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下腹主动脉瘤105例腔内修复的早中期疗效

    作者:施德兵;符伟国;王玉琦;沈晟;郭大乔;陈斌;徐欣;蒋俊豪;杨珏;史振宇;董智慧;竺挺

    目的 评估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2月105例肾下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治疗的经过、结果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技术成功,82例(78.09%)获随访,随访时间1~73个月,平均(8.9 4±5.8)个月.围手术期死亡3例(2.86%),分别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1.21%)术后30个月死于肝癌.原发性内漏21例:Ⅰ型18例,其中10例行球囊扩张(9例)或延伸段植入(1例)后治愈,8例自愈;2例Ⅱ型内漏自愈;1例Ⅲ型内漏支架植入后治愈.1例于术后2周支架的一侧髂支血栓形成,急诊行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4例迟发性Ⅰ型内漏.随访观察.1例于术后6年支架向远心端移位,无明显内漏而随访观察.2例支架感染发生于术后1和3个月,行清创引流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期间,9例股-股或髂-股动脉旁路和3例髂内动脉旁路通畅.结论 腔内修复治疗肾下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早、中期疗效较好.

  • 孕期主动脉疾病的治疗

    作者:刘愚勇;黄琦;姜文剑;王晓龙;朱俊明;刘永民;孙立忠;张宏家

    目的 回顾孕期主动脉疾病病例,探讨孕期主动脉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10例孕期主动脉疾病患者,年龄(30.4±4.4)岁,身高(170.7±8.8) cm,体质量(66.7±10.9)kg,身高体质量指数(22.8±3.2) kg/m2.术前超声心动图和主动脉CTA显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合并马方综合征、高血压和累及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各1例,孙立忠细化分型均为A2C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4例,合并马方综合征1例,高血压病2例,累及全胸腹主动脉1例,孙立忠细化分型B1S型3例,B3C型1例;主动脉根部瘤2例;主动脉根部瘤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例,细化分型为B1C型.根据具体分型及患者临床特点,分别给予保守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分别在术前、术中或术后行剖宫孕及引产术.结果 术后死亡2例,均为A2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Bentall加孙氏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康复出院.2例在本次入院前行剖宫产,1例在主动脉手术的同时行剖宫产,1例主动脉术后行剖宫产,胎儿均生存,1例术后继续妊娠.4例在主动脉手术前行剖宫取胎或人工流产手术,1例在主动脉手术的同时行剖宫取胎术,胎儿均死亡.结论 孕期主动脉疾病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腔内修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各种治疗适应证需要根据孕期临床状况综合判断,其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预后差.胎儿的处理需要根据孕周和主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 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腔内修复治疗22例临床研究

    作者:薛瑞璐

    目的 对22例患者进行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腔内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患者22例,均予以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腔内修复术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取得圆满成功,术后1例患者由于突发心肌梗死死亡,病死率为4.55%,其余21例均治愈出院,治愈率为95.45%,平均住院时间为(23.3±7.62)d,术后随访调查发现,1例患者出现内漏(4.55%)、1例患者出现脊髓缺血性截瘫(4.55%)、2例患者出现穿刺口感染(9.09%)、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4.55%),并发症总发生率高达22.73%.结论 对于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患者行腔内修复术,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手术存在一定损伤性,因此术后应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做好预后工作.

  •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荟萃分析

    作者:韩向军;徐克

    目的 分析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技术成功率、轻微并发症、严重并发症、脑卒中、截瘫等的发生率.方法 系统收集1999年至2009年Medline收录的有关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文献,通过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在收录的12篇文献中,共有病例数761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97.66%,轻微并发症为17.44%,严重并发症为4.02%;脑卒中为1.29%,截瘫为1.30%,30 d内病死率为3.55%.随访期内病死率为4.08%,平均随访时间为12~48.3个月.结论 腔内修复治疗技术可行,并发症较少,目前已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选.但因随访时间相对较短,且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故与其他方法治疗问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腔内修复技术在高龄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伟;辛军;周建平;陆军;杜巍;李伟阳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技术(EVAR)在治疗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年龄≥80(87.0±6.2)岁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手术16例,其中男性11例,急诊手术2例,均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动脉瘤解剖条件复杂11例,占69%,术后进行1月至3年随访,回顾性分析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分析总结针对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治疗的特点及经验。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达100%,术中使用主体覆膜支架 Medtronic Endurant 12枚及 Medtronic Talant 4枚,手术时间67~182 min,平均(92±25)min,术后3 d 因心衰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占69%,随访期内因Ⅰ型内漏死亡1例,其他原因死亡4例。结论对于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高,是首选治疗方法,但需注意采用相应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中、远期疗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

  •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39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杨俊;代运国;孙向东;徐谭;杨贵宝;赵高阳;黄振文

    目的 观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复杂的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住院治疗复杂的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39例,所有入选者均为行腔内修复治疗的指征,其中31例患者行腔内修复治疗入选腔内修复治疗组,8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入选对照组.详细记录临床特征、住院时间、死亡时间、住院费用,随访30 d.结果 覆膜支架治疗组手术均成功,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脑梗死、截瘫及肾功能衰竭等发生.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3例,随访期间死亡1例.覆膜支架治疗组14 d及30 d生存率分别为100%和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和50.0%(P均<0.01),且覆膜支架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复杂的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预后好等优点.

  • 复杂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治疗

    作者:舒畅;刘鼎骁

    主动脉夹层是发生于主动脉的一神灾难性疾病,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特别是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急性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将这类疾病定义为起病在2周以内,并出现夹层破裂、疑似破裂(impending rupture)或合并急性灌注不良综合征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B型主动脉夹层[1].急性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占所有夹层的10%~20%左右[2],相较于大部分可以通过保守的强化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的非复杂性主动脉夹层[3],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则更为凶险,需要急诊外科干预.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和腔内修复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王西宾;盛杰鑫;薛斌;张瑞春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精确性和价值.方法 128例急重症胸痛患者,临床疑为主动脉综合征,行多层螺旋CTA检查.对扫描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结合原始图像评价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分型,明确主动脉夹层内膜破裂的部位、夹层的范围及真假腔的关系,判定累及重要分支动脉的受累程度,并根据其结果选择腔内修复治疗及移植物.结果 128例受检者中108例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其中DeBakey Ⅰ型30例,Ⅱ型13例,Ⅲ型65例.1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合并穿通性溃疡,2例动脉瘤破裂,2例创伤性主动脉破裂.MPR、VR图及横断面对主动脉夹层内膜破裂口的显示率为93%(100/108),对病变范围、真假腔的关系、重要分支动脉受累程度判定的准确率为100%(128/128).通过多层螺旋CTA评价,49例第一破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1.5~4cm的病例中,44例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并全部成功,术后采用多层螺旋CTA随访疗效.结论 多层螺旋CTA在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及显示主动脉夹层内膜破裂口方面有极高的准确性,能提供精确的影像学信息,指导腔内修复治疗及评价疗效.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与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唐佃俊;张健;辛世杰;伦语;沈世凯;宋建博;姜晗;段志泉

    目的 分析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1例行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3例患者行腔内修复治疗设为腔内修复组,118例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设为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前先行超声检查初筛;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病情急重者行腹部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腔内修复治疗方法:经股动脉切口进入腹主动脉,选择分支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治疗.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取腹正中切口,切开腹主动脉瘤,清理内侧附壁血栓及硬化斑块,取Y型人工血管行腹主动脉端端吻合及髂动脉端侧吻合.采用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31日.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30 d、术后近期(术后3个月至术后3年)并发症、中远期(术后>3年)并发症、患者死亡情况、生存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71例患者术前均行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腔内修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分别为(179 ±64) min、(79 ±36) mL、0、(5.7 ±3.1)d、(12 ±6)d、(179 018 ±65 796)元,开腹手术组患者分别为(205 ±40) min、(402±297) mL、(410±367) mL、(8.3±2.1)d、(18±11)d、(77 853±21 16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64,-51.719,-294.350,-11.833,-10.957,2 778.748,P<0.05).腔内修复组患者术后30 d并发症:低氧血症、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腹泻、阴茎阴囊压迫性水肿、输尿管结石、急性尿潴留、血栓形成、感染、腹膜后血肿、手术切口不愈合、MODS死亡、严重心功能不足死亡分别为0、0、2、5、0、0、2、2、11、0、2、0、2例,开腹手术组患者分别为2、2、3、10、1、2、0、3、11、2、0、1、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修复组患者术后心衰和Ⅰ型内漏分别为0例和8例,开腹手术组分别为4例和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9例患者术后获得了随访,失访42例(腔内修复组29例,开腹手术组13例),随访时间为1~132个月.术后近期随访结果显示:腔内修复组患者发生肺炎、肠梗阻、脑血栓、下肢血栓形成、活动后下肢疼痛、下肢感觉异常、会阴感觉异常、感染、Ⅰ型内漏、支架弯曲脱落、吻合口动脉瘤形成、MODS死亡、间断腹泻例数腔内修复组分别为0、0、0、2、8、11、1、2、2、1、0、2、0例,开腹手术组分别为2、1、2、4、2、7、1、2、0、0、2、1、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修复组患者术后无胸痛、腹胀发生,开腹手术组各为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远期随访结果显示:腔内修复组患者发生感染、支架脱落、MODS死亡、下肢活动后疼痛、感染性休克死亡、动脉瘤破裂死亡、心脏病死亡例数分别为0、1、1、3、2、1、2例;开腹手术组分别为2、0、0、1、2、0、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修复组患者术后3、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35%、89.52%、60.48%,开腹手术组分别为93.33%、91.42%、69.5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03,0.239,2.033,P>0.05).结论 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在围术期疗效中有微创优势;腔内修复与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相当;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