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实际检测值检影响研究和质控体会

    作者:程卫红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后放置不同时间对血小板实际检测值的影响和临床质控体会.方法 采集7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后,分别于采集后即时、1 h、2 h、4 h、8 h、12 h和24 h进行血小板检测,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检测值的差异性,总结质量控制体会.结果 血样采集后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实际检测值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升高,0~4 h组间的幅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8~24 h组间的幅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样采集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血小板的实际检测值随之升高,尤其以采集4 h后为显;临床工作中应尽量在标本采集后4 h内进行检测,并做好室间质控工作,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

  •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作者:王春华;石华;刘匀

    目的 研究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P)出现的原因以及对血小板的计数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采集的10例EDP患者,每个患者的血液分为两份,一份进行枸橼酸钠抗凝,另一份进行EDTA-K2抗凝.分别在0、15、30、60、120min时上机对EDTA抗凝血进行检测.结果 0min时EDTA抗凝血的血小板结果和手工计数和枸橼酸钠抗凝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120min时的血小板结果和手工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钠抗凝血计数和手工计数的结果相似(P>0.05).结论 对EDP的动态分析支持EDTA依赖的血小板聚集是抗原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确认EDP患者用EDTA抗凝后立即进行检测,同时也可以用枸橼酸钠抗凝检测或者手工计数.

  • EDTA-K2抗凝可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2例分析

    作者:陈虹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应用,ICSH推荐使用EDTA-K2作为全血细胞分析的抗凝剂,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2例血小板异常减少,但并无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症状.经反复检查分析,确定为血小板假性减少,为避免临床误诊,对工作中经过全自动分析仪检查血小板计数低于参考值的标本进行手工计数和枸橼酸钠抗凝进行比较,现分析如下.

  • 探讨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清华;张日松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L 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2200例准备进行血小板检测患者,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末梢血、静脉血、血液凝集和红细胞的大小对血小板计数的不同影响。结果:仪器试剂的使用和质量、血小板的放置时间、抗凝剂种类、样本溶血不足、红细胞体积的增减、样本储存等是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存在影响血小板检测结果,临床可结合血小板直方图进行综合判断,必要可借助显微镜计数或重复采血计数,以此降低误差。

  • 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智心;张景丹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BECKMAN COULTER ACT 5diff A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22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PCT、MPV、PDW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统计学采用方差检验.结果 (1)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并且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显著增高,提示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对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功能评价

    作者:刘中路;朱晓燕;孙秀英;季海生

    目的对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PLT检测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对XE-2100血液分析仪PLT直方图和RBC直方图异常及正常的标本,用PLT-O法和手工法同时测定PLT值,与PLT-I法作对比.结果发现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大小血板(PLT异常组)都会影响血小板计数,这三组标本PLT-O法和手工法结果与PLT-I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PLT直方图和RBC直方图正常的标本PLT-O法与PLT-I、手工法结果无差异.结论血小板PLT-O法检测血小板比较准确,因此在PLT直方图和RBC直方图异常时,应该用光学法检测PLT.

  • 探究临床血小板检测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作者:李松岩

    目的:分析临床血小板(PLT)检测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2013年-2014年到我院行血小板检测的500例患者,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凝血因素、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红细胞体积等均会影响PLT检测结果(P<0.05);但采血部位影响较小(P>0.05).结论:血小板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需,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提高其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 继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患儿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检测的影响

    作者:黄铭;张驰

    目的:探讨继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患儿末梢血样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检测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77例已知继发性血小板增高症(PLT> 400×109/L)住院、门诊患儿和随机收集112例门诊、住院患儿末梢EDTA抗凝血250 ml,置室温(18~25℃)分别于0、5、10、15、30 min采用Sysmex-8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与手工法血小板计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用Sysmex-8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继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患儿的末梢血血小板在0~5 min与手工法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10~30 min测定血小板结果与手工法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患儿末梢血常规测定中血小板在10min后结果比较准确.

  • 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检测的意义

    作者:朱志辉

    目的:了解对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应用血小板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应城市血防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另抽取本院同期收治肝炎后出现肝硬化患者80例以及到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结果显示为正常的健康人80例.所有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血小板检测,观察其指标变化并归纳对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检测的意义.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各项血小板检测指标中,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比容等相对其它两组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指标如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及大型血小板比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而言,血小板检测中血小板计数还有血小板比容等指标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程度及是否有出血倾向,同时也能为防范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 老年血小板检测中静脉采血的护理配合对采血效果的影响

    作者:常颖

    目的 研究老年血小板检测中静脉采血的护理配合对采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中心静脉采血行血小板检测的老年人64例,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消毒、止血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规范操作、合并疾病相应处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从两组采血成功率、血小板聚集率、焦虑抑郁评分(SAS、SD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不良反应率等等方面比较护理配合对采血效果的影响.结果 ①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取血率96.88%较对照组84.38%高,但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对照组低(P<0.05);③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60.2±9.1)%较对照组(68.1±10.2)%低(P<0.05);④观察组采血3 min后VAS(2.9±1.3)分较对照组(3.8±1.5)分低(P<0.05);⑤观察组静脉采血不良症状率6.25%较对照组25.00%低(P<0.05).结论 老年静脉采血血小板检测中给予相应护理配合能减轻紧张、焦虑抑郁心理和缓解采血疼痛,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取血率,减少不良症状发生.

  • 急进高原青年血小板参数检测与分析

    作者:曾平;陈威巍;王超;邓志武;钱江龙

    由平原进驻海拔3658m地区的人群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其静脉血血小板参数变化尚未见报道.为了解由平原快速进驻高原3d内青年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我们对平原、进驻高原第1d、第3d的同一群体青年静脉血血小板参数进行了检测,并与移居者、世居者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 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特征

    作者:周小峰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86例,患者入院后均取阿司匹林治疗,持续用药10 d后,取血液标本行血小板检测,根据检测值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组(ASR组)阿司匹林敏感组(AS组)。结果本组186例患者中,AR组10例,占5.38%;ASR组55例,占29.56%;AS组121例,占65.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三组患者ADP、AA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率,AR组明显高于ASR组、A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和ASR组的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AS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的几率相抵较高。当脑梗死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时,应调整治疗方案,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

  • 老年血小板检测中静脉采血的护理配合对采血效果的影响

    作者:赵雅楠

    目的 观察静脉采血有效护理配合措施在老年血小板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且行血小板检测的老年人300例,按照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150).实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的采血情况,比较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取血率为98.0%,比对照组的84.0%高,P<0.05.实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和采血后3min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比对照组的16.0%低,P<0.05.结论 通过全面、有效的护理配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一次穿刺成功取血的几率,减少血小板聚集风险,建议采纳.

  • PL-11血小板分析仪应用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检测中的价值探析

    作者:李雪艳

    目的:探讨PL-11血小板分析仪应用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PL-11血小板分析仪,对照组采用光学比浊法(LTA)检测,期间比较患者血小板的检验仪器性能与精确度.结果: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总不缜密度、批内不缜密度、批间不缜密度、天间不缜密度的CV均<5%,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参数均符合CLIA'88标准,其中血小板平均体积(MPV)≤12.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3.5%,血小板(PLT)≤12.5%,红细胞(RBC)≤3.5%.结论:PL-11血小板分析仪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检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临床上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