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改良内侧切口松解非痉挛性腓肠肌腱膜挛缩的疗效分析

    作者:郑加法;管敏;于鹤;宋秀锋

    目的 介绍改良内侧切口松解非痉挛性腓肠肌腱膜挛缩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5-05采用改良内侧切口松解的72例非痉挛性腓肠肌腱膜挛缩.术前将患足置于过度跖屈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并在体表皮肤表面标记腓肠肌腱腹联合处及腓肠神经走行,将胫骨内侧缘后方约3 cm与腓肠肌腱腹联合交界处标记为改良内侧切口的中心.结果 7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6(10~18)个月.术中无腓肠神经损伤,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4例出现局部瘢痕轻微粘连.术后膝关节伸直位时踝关节大被动背伸角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内侧切口松解非痉挛性腓肠肌腱膜挛缩能完全显露腓肠肌腱腹联合处,松解方便,能有效避免术后局部瘢痕粘连,术后踝关节背伸角度恢复满意.

  • 踝关节骨折术后腓肠肌挛缩型马蹄足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兵;杨云峰;任昊旸;陈凯;于涛;朱辉;张明珠;赵有光;俞光荣

    背景:足踝部创伤可导致患者较长时间的踝部制动及术后软组织粘连,易造成腓肠肌挛缩,从而诱发创伤后马蹄足。若不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容易引发跖腱膜炎、外翻、获得性平足症、前跖痛等并发症。目的:探讨腓肠肌腱膜切断松解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腓肠肌挛缩型马蹄足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通过腓肠肌腱膜切断松解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腓肠肌挛缩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4~55岁,平均44.3岁。术前对所有患者伸膝及屈膝90°时的踝关节背屈角度进行测量,确诊为踝关节骨折术后腓肠肌挛缩。采用改良的Strayer手术对腓肠肌松解。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患足功能。术后再次对伸膝及屈膝90°时的踝关节背屈角度进行测量并与术前比较。结果: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腓肠神经损伤,无明显疼痛不适。伸膝状态下踝关节背屈角度由术前的0.9°±3.4°恢复到术后的13.6°±2.4°(P<0.01)。术后AOFAS踝-后足评分为(80.9±5.7)分,与术前(57.6±6.4)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后并发的腓肠肌型马蹄足,腓肠肌腱松解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获得满意疗效。

  • 腓肠肌内侧头挛缩致马蹄足1例

    作者:窦建;牛其昌;毛瑞君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0岁,出生时为双胞胎,足月顺产,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一周岁时可自己行走,二周岁时其家长发现患儿快走时左足跟部不能着地,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愈加明显.三周岁时来我院就诊,被诊断为跟腱挛缩,行跟腱延长术,畸形被矫正完全,效果好.一年后症状渐复发,三年后以跟腱挛缩第二次收住院治疗,再次行跟腱延长术,效果满意.一年后症状再次复发,三年后因症状明显加重而第三次就诊.查:左足呈马蹄畸形,小腿肌萎缩.膝关节伸直位时,足呈马蹄畸形,被动使足背伸受限,同时小腿后内侧可触及上至股骨内髁下达跟腱的条索状物.膝关节屈曲位时,足马蹄畸形消失,同时小腿后内侧的条索状物不能触及.

    关键词: 腓肠肌挛缩 马蹄足
  • 足底筋膜炎治疗的进展

    作者:李志云;倪喆;邵增务

    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跟痛主要的病因,普通人群约有10%患此疾病[1].导致足底筋膜炎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有足弓先天异常、肥胖、过度运动、双下肢不等长以及足踝部筋膜弹性不足、腓肠肌挛缩等[2-4].

  • 跖腱膜炎与功能性腓肠肌挛缩关系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海有;张建中;金合

    目的 研究跖腱膜炎与腓肠肌挛缩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9月~2010年1 1月足踝外科门诊收治的20人跖腱膜炎患者和31人正常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9足跖腱膜炎中16例(55.2%)合并腓肠肌挛缩.62正常足中 11例(17.7%)合并腓肠肌挛缩.结论 跖腱膜炎与腓肠肌挛缩关系密切,跖腱膜炎的患者多伴有腓肠肌挛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