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底节区脑梗死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文波;杨芹;侯月梅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梗死与迷走神经张力异常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陈旧性脑梗死患者1483例,按脑梗死解剖部位将其分为基底节区组1045例与非基底节区组438例.对比分析2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及频域参数.时域参数包括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之差的均方根(RMSSD)、代表R-R间期与平均R-R间期>50 ms的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频域参数为低频与高频比值(LF/HF).结果 基底节区组年龄<69岁患者发病率显著低于非基底节区组患者(P<0.05),而基底节区组年龄≥70岁的患者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基底节区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区组合并心房颤动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基底节区组(18.4% vs 13.9%,P=0.038).基底节区组仅年龄≥80岁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发病率显著高于非基底节区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56.8%vs 41.0%,P=0.031).2组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与基底节区组非PAF患者和非基底节区组合并PAF患者比较,基底节区组合并PAF患者的SDNN、RMSSD、PNN50均显著增高、LF/HF则显著减低(P<0.05).结论 基底节区脑梗死呈增龄发病增加趋势,患者多发PAF,基底节区脑梗死合并PAF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增加.

  •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11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跃;王晓雷;徐震纲;吴跃煌

    目的 分析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vagal paragangliom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 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联合B超、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手段,3例诊断为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诊断符合率为27.2%。1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例恶性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行术后放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迷走神经损伤症状,8例患者合并其他颅神经或交感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例患者失访,其余10例经4~132个月随访(中位时间41个月)均生存,肿物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易于误诊,临床及影像科医生对该病提高认识。患者术后神经损伤常难以避免,并发症较多,因此需慎重选择合适的手术病例。

  • 保护发音功能的迷走神经鞘瘤切除术

    作者:王弘士;王卓颖;李端树

    目的探索在迷走神经鞘瘤切除手术中如何保护发音功能.方法分析1997年1月~2001年9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迷走神经鞘瘤10例.手术中显露肿瘤后探查迷走神经,确认肿瘤起源于喉返束还是非喉返束.在肿瘤后外侧非喉返束位置作1~2 cm长小切口,钝性撕开切口,轻柔操作切除肿瘤.结果起源于迷走神经喉返束的4例中,术后无声嘶2例,另2例声嘶术后5~12个月消失.起源于非喉返束的6例术后有1例声嘶,5例无声嘶.结论正确的手术方法对起源于非喉返束迷走神经鞘瘤行切除术后可完整保护发音功能;而对起源于喉返束者需加用神经刺激器与手术显微镜以提高保护发音的成功率.

  •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处理

    作者:胡永立;檀增宪;王玉河;赵杰;马国霞;张继光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血管介入治疗的一种少见但极其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发现并抢救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危及生命,我院自2003年开展血管内支架置入术96例发生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2例,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