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数字技术在PVP术前指导骨水泥注入量的应用研究

    作者:韦武;吴卫东;宁金沛;梁柱德;李国栋

    目的 探讨利用数字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PVP)术前指导骨水泥注入量的临床应用,以期获得优骨水泥注入量及手术效果.方法 纳入经X线片、CT、MRI检查确诊的60例(79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分别计算压缩椎体的体积,然后根据椎体体积计算术中应该注入的骨水泥的量,A组骨水泥注入量为椎体体积的10%,B组骨水泥注入量为椎体体积的20%.结果 A组骨水泥注入量为1.0~3.5 (2.5±0.5)ml,B组骨水泥注入量为2.5~8.0(4.5±0.5)ml.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数字技术精确测量椎体体积可对骨水泥注入量进行PVP术前个性化设计,10%椎体体积的骨水泥注入量即可有效解除腰痛同时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 不同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研究

    作者:罗兴良;吴坚;单贤贞;金良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注入不同剂量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269例OVCF患者,均采用球囊扩张法行PKP治疗,并按骨水泥注入量分为研究组(骨水泥注入量4ml及以下,n=138)和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4ml以上,n=131),术后随访1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前缘)、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ODI)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伤椎高度、VAS评分、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OVCF采用PKP治疗时,骨水泥注入量与治疗效果无密切关系,注入小剂量骨水泥也可达到满意疗效.同时,小剂量注入可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113例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刘涛;孙中毅;强晓军

    目的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活检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13例,196个椎体.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64例采用PKP治疗,49例采用PVP治疗.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进针,采用PKP和PVP,注入骨水泥113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取活检.结果 11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前疼痛评分与术后疼痛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术前VAS评分与末次随访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例患者中,病理示骨髓瘤一例,浆细胞瘤2例.结论 PKP和PVP在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具有显著的止痛效果,同时可以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 双侧不同骨水泥注入量PVP手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影响对比

    作者:宗宝宪

    目的 比较PVP手术中不同骨水泥注入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12月-2016-12期间在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行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病例,观察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后凸畸形角(Cobb角)的测量、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恢复的椎体高度、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双侧多量骨水泥注入量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放射辐射时间以及骨水泥渗漏率较双侧少量骨水泥注入量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Cobb角、ODI、JOA和椎体高度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间的VAS、Cobb角、ODI、JOA和椎体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侧均采取多量注入可以明显增加骨水泥的渗漏率,在今后的手术中医者应该精确计算骨水泥注入量,以减少骨水泥渗漏率.

  • 关于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注入量及相关技术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中连;周森叶;沈海琦;张斌;张其祥

    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或几乎全部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随着PVP技术的进步,对某些不需减压的脊柱骨折,如对于神经功能完好、后凸畸形小于20°、椎体压缩小于50%[1]、脊柱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新鲜胸腰椎骨折,PVP有望取代外科手术达到复位、固定的效果,这将无疑会是脊柱外科的一场变革.近年来PVP逐渐推广用于脊椎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顽固性疼痛等患者,具有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作用.但临床上对骨水泥注入量的多少众说纷纭,本组治疗47例,60椎,现报告如下.

  • 椎体后凸成形术中不同骨水泥注入量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贺宝荣;许正伟;郝定均;郭华;杨小彬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不同骨水泥注射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同时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生理载荷作用下不同骨水泥量对伤椎段生物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共36个椎体.将其按注入的骨水泥量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同时利用MIMICS软件对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CT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0.3MPa轴向载荷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观察生理载荷下不同骨水泥量伤椎增强模型整体及各部分的Von Mises应力.结果: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原有症状加重或神经症状出现,5ml组2例,7ml中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8.9月.三组术后VAS评分和ODI和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水泥注入量与疼痛缓解程度无相关性.成功建立了不同骨水泥量伤椎增强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轴向压力以生理载荷0.3MPa时,骨水泥量的注入量和伤椎的刚度呈正相关.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和骨水泥的的注入量无明显相关性.伤椎的刚度和强度恢复和骨水泥注入量呈正相关,随着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