:CT、MRI显示垂体大腺瘤由垂体窝向鞍上、鞍旁海绵窦侵袭性生长时受鞍隔孔的阻力,呈“花生”状、“哑铃”状、“腰鼓”状,肿瘤中心位于鞍内,垂体窝扩大,无正常垂体腺结构。CT、MRI显示鞍隔脑膜瘤由鞍隔向鞍上生长,亦向鞍内生长,肿瘤中心位于鞍上,鞍隔之上的肿瘤,肿瘤压迫使垂体腺变扁。

  • 鞍隔脑膜瘤的分型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作者:迟建华;孙克华;谭启富;杭春华;孙康健;华长春;刘华新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鞍隔脑膜瘤(DSM)的分型以及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CT扫描提示为垂体瘤和鞍结节脑膜瘤并向后发展者,用MRI复查筛选共发现DSM 20例,其中9例为A型(居鞍隔上垂体柄前),5例为B型(居鞍隔上垂体柄后),2例为C型(居鞍隔下蝶鞍内),4例为混合型(累及鞍隔上下和垂体柄前后).结果:20例均行手术治疗,17例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功能障碍.结论:MRI是诊断DSM的好方法,有助于鉴别诊断、分型和手术方法的选择.鞍隔脑膜瘤的手术较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更为困难.

  • 鞍隔脑膜瘤的鉴别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张健;朱树干;宫杰;刘仍利;谭守刚;迟令懿

    目的探讨鞍隔脑膜瘤(DSM)的分类、鉴别诊断、手术方法及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3年4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DSM 12例,A型8例,B型1例,C型3例.结果由于DSM向下或向上压迫鞍隔,使鞍隔紧张而引起疼痛,故头痛发生率较鞍结节脑膜瘤高,并且缺乏尖细的"硬膜尾征";C型DSM与垂体瘤主要区别为以视力下降为主要症状,常自一侧开始,视野缺损也不如垂体瘤典型,内分泌症状及蝶鞍改变较少,CT表现密度较垂体瘤高且均匀.12例均行手术治疗,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中见肿瘤自下向上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使视神经向外上方移位,而鞍结节脑膜瘤则是使视神经向外下方移位.结论DSM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可与垂体瘤及鞍结节脑膜瘤相鉴别,由于位置较深,手术较鞍结节脑膜瘤更加困难.分型有助于手术人路的选择,术中应注意视路、下丘脑等穿动脉的保护.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